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据吧 关注:1,104贴子:16,508
  • 13回复贴,共1

与刘据有关的一些人和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刘据本人在汉书中的记载真的不多,但是刘据的人格魅力也能通过一些人一些事窥见一二。
1.田仁纵太子,太子得以逃出城
2.在太子逃亡途中,壶关三老令狐茂上书诉太子冤
3.太子逃至湖县,泉鸠里有人家卖鞋以供养太子,最后与士卒格斗而死
4.丙吉心知太子罪过无事实,对皇曾孙视遇甚有恩惠
5.张贺内伤太子无辜,思顾旧恩,养视皇曾孙甚厚


IP属地:天津1楼2024-02-01 15:46回复
    1.田仁纵太子
    征和二年七月庚寅日,卫太子刘据兵败,向南逃至覆盎城门,当时是丞相司直田仁带领军队关闭看守城门,刘彻给的玺书是“坚闭城门,毋令反者得出”。但是田仁认为太子和皇帝是骨肉之亲,开门放了太子。
    田仁为官数十载,他不会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什么下场,其实田仁可以扣下刘据的,但他依然选择放跑刘据。
    汉书-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 (1371):
    “会夜司直田仁部闭城门,坐令太子得出。”
    坐令太子得出:因为让太子逃出城而获罪。
    “及北军使者任安,坐受太子节,怀二心,司直田仁纵太子,皆要斩。”
    纵:放跑
    汉书-季布栾布田叔传:
    “数岁,戾太子举兵,仁部闭城门,令太子得亡,坐纵反者族。”
    史记-田叔列传:
    “时左丞相自将兵,令司直田仁主闭守城门,坐纵太子,下吏诛死。仁发兵,长陵令车千秋上变仁,仁族死。”
    褚少孙记:
    “其後逢太子有兵事,丞相自将兵,使司直主城门。司直以为太子骨肉之亲,父子之间不甚欲近,去之诸陵过。是时武帝在甘泉,使御史大夫暴君下责丞相“何为纵太子”,丞相对言“使司直部守城门而开太子”。上书以闻,请捕系司直。司直下吏,诛死。”


    IP属地:天津2楼2024-02-01 15:47
    回复
      2.壶关三老令狐茂上书诉太子冤
      在太子在外逃亡尚未自尽的时候,令狐茂就敢于向刘彻上书,诉明太子的冤屈。点明“子无不孝,而父有不察,皇太子为汉適嗣,承万世之业。”现在由于小人的迫害诬陷,使得“亲戚之路隔塞而不通,太子进则不得上见,退则困于乱臣,独冤结而亡告,不忍忿忿之心,起而杀充,恐惧逋逃,子盗父兵以救难自免耳。”希望陛下撤回军队,勿让太子长久在外流亡。
      全文朗朗上口,言辞恳切,读来让人不禁潸然泪下。
      汉书-武五子传(1301):
      太子兵败,亡,不得。上怒甚,群下忧惧,不知所出。壶关三老茂上书曰:“臣闻父者犹天,母者犹地,子犹万物也。故天平地安,阴阳和调,物乃茂成;父慈母爱,室家之中子乃孝顺。阴阳不和,则万物夭伤;父子不和,则室家丧亡。故父不父则子不子,君不君则臣不臣,虽有粟,吾岂得而食诸!昔者虞舜,孝之至也,而不中于瞽叟;孝已被谤,伯奇放流,骨肉至亲,父子相疑。何者?积毁之所生也。由是观之,子无不孝,而父有不察,今皇太子为汉適嗣,承万世之业,体祖宗之重,亲则皇帝之宗子也。江充,布衣之人,闾阎之隶臣耳,陛下显而用之,衔至尊之命以迫蹴皇太子,造饰奸诈,群邪错谬,是以亲戚之路隔塞而不通。太子进则不得上见,退则困于乱臣,独冤结而亡告,不忍忿忿之心,起而杀充,恐惧逋逃,子盗父兵以救难自免耳,臣窃以为无邪心。《诗》曰:‘营营青蝇,止于籓;恺悌君子,无信谗言;谗言罔极,交乱四国。’往者江充谗杀赵太子,天下莫不闻,其罪固宜。陛下不省察,深过太子,发盛怒,举大兵而求之,三公自将,智者不敢言,辩士不敢说,臣窃痛之。臣闻子胥尽忠而忘其号,比干尽仁而遗其身,忠臣竭诚不顾鈇钺之诛以陈其愚,志在匡君安社稷也。《诗》云:‘取彼谮人,投畀豺虎。’唯陛下宽心慰意,少察所亲,毋患太子之非,亟罢甲兵,无令太子久亡。臣不胜惓惓,出一旦之命,待罪建章阙下。”


      IP属地:天津3楼2024-02-01 15:48
      回复
        3.湖县泉鸠里卖鞋供养太子者
        太子逃亡到湖县泉鸠里,在这种情况下依然有人家愿意收留刘据,卖屦(麻、葛等做成的鞋)来供养太子,主人家最后与士卒格斗而死。
        汉书-武五子传(1301):
        “太子之亡也,东至湖,臧匿泉鸠里。主人家贫,常卖屦以给太子。”
        “吏围捕太子,太子自度不得脱,即入室距户自经。山阳男子张富昌为卒,足蹋开户,新安令史李寿趋抱解太子,主人公遂格斗死,皇孙二人皆并遇害。”


