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3,906,557贴子:70,726,834

想聊一聊冯道这个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生经历了五代的后四个王朝,并为六个皇帝做了宰相。旧五代史评价他为“道之履行,郁有古人之风;道之宇量,深得大臣之礼”,但是新五代史却截然相反,“予读冯道《长乐老叙》,见其自述以为荣, 其可谓无廉耻者矣,则天下国家可从而知也。”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1-21 20:18回复
    这个人的事迹,旧五代史和新五代史记载并不相同,甚至还出现了记载相冲,我先把几个具有争议性的给列举出来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1-21 20:21
    回复
      第一件事是,契丹主诘问冯道事晋无能,冯道无言以对。
      契丹灭晋,道又事契丹,朝耶律德光于 京师。德光责道事晋无状,道不能对。又问曰:“何以来朝?”对曰:“无城无兵, 安敢不来。”德光诮之曰:“尔是何等老子?”对曰:“无才无德痴顽老子。”德 光喜,以道为太傅。——新五代史
      旧五代史并无此记载,辽史太宗传里我也翻了翻,也无相关记载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1-21 20:26
      收起回复
        还有一件事情,虽然都记载了此事情,但是给人感觉却完全相反。
        耶律德光尝问道曰:“天下百姓如何救得?”道为俳语以对曰:“此时佛出救 不得,惟皇帝救得。”人皆以谓契丹不夷灭中国之人者,赖道一言之善也。——新五代史
        契丹入汴,道自襄、邓召入,契丹主从容问曰:「天下百姓,如何可救?」道曰:「此时百姓,佛再出救不得,惟皇帝救得。」其后衣冠不至伤夷,皆道与赵延寿阴护之所至也。——旧五代史
        新五代史里记载冯道是以一种玩笑话的说法糊弄过去的,且后面说契丹不伤百姓都是当时人这么认为的,言外之意就是说自己并不认同,旧五代史则给予肯定,认为契丹不伤百姓就是因为冯道这句话的缘故。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1-21 20:31
        回复
          还有一段记载我觉得是挺严重的,同样的,只有新五代史有,旧五代史并无记载。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1-21 20:44
          回复
            周兵反, 犯京师,隐帝已崩,太祖谓汉大臣必行推戴,及见道,道殊无意。太祖素拜道,因 不得已拜之,道受之如平时,太祖意少沮,知汉未可代,遂阳立湘阴公赟为汉嗣, 遣道迎赟于徐州。——新五代史
            及太祖平内难,议立徐州节度使刘赟为汉嗣,遣道与秘书监赵上交、枢密直学士王度等往迎之。道寻与赟自徐赴汴,行至宋州,会澶州军变。枢密使王峻遣郭崇领兵至,屯于衙门外,时道与上交等宿于衙内。是日,赟率左右甲士阖门登楼,诘崇所自,崇言太祖已副推戴。左右知其事变,以为道所卖,皆欲杀道等以自快。赵上交与王度闻之,皆惶怖不知所为,惟道偃仰自适,略无惧色,寻亦获免焉。——旧五代史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1-21 20:45
            回复
              更重要的是对于冯道赎免被契丹掳走的汉人同胞的事迹,新五代史是一点也没有记载,这些记载都在旧五代史里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01-21 20:46
              回复
                冯道已经尽力了,能在这种乱世活下来而不失大节很不容易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01-21 20:47
                回复
                  (冯)道在常山,见有中国士女为契丹所俘者,出橐装以赎之,皆寄于高尼精舍,后相次访其家以归之。——旧五代史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01-21 20:47
                  回复
                    挫宋那群道德君子最喜欢干这种事了


                    IP属地:山东10楼2024-01-21 20:48
                    收起回复
                      但教方寸无诸恶,狼虎丛中也立身,他的这句话很好概括了自己。


                      IP属地:辽宁11楼2024-01-21 20:50
                      回复
                        新唐是欧阳修编的吧。当时草头王,节度使不也是经常跳槽。武将不敢批,也就找文人批一下了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4-01-21 20:51
                        回复
                          我就不信说不了话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4-01-21 20:52
                          回复
                            新五代史是标准的古代儒家文人做派,崇尚道德忠臣了啥的,伶官传也是一样的,欧阳修更注重道德而不是更注重历史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4-01-21 20:52
                            回复
                              汉祖在北京时,大聚甲兵,禁牛皮不得私贸易及民间盗用之,如有牛死,即时官纳其皮,其有犯者甚众。及即大位,三司举行请禁天下牛皮法,与河东时同,天下苦之。会上党民犯牛皮者二十余人,狱成,罪俱当死。大监时为判官,独执曰:「主上钦明,三司不合如此起请,二十余人死尚间可,使天下犯者皆衔冤而死乎!且主上在河东,大聚甲兵,须藉牛皮,严禁可也,今为天下君,何少牛皮,立法至于此乎!」遂封奏之。时三司使方用事,执政之地,除冯瀛王外皆恶之,曰:「岂有州郡使敢非朝廷诏敕!」力言于汉祖。汉祖亦怒曰:「昭义一判官,是何敢如此!其犯牛皮者,依敕俱死。大监以非毁诏敕,亦死。」敕未下,独瀛王非时请见。汉祖出,瀛王曰:「陛下在河东时,断牛皮可也,今既有天下,牛皮不合禁。陛下赤子枉死之,亦足为陛下惜。昭义判官,以卑位食陛下禄,居陛下官,不惜躯命,敢执而奏之,可赏不可杀。臣当辅弼之任,使此敕枉害天下人性命,臣不能早奏,使陛下正,臣罪当诛。」稽首再拜。又曰:「张璨不合加罪,望加敕赦之。」汉祖久之曰:「已行之矣。」冯瀛王曰:「敕未下。」汉祖遽曰:「与赦之。」冯曰:「勒停可乎?」上曰:「可。」由是改其敕,记其略曰:「三司邦计,国法攸依,张璨体事未明,执理乖当,宜停见职,犯牛皮者贷命放之。」大监听宣敕讫,闻敕云「执理乖当」,尚曰:「中书自不能执理,若一一教外道判官执理,则焉用彼相乎!」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4-01-21 20:5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