火车迷吧 关注:97,983贴子:4,498,585

回复:《简单介绍一下高铁公司的一些情况!》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那些占图不开的幽灵车要不要付线路使用费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4-04-09 10:18
收起回复
    继续说,为了完成这些工作,客专(高铁)公司一般都设置这些职能部门,正处级建制。工程部、安质部、物设部、外协办、计财部和综合部。后来运营后,有的公司增设了经营管理部。


    IP属地:辽宁18楼2024-04-09 11:33
    回复
      好贴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24-04-09 23:32
      收起回复
        建设过程基本就这样了,那么开通运营后是个什么情况呢?我继续说一下
        客专(高铁)公司的运营管理模式分为两种,第一种以京沪高铁为代表的的模式,自营加收取过路费的模式,开始的时候是这样规定的,管内的动车由高铁公司负责运营,垮线车由铁路局负责运营,后来京沪好像把一些管内的车也交给铁路局一些了,但客专(高铁)公司基本没有开行垮线车的。第二种模式就是客专(高铁)公司没有自营,全部收取过路费的,目前是以京沈客专公司为 代表的,原来哈大客专也是有自营的,但开几年下来,太赔钱,就做了很多工作,把动车全部交给路局运营了,一年节省20多个亿。
        先说第一种模式
        自营的车,一般都是租用铁路局的车,后来也有自购的车了,运营和人员和维护也是铁路局提供的,客专(高铁)公司每年支付动车租用费,运行费用和维修费用。而动车售票产生的票价收入归客专(高铁)公司所有,算作票价收入。这里就有个收支平衡点,就是票价收入达到多少才能达到租车等费用,超过了这个点,才能盈利,达不到就会赔本,这个点我们测算过,每条线路都不一样,实际来说,京沪就赚钱,哈大就赔钱,这和每趟车的客座率有直接的关系,哈大也有客座率高的车是赚钱的,京沪也有赔钱的车,但整体算下来,京沪是赚钱的,哈大是赔钱的。
        收过路费是个通俗的说法,因为和高速公路收费很相似,你的车在我的路上跑,就得给我钱,所以百姓都这么叫。准确的叫法是提供服务收入,包括线路使用费、网电费、上水费、售票服务费、旅客发送服务费等等,这些收费是有固定标准的,是国铁几天规定,路线使用费事按照线路等级规定的,一类和二类等级价格不一样。至于车站产生的费用,是互相清算的,按车站隶属关系清算,高铁车站不一定都是高铁公司的,有的是隶属铁路局的,比如哈大客专的哈尔滨西站,是哈局单独立项修建的,归哈局所有,京沪高铁的北京南站原来也是北京局的,被京沪高铁公司给置换过去了,用动车所得资产置换了车站,京沪公司占了很大的便宜,这是蔡部长的功劳,全路就京沪高铁把动车所这个赔钱的玩意给置换出去了,其他的动车所全部隶属于客专(高铁)公司,这部分资产不属于高铁路网的范畴,是动车运用的有机部分,按理说,应该置换给铁路局所有。


        IP属地:辽宁20楼2024-04-10 10:20
        收起回复
          实际上这种公司相当于方便分红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24-04-10 10:54
          收起回复
            说到这,大家就能看到,中国高铁不仅仅是高铁公司这么简单,也包括铁路局,因为铁路局不仅仅负责高铁运营的调度指挥,还负责大部分动车组的运营,动车组基本全部是配属给铁路局的,由各个动车段负责保养维修,动车组的司机隶属于机务段,所有的司机都归机务段管理,动车组的乘务人员是客运段的,一般保洁和餐服外包出去的,但也有例外,哈局的保洁在乘务员自己干,没有钱外包出去,车上的乘警不属于铁路部门的,已经移交给公安部门了,但也和铁路有很大的联系,每年营业外支出中有一笔不小的公安经费。
            动车组的管理模式就是这样,高铁公司也是一样管理,看不出啥差别,就是背后的清算不一样,高铁公司要支付给铁路局各项费用,同时票价收入也归高铁公司。


