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据吧 关注:1,104贴子:16,508
  • 78回复贴,共1

【归来望思】太子刘据的妻妾及儿女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史书明确记载的妻妾:史良娣、李中人、私幸女
史书明确记载的儿女:刘进、两位小皇孙、皇女孙。


IP属地:山东1楼2024-02-21 11:31回复
    史良娣
    《汉书·外戚传上》
    卫太子史良娣,宣帝祖母也。太子有妃,有良娣,有孺子,妻、妾凡三等,子皆称皇孙。史良娣家本鲁国,有母贞君,史恭。以元鼎四年人为良娣,生男进,号史皇孙。
    武帝末,巫蛊事起,卫太子及良娣、史皇孙皆遭害。史皇孙有一男,号皇曾孙,时生数月,犹坐太子系狱,积五岁乃遭赦。治狱使者邴吉怜皇曾孙无所归,载以付史恭。恭母贞君年老,见孙孤,甚哀之,自养视焉。···
    即尊位后,追尊母王夫人谥曰悼后,祖母史良娣曰戾后,皆改葬,起园邑,长丞奉守。
    《汉书·外戚传下》
    赞曰(班固评价):至如史良娣、王悼后、许恭哀后身皆夭折不辜,而家依托旧恩,不敢纵恣,是以能全。
    《汉书·宣帝纪》
    孝宣皇帝,武帝曾孙,戾太子孙也。太子纳史良娣,生史皇孙。皇孙纳王夫人,生宣帝,号曰皇曾孙。生数月,遭巫蛊事,太子、良娣、皇孙、王夫人皆遇害。
    《汉书·武五子传》
    元鼎四年,纳史良娣,产子男进,号曰史皇孙。···
    初,太子有三男一女,女者平舆侯嗣子尚焉。及太子败,皆同时遇害。卫后、史良悌葬长安城南。史皇孙、皇孙妃王夫人及皇女孙葬广明。皇孙二人随太子者,与太子并葬湖。···史良娣冢在博望苑北,亲史皇孙位在广明郭北。谥法曰‘谥者,行之迹也’,愚以为亲谥宜曰悼,母曰悼后,比诸侯王国,置奉邑三百家。故皇太子谥曰戾,置奉邑二百家。史良娣曰戾夫人,置守冢三十家。园置长丞,周卫奉守如法。”以湖阌乡邪里聚为戾园,长安白亭东为戾后园,广明成乡为悼园。皆改葬焉。···尊戾夫人曰戾后,置园奉邑,及益戾园各满三百家。”
    《史记·建元以来侯者年表》
    平台(侯国名) 史子叔。集解名玄。以宣帝大母家封为侯,二千五百户。卫太子时,史氏内一女于太子,嫁一女鲁王,今见鲁王亦史氏外孙也。外家有亲,以故贵,数得赏赐。
    将陵(侯国名) 史子回。集解名曾。以宣帝大母家封为侯,二千六百户,与平台侯昆弟行也。子回妻宜君,故成王孙,嫉妒,绞杀侍婢四十余人,盗断妇人初产子臂膝以为媚道。为人所上书言,论弃市。子回以外家故,不失侯。
    (天呐,妇人媚道这么恐怖吗
    樂陵(侯国名)史子長。以宣帝大母家貴,侍中,重厚忠信。以發覺霍氏謀反事,封三千五百戶。
    《三辅黄图》
    博望苑在长安城南,杜门外五里有遗址。汉博望苑在金城坊戾园东南。金城坊西南隅匡道府,即汉思后园,北门有汉戾园。
    《西京杂记》
    宣帝被收系郡邸狱。臂上犹带史良娣合采婉转丝绳。系身毒国宝镜一枚大如八铢钱。旧传此镜见妖魅。得佩之者为天神所福。故宣帝从危获济。及即大位。每持此镜感咽移辰。常以琥珀笥盛之。缄以戚里织成锦。一曰斜文锦。帝崩不知所在。
    《汉书·王商史丹傅喜传》
    史丹字君仲,鲁国人也,徙杜陵。祖父恭有女弟,武帝时为卫太子良娣,产悼皇考。皇考者,孝宣帝父也。宣帝微时依倚史氏。语在《史良娣传》。
    史氏凡四人侯,至卿、大夫、二千石者十余人,皆讫王莽乃绝,唯将陵侯曾无子,绝于身云。

