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吧 关注:50,770贴子:351,344
  • 14回复贴,共1

《严嵩与徐阶》一书,从当时的历史情境出发分析二人的所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严嵩,字惟中,江西袁州府分宜县人,是列入《明史·奸臣传》里的人物。早在严嵩离开历史舞台不久,以他为主人公的故事和小说在民间各种流传,又被改编成戏文搬上戏台,老百姓听着故事看着戏曲,严嵩的奸臣形象从明朝中期开始便慢慢深入人心。
徐阶,字子升,南直隶松江府华亭县人,为官期间斗倒严嵩,提拔海瑞,为张居正铺路,史称“贤相”。人们称赞他为“明朝头号政治家”。
然而仔细考察二人的为人行事,尤其是他们之间争权夺利、对明世宗嘉靖皇帝的态度及处理政事与家事的原则,我们很难找出忠奸之间的明显界线,轻松分辨孰忠孰奸。
严嵩再奸,始终如一的是忠君思想;徐阶人称其贤,却有一味迎合皇帝、讨好严嵩的种种不堪行为。为了迷惑攀附严嵩,甚至不惜将家族迁往江西成为严嵩的老乡,将孙女许配给严嵩之孙,附籍联姻,几无人伦底线。更有甚者,解甲归田后放任子弟横行乡里,欺男霸女,家族有海量田产。对比严嵩不到三万亩的田地数量,徐氏虽有清廉之名,却无清廉之实。
嘉靖年间,内阁首辅的权力很大,争夺首辅之位的政治斗争愈演愈烈。嘉靖初年,杨廷和执政,独揽票拟之权。未几,张璁以大礼议倒阁,坐上了首辅的宝座。数年后,夏言攻击张璁,当上了内阁首辅。好景不长,严嵩以河套事件构陷夏言,夏言惨遭弃市。嘉靖二十七年,严嵩成为内阁首辅,沿袭成例,独操相权。
嘉靖三十一年三月,徐阶以少保兼礼部尚书的身份进入内阁,参预机务。严嵩、徐阶之间开始了明争暗夺的政治斗争。双方棋逢对手,演了一出相爱相杀的好戏。一个聪明自负的皇帝,加上两个靠青词起家的官场高手,他们之间的博弈与反博弈,那是很精彩的一幕。
这本书从二人的家庭背景出发,通过对两个人不同的生活经历、成长路径、性格特点进行剖析,梳理两人的科举之路、仕途历程,结合当时发生的一些政治事件,挖掘二人思想转变的过程。在攀登首辅大位的关键时刻,二人采取的手段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以主动构陷的方式拉前任下马,让自己最终位极人臣。
在贵为首辅的岁月里,他们在与皇帝的相处方式、用人特点、对待异见者的态度上,有着迥然不同的风格。两位嘉靖年间的股肱之臣对待彼此的态度和应对办法,应对重大问题和危机的手腕,也给我们带来深思。
最终,由于自身的种种原因,他们在历史上各有各的被人“诟病”之处,由此带来的在家风治理与子女教育方面的教训,值得读者引以为戒。
俗话说,盖棺才有定论。这一规律在严嵩和徐阶身上却不适用。以往对严徐二人的评价,过于脸谱化、简单化。仅凭经过多次删改的官方史料和带有主观色彩的民间记载,不能全面、客观地判断历史人物。评价严嵩与徐阶,需要还原到当时的历史情境中,多种史料交叉印证,才能做出符合人性的判断。而人性是复杂的,无法以一两个字、一两件事来断定一个人的忠奸善恶。这是严嵩与徐阶作为历史人物,直到今天人们对他们的评价仍时有争论的主要原因,这也是历史读物的迷人之处。希望通过阅读这部书稿,读者能够体会到历史人物的复杂多面,由此学会打开读史大门的正确方式。


IP属地:北京1楼2024-01-17 08:05回复
    文笔不错,褒贬相加。相爱相杀。
    徐阶是 阳明先生的再传弟子。在这里宣传这本书也算合情合理。
    祝你的书大卖。


    IP属地:黑龙江2楼2024-01-17 15:13
    回复
      这个书评客观全面,可供参考:徐阶是个大明白人,大明白地看懂一切之后还坚定地干自己要干的事。看似伏低做小,实则潜龙在渊。嘉靖的刻薄寡恩和喜怒无常,还有脆弱很吸引我。他十五岁孤身一人继承大统,在受尽张家外戚冷眼之后还要费尽心机给自己和母亲争颜面。他的性格很难说不是由于后来的变故造成的,如果他只是安安稳稳做个藩王,可能就不会有后来那么多负面评价。但他宠幸奸佞,对腐国巨蠹的包庇纵容,是怎么都洗不掉的。一门心思求长生,他是恐惧失去。可难过的是,嘉靖几乎没有真正的知心人,他始终很难向别人敞开心扉。 严嵩,他搭上了嘉靖的船,势必就要荣辱与共。金杯共汝饮,白刃不相饶。严嵩最后全然是被儿子坑死的。嘉靖顾念旧情,本不想赶尽杀绝,但严世蕃恣意狂妄,自取灭亡,真是应了春秋里那句,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IP属地:北京3楼2024-01-24 07:11
      回复
        豆瓣评分8.6,对明史尤其是嘉靖一朝的历史感兴趣的朋友推荐阅读。


