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师范大学吧 关注:239,831贴子:3,946,915
  • 16回复贴,共1

扼制小人删帖成为人事间一大难题——屡发屡删何时休?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个高质量的帖子,一个于人类的科学事业有益的帖子,通过大学贴吧与广大在校师生直接见面,对于纠正物理教科书中的荒谬论点未必不是一条更加快捷而有效的途径?然而,部分吧主与吧务依然以捍卫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为荣,删帖、禁言成了他们手中的利器,急于建功立业而毫不手软,但愿不要跌破职业道德的底线。
手握大权完全可以挥笔而反击,通过反击方可展示个人的才华和实力,而盲目删帖毕竟不是正人君子之所为,而且剥夺的是本校师生们的知情权。宁做小人也不肯放弃对帖子的删除实际上是一种心理扭曲,积极充当小英雄的做法难说不是灵魂的肮脏、低级行为的表现?!
封禁10天难解胸中之气,循环封禁再创雄伟业绩,吧友们的冷漠和容忍失去了应有的良知和尊严,同时也助长了邪恶势力的蔓延:“吧务呢?快把民科贼子乱棍打出去”——@進偉的一句话让@昵称挂了、@有鸟有鸟丁令威、@小💯学💯生💯、@🌸茶道赛高🌸、@戈果🌐为代表的官科倍感欣慰,疯狂删帖也就有了更大的底气,其作为之低俗、态度之蛮横以及愚昧的程度并不亚于社会上的小混混,这就是贴吧吧主的最佳人选。
再补充一点:有位吧友@💯rst急不可待地提出异议:多次警告你“见一帖删一帖”,上次的光荣榜上为什么没有俺的名字?!
异常提示:未读记录(10),复旦大学吧小吧主@💯rst心目中的光荣榜:
账号异常产生时间 异常类型 影响时间段 影响范围— 处理状态
2024-03-02 20:35:43 封禁 10天 西南大学吧——— 我要解除
2024-03-02 17:09:15 封禁 10天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吧 我要解除
2024-03-02 11:54:42 封禁 10天 四川大学吧——— 我要解除
2024-02-29 11:33:14 封禁 10天 中国人民大学吧— 我要解除
2024-02-29 10:00:08 封禁 10天 南开大学吧——— 我要解除
2024-02-28 10:09:30 封禁 10天 苏州大学吧 ———我要解除
2024-02-28 00:21:25 封禁 10天 浙江大学吧 ———我要解除
2024-02-27 14:31:30 封禁 10天 兰州大学吧——— 我要解除
2024-02-25 18:46:26 封禁 10天 同济大学吧——— 我要解除
2024-02-22 11:05:05 封禁 10天 复旦大学吧 ———我要解除
吧主的处罚规则。
倘若人间多点正气而物理教科书中的荒谬论点不至于泛滥成灾!
人们生活在地球上,从来就没有发现过地球的引力会发生变化,带电球体的电场、永久磁铁的磁力其稳定性也是相当高的,麦克斯韦用变化的电、磁场来描写光的传播,忽悠了别人也忽悠了自己?!
一位讲师站在讲台上,将载流导线靠近磁棒时,同学们方可看到磁棒将会受力而转动,于是该讲师庄严地在宣称:电流产生了磁场!
电流产生磁场爆发出强烈的质疑声:电子的周围空间不是电场吗?电子的电场不会因为自身的流动而改变,电流产生磁场又是怎么一回事?无非看到了磁体在转动,于是有人断言电流产生的是磁场。岂不知通过产生磁场使电动机运转,这个弯拐得有些太大也太不够真实了:一根长长的载流导线,它的每一段都在产生磁场,喷射出去的磁场能量即便可以被电动机的磁转子所吸收但也只是非常少量的一部分,能量上的大量浪费必将导致电动机失去实用价值。
有一句话说得非常恳切,涉及到照明用电整条线路所产生出来的磁场能量岂不是白白的在流失?太可惜了!可惜的同时容易引起这样的反思——电流真的会产生磁场吗?
有人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为犹太人的弥天大谎!然而我们国家的政府官员捧相对论为真理给学生们灌输,其结果又是如何呢?时钟的走动与时间的流逝两者之间有没有因果关系?广大在校师生弄不清楚这个问题;两条光线同方向或反方向射出,光与光的相对速度是多少?世界上没有人可以计算出来;电、磁场是什么困惑着一代又一代的物理学家。
光速C是一常数的公设明显的违反速度相加定理,两条光线同方向射出光与光的相对速度是零,反之则为2C。这么一个千真万确的事实也敢歪曲、否定,难怪有人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为犹太人的弥天大谎?!
