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吧 关注:2,273,455贴子:16,453,285

能量价值与三观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用能量这个物理概念来理解社会及人事,这早被一些人所使用了,比如说某些人的能力强,能量大之类的。这种能力与能量却无法计量与确定,结果就仅仅成为了单纯的形容词了。
而实际使用的则是相当于能量的一种可确定并计量的概念叫价值。


IP属地:四川1楼2024-01-19 09:08回复
    这个相当于物理学中能量概念的价值这概念是什么?是能量这种看似科学的概念可以引入社会,去解释社会现象,还是价值这个概念从人及社会的角度去评价与衡量自然及人类社会的那种能量现象呢?换句话说,价值概念是高于能量,还是相反?
    哲学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价值观是一个重要的观念问题,也是哲学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价值是什么?哲学的价值,及现实生活中的价值表现是什么?价值仅仅表现为经济生活中的人的活动,人的活动中的产品即商品的生产与交换吗?在人们的经济生活中,相当于物理学能量概念的价值概念,被经济学以及实际参与了经济活动的实践的人们,能精确计算,计量到讨价还价的斤斤计较上去了。
    而物理学上的能量概念,一经转化为价值,人们就似乎不再深入去探究物质的能量问题,直到近现代科学才建立起物理学,自然科学的能量学说。能用价值学说与能量学说的相似,去理解马认识能量学说,并评价能量学说中的成绩与问题吗?比如,人们习惯了用自己的三观特别是价值观去对事物,他人及社会等去进行评价,而分出不同的等级来,用一种静止的,定在的方式去看问题。而物理学建立起了能量概念后,是否也用这个概念去掩盖了物的存在与运动的真实的物的理呢?


    IP属地:四川2楼2024-01-19 09:09
    回复
      能量与真实的物的存在与运动的物之理,有物理学家去研究。
      而价值与真实的人的存在及其生活的道理,在人生过程中,在人愈渐被社会化即社会化程度提升中,似乎被价值体现为经济生活的经济规律所取代,价值规律变成了赤裸裸的经济生活中讨价还价与斤斤计较了。每一个人都成为了经济的人,成为了收入支出(消耗)与支配资源的能动的社会组织中的既联系又独立的个体。
      这种个体的成长与发展有些是与社会整体具有协调性的良性发展的,叫正常组织,一些则为非正常的组织,则会被系统清除掉。正如人自身需要消耗食物去维护正常组织,清除非正常组织而有扶正祛邪,新存代谢一样,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这社会也是如此。人选择食物不当就会导致身体正常组识与非正常组织的不协调发展,容易形成病变。这社会也应如此。怎么选择与判断?用价值观提供的价值去判断?价值是什么?
      价值是什么?价值观怎么建立?与世界观及人生观有无关系呢?


      IP属地:四川3楼2024-01-19 09:10
      回复
        显然,引用物理学都还没弄明白的能量概念去更换社会学也没弄明白的价值概念,是不可行的。但因它们的相似性,可以相互印证,而决凝解困,早点都被搞明白了,那么,就把文明扩展了。
        这就是那些专家与哲学家们值得一般人尊重的理想与追求吧!


        IP属地:四川4楼2024-01-19 09:10
        回复
          能量是超越具体物质形态的一个形而上的概念,价值也同样如此,这是习惯了具体直观的,经验方式去思考问题的,难以理解的高大上的范畴。或许,能量学,价值学这是一种新的形而上学的学问吧。它们更接近于具体实践,这是传统形而上学进化与发展的结果,还是与传统形而上学发展方式不一样的,新的形式呢?哲学似乎并不太在意这样的问题,是因为哲学仍然象儒释道等一样属于圈子类型的文化现象呢?


          IP属地:四川5楼2024-01-19 09:10
          回复
            这哲吧里,学哲学的,为(创作)哲学的,有几个能思考与解答能量,价值马三观这样的系统性的哲学问题呢?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1-19 10:22
            回复
              写这我就回复一下你吧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01-19 11:51
              收起回复
                能量经济这种提法难以取代价值这个实际被系统化运用的概念! 用能量学与价值学相互对照,去发现它们在人们认识物理与社会人事方面的作用与问题,这是一个好的思路与办法。但,物理学用能量把直观的经验的物理现象整得更抽象了。同样的是经济学与社会学用价值,也把人们对经济现象及其他一些社会现象给整得许多人理解不了了。
                人们看到的赤裸裸的直观经验的事实:物理的,经济活动的,社会现象的,被这些概念体系穿上了花里胡哨的服装后,成了那些专家胡弄人的新宠。因此,不受欢迎是可以想见的。正如奥卡姆的剃刀所讲的那样:如无必要,忽增实体!