    (史家也是一个传奇家族。我比较好奇史节这个名字是怎么考证出来的,史书上没有记载哎)
    《汉书.五行志》
    戊午,戾后园南阙灾。是时,赵飞燕大幸,许后既废,上将立之,故天见象于凌室,与惠帝四年同应。戾后,卫太子妾,遭巫蛊之祸,宣帝既立,追加尊号,于礼不正。又戾后起于微贱,与赵氏同应。
    说实话,不是很理解“戾后起于微贱”这一句,她怎么就应了赵飞燕了呢?史良娣的出身鲁国史家,当时的山东名门望族。史家还有一个女儿嫁给了鲁王刘光,是鲁王后,后来的鲁王刘庆忌就是史家女所生。史良娣的兄长史恭,元狩年间,授中郎将,外放凉州刺史。刺史是中央监察地方的,可不是可有可无的闲职。史恭元狩六年(前117年)去世。史良娣嫁给刘据是元鼎四年(前113年)左右。史恭的儿子史曾娶了济北王刘胡的孙女为妻。史恭的儿子史高因检举霍禹,而封乐陵侯,史高和萧望之、周堪都是宣帝的托孤之臣。无论如何史良娣与“微贱”二字扯不上关系的。而且班固在外戚传里也评价了她是无辜被害。


    IP属地:山东2楼2024-02-21 13:42
    收起回复
      李中人
      李广孙女、李敢女儿、李禹姐妹
      《汉书.李广苏建传》
      敢有女为太子中人,爱幸。敢男禹有宠于太子,然好利,亦有勇。
      中人:宫女,中家人子。但我觉得这里的记载特别矛盾,中家人子级别不高,但后面又记载爱幸。所以我个人推测,这里的中人是“宫禁中人”的意思,李敢的女儿可能初始是作为中家人子入了太子府,受宠,至于后期的身份变化也没人关注了,自然没被记下来。
      李家人也是很神奇的一家人,关键汉武帝对他家还真挺好的。
      李广就不说了,他三个儿子,李当户、李椒、李敢,都担任郎官。李椒记载少,存在感低,剩下俩儿子都挺生猛。
      汉武帝跟韩嫣闹着玩儿,李当户觉得韩嫣不恭敬,就打了韩嫣,韩嫣跑了,汉武帝还觉得李当户打的好。李当户的儿子就是李陵,这位也是大名鼎鼎。
      李敢更不用说了,打卫青。其实,李敢打卫青这件事挺奇怪的,李广去世的时候反倒没事。李广死去的第二年,这年三月李蔡(当时是丞相),因为侵占景帝阳陵的空地,论罪下狱,于是李蔡也自杀了,也是这一年汉武帝让李敢接替李广做了郎中令,不知道几月。然后李敢就打了卫青,所以这事应该不只是李敢因为父亲之死怨恨卫青这么简单,史书上记的少,但是前后关联一下不免让人想的很多。然后霍去病怨恨李敢打伤卫青,射死了李敢,汉武帝说“鹿触杀之”。一年后,霍去病去世。这个时候刘据李中人应该都不大,10岁左右。
      到了李敢的儿子李禹,喝酒欺负天子侍中,侍中都不敢声张,后来汉武帝知道了,也没把李禹怎么着,用游女的话说“不过一怒之下怒了一下,还羡慕上人家男友力了”
      《汉书.李广苏建传》
      【广三子,曰当户、椒、敢,皆为郎。上与韩嫣戏,嫣少不逊,当户击嫣,嫣走,于是上以为能。当户蚤死,乃拜椒为代郡太守,皆先广死。广死军中时,敢从票骑将军。广死明年,李蔡以丞相坐诏赐冢地阳陵当得二十亩,蔡盗取三顷,颇卖得四十余万,又盗取神道外壖地一亩葬其中,当下狱,自杀。敢以校尉从票骑将军击胡左贤王,力战,夺左贤王旗鼓,斩首多,赐爵关内侯,食邑二百户,代广为郎中令。顷之,怨大将军青之恨其父,乃击伤大将军,大将军匿讳之。居无何,敢从上雍,至甘泉宫猎,票骑将军去病怨敢伤青,射杀敢。去病时方贵幸,上为讳,云“鹿触杀之”。居岁余,去病死。
      敢有女为太子中人,爱幸。敢男禹有宠于太子,然好利,亦有勇。尝与侍中贵人饮,侵陵之,莫敢应。后诉之上,上召禹,使刺虎,县下圈中,未至地,有诏引出之。禹从落中以剑斫绝累,欲刺虎。上壮之,遂救止焉。而当户有遗腹子陵,将兵击胡,兵败,降匈奴。后人告禹谋欲亡从陵,下吏死。】
      说来也很遗憾,李广不愿面对刀笔之吏自杀,李蔡也是自杀;李广三个儿子李当户、李椒都走的比李广早,李敢也是李广走后一年就去世了,到了再下一辈,李陵因为李绪的乌龙事件被灭族,李禹被人诬陷勾结李陵投奔匈奴而下吏死,关键李禹是被冤枉的。【《汉书.田千秋传》以及敬声之畴、李禹之属谋人匈奴,有司无所发】
      不过这家人后人运不错,李禹是唐朝皇帝追认的祖宗。到了唐朝皇室李家,那又是很神奇的一家人。