质·能转化也是一个谎言:一个小球有了运动即有了能量,其运动速度越高所具有的能量就越大,能量是运动的量度,是物体运动的表现形式,没有运动何来能量?没有小球何来运动?能量本身就是物体的运动,大到天体的运行,小到电子的振动,由此不难断言:能量无法单独存在,即能量与物质之间不存在相互转化的关系。然而,较多的学者和专家死死抱着质·能转化方程式不放,并幻想着高山上部分碎石块的消逝所转化出来的能量足足可供人们使用几个万万年,加上时间可以倒流,人死复生、反老还童不再是梦想,多么诱人的憧憬啊?!
在这么一个憧憬的驱使下,众多科学工作者投身于兴建耗资巨大的地下工程,为探测暗物质、暗能量忙忙碌碌,尽管一无所获,测不到不等于没有的说词依然可以作为继续努力、誓不回头的理由和借口。
时间变慢、空间弯曲、一个粒子可以同时出现在相距较远的两个地方,面对如此荒唐的论点,当代的物理学家们力求把它打造成真理的化身,这是一项多么愚昧而奇特的工程啊!首先要搞乱人们的思路,不能按照常规、常理去思考问题,也只有这样,百年创建的物理学大厦才不至于坍塌。美其名曰:符合常理的论点没有刺激性、缺乏创意感?!
物理教科书中之所以出现较多理论上的荒谬皆源自于光的粒子说,一束轻飘飘的光粒子其运行速度那么高,相信它的存在即便不是科奴未必与弱智无缘。基于消除光子的冲力和惯性,爱因斯坦设光粒子的静止质量为零,岂不知零质量的假设跌破的是基本常识的底线?凡是物质必有其质量,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光的粒子说出自于牛顿之口,后辈科学家非常懂得自重和自爱,只是想方设法给予修饰和美化,没有勇气铲除它。
光子刚一脱离母体就有了一个惊人速度,速度从何而来又是一个致命的缺陷,与其绞尽脑汁去维护不如彻底铲除光的粒子说。此时又有人强调光有光压,光压的存在不正是粒子远距离飞行的特征吗?
光子的飞行,一秒钟300000千米的高速度,对应的是那么一点微弱的、很难测得到的压力。看来即便是一根没有份量的救命稻草也不肯放弃,有了它方可化解头脑中的种种疑虑,使其达到心态上的平衡。
其实否定光的粒子说并非一件困难之事,由电台、电视台喷射出来的电磁波粒子,尽管密度很大但毕竟是一股细细的粒子流。当这股细细的粒子流扩散到方圆数百公里区域的空间时其稀薄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粒子的稀薄不同于波动的微弱,粒子的稀薄直接造成大量的无粒子存在的微小区域出现,从而将无法保证光波、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的连续性。
电视机、收音机之所以能够选择性的接收来自不同电台发射出来的电磁波足以证明光是波动不是粒,因为波动传播可以产生共振,共振才是电视机、收音机择台的关键所在。
一个小实验方可置光的粒子说于死地:用手摇动发电机结果产生了光和热,很明显发电机机体内的分子、原子及其电子皆无任何损耗,那么光的产生与传播也就只好从手的运动去寻找根源了。
大家知道:用手敲打铜锣可以产生声音,用手摇动发电机可以产生光。总之手的运动即便可以引起周围空间中的粒子作各种运动或振动,但绝对不会产生出一种新的物质粒子在空间飞行。光的产生与传播必然是宇宙空间中另有一种物质在起作用,即“以太”的提出是明智的,光的波动传播是正确的,麦克斯韦的电磁波理论除外。
顺便说一说麦克斯韦的电磁波理论,由于不需要媒介物质赢得了大家的认可,也正是缺乏媒介物质导致光的波动说名存实亡。他所构画出来的光粒子,在运行的过程中又多了一项频繁变更自身性能的本领——电性、磁性,电性、磁性,电性、磁性给粒子说的光子又涂上了一层神秘而虚幻的色彩,是添乱还是解决实际问题则一目了然。
茶余饭后空闲之时,坐在阳光下凝视一下蔚蓝的天空:天空可以由明变暗,由暗变明足足说明太空空间有一种物质弥漫着,与其将它定性为光子物质不如定性为电子物质更实际。光子流速很高,光子的来源与归宿以及用量之大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力;电子的弥漫可以收到一劳永逸之效果,电子的振动方可传播光波、电磁波。
宇宙空间有了电子物质的弥漫而电磁波的传播也就方便多了,当电台、电视台天线中的自由电子按照指令产生振动的时候方可直接借助空间中的电子将波动传播出去,显然比喷射粒子更真实,至少不用担心粒子会因数量上的稀少而无法均匀的落在每台接收机的天线上?换句话说,凡是粒子的喷射都有数量上的限制,在空间中的均匀分布也是一大难题;高速飞行的粒子如何产生共振?当代的物理学家们从来不敢回答这个问题。
