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宋吧 关注:357贴子:17,264
  • 3回复贴,共1

抛砖引玉,有关党项州入唐的探讨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有人提出了一个问题,针对两唐书的本纪贞观六年的记载:
旧唐书,是岁,党项羌前后内属者三十万口。
新唐书,是岁,诸羌内属者三十万人。
说是看到有人考证这两件事情发生于贞观五年,而不是六年。我搜索了一下,网上确实是有人两唐书这段文字提出了质疑。主要依据我转帖如下:
六年契苾何力率其部六千余家款塞,帝处之凉州,先是五年诏开河曲地为十六州,是年党项等羌前后内属三十万口《册府元龟·外臣部》
五年,太仆寺丞李世南开党项之地十六州、四十七县 《册府元龟·将帅部》
五年,又开其地置州十六,县四十七。《新唐书·地理七下》
(五年)十二月,太仆寺丞李世南开党项之地十六州、四十七县。《资治通鉴·唐纪九》
五年,诏遣使开其河曲地为六十州。《唐会要》,这里的六十州显然是十六州笔误。
于是以此做为推论,认为既然十六州归附发生于贞观五年,那三十万内附也应在五年而不是六年。
然而需要指出,李世南开党项十六州,并非全部是贞观五年入唐,而是从贞观二或三年到五年,如轨州就是贞观二年或三年,奉州(本西仁州)有贞观元年(元字可能为四字的笔误),贞观三年或四年的记录,远州贞观四年,简而言之十六州的设置是一个过程,而到了贞观五年这十六州才告一段落,因此在虽然是在贞观五年条目下记录该年设置了十六州,但实际是 包括了之前数年的安置工作。因此,我认为在贞观六年记录的,当年归附三十万的记录,应该是采用了类似的记叙手法,同样可能是包括之前数年数量。
按两唐书地理志存在的记录,除了之前十六州,贞观六年还有羌人的党州,台州,桥州被编管入唐,另外还有一些如彻州,冉州入唐,任然有相当数量。而到了贞观七年,地理志内存有记录的入唐羌人贞观七年仅有一个西恭州(此外还有部分党项州入唐时间不可考),到贞观八年唐将所有的州重新命名整编,完成准备后,然后贞观九年对吐谷浑战争开始,可见总体上羌人入唐大致在贞观三年前后起步,高峰是贞观四年到五年,收尾是在贞观六年完成,因此在收尾时进行全面统计整个招纳的数量,这种可能性是很大的,所以我认为在贞观六年下记录诸羌数十万入唐并无问题,也和贞观四年五年的大规模羌人入唐记载并不矛盾,所谓“是岁”不过是指该年进行了统计工作,这和记载贞观五年设置十六州的记录手法是一致的。
假日百忙抽空写了拙文,错漏之处还望大家指出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2-11 17:07回复
    momo1132、av0083507、水印申蓝. . . 被楼主禁言,将不能再进行回复
    【五年】开十六州
    ●五年,太仆寺丞李世南开党项之地十六州、四十七县。
    《册府元龟·将帅部》
    ●五年,又开其地置州十六、县四十七。
    《新唐书·地理七下》
    ●(五年)十二月,太仆寺丞李世南开党项之地十六州、四十七县。
    《资治通鉴·唐纪九》
    ————
    【六年】内属三十万口
    ●(六年)是岁,党项羌前后内属者三十万口。
    《旧唐书·太宗本纪》
    ●(六年)是岁,诸羌内属者三十万人。
    《新唐书·太宗本纪》
    ●(六年)是岁,党项前后内属者三十万口。
    《资治通鉴·唐纪九》
    ●六年十二月辛未......是岁,党项诸羌前后内属三十万口。
    《太平御览·皇王部》
    ————
    【整合版本】
    ●五年,诏开河曲地为十六州。是年,党项等羌前后内属者三十万口。
    《册府元龟·外臣部》
    【魔幻版本】
    ●五年,诏遣使开其河曲地为六十州。内附者三十四万口。
    《唐会要》


    IP属地:山东2楼2024-03-26 19:36
    收起回复
      漢间卖國唐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3-27 04: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