      IP属地:山东3楼2024-02-21 15:37
      收起回复
        李禹说起来算是刘据仇家,刘据的表兄鲨了他父亲,但是李禹跟刘据关系反倒是挺好。
        同样的还有张贺,李蔡自杀后,接任的庄青翟是从太子少傅被任命为丞相的,庄青翟跟张汤撕X那也是整个汉武朝很精彩的章节,最后张汤自杀,死前说丞相三长史陷害他,然后庄青翟也自杀,按理不管从哪个角度看张贺都跟刘据有仇,然鹅刘据出事,张贺被牵连受宫刑,还费心费力照护刘据的孙子,出钱给病已读书、娶亲,亲爹也不过如此了,要不是张安世拦着,女儿都得嫁给病已。突然理解张安世了,站在张安世的角度看,哥哥风了,要把全家跟去世多年的太子绑定,确实很恐怖
        刘据在史书上的正面着墨不多,但是理一下人物关系,他真的是个让人着迷的人。


        IP属地:山东4楼2024-02-21 15:39
        收起回复
          私幸女
          《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
          开陵侯建成,以故东粤建成侯与繇王斩余善侯,二千户。闰月癸卯封。侯禄嗣,征和三年,坐舍卫太子所私幸女了,又祝诅上,要斩。【师古曰:“舍谓居止也。”】
          关于私幸女,在辟谣贴里发过,网上总有人造谣她被汉武帝追杀,实际上是收留他的开陵侯同时还诅咒皇帝,被腰斩,私幸女本人结局史书并未记载。


          IP属地:山东5楼2024-02-21 16:10
          收起回复
            太子妃
            这位真是完全透明了,史书上找不到一丝痕迹,关于她姓名出身、生卒年月、与太子的交集完全没有记录,所以一直有争议她是否真的存在,毕竟真的无论从哪里都找不到她在那个时代出现过的痕迹。班固一直讲史良娣追封为戾后于礼不合,那你倒是提一嘴太子妃啊,他也不提,都东汉了也没必要避讳宣帝了。
            《史记.日者列传》褚少孙补记:臣为郎时,与太卜待诏为郎者同署,言曰:“孝武帝时,聚会占家问之,某日可取妇乎?五行家曰可,堪舆家曰不可,建除家曰不吉,丛辰家曰大凶,历家曰小凶,天人家曰小吉,太一家曰大吉。辩讼不决,以状闻。制曰:‘避诸死忌,以五行为主。’ ”人取於五行者也。
            上古汉语“取妇”一般都是娶儿媳妇。汉武帝这次“聚会占家问之,某日可取妇乎?”大概率是刘据的婚事,可惜只有这么一段模糊的记录,也只是大概率而已。