综合多个学派的核心论点,宇宙空间充满着颗粒物质是无需置疑的,量子世界“引力化”、引力概念“量子化”,真空不空成为共识。不妨大喊一声:宇宙空间充满着电子物质岂不是一顺百顺!电子的振动方可传播光波、电磁波,从而省略了既要产生粒子又要吸收粒子那道繁杂而不真实的中间环节和程序。一句话,仿照声音的传播方式探讨光本性至少不离谱。
维护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一张厚脸皮强似三千兵
杰克小伙剑术精,出剑迅捷如流星,不料空间一收缩,长剑变成小铁钉。读一读这首极具讽刺性且流传甚广的小诗深有感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有着一种特殊的生存方式,靠愚昧者维护,凭脸皮厚支撑,这就是人类科学史上最明亮的一颗巨星?!
媒体的失职导致科研部门领导人蒙受耻辱,拉低了国民的智商!
1980年,本人的一篇批判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文章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出版物“科学对社会的影响”上得到了发表。于是出现了一幅这样的画面,一位中国学者站在世界最高的科学讲坛上大声呼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荒谬的!引爆了一颗重量级的炸弹。然而,国内的媒体和报刊只字不提这件事情,继续吹捧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闹剧愈演愈烈,暗物质、暗能量也相继登台亮相。
本人的论文和书稿多次寄交“中国科学”的主编谢心澄、“物理学报”的主编欧阳钟灿、“自然杂志”的主编吴明红、“物理通报”的主编傅广生、“物理学进展”的主编邢定钰、“现代物理知识”的主编张闯、“科技导报”的主编史永超,一位位态度冷漠而蛮横,敌对情绪油然而生:我刊不受理这方面的学术论文。
为了人类的科学事业,不厌其烦的再次向科技部部长万钢、王志刚;教育部部长袁贵仁、陈宝生、怀进鹏;中科院院长路甬祥、白春礼、侯建国递交我的书稿!继之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科学出版社社长林鹏,人民日报总编吴恒权、杨振武,解放日报总编陈颂清、中国教育报总编翟博、陈志伟以及数十位高校校长的大名也陆续地写进了我的书稿中,实际上也是一种迫切的呼唤和求助、善意的规劝和鞭策,当然也不乏冷嘲热讽:厚厚一张皮,有益也有弊,保住了饭碗,失去了尊严;良知沦丧、人性湮灭,愚昧无知、奴性入骨,没有公徳心、缺乏正义感的评价不招即来,挥之不去,一个个耻辱的标签贴在了辉煌多年的业绩上。


IP属地:甘肃1楼2024-03-10 20:22回复
    你说你你是搞物理的吧,光是提出理论却不加以市里论证。你说你是搞新闻的吧,稿子写的上下写的一点也不连贯,里面甚至还有严重的逻辑错误。你说你是要贴吧的吧,我只能说你一点攻击力都没有,光在这里说空话,骂人不会骂人,讽刺不会讽刺,你还是转战别的平台吧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3-10 21:27
    收起回复
      再发就删你了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3-10 22:11
      收起回复
        我🦁🧱竟能和以上高校共处一榜,winwinwin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3-11 00:02
        收起回复
          遵照爱因斯坦的核心论点很难造出电动机,更何况原子弹?
          电动机和发电机的构造很简单,只有磁性转子和铜线圈两个主要部件,转子与线圈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接通电源而磁性转子开始转动,谓之电动机;用力驱动磁性转子可以产生电流谓之发电机。现在要讨论的是铜线中的自由电子与磁体之间的力是如何传递的?
