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哲学系吧 关注:38,563贴子:45,572
  • 0回复贴,共1

世界即自我,自我即世界,一切皆为一,无有亦无无(世界的本质)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思考问题,穷究本质,是自然亦必然的事情,人但凡存活,即在行动,但凡行动,就要思考如何行动,而思考如何行动,则必然要清楚行动的目的,目的又总是源于更根本的目的,若要真正清楚行动的目的,就必然要不断穷究,直至穷究到最根本的目的。另一方面,除了更偏向从内而外的目的是必然的思考,外部事物的情况也同样作为思考的必然内容。不清楚目的就无所谓行动,而不清楚事物的情况就无所谓达成行动,并且穷究目的和对外物的清楚了解似乎也并非全无关系。和行动的目的总是源于最根本似乎有所不同的是事物的情况似乎无须穷极根本也可以得出,但问题是若不清楚事物的根本情况,那么就无法判断得出的事物情况是否正确。当然,穷极事物根本情况的必要性或许更多还是体现在对于根本目的的穷究上。另外要提到的是,思考同样也是行动,所谓的思想意志和自我同样也算作事物。总之,人既然存在,行动就是绝对自然且必然的,思考就是绝对自然且必然的,穷究根本的目的,穷极一切的本质,就是绝对自然且必然的。很多人这些思考体现的不明显,只是它们思考的程度不到,这样思考的历程可能远比一生长,可能是无尽的,而很多人毕生不过是只度过了这必然思考过程的开始阶段,没有明显的思考一切的根本,不过是没有到达自然而必然的前方罢了,这前方对有些人可能太遥远,但即使不会到达,必然的前方仍是必然的前方。
然而,不断向根本穷究,却只发现虚无。目的是什么,最末可能是达成仅在当下的小小事情和愿望,渴时饮水饥时用餐,看到一片云消散,看到一片落叶泛起涟漪,而这些的根源可能是生理的本能,可能是内心的情致。然后呢?这些就作为最根源最本质的目的了吗?
其实,相对轻易就能发现,一切的目的,比如金钱、名望、情谊、所谓的自我实现以及生命,最终都完全归于生理的本能和内心的情致,并无任何具体目的超出生理的本能和内心的情致根源之外。
金钱几乎只作为达成进一步目的之手段,名望、情谊除了达成其它进一步目的之外主要就是心理上的愉悦满足,所谓自我实现,不过更纯粹是心理之愉悦满足,而生命,不过存于人世的前提,所有行动及目的之前提。
人的行为可以说都是思想的执行,人的目的都是心理的反映。想要什么,想要做什么,比如渴了想喝水,饿了想吃饭,直接是渴与饿的心理,而根本是生理上需求水和食物的本能。一切目的,一定是归于内心,内心即为一切目的唯一根源吗?
刚刚提到渴了喝水,饿了吃饭,先有喝水与吃饭的想法,才会有喝水与吃饭的行为,先有渴与饿的心理,才有喝水与吃饭的想法——渴与饿的心理却还有进一步的根源,就是生理上需求水和食物的本能。因此答案已经先于问题给出——生理上的本能,或许是比内心更根源之根源。
把一切的目的归于内心,不算太过超出常规的认识,最多是阐明了所谓善心、所谓美德、所谓一切的原则和自我实现,完完全全就是自我满足的不同方式,与所谓随性或者所谓作恶并没有任何本质上的区别。只存在表面上的自私与无私,不存在本质上的自私与无私,本质皆为自私。更甚是只存在表面上的任何所谓约束、所谓限制、所谓不情愿,而其本质从来是随心所欲——随心所欲,从本质上讲,这是绝对的。
然而从更本质讲,这似乎又是绝对不的。
很容易就能理解,渴与饿的根源是生理上的本能,可其它行为、其它目的是以心理为根源还是以更深的生理本能为根源呢?