            IP属地:辽宁22楼2024-04-11 09:19
            收起回复
              合着你是合资公司的职工啊。那我们就聊聊你的专业的问题吧,这也是我最近的一个研究兴趣之所在。
              一句话,国铁的清算政策并不合理,清算单价是人为确定的,而且没有根据实际运输情况进行合理化调整的机制。比如接触网使用费+电费,在国铁治下是按照网电费统一打包计算的。然鹅这个网电费居然和实际列车用电没有关系,哪怕将来的CR450比现在的CR400省电,对路局来说拿省电的车跑运输也不会向高铁公司少交钱。这种状况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个例外。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24-04-11 15:45
              收起回复
                在实质性的网运分离模式下,我所知到的,地球上最合理的网与运之间的清算实践发生美国Amtrak。Amtrak既是东北走廊(网)的所有者,本身又有运(准高宿城际服务),而地方铁路会利用Amtrak的网开市域列车,所以会发生Amtrak与地方公司之间的清算。
                首先从原理上说,Amtrak的清算实践就比国铁的合理,前者不是通过固定的清算单价来进行,而是将总成本按照使用量分摊到各个使用者头上。假定有一条高铁,两个路局开车,各开20对和各开40对,可能对高铁公司来说总运营成本差不多(因为固定成本占比很大),按国铁的清算实践,两种情形下收到的清算费用却相差一倍。这显然不合理。
                更何况Amtrak在分配成本的时候精细化程度超过了你们的想象。不但不会发生国铁这种网电费和用电量无关的荒唐事,还区分了枢纽内和枢纽外。以枢纽外为例:
                1. 工务设备的成本,按总吨公里分配;
                2. 电务设备的成本,按车次数量分配;
                3. 接触网设备的成本,按升起的受电弓的周转量分配;
                4. 车站的成本,按停站总数和客运量50%/50%折算后分配;
                5. 电费:按实际用电量分配。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24楼2024-04-11 15:59
                收起回复
                  大家也看出来了,高铁公司和铁路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合作与经济关系:
                  第一、高铁公司的设备维修是委托给铁路局的(京沪高铁的供电设备特殊,是委托电化局的),支付给当地铁路局维护费用;这个费用一般称之为委管费,基本是双方商定的,全路不太一样。
                  第二、高铁公司租用铁路局动车运营,支付租用费及维修费,以及运营需要的人员及各种费用;
                  第三、铁路局支付给高铁公司的费用,就是车在高铁线路上跑,支付的过路费,包括线路使用费、网电费、上水费、售票服务费和旅客发送服务费等等吧。这个都是有标准的,按线路等级全路是统一的。
                  可以看出,有些是没有标准的,是商定的,有些有标准的,是全路统一的,作为全路的最高领导者,国铁集团显然是这些标准的制定者,最早的标准比现在的要高,前几年调整一下,下调了高铁的过路费收费标准,因为京沪公司盈利较多,就要给地方股东分更多的红利,显然,这不是铁总愿意看到的,但是,什么事情都是双刃剑,我觉得铁总公司是因小失大了,在京沪公司上市之后,全路这些年再无一家高铁公司上市,上市似乎对铁总集团没什么吸引力,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资本市场对中国高铁发展的意义所在,这个话题有点远了,就此打住。


                  IP属地:辽宁25楼2024-04-12 10:04
                  回复
                    国铁集团,不但是价格的制定者,也是清算的执行者。在财务部的附属机构中,有一个叫资金清算中心,就是专门进行清算的,不但是国铁公司、铁路局之间的客货运清算,还包括地方铁路公司的清算。
                    但是呢,这个清算中心的数据来源,很值得吐槽,不说别的,但就高铁公司的清算,就很不规范,基础数据来源于统计中心,而统计中心的数据来源于各个铁路局的统计,而这个统计的最原始数据,来自于司机报单,就是司机完成任务后的报单,有时会有延迟和误填,人工统计,也有会错漏,这样就造成了高铁线路上的实际动车运行数据有误差,有时会漏几趟,有时重联会写成单组,这些都会直接影响清算结果的准确性,没办法,各个高铁公司,就要有专人核对每个月的数据,根据运行图、客运文件、电报和调度命令,进行核对,有时有了更有依据,还要参考售票系统的月报,每月把错漏的车次上报给铁总清算中心,下个月进行更正,这是实情。
                    也许,你们会怀疑这个事的真实性,为哈都信息时代了,完全可以通过大数据准确地反映动车的开行情况,为啥还人工统计汇总呢,我也不知道,我也很不理解,但目前,依旧是这么个情况!