                IP属地:四川8楼2024-01-19 15:38
                回复
                  按能量守恒,物质不灭,过程恒量这些可能存在的定律来讲,讨论能量问题,是属于过去哲学本体论的问题,它是一种以现代科学技术作支撑的新形式的本体论。当然是有深入研究的价值的。
                  按E=mCC来讲,物理学上的核聚变,核裂变等所爆发的能量,它所爆发的运动的能量是巨大的。这似乎是人类制造的运动方式中空前绝后的壮举。然而,E=mCC,又大多数是以结构成为可直观物质的形态,被保存于具体购质之中。比如煤炭等,Q=mq,热量=质量x热当量的化学能。不被燃烧激发出其热能,它就是m的直观形态,虽然可以有Q=mq的能量,但它可能还有其他的用途。而以物质m形式存在的它具有E=mCc的能量,需要的也是激发条件及方式。
                  比如燃料被燃烧,释放的是化学能Q,如果更进一步去激发其核裂变,就有可能产生出E=mCC来。然而也不一定就是如此的结果,比如电离形成等离子的系统状态,就并没有产生出E=mCC的能量。


                  IP属地:四川9楼2024-01-19 15:39
                  回复
                    也即:物质从结构的m状态,变成激发的原子分子状态(化学变化)产生原子分子的不规则运动而有吸热与放热,到激发成为本体(最基本粒子)态时,理论上会产生E=mCC的能量,实际上在许多物质系统及条件上是不可能的。
                    从物质的能量问题转换到把社会当作一个物质体来看,是不是感觉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呢?如果,转化为人本身,因为人是自然的物与社会之间的中介,而且人又是有自我意识的,能感悟到自身的物质与能量运动,转换并加以管控吗?
                    研究社会层面的能量输入与输出,比如研究一个一般的电器一样,比如研究一个生产型的企业的能量输入与输出,都是一个看似简单,其实也相当复杂的问题。你把能量输入社会这个系统,去研究社会的状态,这显然是没有任何可能得出让人接受的结论来的!


                    IP属地:四川10楼2024-01-19 15:40
                    回复
                      用物质与能量研究人,因为涉及人的意识而无法进行,又怎么可能去研究人的复杂组织形式的社会呢?社会组织仍然是有有意识形态的。
                      其实,很简单的是,与物质能量的情况相比较,E=mCC,只是激发了每一个本体能量的意思。用于社会,则是激活了每一个人的潜能,形成所谓的社会潮流与风暴。比如和平时期的各安本份,战争时期,为应对外敌而爆发出每一个人的抗敌意志与能力,这就是一种与物质被激发出能量是一个道理。
                      你把社会物质化,能量化,把资源,财产,知识,资金等等归纳为能量,而忽略了社会组织的能量正是源于人,源于人的多少。财富有时反而成为导致社会缺乏能量的包袱。比如巴以冲突,守着财富反而不敢直面穷困不要命的斗争。用能量解释不了许多物理现象一样,


                      IP属地:四川11楼2024-01-19 15:41
                      回复
                        更不能解释许多人及人类社会的现象与问题。而用价值体系,因为是沿袭,传承与创新的,许多是共知共识的话语体系形成的语境,解释人及人类社会的现象与问题,更容易形成共鸣!
                        用能量及能量工具,有生产力这个概念好吗?还是应该遵重能量及价值体系的适用语境,否则很容易形成指鹿为马的常识性错误的!


                        IP属地:四川12楼2024-01-19 15:43
                        回复
                          价值、实践、历史必然性
                          一当科学对世界的了解代替了哲学对世界的理解之后,哲学便从其传统的理解方式爬升到了创造世界的阶梯,实践也就成为了哲学的主题。由于实践是将感性的主客体关系变成为具体现实存在的唯一途径和活动,因此,系统,全面地认识主客体的关系,也就同时被摆到了哲学研究的案边。正因为如此,在“厚重的历史感做支撑”的辩证法基础之上,既尊重客观对象本身的存在与运动的规律,又强调主体的能动作用,并从主体这种能动作用而表现出的革命性实践的角度去考察这种主客体关系的发展,而形成的一种历史必然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便成为了至今都仍是哲学的顶峰。尽管仍有许多的人对此还缺乏了解,但终究有一天,马克思的哲学会尽显其本质的光芒来的。


                          IP属地:四川13楼2024-01-19 15:44
                          回复
                            许多人在马克思的著作中,费力地寻找其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概念时,狭隘地理解了马克思的实践和价值的概念。同时,没有从辨证的角度去理解主客体关系这个范畴中的认识关系,价值关系,实践关系这三个方面的内在矛盾。因而,错误地认为将“主客体关系分为实践关系,认识关系和价值关系,这就把价值关系自觉不自觉地排除于实践之外了”。


                            IP属地:四川14楼2024-01-19 15:46
                            回复
                              首先,一些人认为实践的基本矛盾是对象化和非对象化的矛盾,而其所谓的对象化,即主体客体化是人的本质力量外化的创造或生产产品的过程,非对象化即客体主体化则是对象存在方式转化为主体活动内容的发展人的本质力量的消费过程。因此,价值关系成为了由实践所创生的关系。尽管这与作者希望将哲学的价值安坐于经济学的价值上的意图不无关系,然而,这正好将马克思的学说狭隘地限制在经济学的范畴了。因此,这不仅不能完整地反映马克思科学的实践观,也不能发掘出马克思作为哲学意义上的价值观念。而且,将价值关系理解为“由实践所创造出来的”关系,并欲以此为根据去定义价值概念,这正好是跌入“在马克思的著作中找不到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概念”这个结论本身的逻辑陷阱里了。


                              IP属地:四川15楼2024-01-19 15:4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