        IP属地:北京4楼2024-04-23 11:30
        回复
          严嵩和湛若水是同科进士。湛若水被弹劾伪学、私创书院,严嵩也为回护。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4-04-23 15:53
          收起回复
            这事儿其实不值得说,一朝天子一朝臣。
            严嵩很明白,他能活多久看嘉靖命有多硬。
            徐阶能活着,不是严嵩想让他活着。是嘉靖为了隆庆,要他活着。徐阶还是看明白了的,徐阶没看明白的是隆庆命不硬。
            张居正能够活着,不是严嵩徐阶要他活着,而是嘉靖,隆庆为了万历,要他活着。
            张居正没看明白的,恰恰是作为权臣,要为身后的太阳实心办事。他以为帮太阳把国家治理好了就万事大吉,没理解不为太阳实心办事,做的再好命也没有太阳硬。


            IP属地:北京6楼2024-04-24 12:53
            收起回复
              张居正和高拱的话题,比较敏感。
              严格的说:徐阶是嘉靖的老师;高拱是隆庆的老师,张居正是万历的老师。
              只是这个隆庆的老豆修仙命长,隆庆一直不得志,活得委屈。
              嘉靖老师虽然是徐阶,却有很强的自主能力。用徐阶扮演清流给自己挣名声,用严嵩给自己搞钱吃喝玩乐。(这是理想的状态,活得比管仲都潇洒)。
              倒严那一刻起,嘉靖爷就不快乐了。一屁股烂账,没人背锅。已经打算把烂摊子交给隆庆去收拾。收拾靠谁呢,自然是信的过的老师。
              隆庆爷上位很晚,好不容易熬到了掌权,一面是烂摊子,一面是比手画脚的徐阶。还是找自己信得过的人,于是高拱上位。
              其实高拱虽然对太阳忠心,实际上处理烂摊子也不是很得心应手。倒是把郁闷的隆庆爷给郁闷死了。
              这时候问题来了。
              背后的太阳倒了,只剩根小火苗。其实高拱和张居正心里都是充满希望的。毕竟接下来就真能够一手遮天了。
              万历不信张居正老师信谁?他拿不了主意,他最亲近的人也会给他拿主意。高拱下台几乎是必然。
              张居正要做的什么呢?
              他选择了做圣人。儒家学说里面,圣人和天子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角色。当圣人和天子重叠了,自然是一个伟大的时代。在天子影子下的圣人,就像老王也是非常卑微的。圣人下的天子,委屈了那就跟不讲武德。
              如果,明朝首都还在南京,可能张居正就会成为一个传奇。既然朱棣把首都迁到北京,张居正注定就是悲剧结局。


              IP属地:北京7楼2024-04-25 09:35
              回复
                回复楼上:老王是哪位?王阳明?其实个人感觉张居正并没有选择做圣人,否则那些享受的事,奢侈的生活他就不会也不能做了。在这一点上他还没有老师徐阶做得到位,徐阶一直在往古代贤臣的方向靠,某种程度上也成功了。我还是觉得张居正去世得太快了,给他个三五年,也许他就把“善后”工作做好了。事实上他在死之前的一两年就提出要退休离职。只是李太后不同意,万历表面上当然也要表现出离不开老师。结果等老师两腿一伸,这母子俩一个清算老师,一个假装失声,老张被这无情的帝王家母子给坑了。至于您最后说的定都南京与北京对张的结果不同,不知道有何见解?求教。


                IP属地:北京8楼2024-04-25 16:04
                回复
                  徐阶哄哄嘉靖还行,嘉靖两腿一蹬,他也没有能力回天。所以隆庆把收拾烂摊子的希望寄托给高拱。
                  高拱能力更差,烂摊子始终收拾不了,隆庆年轻的时候不掌权,掌权以后不得志,活活郁闷死。
                  所以,论收拾烂摊子的能力张居正是比他老师徐阶和高拱强很多的。
                  总结起来:论讲学问道理徐阶不差,论办实事张居正比徐阶高拱强很多。张居正的能力可以去翻翻史书。
                  为什么说大明在南京和在北京会不同呢。
                  南京是士大夫文化,是士大夫施展拳脚的圣人文化。北京是帝王文化,是天子施展拳脚的文化。
                  从三国的东吴,到司马睿衣冠南渡,乃至南宋。不是天子被架空,就是天子和士大夫之间争斗。
                  朱元璋在南京杀了多少文人,也没镇压下去这种士大夫的圣人追求。朱棣与其说是造反,不如说是迁都。
                  看看东林党崛起对明朝灭亡的影响。
                  张居正施展拳脚,一是万历还小,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改革方案去做,以实现儒家圣人之志。要在南京会得到士大夫集团的极力支持。最终会成为王导一样的士大夫领袖。
                  但是即使强大如王导,挺多也就是让竹林七贤之类的清谈风雅留存世间久点,一旦精神领袖王导走了,个个胸怀天下的士大夫必然彼此不服还没有实干能力,东晋自然就瓦解了。


