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aa2吧 关注:5,154贴子:1,411,653
  • 6回复贴,共1

在约沙法特的青翠山谷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笔记,摘录,书书书书,无可追寻的记忆和无根之信仰。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3-01 00:22回复
    1815年,自由主义者查尔斯·孔德(不要与奥古斯特·孔德混淆)创立了《全球》(Globe)。孔德在这本期刊中发展出一种自由主义的纲领,它要承担的任务就是永远革命。这种永远革命是什么呢?孔德认为大革命之前的旧制度中存在可怕的社会问题,之所以会发生革命,就是因为没有在恰当的时刻进行必要的社会改革。如果社会正义的要求没有得到充分满足,那么就会出现革命。如果我们希望未来不要再发生这些恐怖的事件,那么必须在恰当的时刻通过不那么不尽如人意的改革来实现革命通过暴力手段实现的目标。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革命必须不断进行下去:用持续不断的、灵活的政治改革赎买革命的恐怖。即便查尔斯·孔德的这种观点改变了名称,但它仍然存在于自由主义政治之中,并且通过19世纪的改良的自由主义,变成了现在美国所谓的“和平变革”(peaceful change)。和平变革的理念——根据工业化时代瞬息万变的社会境遇及时改变政策——现在已经变成了各种形式的自由主义的共同特点。从这个角度来看,自由主义变成了一种采取其他较少破坏性的手段来进行革命的方法。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3-01 00:24
    回复
      1977 年还出版了一本篇幅更短但意义更重大的末世论著作,书名为《上帝的胜利计划》。
      胜利: 基督教重建之父拉什多尼(R. J. Rushdoony)所著的《后千禧年主义的意义》(The Meaning of Postmillennialism)。这本 这本书共 43 页,现已出到第三版。马丁-塞尔布雷德(Martin Selbrede)在赞美的前言中承认,这本小册子 5 马丁-塞尔布雷德在赞美的前言中承认,这本小册子 "本身并不是一本训诂学著作 "6。他还写道
      6 他在其他地方写道:"实际上,它对后千禧年主义的阐释相当糟糕,尤其是从训诂学的角度来看。
      即便如此,该书还是被证明是一本鼓舞人心的小册子、 许多人 "被卷入这列火车,写作、教导、出版、劝说,直接或间接地受到拉什多尼著作的影响 拉什多尼(和卡尔西顿)的影响 "8。
      同样是在 1977 年,《基督教重建杂志》发表了一篇 "千年研讨会 "文章
      编辑诺斯在引言中坦言,"本期《基督教重建期刊》并不深入训诂学 "10 。
      他指出,本期的任务是 "提醒当代新教徒,尤其是加尔文主义新教徒,他们已经失去的遗产。
      如果我们成功地完成了这项任务,那么注释工作就会随之而来 "11。
      11 在二十世纪余下的时间里,拉什多尼的重建主义者率先以创新的圣经论点振兴了后千禧年主义。尽管基督教重建运动
      在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衰落,但其在 1977 年复兴的后千禧年主义却在继续发展。
      本文批判性地探讨了后千禧年主义的主要支持者在诠释学上的特异性和训诂学上的谬误。
      后千禧年论者通常不关注文本细节 倾向性地解释这些细节,以服务于这样一种信念,即关于世界公义和美好的预言
      和 "美好 "的预言将在第二次降临之前而不是在地球上实现。


      IP属地:江苏4楼2024-03-01 16:28
      回复
        顶顶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3-01 17:22
        回复
          2. 哥林多前书 15:24-28:终结
          金特里写道:"除了王国的比喻和大使命,保罗在哥林多前书 15 章中关于复活的论述 为我们提供了新约中关于千禧年后盼望的有力证据。
          在这里,保罗直截了当地谈到了基督现在的登基,并坚称他正满怀信心地统治着。38 在《哥林多前书》第 15 章中看到 "后千禧年盼望的证据",
          哥林多前书第 15 章的 "后千年盼望的证据 "取决于对第 24-28 节的非常规解读。
          金特里(Gentry)为后千禧年主义者做了大量的解释工作,他认为基督 "在征服地上的敌人之前 "不会再来(哥林多前书 15:28)。
          地上的敌人(林前 15:24)。当我们从死里复活时,他将征服他最后的敌人--死亡。
          2.2.1. 毁灭发生在末日(林前 15:24)
          第 24 节包含了后千禧年主义的第一个不可逾越的障碍。保罗写道
          他要把国交给父神,要除灭一切的统治、权柄和势力"(林前 15:24)。
          "(εἶτα τὸ τέλος, ὅταν παραδιδῷ τὴν βασιλείαν τῷ θεῷ καὶ πατρί, ὅταν
          καταργήσῃ πᾶσαν ἀρχὴν καὶ πᾶσαν ἐξουσίαν καὶ δύναμιν)。在这里,基督敌人的毁灭
          不是 "逐步地"(威尔逊),也不是 "在历史的进程中"(金特里),而是在 "终结"(τ˱μιν)时一次性地
          "最后"(τὸ τέλος)。我稍后会讨论一个特殊的假设,即这节经文中的 "毁灭 "指的是
          的特殊假设。现在,我将对以下断言做出回应
          这个动词描述的是一种持续性的中间活动,而不是结束时的一次性事件。
          保罗将 "他要毁坏 "这一行动的时间定位在 "末了"。请注意,τὸ τέλος("末了")是由两个相邻的时间分句修饰的。
          由两个相邻的时间状语从句修饰,每个时间状语从句都以ὅταν("当")开头,后面跟一个
          以 "当 "开头,后接从句动词:ὅταν παραδιδῷ ... ὅτανκαταργήσῃ("当他拯救......当他毁灭")。
          这一双面事件的两个行动--摧毁一切统治、权威和权力,以及
          当 "末日 "来临时,这两件事都将发生42。
          καταργήσῃ("他必毁灭")的语气是完成时,描述的是一个整体事件、
          43 请注意 15:24 中动词的完成时方面。


          IP属地:江苏9楼2024-03-01 19:09
          回复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4-03-03 14:21
            回复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24-03-03 19:1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