          爱因斯坦不承认有不经物质传送的超距作用,量子力学认为所有的相互作用都是吸收和产生粒子的过程。问题出现了,电流要让磁体转动首先要产生出一股股磁性粒子供其吸收,岂不知产生出来的磁性粒子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位于电流一侧的磁转子只能吸收到四面八方中一小方的能量,能量上的大量流失如何去杜绝?
          退一步说,能量既然是一份一份的,电流周围的磁体吸收了能量后应当是内部发热而不是转动,这给制造电动机带来了天大的困难。
          站在近代物理学的立场上再来审核一下发电机:
          一提到电流的成因,广大学者和专家异口同声的在回答:电流压力的传递起因于电场的传播。然而,带电球体的电场、永久磁铁的磁力其作用范围非常有限,百尺之外的强度几乎小到零,于是具有传播速度的电场和磁场问世了。
          电磁场有了传播速度必然发生质的改变,运动必然有能量,运动的能量必定是物质,物质的最小单元是颗粒,这大概就是科学界公认的能量子吧?
          有了能量子的出现,在输电线路中的均匀分配依然是一个大难题?基于导线有粗、细之别和前、后之分,因吸收效果的差异之大很难维持串联线路中的电流强度处处等同,显然与事实不相符合。
          再者,由磁转子的旋转产生出来的能量子既然可以很容易的进入铜线圈的内部,那么也就不难会从铜线圈的内部跑出来,不可能非要沿弯弯曲曲的输电线路向前飞行?电流压力的远距离输送将无法实现。
          本人的解释如下:
          物体与物体之间有力的作用符合大自然的规律,这个作用力是超距性质的。在发电机组中磁转子的旋转可以直接使铜线圈中的自由电子受力而流动。显然远处的自由电子受力微弱,但可以通过电子自身的相互推动和挤压方可将电流压力传递到远方,恰同泵对液体的输送,除此之外任何解释都无法自圆其说。
          然而,当代的物理学家们始终不肯承认这一解释的正确性,原因很简单,本人的论点有违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宗旨,容易引起以太概念的死灰复燃。
          根基有误一错百错:
          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电流可以使磁体转动,在自然界中人们所能看到的一切都是有实体存在的物与物之间的直接作用,这个作用力是超距性质的。可笑的是爱因斯坦否定超距作用只说了一句话:“两个物体通过中间一无所有的空间直接产生作用是不能让人满意的,其间必有一种具有物理实在性的东西在起作用”。于是电场粒子、磁场粒子、引力场粒子以及夸克中间的胶子应运而生,不可否认的是这些个微观粒子同样具有物质性,是物质就有力的作用与传递,电、磁场粒子与引力场粒子彼此之间又是怎样相互作用的呢?要回答粒子之间的作用关系同样离不开“超距作用”,否则一代一代的微观粒子必将无休止的产生下去……爱因斯坦的一句话成了金口玉言,导致物理学的发展偏离了正规渠道。
          2007年初曾向多所高等院校投寄稿件,四川大学校长办将我的稿件转交本校的光散射学报,杨经国副总编主动打来电话约稿:可不可以在我刊发表?后来杨经国的助理张异女士愤愤不平地直言相告:该文的发表受到总编高洁的阻拦,杨经国副总编也因急火攻心、急病发作而离世。
          2020年又联系到该编辑部主任左浩毅,他对这件事情也很清楚,并声称是杨老师的学生。在他的坚持下李灿主编免强答应送审,终于找来了一位奴性入骨的讲师愿意替他背黑锅:
          科学是讲究实证的,而不是仅仅依靠主观感受或者所谓的“常识”就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诚然,相对论是不完善的,但绝对有其合理的所在,其合理部分已经被无数实验和所制造出的产品所证实,原子弹的爆炸就是基于相对论原理的。可以说没有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就没有今天的高科技:手机、电脑需要芯片;制造芯片需要用到半导体技术;半导体技术的两大理论基石就是量子力学和相对论。
          另外,编辑和我沟通的时候提到,许多人,包括专家、教授们都对投稿人的观点不予认可。投稿人认为这是“皇帝的新衣”!错错错!恰好相反,恰恰是大家看到了相对论在现代物理、乃至整个现代科学中取得的巨大成功才会由衷地予以承认并捍卫之。
          这位不敢透露姓名的讲师只字不提文章中的时间变慢、空间弯曲以及对质·能转化方程式的驳斥,闭着眼睛大谈特谈爱因斯坦的伟大业绩,短短几句话将我的论文打入死牢!