        IP属地:天津4楼2024-02-01 15:48
        收起回复
          4.丙吉认为刘据无辜,悉心照顾婴儿刘病已并为刘病已挡下要杀他的天子使者。
          汉宣帝刚出生几个月就被收监,廷尉监丙吉心里知道卫太子的罪过并无真正事实,更为皇曾孙无辜收监难过,便安排谨慎厚道的女囚哺育刘病已,视遇甚有恩惠,以私财物给其衣食。刘病已曾几次病危,都是丙吉让乳母用医药救活。
          当时的情况,卫皇后自尽,卫太子兵败自尽,两位皇孙"遇害"。刘病已的祖母史良娣、父亲刘进、母亲王翁须和姑姑皆在长安"遇害",太子皇孙的姬妾和门客皆被处死。卫氏外戚悉灭。天下人对卫氏唯恐避之不及,没有一丁点儿值得投机示好的理由,更狠一点儿的完全可以弄死刘病已向太子政敌投诚,一个婴儿在监狱里死亡再正常不过了,丙吉却仍然费心费力对卫太子仅存的血脉对一个婴儿施以援手,这不是伟大是什么呢?丙吉没有记载他与卫太子刘据及卫氏有过往,但他认为卫太子无辜,丙吉是人民群众中惋惜卫太子的一员,他是个仁慈悲悯的人,是少有的有人性之光的人。
          后来,内谒者令郭穰奉旨要杀掉郡邸狱内所有的犯人,丙吉紧闭大门。在刘彻大赦天下后,丙吉将刘病已送到了其祖母史良娣家中。
          汉书-魏相丙吉传(1523):
          “时,宣帝生数月,以皇曾孙坐卫太子事系,吉见而怜之。又心知太子无事实,重哀曾孙无辜,吉择谨厚女徒,令保养曾孙,置闲燥处。”
          “后元二年,武帝疾,往来长杨、五柞宫,望气者言长安狱中有天子气,于是上遣使者分条中都官诏狱系者,亡轻重一切皆杀之。内谒者令郭穰夜到郡邸狱,吉闭门拒使者不纳,曰:“皇曾孙在。他人亡辜死者犹不可,况亲曾孙乎!”相守至天明不得入,穰还以闻,因劾奏吉。武帝亦寤,曰:“天使之也。”因赦天下。郡邸狱系者独赖吉得生,恩及四海矣。”
          汉书-宣帝纪(93):
          “内谒者令郭穰夜至郡邸狱,吉拒闭,使者不得入,曾孙赖吉得全。因遭大赦,吉乃载曾孙送祖母史良娣家。”


          IP属地:天津5楼2024-02-01 15:48
          收起回复
            5.张贺伤感卫太子无罪,养视皇曾孙甚厚
            张贺曾是卫太子的家吏,太子败亡后本应被诛杀,因其弟张安世求情得以免罪,张贺身受腐刑捡回一条小命后,因旧恩悉心照顾刘病已,史书中两次提到“旧恩”,可见张贺认为刘据待他很好。你们猜张贺在和刘病已提起刘据的时候会是怎样一番情形。
            张贺伤感卫太子无罪,而曾孙孤幼,所以对刘病已很好。张贺自己出钱供养刘病已学书,辅导刘病已研读儒家文献经典和治国之术,又以家财为刘病已娶妻许平君,说实话,亲爹也就这样了。
            汉书-外戚传(1988):
            “时掖庭令张贺,本卫太子家吏,及太子败,贺坐下刑,以旧恩养视皇曾孙甚厚。”
            “贺闻许啬夫有女,乃置酒请之,酒酣,为言:“曾孙体近,下人,乃关内侯,可妻也。”广汉许诺。明日,妪闻之,怒。广汉重令为介,遂与曾孙,一岁生元帝。”
            汉书-宣帝纪(93):
            ”时掖庭令张贺尝事戾太子,思顾旧恩,哀曾孙,奉养甚谨,以私钱供给教书。既壮,为取暴室啬夫许广汉女。“
            ”及故掖庭令张贺辅导朕躬,修文学经术,恩惠卓异,厥功茂焉。《诗》不云乎?‘无德不报。’封贺所子弟子侍中中郎将彭祖为阳都侯,追赐贺谥曰阳都哀侯。“
            汉书-张汤传(1256):
            “初,安世兄贺幸于卫太子,太子败,宾客皆诛,安世为贺上书,得下蚕室。后为掖庭令,而宣帝以皇曾孙收养掖庭。贺内伤太子无辜,而曾孙孤幼,所以视养拊循,恩甚密焉。及曾孙壮大,贺教书,令受《诗》,为取许妃,以家财聘之。曾孙数有征怪,语在《宣纪》。贺闻知,为安世道之,称其材美。…及宣帝即位,而贺已死。…上追思贺恩,欲封其冢为恩德侯,置家冢二百家。贺有一子蚤死,无子,子安世小男彭祖。彭祖又小与上同席研书,指欲封之,先赐爵关内侯。故安世深辞贺封,又求损守冢户数,稍减至三十户。上曰:“吾自为掖廷令,非为将军也。”安世乃止,不敢复言。遂下诏曰:“其为故掖廷令张贺置守冢三十家。”上自处置其里,居冢西斗鸡翁舍南,上少时所尝游处也。明年,复下诏曰:“朕微眇时,故掖廷令张贺辅道朕躬,修文学经术,恩惠卓异,厥功茂焉。《诗》云:‘无言不仇,无德不报。’其封贺弟子侍中关内侯彭祖为阳都侯,赐贺谥曰阳都哀侯。”时,贺有孤孙霸,年七岁,拜为散骑、中郎将,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IP属地:天津6楼2024-02-01 15:49
            回复
              人家表姐粉给刘据发人设,老实内向兔子急了咬人,哈哈哈哈哈。不要太搞笑了


              IP属地:辽宁7楼2024-02-02 10:2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