                    IP属地:辽宁26楼2024-04-12 15:16
                    回复
                      前面很多朋友都提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高铁公司的收费如何定价问题,有人提到了成本加成原则,但是全路的每条线路的成本都不一样,而且,有些成本是变动的,会随运量的多少而改变,所以,具体到每一条线来定价,不太现实,也很难操作,因为,偏远地区的高铁线路成本更高,本来运量就少,如果按成本定价,那就更是死路一条了。但是也不能完全脱离成本,比如电费是高铁公司从电力部门采购的,是有成本的,如果你定价低于采购成本那就不太合适了,另外,有些朋友说,旅客密集运量高的线路应该定价高一些,错了,我觉得恰恰应该降低收费,因为这些好的线路比如京沪的成本比别的线路要低,应该降低一下收费才是完全正确的,我们现在的收费只是考虑了线路的技术等级,而没有考虑运营带来的变量,这是不对的,应该考虑运量的因素,划分出几个等级,比如开行100对及以上的算一级,99-70算一级,60-50算一级,50以下算一级,30一下算一级,这里就是有一个问题,就是有些线路的排图变化比较大,不稳定,那也好办,就是在原有一、二类线路等级的基础上,超过100对或者80对的线路降低收费20%,节省下来的钱,也不能便宜这些高铁线路所在的路局,因为这些路局也比较富,比如京沪高铁所在的北京和上海局,应该抽出来作为一个资助基金,帮助一些偏远的高铁公司维持正常的运营,因为有些高铁公司是很困难的,有的已经电费都交不起了。劫富济贫吧,铁路历来开的一个优良传统。
                      当然,这不是我的最佳建议,我实际上的想法却恰恰相反,我觉得应该把优质高铁公司做大做强!而不是去劫富济贫。我以后有时间,单独说说这方面的想法。


                      IP属地:辽宁27楼2024-04-13 09:51
                      收起回复
                        铁路控股的高铁公司实际上,也有两种不同的形式,第一是京沪的模式,铁路出资方为中国铁路投资公司,与铁路局没有关系,记得武广当初也是归铁投管理的,后来划归武汉和广州局出资了,时间很久了,印象有些模糊了。第二就是铁路局就是出资人,高铁公司与铁路局既然是投资关系,也有经营关系,实际上就是内部交易。高铁公司与铁路局之间,肯定是高铁公司处于下风的,没办法,目前就是这个管理模式。
                        这与当初的设想,有些不一致,当初按照刘的设想,高铁是要独立管理的,几大维修基地和几大调度指挥中心,都是为高铁单独设置的,可惜刘的设想没能实现。
                        按照刘的设想,实际上就是网运分离的模式,高铁公司就是路网公司,负责自己高铁线路及路网设备的维护,下属有自己的高铁维修段,而不是委托铁路局维修。不负责高铁动车的运营,凡是移动的设备由运营方负责,动车及动车所等资产,由铁路局负责。至于调度指挥系统,目前看,高铁不太可能单搞一套,因为有很多高普混合站,搞两套会造成混乱。
                        这个模式,实际上与现有的模式,很容易切换,铁路局负责高铁维护的单位不是高铁段就是高铁维护中心,都是独立的部分,比较容易整体切割给高铁公司。高铁公司有自己的下属维修单位好处很多,不再因为费用而扯皮了,按照实际发生核算,比商定的委管费用会更加合理和趋于实际。按照术语,就是更加真实有效。
                        现在最大的问题不在于铁路局怎么与高铁公司分割管理权限,而是在于高铁公司没有整体上的系统管理,也就是说,没有一个中国高铁总公司,也就是在顶层管理层面,没有这个职能,按说,铁路总司,拆分成几个大的专业公司,应该更加有利于专业管理,比如货运总公司,客运总公司,高铁总公司,集装箱总公司,快运总公司,等等,但目前看,铁总没有放权的意思,也没有拆分的计划,还是执行原来的区域管理模式,就是下设的铁路局就负责这个区域的一切管理,按块划分的,而不是按照各个专业的条,估计有些人会知道这个,就是所谓的条块之争。