比如非常多的行为,都是争强好胜的心理在主导,往往更偏“实际”偏“本身”的目的被淡化,几乎单纯是为了赢而赢,条件匮乏的时候吃饱穿暖就算满足,而一旦见到别人条件更好,即使吃穿不愁也会顿时产生很大的欲望,这主要并非是原有的那些方面的所需条件随着对比产生了很大变化,主要是另外的竞争的需求,主要是争强好胜的心理。
这种典型的,争强好胜的心理似乎不能太明显的让人和生理的本能联系到一起,可如果将目光延伸到一些更简单、不具有或近乎不具有心理活动的群居动物,会发现更原始、更直接的争胜行为明显就是生理本能体现——动物社会的优胜者有着食物分配的决定权,有着交配繁衍的优先权,对食物和繁衍的需求可以说是最鲜明的生理本能。
以简单看复杂,以直接看间接,其实也就不难发现人的争强好胜行为、争强好胜心理最终也完全归于生理本能,为了满足食物和繁衍的需求而在社会形式中演进出更综合、更难直接体现纯粹生理本能的争强好胜心理和行为,这只不过是人的生理功能结合上社会结构,有条件使得竞争更加趋向复杂综合,从而把追求生理本能的竞争总和成看似与追求生理本能不直接相关的纯粹争胜。
人的求知、交友、行善、自我实现、情感满足,也似这般,是生理本能在人的生理功能和社会结构下演进出的复杂综合表现。
系统性的观览人的全部行为和全部欲望或者说目的,就会发现,除了行为完全是想法的执行,想法完全是心理的显露,更深一层,心理也完全是生理本能的体现。这是确定的,完完全全的过程、关系,是绝对的真理。
也就是说,人的行为,目的,或者说人的一切,完全的人,都完完全全彻彻底底归于生理本能,一切其他的所谓想法、心理、情感,都不过是生理本能的一种体现形式。
那么,如此,还能说人的想法、心理、情感是真正存在的吗?还能说人的自我是真正存在的吗?不存在真正的想法、心理、情感,不存在真正的自我,还能说人是真正存在的吗?
所见,所想,所为,好像应该有一个主体,这个主体就是人。人的外在是生理上的躯体,而内在是自我。
人与外界所有的联系都是通过躯体,躯体接受的感受就是人的感受,人的行动就由躯体在外界做出,对外在的世界来说,躯体是人的唯一存在,对人来说,躯体是人在外界的全部存在。
但躯体是否能作为真正的主体呢?躯体感受,感受的实质是什么?躯体行动,行动的由来是什么?躯体联系人与外界,其实仍为外物,躯体感受外界的过程是外界的状态传递为躯体的状态,本质均为外物的状态,没有本质的区别和改变。外物的状态难道能作为感受的实质吗?躯体实为外物,外物绝无主动可言,只有受别的事物影响而被动改变。那躯体的行动是由何而来?是受外物状态直接作用而被动改变,还是来源于自我的意念驱动?
人的内在自我,于外界好像全无其存在的体现。从外界看,人仿佛可以只是因外界变化而跟着变化的躯体,只是单纯的外物——而这样的被动的躯体外物,难道能真正作为主体,难道能称为真正的人吗?所见,好像终要归于自我,所为,好像只能出于自我,所想,更是只在自我。可是否存在一个真正的自我呢?自我是否只是无数想法聚合而成的外观?单纯的一个个想法之外,是否还有一个名为自我的事物真正存在?是否存在纯粹的、真正的自我?
而之前已经谈到,一切想法好像都归于生理的本能,那么即使有想法以外的纯粹自我,又和想法有什么关系呢?想法完全是生理本能的体现,如果存在真正的、纯粹的自我,那这个与想法以及行为可以说无关的自我,又如何能作为真正的主体呢?如果不存在纯粹的自我,自我同样是生理本能的体现,那这样的自我何以称为真正的自我?如果只是这样作为生理本能体现的自我,如何能承载感受的实质?作为外物的体现,只能纯粹是外物,纯粹的外物又如何作为真正的主体?
