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阿娇吧 关注:18,674贴子:876,182

【史料汇总】杨桂枝【总揽权纲求治理,群臣臧否疏屏风】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4-08 01:14回复
    宋朝外戚之烈虽然远逊汉唐,但是并不缺乏女主临朝的事例,北宋有刘娥、曹氏、高滔滔等,南宋有吴氏、杨桂枝、谢道清等。这些临朝的女主要说彪悍就数刘娥和杨桂枝,其他都是以太后或者太皇太后身份临朝,唯有刘娥和杨桂枝,两个人身为皇后时就干预朝政,甚至能够左右皇帝丈夫。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4-08 01:15
    回复
      如果说在刘娥和杨桂枝两人中选一个更剽悍的,那只能是杨桂枝了,她的事迹随便拎出来一件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简直算是大宋的无冕女王了。只不过她本身没有多少权力欲,在做了太后之后不久就撤帘不问政治,因此被人忽视。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4-08 01:15
      收起回复
        杨桂枝因外貌惊人而很小就被选送入宫,原在吴太皇太后(高宗吴皇后)宫里侍奉,后来被皇太子赵扩看上,吴太皇太后便把她赐给了皇太子。其妹杨珪,人称杨妹子,亦是花容月貌,知书达礼。宁宗赵扩当上皇帝后,于庆元三年(1197年)册封杨桂枝为婕妤,六年之后又晋升为贵妃;贵妃在众多的妃嫔之中已属凤毛麟角,地位仅次于皇后,时年杨桂枝38岁。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4-08 01:15
        回复
          事属凑巧,杨桂枝升为贵妃之后,皇后不幸病亡。谁来替补这个瞩目的角色?按理贵妃晋升为皇后属顺理成章,但问题是曹美人也很受皇帝宠爱。将军韩侂胄对皇帝赵扩进言,说女人才学高、知古今、性机警不是好事,建议立性格柔顺的曹美人为后,但宁宗没有采纳他的意见。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4-08 01:16
          回复
            嘉泰二年(1202年),杨桂枝被正式封为皇后,她对多嘴的韩侂胄心怀不满。1207年,趁韩侂胄北伐中原失利时,她与史弥远设计把韩侂胄杀之玉津园。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4-08 01:16
            回复
              杨皇后很感谢吴太皇太后当年的恩德,在自己的殿阁内贴着吴氏家族的名字,常常指着名字问左右:“这个人可有官职?”又多次让景献太子赵询告诉宰相,凡有授官必须优先授吴氏家族的人。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04-08 01:16
              回复
                史弥远得到了皇后的合作地位日高。景献太子逝世后,宋宁宗抚养了皇子赵竑。然而史弥远因与皇子赵竑不和,便打算暗中废了他,立宗室子赵昀为皇帝。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04-08 01:17
                回复
                  嘉定十七年(1224年)闰八月,宁宗皇帝病卒,史弥远召赵昀入宫,遣后史谷、石两人共同说服杨皇后,皇后认为不可,她说:“皇子是先帝所立,岂敢擅变。”弥远他们七次往返劝说,皇后始终坚持不可。最后谷、石拜而泣曰:“内外军民皆已归心,若不立之,则祸变必生,皇后也无立足之地。”杨皇后默然良久曰:“其人安在?”史弥远速叫赵昀入见。杨皇后对赵昀说:“你今后就是我的儿子!”这才改诏废赵竑为济王,立赵昀为太子。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04-08 01:17
                  回复
                    宋理宗赵昀坐上了皇位,他为了报答杨皇后的恩德,不但尊她为太后,并作了垂帘听政的规定。那年,杨桂枝已经62岁。当然,杨皇后垂帘听政,没有像慈禧那样专横跋扈、干涉朝政,她把听政看作是对她的一种尊重。待她到70大寿时,皇帝率百官在慈明殿为她祝寿并加尊号为寿明仁福慈睿皇太后。也是那一年,她主动提出退出政坛,还诏祷天地百神,大赦天下。第二年十二月,71岁的杨桂枝病故。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04-08 01:17
                    回复
                      杨皇后颇懂诗词,写有以宫廷生活为题材的诗集一部,由理宗书写取名为《杨太后宫词》,共50首。今淳安里商乡杨家村保存的《弘农杨氏宗谱》,刻录有杨皇后诗作30首。其中有一首《宫词》:“思贤梦寝过商宗,右武崇儒治道隆。总揽权纲求治理,群臣臧否疏屏风。”政治意味颇浓,表明了她求贤若渴、唯才是举的政治理想,正是她治理国事的生动写照。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4-04-08 01:18
                      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4-04-08 01:24
                        回复
                          《宋史·卷二百四十三·列传第二》
                          恭圣仁烈杨皇后,少以姿容选入宫,忘其姓氏,或云会稽人。庆元元年三月,封平乐郡夫人。三年四月,进封婕妤。有杨次山者,亦会稽人,后自谓其兄也,遂姓杨氏。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4-04-08 02:01
                          回复
                            《宋史·卷二百四十三·列传第二》
                            五年,进婉仪。六年,进贵妃。恭淑皇后崩,中宫未有所属,贵妃与曹美人俱有宠。韩侂胄见妃任权术,而曹美人性柔顺,劝帝立曹。而贵妃颇涉书史,知古今,性复机警,帝竟立之。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4-04-08 02:02
                            回复
                              《宋史·卷二百四十三·列传第二》
                              次山客王梦龙知其谋,密以告后,后深衔之,与次山欲因事诛侂胄。会侂胄议用兵中原,俾皇子<日严>入奏:“侂胄再起兵端,将不利于社稷。”帝不答。后从傍赞之甚力,亦不答。恐事泄,俾次山择廷臣可任者,与共图之。礼部侍郎史弥远,素与侂胄有隙,遂欣然奉命。参知政事钱象祖,尝谏用兵贬信州,弥远乃先告之。礼部尚书卫泾、著作郎王居安、前右司郎官张鎡皆预其谋。开禧三年十一月三日,侂胄方早朝,弥远密遣中军统制夏震伏兵六部桥侧,率健卒拥侂胄至玉津园,槌杀之。复命弥远。象祖等俱赴延和殿,以殛侂胄闻,帝不之信,越三日,帝犹谓其未死。盖是谋悉出中宫及次山等,帝初不知也。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4-04-08 02:0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