            IP属地:山东6楼2024-02-22 12:38
            回复
              刘进
              《汉书 外戚传上》
              【史良娣家本鲁国,有母贞君。以元鼎四年为良娣,生男进,号史皇孙。史皇孙王夫人,宣帝母也,名翁须,太始中得幸于史皇孙。皇孙妻、帝无号位,皆称家人子。征和二年,生宣帝。帝生数月,卫太子、皇孙败,家人子皆坐诛,莫有收葬者,唯宣帝得全。】
              《汉书·卷六十三·武五子传》
              【元鼎四年,纳史良娣,产子男进,号曰史皇孙。……
              初,太子有三男一女,女者平舆侯嗣子尚焉。及太子败,皆同时遇害。卫后、史良悌葬长安城南。史皇孙、皇孙妃王夫人及皇女孙葬广明。皇孙二人随太子者,与太子并葬湖。……
              太子有遗孙一人,史皇孙子,王夫人男,年十八即尊位,是为孝宣帝,帝初即位,下诏曰:“故皇太子在湖,未有号谥,岁时祠,其议谥,置园邑。”有司奏请;“《礼》‘为人后者,为之子也’,故降其父母不得祭,尊祖之义也。陛下为孝昭帝后,承祖宗之祀,制礼不逾闲。谨行视孝昭帝所为故皇太子起位在湖,史良娣冢在博望苑北,亲史皇孙位在广明郭北。谥法曰‘谥者,行之迹也’,愚以为亲谥宜曰悼,母曰悼后,比诸侯王国,置奉邑三百家。故皇太子谥曰戾,置奉邑二百家。史良娣曰戾夫人,置守冢三十家。园置长丞,周卫奉守如法。”以湖阌乡邪里聚为戾园,长安白亭东为戾后园,广明成乡为悼园。皆改葬焉。
              后八岁,有司复言:“《礼》‘父为士,子为天子,祭以天子’。悼园宜称尊号曰皇考,立庙,因园为寝,以时荐享焉。益奉园民满千六百家,以为奉明县。】
              刘进号史皇孙,谥号为悼,悼皇考。据《逸周书 谥法解》,壮年早逝的谥号“悼”。刘进年22岁而逝,此谥号为取“年中早夭”之意。
              有司真是看人下菜碟的主,风向变的比墙头草还快,宣帝刚登基就居高临下叭叭尊孝昭帝,宣帝亲政了又开始天子的爹得以天子礼祭祀。元康元年五月,宣帝按天子规格,为父亲刘进立皇考庙,增加奉明园户口而设置奉明县以作为陵邑。说白了这些官员发言背后都是zz势力角逐的结果,谁掌握了话语权他们就为谁说话。宣帝已经努力让所有人面子上都好看了,网上有些人还要顾头不顾腚地引用史料,拿着鸡毛当令箭,踩宣帝小宗庶皇帝,真的大可不必。
              刘进是以宣帝父亲的身份祭祀的,而刘据不是以宣帝爷爷的身份享受祭祀的,他是以武帝太子的身份享受祭祀的。戾园有设官吏,但之后就没有太子陵园设官吏的记载,唐朝才给太子陵园设了令和丞,唐朝设太子庙理由死掉的太子都是先皇的嫡嗣,而且引用了戾园的典故。在太子冢那个帖子也有提。
              《唐六典》·卷十四 太常寺
              【隐、章怀、懿德、节愍、惠庄、惠文、惠宣七太子陵署:各令一人,从八品下;(按:汉武帝戾太子园有官吏,自后不见,并皇朝置之。)丞一人,从九品下。 太子陵令、丞皆掌陵园守卫。】
              《通典 · 卷四十七》礼七 沿革七 吉礼六
              【谨按前件四庙等,并前皇嫡胤,殒身昭代,圣上哀骨肉之深,锡烝尝之享,宪章往昔,垂范将来。昔嫄庙列周,戾园居汉,并位非七代,置在一时,斯并前代宏规,后贤令范。】