人的外在是躯体,而内在是自我,外在的被动的躯体如何能作为真正的主体?内在的自我要么与所想所为无关,要么只能是纯粹外物,又如何作为真正的主体?如果真正的主体无法存在,“人”又是什么,“我”又是什么?
人就是人,自己就是自己,仿佛最自然而然——不,自然而然也无法形容,因为这甚至不会被当作一个事实,而是超出所有语言和道理的,最基本的“就是”。
可真的认真追究起来,好像“人”并不真正存在,好像“我”并不真正存在?
“我”似乎一定是存在的,不然我又何以为我?所见、所想、所为何以成立,又何以存在?可“人”和“自我”却好像无法作为真正的主体,都只能是纯粹的外物和外物的体现,全然在于外界,何来真正主体的资格?
唯有此种可能,能够作为一切的答案——主体即为整个世界。
世界即为我,我即为世界。
世界上的一切外物和外物的表现,一切自我和自我的表现,都是世界自身。
拿梦境作比喻,梦境中也存在如外界的万千事物,也存在如自我的做梦视角,而不管梦中外界万物,还是做梦视角的自己,都不过是梦境本身,都不过是做梦的人本身。
而世界与自我亦即如此,不管是外界万物,还是自我或者说主体,都不过是世界本身,并没有内外之分,甚至只为一体。
世界上的一切都是世界本身,就好比梦中的一切都是梦本身,梦中的万物,难道是真正分别存在的吗?存在的只是梦,而梦中的万物不过是梦的内容。世界也是如此,世上的万事万物只是世界的内容,不能说不真正存在,但是也可以说存在的只有世界。
而自我同样也是世界的内容,但正如梦中的自己和“真实的”、做梦的自己并非不是同一个人和同一个自我,作为世界内容的自我和世界本身也并非是不同的存在。
如此,没有所谓纯粹自我与外在无关或自我纯粹是外物和外物体现,因为不管外在还是自我,都只是世界本身和自我本身,纯粹完全为一。
自我与外在是世界的表现,万事万物是世界的表现,从表现上看,好像就是表现出来的各自存在的事物,从本质看却并无事物的独立存在。世界的本质好像于世界的表现并无影响,虽说一切为一,可表现出来的一切和各自独立存在好像并无任何区别。但只从表现看,自我的真正存在就只能是虚假,人的一切就只是生理上的现象,只能面对如此的消极结果,或者干脆是不思考人与自我,不知道什么生理与行为的关系,那好像也如常维持着生活的表现——甚至即使思考到了自我即为世界,在世界与自我的内容也就是表现的生活中,除了“知道”本身外,又有什么区别呢?正如一场不会醒的梦境之中又和现实有什么区别呢?
自我即世界,自我亦身处世界。
而所谓生活中的不同就是“知道”本身吧,自我即为世界,世界即为自我,但一样可以做任何事或者不做任何事,就当作自我独立的身处在万事万物之中也没什么区别,只是从寻找意义,从虚假的意义,变为完全的无所谓意义罢了。但作为内容的表现出来的意义,不还照常在作为内容的生活中表现为意义吗?只是因为“知道”,而“意义”总是带着虚无,整个“生活”总带着虚无罢了。
另外需要提到的是,自我即世界也不意味着生活中的心想事成,因为表现出的自我和万事万物都是世界本身,从表现看就好像各自独立存在,没有所谓支配,从本质看一切为一,更不会有自身支配自身一说。
好比梦也有美梦和噩梦,虽然身处梦中的自己和做梦的自己完全都是自己,但梦中的自己也并非就能支配梦境——甚至梦中可能还有其他的人,这其他的人又何尝不是世界自己呢?