          钱俊编辑:最近在网上看到一篇有关“量子”是什么的文章(@西塘少主2023-09-20 11:29北京),其中有两句话耐人寻味:量子力学以一种非常令人费解的说法而闻名,比如猫同时死了又是活的;电子、质子以及引力子既是粒子又是波,这很令人困惑。
          深感费解和困惑的不只是作者一人吧,量子纠缠与诡异分不开,爱因斯坦的时间变慢明目张胆的在说假话,将这样的物理教材给学生们灌输为什么就没有一点罪恶之感呢?
          能量既然是一份一份的,电流周围的磁体吸收了能量后应当是内部发热而不是转动。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究竟是什么?查遍各个国家的百科大辞典也无法找到确切的答案。有人说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可以解释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疑难问题,这么一个小小关口都无法通过,大的疑难问题只好束之高阁了?!
          光的粒子说与波动说争论的焦点是光的传播需不需要一种媒质为载体?而不是高速飞行的光粒子有没有波动性的问题,尽管区别如此之大照样可以往一块儿掺和,波·粒二象性的倡导者有其头无其脑,几乎没有他们做不到的事情。
          纠正物理教科书中的荒谬论点,科学出版社拒绝受理这方面的书稿,钱俊编辑和林鹏社长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做法了,脸皮厚不是万能的挡箭牌?!
          “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和“京沪干线”示意图,原载于《解放日报》 2015-12-28。
          文中强调量子通讯具有极强的保密性,并可瞬间传输。由此提出如下质疑:潘建伟院士心目中的“量子”是用什么设备产生和发送?又用什么设备接收它?为了不引起误解,一切带电的器具都得靠边站,但不知潘建伟团队的实验又是如何进行的呢?
          多年好友俞陶然的回复是:言之有理,量子通信好像是搞砸了。本人接着反问道:量子通信搞砸了,引力波也系道听途说,解放日报的陈颂清总编不打算挽回一点负面影响吗?
          杨桂青编辑:再发一个邮件给您,标题和内容都是您曾看过的,不同的是较多吧友的回复值得关注和深思,他们的思路(拥有的知识)一个比一个混乱,几乎沦为废物,这就是长期灌输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丰硕成果?!
          前两次的邮件写的是一位小吧主疯狂在删帖,标题为“混进反相吧疯狂删除反相帖~卑鄙小人也在使用这一妙招”摆在了广大网友的面前,暗指各大媒体的总编及其科研部门的官员们皆系卑鄙小人。
          事实不正是这样吗,科学出版社数理分社赵彦超社长曾明确表示:我们已经做到了认真对待,也征求过有关专家的意见,并特别强调只要有一位专家提出异议而出版工作将无法开展和进行。可笑的是再好的书稿也会碰到三两个专家抵制,显然是在转移目标让别人替他背黑锅。
          这样的文章在贴吧里广为传播竟然无法引起较大的反响,国民素质之低令人堪忧,没关系,世界上只有三个人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我们的专家和教授不也照样活得很有尊严吗?!
          小杨:古人云能忍者必成大器,中国教育报的总编,你的顶头上司翟博先生定会步步高升,骂不还口、打不还手的忍耐能力之强完全可以刷新吉尼斯记录,在此向他表示祝贺!


          IP属地:甘肃5楼2024-03-11 06:21
          收起回复
            @甘肃省精神病院院长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03-11 07:52
            收起回复
              😅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03-11 08:54
              回复
                太长了不看,直接开骂。**东西,滚粗柯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03-11 09:33
                回复
                  md,给他两巴掌,看他还发不发癫。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03-11 09:44
                  回复
                    哪来的颠公?行文混乱,逻辑不通,词不达意,虚词乱用。物理的事不跟你辩,不是专业的,尊重你的发言权,但你这个小作文真的看得我如芒在背、如鲠在喉、如坐针毡,答辩在你这真成了“答辩”,评论区广告的小说都比这个好,我二姑奶家的狗都比这要强,文字比到我室友满背麻疹化脓的脓水都要烂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4-04-05 23:19
                    回复
                      啥b就是啥b,有什么好说的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4-05-12 15:32
                      回复
                        扣1送10循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4-05-12 15: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