              IP属地:山东7楼2024-02-22 13:32
              回复
                王翁须
                《汉书.外戚传上》
                【史皇孙王夫人,宣帝母也,名翁须,太始中得幸于史皇孙。皇孙妻、妾无号位,皆称家人子。征和二年,生宣帝。帝生数月,卫太子、皇孙败,家人子皆坐诛,莫有收葬者,唯宣帝得全。即尊位后,追尊母五夫人谥曰悼后,祖母史良娣曰戾后,皆改葬,起园邑,长丞奉守。语在《戾太子传》。地节三年,求得外祖母王媪,媪男无故,无故弟武皆随使者诣阙。时乘黄牛车,故百姓谓之黄牛妪。
                  初,上即位,数遣使者求外家。久远,多似类而非是。既得王媪,令太中大夫任宣与丞相御史属杂考问乡里识知者,皆曰王妪。妪言名妄人,家本涿郡蠡吾平乡。年十四嫁为同乡王更得妻。更得死,嫁为广望王虒始妇,产子男无故、武,女翁须,翁须年八九岁时,寄居广望节侯子刘仲卿宅,仲卿谓虒始曰:“予我翁须,自养长之。”媪为翁须作缣单衣,送仲卿家。仲卿教翁须歌舞,往来归取冬夏衣。居四五岁,翁须来言:“邯郸贾长皃求歌舞者,仲卿欲以我与之。”媪即与翁须逃走,之平乡。仲卿载虒始共求媪,媪惶急,将翁须归,曰:“儿居君家,非受一钱也,奈何欲予它人?”仲卿诈曰:“不也。”后数日,翁须乘长皃车马过门,呼曰:“我果见行,当之柳宿。”媪与虒即之柳宿,见翁须相对涕泣,谓曰:“我欲为汝自言。”翁须曰:“母置之,何家不可以居?自言无益也。”媪与虒始还求钱用,随逐至中山卢奴,见翁须与歌舞等比五人同处,媪与翁须共宿。明日,虒始留视翁须,媪还求钱,欲随至邯郸。媪归,粜买未具,虒始来归曰:“翁须已去,我无钱用随也。”因绝至今,不闻其问。贾长皃妻贞及从者师遂辞:“往二十岁,太子舍人侯明从长安来求歌舞者,请翁须等五人。长皃使遂送至长安,皆入太子家。”及广望三老更始、刘仲卿妻其等四十五人辞,皆验。宣奏王媪悼后母明白,上皆召见,赐无故、武爵关内侯,旬月间,赏赐以巨万计。顷之,制诏御史赐外祖母号为博平君,以博平、蠡吾两县户万一千为汤沐邑。封舅无故为平昌侯,武为乐昌侯,食邑各六千户。
                  初,虒始以本始四年病死,后三岁,家乃富贵,追赐谥曰思成侯。诏涿郡治冢室,置园邑四百家,长丞奉守如法。岁余,博平君薨,谥曰思成夫人,诏徙思成侯合葬奉明顾成庙南,置园邑长丞,罢涿郡思成园。王氏侯者二人,无故子接为大司马车骑将军,而武子商至丞相,自有传。】
                《汉书 武五子传》
                【初,太子有三男一女,女者平舆侯嗣子尚焉。及太子败,皆同时遇害。卫后、史良悌葬长安城南。史皇孙、皇孙妃王夫人及皇女孙葬广明。皇孙二人随太子者,与太子并葬湖。】
                本始元年(前73年),王翁须以皇孙妃王夫人的身份被追尊为悼后,其寝园遂称悼园,有长丞奉守。史皇孙王夫人,是不是正妻其实不太能确定吧,皇孙妻妾都称家人子,班固只逮着史良娣一只羊薅,估计他也不确定王翁须是不是皇孙正妻吧。
                王翁须的一生虽短暂但真的是波澜起伏,跟着刘仲卿学歌舞,被卖给了二道贩子贾长儿,翁须的父母凑钱想带回翁须,钱还没凑齐,又被太子舍人侯明从贾长儿手中买入太子府。宣帝一即位就派人找母亲家的人,费尽周折,地节二年(前68年)、亲政那年才找到。
                其实我不太明白的是,翁须的家境不像富贵之家,她父母也不是拿女儿卖钱的人,那母亲最初送她去刘仲卿家学歌舞目的是什么呢,难道学歌舞多门技艺会嫁个更好的人家?女孩在那个时代也没其他的出路,总不可能是纯爱好吧,这算不算早期民间的鸡娃?