顺带一提,所谓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争论在自我即世界的本质面前也自然不存在了,因为一切皆为一体,根本无所谓真正的内外,都是世界和自我的表现罢了。
但这里并没有结束,虽然自我即为世界,世界即为自我这样的本质可以作为结论了,但这样的结论只能说是正确,却不能说是完全。
以梦比喻世界,只是理解的方式。自然是不能完全把世界当作梦境的。梦的内容是一般称之为幻想的东西,而世界的内容则是一般称之为真实存在的东西,当然,如果从一切都是世界本身的深层来讲,倒是并没有什么区别。
真正更重要的是,梦是有做梦的人的,这个做梦的人在世界上“存在”着。
而世界,如何“存在”?
如果世界依托于世界之外的存在而存在,那世界之外的存在又如何存在?
如此推论,只会得出世界依托于世界之外,而世界之外又依托于更外的无尽过程。这样的无尽过程,并不能趋向最终结果。
世界之外的存在对应着世界之外的世界。实际上,世界本就对应着一切存在,世界即为一切存在所处的范围,一切存在即在世界之中,所谓的世界之外,本就是有问题的描述,有着所谓内外的“世界”只是不完全的世界,并非真正的世界,真正的世界本就是全部,是一切,是无外的。
若要世界依托于世界之外的存在而存在,这根本是无尽的过程,更何况世界本身就应当是无外的。
而世界更不能依托自身而存在,因为如果世界依托自身而存在,那“自身”又依托什么而存在?这是同样的无尽过程。
因此世界既不能依托于世界之外而存在,也不能依托于世界自身而存在。
所谓的世界之内,只能是完全的世界或部分的世界,更不会有什么世界依托于世界之内而存在。
那么,最终确定,世界只是存在本身。没有任何依托,没有任何外在,没有任何前提,没有任何来由,没有任何原因,只是纯粹的存在本身。
世界意味着全部,意味着一切,意味着纯粹的存在本身,如果世界有开端,那么世界不可能由世界之外开端,既因为不存在世界之外的存在,也因为世界不依托任何而存在。
但如果世界有开端,那世界开端之前世界本身也是不存在的,世界更不可能由不存在的本身而开端。
因此,世界不可能有开端。
世界不存在开端,那世界只能是永恒。
为什么?
不存在开端,意味着不存在没有过去的过去,没有过去的过去本就是世界的开端。
而不存在没有过去的过去,就意味着过去总有过去,过去的过去亦有过去,过去是无限的——除非“过去”本身就不存在。
但过去是确定的已发生,不管多少的过去,多漫长的过去,都是完全确定的。而无限是多少的过去?无限是多漫长的过去?不管多少的过去,多漫长的过去,都不能称作无限,任何一个具体的尺度都不是无限。所谓无限根本就不可能存在于完全的确定性中,已发生,完全确定的过去根本就不可能是无限的。
过去是无限的,而过去又根本不可能是无限的,这看似是荒唐而无解的相对。但这相对却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前提,就是“过去”本身的存在。
“过去”是世界的已存在而不再存在。
当世界改变,原本的世界就不再存在,也就成为了“过去”。
如果世界并非不变的永恒,“过去”就一定存在。
但是“过去”如果存在,就一定是无限的,而过去又不可能是无限的。
那么“过去”就一定不存在,世界也就只能为不变的永恒。
不变的永恒,可世界如何能是不变的永恒呢?过去,现在,未来,似乎超出理所当然般的清晰,怎能想象永恒不变一贯如一的世界呢?每时每刻世界的不同,世界万物的运动,又岂能解释?
世界的不变与“世界万物的运动变化”似乎不能相容,而世界万物的运动又似乎真实作为世界的内容——是的,世界的内容,而不意味着世界本身的变化。世界的过去,现在,未来,也都只是世界的内容,而非世界本身的过去,现在,未来,每时每刻世界的不同也并非是世界不同了,而是世界“每时每刻”所对应的内容不同,包括“每时每刻”本身都只是世界的内容,时间及变化都是世界的内容,世界本身却是为一的、永恒不变的。
(思路早已完成但具体内容还没推到后续,后续还有不小的篇幅)


IP属地:山东1楼2024-02-28 14:25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