                        IP属地:辽宁28楼2024-04-14 11:16
                        回复
                          条块之争,历来就有,孰是孰非,不好简单评价。
                          但就高铁而言,弊端十分明显,因为是区域管理,高铁公司也按照铁路的管辖范围整合,尽量把几个高铁公司整合成一个高铁公司,比如,沈阳局就把京沈客专辽宁公司与哈大客专公司整合在一起,叫京哈高铁公司,名气很大,比肩京沪高铁公司,挺起来不错,但实际上,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为什么听我慢慢说来!
                          现在很多人都诟病,铁总投资高铁基建的资金越来越少了,都让地方去投资建设了,确实是这样的,谁也否认不了,为啥?因为铁路没有资金再继续建设下去了,负债率已经到天花板了,大概66%左右的资产负债率对于一个基础产业确实很高了,而且6万亿的负债和每年的2000多亿的利息,一直高居不下,这对铁总来说,像山一样压在头上,很难受的,说句比较严谨的词,就是铁路的再生能力很差,有些行业也进行了产业更新和升级,开始负债也很高,但是经过几年的经营和运作,不断有新的资本进入,很快就把债务降到一个合理的水平,而铁路没有这一能力。
                          这就是铁路目前的现状,一方面经营压力巨大,一方面没有继续扩张的能力了。你要问了,这和区域化管理有什么关系?我后面继续讲,也欢迎大家参与讨论。


                          IP属地:辽宁29楼2024-04-15 11:54
                          回复
                            继续说,为什么块状管理也就是区域化管理,限制了高铁的造血再生能力?大家可能知道,京沪高铁上市之后,国铁再没有一家高铁公司上市,是不是都不具备上市的条件呢?不是,很多条高铁线路是盈利的,具备上市条件的,但是为什么不上市,或者问为什么不能上市,因为区域化管理造成的结果,我举个例子,大家一看就知道,我还是说东北,在东北,只有一条高铁线路是盈利的,哪一条?京沈?不是京沈,京沈也亏损,因为北京枢纽的问题,通过能力受限,所以京沈开车不够,达不到盈利的对数。唯一盈利的是哈大客运专线,除了疫情期间外,已经盈利几年了,完全具备了上市的可能,但是,现在却不能,因为啥,因为哈大客专公司与京沈辽宁公司合并了,合并后,公司有五条线,哈大、京沈(辽宁)、沈丹、盘营和朝凌联络线,除了哈大盈利外,其余四条都是亏损,合并起来公司就是亏损的,这样的公司怎么上市?全国各个铁路局的高铁公司基本如此,所以,就再无高铁公司上市了!


                            IP属地:辽宁30楼2024-04-16 10:47
                            回复
                              我也不知道为啥,铁路为啥对上市缺乏兴趣?这和其他国企央企有很大的不同,不但国资委旗下的很多企业已经上市,就是原来隶属于铁路的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从铁路分离出去后,也实现了上市。而铁路基本上没啥动作,也没有这方面的规划和打算,按理说,铁总目前的困境应该亟需上市融资才是最好的出路,我始终搞不明白,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估计是一方面的原因,另外一方面,我想,就是最高决策层和管理层的出身有很大的关系,铁路的领导,基本都是运输专业出身,对于现代企业管理,对于经营,基本都是外行,而且,还很封闭,基本脱离整个市场和环境,外部的东西,很难被接受。还有一点,半军事化管路的历史传统,造成了一言堂,没有股东会和董事会的制约,比如高阻一上台,一句话,高铁发展就停滞和倒退了,一句话,就全刷绿了,类似的例子,比比皆是,而且,这种局面几乎看不到改变的希望,可能今后几十年里,铁路的管理依旧如故。


                              IP属地:辽宁31楼2024-04-17 10: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