                IP属地:山东8楼2024-02-22 14:11
                收起回复
                  皇女孙
                  《汉书.武五子传》
                  【初,太子有三男一女,女者平舆侯嗣子尚焉。及太子败,皆同时遇害。卫后、史良悌葬长安城南。史皇孙、皇孙妃王夫人及皇女孙葬广明。】
                  皇女孙和刘进、王翁须都葬在广明。
                  皇女孙嫁给了平舆侯的嗣子,史书上没有找到平舆侯是谁,有人猜测可能是通假字了,至于通了哪个字就不知道了。
                  但平舆这个地方是真实存在的,平舆县,《汉书.地理志》记载隶属于汝南郡,现在隶属于河南省驻马店市。
                  《汉书.地理志上》
                  汝南郡,高帝置,莽曰汝汾。分为赏都尉。属豫州。户四十六万一千五百八十七,口二百五十九万六千一百四十八。县三十七:平舆,阳安,阳城,侯国。莽曰新安。氵隐强,富波,女阳,鲖阳,吴房,安成,侯国。莽曰至成。南顿,故顿子国,姬姓。朗陵,细阳,莽曰乐庆。宜春,侯国。莽曰宣孱。女阴,故胡国。都尉治。莽曰汝坟。新蔡,蔡平侯自蔡徙此,后二世徙下蔡。莽曰新迁。新息,莽曰新德。濯阳,期思,慎阳,慎,莽曰慎治。召陵,弋阳,侯国。西平,有铁官。莽曰新亭。上蔡,故蔡国,周武王弟叔度所封。度放,成王封其子胡。十八世徙新蔡。浸,莽曰闰治。西华,莽曰华望。长平,莽曰长正。宜禄,莽曰赏都亭。项,故国。新郪,莽曰新延。归德,侯国。宣帝置。莽曰归惠。新阳,莽曰新明。安昌,侯国。莽曰始成。安阳,侯国。莽曰均夏。博阳,侯国。莽曰乐家。成阳,侯国。莽曰新利。定陵。高陵山,汝水出,东南至新蔡入淮,过郡四,行千三百四十里。
                  卫吧小伙伴仙子扒过:“卫青的长平,卫伉的宜春,上官桀的安阳,赵飞燕老爹的成阳,王政君弟弟王崇的安成,刘询舅舅王武的乐昌,王政君外甥淳于长的定陵,麒麟阁上留名的宗正刘德的阳城,胥胥儿子的南利。封地在此的,几乎不是宗室就是外戚,不是一般人绝对不封,小据的这位亲家想来也非一般列侯,唉,怎么就是没能留个名呢。”
                  还有丙吉的博阳,也在汝南郡。
                  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孔子学生漆雕开也被追封为平舆侯。
                  综上,这个平舆侯大概率不是写错了,只是记载佚失了。