                  IP属地:北京9楼2024-04-26 11:21
                  收起回复
                    转发读者评论:
                    这本书给了我意想不到的惊喜,作者对于严嵩和徐阶采取了类似电影分镜的写法,将两人不同时期的不同表现对比陈铺出来给大家看,作者本人对于这段历史也是下足了功夫,读这本书一定是可以为想了解这段历史的人节约大量时间,并且作者也很慷慨的分享了自己的史观来帮助读者建立自己的史观,我认为这本书可以打一个8.5分,非常推荐。
                    作者的立场很正确,我很喜欢他说的"说严嵩是一个好臣是要打折扣的,说徐阶是一个忠臣更是要大打折扣的"作者在最后一章“盖棺难定论”里的观点,我认为近乎无敌,达到了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的境界,先是从"严嵩大奸,徐阶大忠"这个刻版印象的来源分析,然后再分析为何会有这样的刻板印象,让我顺着作者的笔尖,看到了两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两个"人形立牌",接下来我举例这本书我获得一些收获。
                    1、高超的政治家一定是没有立场的。严嵩和徐阶这两个一品大员,均都当了十几年的一品官,他们俩人都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两人都没有明确的立场,甚至我可以这么说,都没有做人的底线,比如严嵩,被夏言多次羞辱,甚至在邀请了其去家中吃饭,夏言答应了又不来,去其府上再请,夏言直接不见,回来后当着众客,面向夏府方向磕头谢罪,说自己招待不周,还有严嵩身为内阁首辅,被外族兵临城下不羞不悔,见百姓被欺不羞不悔。又比如徐阶,明明内心痛恨严嵩,却仍然对其毕恭毕敬,甚至将其孙女嫁入其门内,更加要说的一点,就是两人均为皇帝写青词,以皇帝为主而均不顾苍生百姓。当然就像作者说的,也许那个年代能安身立命已经不容易了。
                    2.历史绝不是非黑即白。前面我也写了,作者说"严嵩是一个好臣是要打折扣的,说徐阶是一个忠臣更是要大打折扣的”他们二人均有污点,更有功绩在身。两人都是有勤劳,吃苦等诸多不一值一提的美德,我相信在人情也故上,在中国最顶级的权谋斗争上,两人更是境界超凡脱俗,在不好的方面,那就是两人均狠辣黑心,徐阶毒杀孙女,严嵩更不必说,两人手上均背负着数条人命。所以再次巩固了我的史观,历史并非非黑即白,历史甚至是盖棺难定的,因为历史是人构成的,而人又是最复杂的,纯色的人只存在于艺术领域,说读历史使人明智便是如此,其实读历史的另一个说法便是学习能够活在历史中的人精们。
                    3.严嵩的英雄主义色彩。这一点很多人都未必知道,甚至作者知道了,也没有好好写出来,只能加了一笔,我认为严嵩是一个颇有英雄主义色彩的人物,我并不是要洗白他,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既黑又白的活生生的人,严嵩他一生只娶了一个老婆,这当然符合现代人的价值观,可在当时我认为这绝不算一个美德,他应该只是出于本心而已,只爱一个女人,后来他又晚年生子严世蕃,并且我认为就培养人才来说,他的的确确将严世蕃培养成了一个国家之才,只不过在其心性上难免张狂,我试问本心,在当时我如果是严世蕃奢,只怕比他更狂,且我甚至可能书都不想去读,严嵩心性比严世蕃好太多,他最起码还当过普通人,那他到后期那种万人之上的位子上坐久了,他都狂,更别说严世蕃这种人,说远了,继续说严嵩,严嵩除了私德好,你说他输了吗?严嵩这个人输只输给了时间,他并没有输给任何人,徐阶更不是其对手,严嵩心态何其强大,大脑何其智慧,那怕荣华富贵后失势,80多岁靠偷东西吃活下去,经历了丧子丧孙之痛,他也一个人活到了87岁才去世,光他这份心态,我认为就珍贵无比。最后我一句话吧,严嵩没有输给任何人,他只是输给了天道和时间,他的恶只不过是未遇明主。


                    IP属地:北京10楼2024-05-30 16:17
                    回复
                      转发评论:出乎意料的好书!作者自己的主观见解不多但都十分克制精辟,所讲都是援引了各类史料原文并载明了出处;结构安排合理读来不觉得混乱;以较为中正客观的眼光带我们拨开历史的迷雾,抛除偏见了解了两位辅臣的真实样貌。值得反复阅读!强烈推荐。


                      IP属地:北京11楼2024-07-24 20: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