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宣帝吧 关注:2,818贴子:47,889
  • 11回复贴,共1

来谈谈萧望之的事情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给宣帝和麒麟阁十一功臣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2-29 10:20回复
    萧望之,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是宣帝非常信任的大臣,甚至可以说是宠臣,但是也有一部分人认为萧望之是奸臣,是他造成了解忧公主在泥靡时期的悲剧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2-29 10:21
    回复
      萧望之年轻时对儒家学问研究很深,有很强的才能,霍光还在世的时候,他就积极帮助宣帝搜罗不利于老霍家的证据,帮助宣帝日后消灭了霍家,属于宣帝推翻霍家这一进程的重要推手,因此确实对得起功臣的名号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2-29 10:25
      回复
        《汉书卷七十八·萧望之传第四十八》:地节三年夏,京师雨雹,望之因是上疏,愿赐清闲之宴,口陈灾异之意。宣帝自在民间闻望之名,曰:“此东海萧生邪?下少府宋畸问状,无有所讳。”望之对,以为:“《春秋》昭公三年大雨雹,是时季氏专权,卒逐昭公。乡使鲁君察于天变,宜无此害。今陛下以圣德居位,思政求贤,尧、舜之用心也。然而善祥未臻,阴阳不和,是大臣任政,一姓擅势之所致也。附枝大者贼本心,私家盛者公室危。唯明主躬万机,选同姓,举贤材,以为腹心,与参政谋,令公卿大臣朝见奏事,明陈其职,以考功能。如是,则庶事理,公道立,奸邪塞,私权废矣。”对奏,天子拜望之为谒者。时,上初即位,思进贤良,多上书言便宜,辄下望之问状,高者请丞相御史,次者中二千石试事,满岁以状闻,下者报闻,或罢归田里,所白处奏皆可。累迁谏大夫,丞相司直,岁中三迁,官至二千石。其后霍氏竟谋反诛,望之浸益任用。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2-29 10:27
        回复
          这里就可以看出萧望之不仅非常有才华,才能出色,而且体察民情,是个非常标准的贤臣,也因此得到了宣帝的重用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2-29 10:29
          回复
            那为什么萧望之会在后世被人评价为奸臣呢?这里就又要提一下解忧公主和亲乌孙的事情了。
            解忧公主的第二任丈夫翁归晚年病重,需要赶紧把解忧公主和他的长子元贵靡推上昆弥之位,因为根据军须靡的遗诏,亲匈奴的泥靡才是昆弥之位的合法继承人,但是乌孙不能落在亲匈奴的手里。
            关于乌孙的事情,萧望之和常惠(解忧公主的好友)有不同的看法:萧望之认为解忧公主和亲乌孙三十几年,和昆弥感情不好,乌孙容易变节,西域非常不稳定,不应该让相夫公主出嫁乌孙,不仅劳民伤财,而且万一西域情况有变,汉朝得不偿失。
            但宣帝并没有同意萧望之的看法,派人护送相夫公主出嫁,结果队伍刚到敦煌,乌孙就传来消息,翁归已经去世,解忧公主改嫁泥靡,和亲队伍被迫返回。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2-29 10:35
            回复
              蔡东藩的《前汉演义》里关于乌孙这件事,添油加醋地给萧望之加上了一句台词“汝何不早死?”这句话是前汉演义里萧望之对解忧公主说的,因而对喜欢解忧公主的人而言,可以说非常过分。
              但是历史上萧望之从来没有对解忧公主说过这样的话,汉书中也没有记载萧望之对解忧公主的评价,只说萧望之出于减少开支的想法,不建议宣帝和亲乌孙。
              至于《前汉演义》里蔡东藩为什么写萧望之对解忧公主恶语相向,可能是出于对解忧公主的惋惜,加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有意塑造了萧望之的奸臣形象。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02-29 10:39
              回复
                萧望之反对和亲乌孙的理由中,西域局势不稳定是最根本的原因,在乌孙有三大势力,分别是解忧公主主导的亲汉派,泥靡乌就屠为代表的亲匈奴派,以及一部分中立派。在乌孙内部三大派系三足鼎立的情况下,汉朝贸然把相夫公主送去乌孙异闻带其实是非常危险的,万一乌孙爆发战争,汉朝在相夫公主身上投入的成本就收不回来了
                而且从解忧公主后来的经历来看,她自己在泥靡的迫害下也自身难保,更不要说腾出一只手来保护自己的侄女了。因此萧望之的反对有他的合理性。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02-29 10:46
                收起回复
                  《汉书卷七十八·萧望之传第四十八》:先是,乌孙昆弥翁归靡因长罗侯常惠上书,愿以汉外孙元贵靡为嗣,得复尚少主,结婚内附,畔去匈奴。诏下公卿议,望之以为:乌孙绝域,信其美言,万里结婚,非长策也。天子不听。神爵二年,遣长罗侯惠使送公主配元贵靡。未出塞,翁归靡死,其兄子狂王背约自立。惠从塞下上书,愿留少主敦煌郡。惠至乌孙,责以负约,因立元贵靡,还迎少主。诏下公卿议,望之复以为:“不可。乌孙持两端,亡坚约,其效可见。前少主在乌孙四十余年,恩爱不亲密,边境未以安,此已事之验也。今少主以元贵靡不得立而还,信无负于四夷,此中国之大福也。少主不止,繇役将兴,其原起此。”天子从其议,征少主还。后乌孙虽分国两立,以元贵靡为大昆弥,汉遂不复与结婚。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02-29 10:5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