                  IP属地:山东9楼2024-02-22 14:51
                  回复
                    两位小皇孙
                    《汉书.武五子传》
                    【吏围捕太子,太子自度不得脱,即入室距户自经。山阳男子张富昌为卒,足蹋开户,新安令史李寿趋抱解太子,主人公遂格斗死,皇孙二人皆并遇害。……
                    初,太子有三男一女,女者平舆侯嗣子尚焉。及太子败,皆同时遇害。卫后、史良悌葬长安城南。史皇孙、皇孙妃王夫人及皇女孙葬广明。皇孙二人随太子者,与太子并葬湖。】
                    两位皇孙史书未记载姓名字号、生卒年月和生母,只知道他们在太子死亡时遇害,跟父亲葬在一起,后来刘进被追谥悼皇考、以宣帝父亲的身份被祭祀,太子被追谥戾太子、以武帝太子的身份被祭祀,而这两位小皇孙无论追谥还是祭祀,都没有任何记载了。
                    转一个小伙伴提供的史料:
                    《水经注.卷十一》
                    汉武之世,戾太子以巫蛊出奔,其子远遁斯山,故世有郎山之名。山南有《郎山君碑》,事具其文。徐水又径郎山君中子触锋将军庙南,庙前有碑,晋惠帝永康元年八月十四日壬寅;发诏锡君父子,法祠其碑。刘曜光初七年,前顿丘太守郎宣,北平太守阳平邑振等,共修旧碑,刻石树颂焉。徐水又径北平县,县界有汉熹平四年幽、冀二州以戊子诏书,遣冀州从事王球,幽州从事张昭,郡县分境,立石标界,具揭石文矣。徐水又东南流历石门中,世俗谓之龙门也。其山上合下开,开处高六丈,飞水历其间,南出乘崖,倾涧泄注,七丈有余,渀荡之音,奇为壮猛,触石成井,水深不测,素波自激,涛襄四陆,瞰之者惊神,临之者骇魄矣。东南出山径其城中,有故碑,是太白君碑,郎山君之元子也。
                    河北保定的朗山,就是狼牙山五壮士那个狼牙山,古称朗山,郎与狼谐音,亦名狼山。朗山上的景观之一老君堂,即汉武帝太子刘据之子避难处,郎山之名由此得来。老君堂在抗日时期曾作为过抗战指挥部。
                    晋惠帝年间朝廷下诏追赐小皇孙父子三人:刘据的儿子郎山君(没说老二还是老三),郎山君的长子——太白君,次子——触峰将军。
                    小伙伴跟我说一般都把这当神话传说看。反正我是震惊了。
                    跟卢芳的故事一样,离谱,但朝廷信了。东汉朝廷信了卢芳,西晋朝廷信这个。
                    明朝陈琏还写了一首关于朗山的诗
                    郎山
                    陈琏〔明代〕
                    郎山高,高刺天,危峰崄磴愁攀缘。仰看高崖覆石穴,穴口至今存破船。
                    想初山前潴巨浸,水退之后成原田。崖边石痕乃牵路,沧桑之说诚非传。
                    市廛遗迹已难觅,积沙淤没经千年。道傍残碑宛犹在,汉隶剥落苔痕藓。
                    兹山雄特孰与肩,北通朔漠邻燕然。后人于此列亭障,往往树栅当其巅。
                    只今圣化大无外,胡羯远遁无腥膻。山头烽堠高且坚,此日永不生狼烟。
                    朗山上有拓跋焘的御射碑、朗山君碑、太白君碑、触锋将军碑,“道傍残碑”指的不知道是哪一个。
                    陈琏还写过一首望思台的诗,我放到诗词贴了。
                    我查了一下太子冢到朗山的距离

                    小皇孙是真能跑啊


                    IP属地:山东10楼2024-02-22 16:00
                    收起回复
                      太子的妻妾分三等,太子妃,良娣,孺子,没有中人这个称号,所以,中人可能就是宫禁中人的意思。皇孙的妻和妾都叫家人子。
                      太子府里还有一些女孩子,不是太子妻妾,是单纯的歌舞者,王翁须原先就是这些女孩中的一员,只不过后来跟了刘进。
                      同理,诸侯王宫中也有这样的女孩,比如昌邑王刘髆的歌舞者张修等十个人,史书点明了,这些女孩没有孩子,不是昌邑王姬妾,是良家子,没有入官籍,男主人(王)薨,就应当把她们放归本家,还特意点了,昌邑王的太傅豹等人擅自把这些女孩留下给刘髆守园,是不合乎法规的。刘贺也不放人,让这些女孩自生自灭(我尽量说的好听点),后来山阳太守张敞给宣帝上书,宣帝才把她们放回家。这些可怜的女孩,不过好歹比太子府生死不明的歌舞者要好,至少回家了。
                      巫蛊之祸,太子府的家人子都被汉武帝下令杀了,有名有姓的史良娣、王翁须好歹还跟着刘进还起了坟,其他家人子都没人收葬,唉,这些可怜的女孩。
                      不知道那些歌舞者有没有被牵连,希望这些坐诛的家人子里没有她们,能跑一个是一个。
                      《汉书.外戚传》【太子有妃,有良娣,有孺子,妻、妾凡三等,子皆称皇孙。】【帝生数月,卫太子、皇孙败,家人子皆坐诛,莫有收葬者,唯宣帝得全。】【史皇孙王夫人,宣帝母也,名翁须,太始中得幸于史皇孙。皇孙妻、帝无号位,皆称家人子。】【太子舍人侯明从长安来求歌舞者,请翁须等五人。】
                      《汉书.武五子传》【后、史良悌葬长安城南。史皇孙、皇孙妃王夫人及皇女孙葬广明。】【昌邑哀王歌舞者张修等十人,无子,又非姬,但良人,无官名,王薨当罢归。太傅豹等擅留,以为哀王园中人,所不当得为,请罢归。’故王(刘贺)闻之曰:‘中人守园,疾者当勿治,相杀伤者当勿法,欲令亟死,太守奈何而欲罢之?’其天资喜由乱亡,终不见仁义,如此。后丞相御史以臣敞书闻,奏可。皆以遣。】


