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吧 关注:124,726贴子:817,491
  • 4回复贴,共1

“启发原创心灵,相约《论语》一百”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论语》,曾是两千多年来中国读书人必诵之书,然近九十年来,老、中、青三代的中国人,已渐渐连古文都读不懂,更不用说如《论语》般的经典了。而中国人是不是因此更理性了?中国社会的文化教养是不是因此更提高了?是不是因为充分西化而更受外国人所敬重了?当然历史不可重复实验来做比较,不过,在一般人的心中,总难免有一些隐约的痛楚——自己的语文程度不够,看见左右的人心量不广,涵养不深;人生态度无所依归,理想不敢坚持;感受到社会正义的日渐消亡,君子之风的日渐远去;无奈于人心的空虚,人生方向感的失落。
德国哲学家雅思尔贝斯认为,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孔子……他们原创性的思想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尤其要指出的是:“每当人类社会面临危机或新的飞跃的时候,我们总是要回过头去,看看轴心时代的先哲们是怎么说的。”
时代在变,环境在变,当世界发生了无数次翻天覆地的变化之后,为什么一部书还可以永垂不朽?那是因为,无论世事如何诡谲,人间如何颠沛,人性始终如一。经典是符合人性的书籍,故能适用于任何时代、任何地点、任何人群。《论语》,作为经典中的经典,当然也具备经典的一切特征。它不只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不只是古人的,更是现代的,乃至是未来的。北宋理学家程伊川曾说:“某自十七八读《论语》,当时已晓文义,读之愈久,但觉意味深长。”只《论语》一书,即可陪伴人之一生。
而要接近乃至于了解《论语》,用诵读的方法可谓事半功倍。台湾台中教育大学王财贵教授在致力于推动儿童读经教育之余,发现成人也能从诵读经典中获得重大益处,曾发起“全民读经,论语一百”的倡议,他认为,“只要一个人把任何一本经典读一百遍,他必能从经典中提升其为学的能力,必定能从经典中领悟其为人处世之道,必定能变化其气质,开阔其胸襟,启发其智慧……”。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其实,何必等到一百遍?在平常的读诵过程中,总会有一两句在不经意中跳出来,大放光明,照亮颜色,撼动心弦……多年来,已经有成百上千人用“只求熟读,不求甚解”的方法诵读《论语》一百遍以上,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脱胎换骨。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梁启超先生曾为大学生开出包括《论语》、《孟子》、《老子》、《庄子》、《易经》等必读中国书目数十部,并谆谆告诫:“以上各书,无论学矿、学工程学……皆须一读。若并此未读,真不能认为中国学人矣。”可见,《论语》只是一个开始,而这个开始,不限于文史、政经、艺术、理工……各门专业的学子。因为,文化教养是人生必须涂抹的底色,经典是滋养人生德性与才情的源头活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从这里开始,犀利的思维、诗意的灵感、原创性的发明,亦从这里开始。回过头去,正是为了新的飞跃。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让我们带着古人的智慧,世界的视野,怀揣一份古圣先贤立心立命的责任与激情,与天地精神相往来,与古今圣贤相往来,与宇宙规律相往来,与时代生活相往来!


IP属地:河南1楼2024-03-11 10:21回复
    据悉:法国亦展开学<论语>,为寻找征服中国人探因!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3-14 20:22
    回复
      西方有句话:《论语》在,华夏难灭!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3-14 20:23
      回复
        去和李易隆离婚。!!死恶败烂的百度贴吧!!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4-01 23:30
        回复
          黄死恶败烂最烂吧!!!死恶败烂的百度贴吧!!!去张家界和死恶李垃圾离婚!!死恶败烂百度贴吧!!!!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4-01 23:4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