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吧 关注:593,307贴子:8,044,391
  • 3回复贴,共1

为什么黄龙山本山料优于周边外山料(提前五月科普)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手头有份论文,研究了黄龙山(本山)、张渚(外山)、广德(外山)三地紫泥的原材料特征。
对比三者显微观察,本山有“双重气孔”,其他俩没有。没有取样喀左的,不知道喀左的有没有这个结构。
该论文说明了黄龙山料子和周边的外山料的区别。
当然,取样数量少,仅对三个试样而言,可能也不具有代表性。起码有了这方面的研究,比空口说哪里比哪里好有点说服力。
涉及版权,仅截图部分。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4-04-03 16:23回复
    显微观察结论:
    之前已有学者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发现烧成之后紫砂器中也可观察到“原始团粒”结构,团粒与团粒之间、团粒与基底之间形成了链状气孔、环绕团粒,在团粒内部的颗粒矿物也由于收缩而形成了许多椭圆形气孔;这两种气孔组合而成“双重气孔”结构,正是这种结构使得紫砂器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及茶后留香的品质[15]。而在进行显微结构观察时,在宜兴黄龙山原料中发现粘土团粒结构,如图5所示。原料中粘土团粒尺寸在300~900μm,团粒内部有较多包裹物,包括石英颗粒、片状云母等;并且这些矿物的尺寸及形状与团粒外的无明显区别。应该说紫砂器中的“原始团粒”及“双重气孔”结构正是来源于原料中的粘土团粒。
    利用偏光显微镜观察时,并未在宜兴张渚及安徽省广德县紫泥类原料中发现类似于黄龙山紫泥原料中存在的粘土团粒,烧成之后的器物中也就无法形成“双重气孔”结构,因而透气性不如前者好。
    从以上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即使三地的紫泥类原料中矿物定性组成及定量结果均较为相似、可以不添加任何其他原料而单独烧成,但三地原料的显微结构却差异较大。样品中只有宜兴黄龙山紫泥类原料中石英颗粒尺寸适中、分布均匀,可使得黄龙山紫砂器外观有稍微突出的砂质感。此外,也只有宜兴黄龙山紫泥类原料中可以观察到粘土团粒,烧成之后可形成“双重气孔”结构,使得紫砂器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及茶后留香的品质。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4-04-03 16:25
    收起回复
      贴几个近距离壶的图,看质感。
      依次是黄龙山的四底、红底、红皮龙、紫泥。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4-04-03 16:43
      回复
        再发几个本山料的照片。
        依次是陶都路降坡泥、蟹青泥、朱泥、黄金芝麻段泥。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24-04-03 16:5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