                      IP属地:山东11楼2024-03-14 09:57
                      收起回复
                        补一个王商,王翁须哥哥王武的儿子,成帝时位至丞相,因为得罪王凤被整死,王凤恨王商,找不到理由搞他,就攻击人家私德【凤重以是怨商,阴求其短,使人上书言商闺门内事。】自古以来都这德行。王商跟他姑姑的公公一个谥号,戾,死后被封戾侯,史书有载的忠义刚直。而且人长得高大威猛,直接把来朝觐见的匈奴单于吓退场了。王商,跟史良娣哥哥史恭的孙子——史丹,是亲家,但是不和。史丹还想让女儿离婚西汉的外戚真是精彩。
                        《汉书.王商史丹傅喜传》
                        【王商字子威,涿郡蠡吾人也,徙杜陵。商公武、武兄无故,皆以宣帝舅封。……是时,定陶共王爱幸,几代太子。商为外戚重臣辅政,拥佑太子,颇有力焉。元帝崩,成帝即位,甚敬重商,徙为左将军。而帝元舅大司马大将军王凤颛权,行多骄僣。商论议不能平凤,凤知之,亦疏商。建始三年秋,京师民无故相惊,言大水至,百姓奔走相蹂躏、老弱号呼,长安中大乱。天子亲御前殿,召公卿议。大将军凤以为太后与上及后宫可御船,令吏民上长安城以避水。群臣皆从凤议。左将军商独曰:“自古无道之国,水犹不冒城郭。今政治和平,世无兵革,上下相安,何因当有大水一日暴至?此必讹言也,不宜令上城,重惊百姓。”上乃止。有顷,长安中稍定,问之,果讹言。上于是美壮商之固守,数称其议。而凤大惭,自恨失言。……丞相商坐未央廷中,单于前,拜谒商。商起,离席与言,单于仰视商貌,大畏之,迁延却退。天子闻而叹曰:“此真汉相矣!”初,大将军凤连昏杨肜为琅邪太守,其郡有灾害十四,已上。商部属按问,凤以晓商曰:“灾异天事,非人力所为。肜素善吏,宜以为后。”商不听,竟奏免肜,奏果寝不下,凤重以是怨商,阴求其短,使人上书言商闺门内事。天子以为暗昧之过,不足以伤大臣,凤固争,下其事司隶。……商子俊欲上书告商,俊妻左将军丹女,持其书以示丹,丹恶其父子乘迕,为女求去。……商免相三日,发病呕血薨,谥曰戾侯。……商死后,连年日蚀、地震,直臣京兆尹王章上封事召开,讼商忠直无罪,言凤颛权蔽主。】【赞曰:王商有刚毅节,废黜以忧死,非其罪也。】
                        《汉书.元后传》
                        【丞相乐昌侯商本以先帝外属,内行笃,有威重,位历将相,国家柱石臣也,其人守正,不肯诎节随凤委曲,卒用闺门之事为凤所罢,身以忧死,众庶愍之。】
                        《三国志.卷一 魏书一 武帝纪第一》
                        【十年……九月,令曰:"阿党比周,先圣所疾也。闻冀州俗,父子异部,更相毁誉。昔直不疑无兄,世人谓之盗嫂;第五伯鱼三娶孤女,谓之挝妇翁;王凤擅权,谷永比之申伯,王商忠议,张匡谓之左道:此皆以白为黑,欺天罔君者也。……”】


                        IP属地:山东12楼2024-04-10 10:5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