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阿娇吧 关注:18,673贴子:876,179

【整理】汉宣帝过继汉昭帝毫无争议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多本史书盖章宣帝过继昭帝了:班固《汉书》、陈寿《三国志》、杨仲良《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元末脱脱等人写的《宋史》、南朝宋人范晔编写的《后汉书》、明初黄淮、杨士奇等人编写的《历代名臣奏议》、宋元时代学者马端临所写的《文献通考》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4-01-13 20:33回复
    汉书相关过继的史料记载:
    《汉书·武五子传》:陛下为【孝昭帝后】,承祖宗之祀,制礼不逾闲。谨行视孝昭帝所为故皇太子起位在湖,史良娣冢在博望苑北,亲史皇孙位在广明郭北。
    《汉书·宣帝纪》:秋七月,光奏议曰:“礼,人道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大宗毋嗣,择支子孙贤者为嗣】。孝武皇帝曾孙病已,有诏掖庭养视,至今年十八,师受《诗》、《论语》、《孝经》,操行节俭,慈仁爱人,可以【嗣孝昭皇帝后】,奉承祖宗,子万姓。”奏可。遣宗正德至曾孙尚冠里舍,洗沐,赐御府衣。太仆以軨猎车奉迎曾孙,就齐宗正府。庚申,入未央宫,见皇太后,封为阳武侯。已而群臣奉上玺绶,即皇帝位,谒高庙。
    《汉书·霍光传》:光遂与丞相敞等上奏曰:“《礼》曰:‘人道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大宗亡嗣,择支子孙贤者为嗣】。孝武皇帝曾孙病已,武帝时有诏掖庭养视,至今年十八,师受《诗》、《论语》、《孝经》,躬行节俭,慈仁爱人,可以【嗣孝昭皇帝后】,奉承祖宗庙,子万姓。臣昧死以闻。”皇太后诏曰:“可。”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4-01-13 20:33
    回复
      某粉麻烦把汉书附全,光附以武帝正统兴有什么意思,可以嗣孝昭皇帝为后不附?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4-01-13 20:34
      回复
        三国志作者陈寿说“立子若适嗣不继,则宜取旁亲明德,若汉之文、宣者。”
        翻译一下,“如果嫡嗣不继,取旁亲继承是合理正常的。”陈寿直接将汉文帝与汉宣帝的情况完全等同了。并且直接说刘询是旁系,刘弗陵是嫡系。不存在霍光是立正嫡系卫太子一脉来取代小宗皇帝刘弗陵。不仅是班固,连陈寿都出来打脸了。
        《三国志 · 魏书 · 少帝纪》:“古者以天下为公,唯贤是与。后代世位,立子以适;【若适嗣不继,则宜取旁亲明德,若汉之文、宣者】,斯不易之常准也。明帝既不能然,情系私爱,抚养婴孩,传以大器,托付不专,必参枝族,终于曹爽诛夷,齐王替位。”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4-01-13 20:35
        回复
          三国志明帝纪也提到了宣帝过继昭帝。
          《三国志·魏书·明帝纪》:
          秋七月,诏曰:“礼,王后无嗣,择建支子以继大宗,则当纂正统而奉公义,何得复顾私亲哉!【汉宣继昭帝后】,加悼考以皇号;哀帝以外藩援立,而董宏等称引亡秦,惑误时朝,既尊恭皇,立庙京都,又宠藩妾,使比长信,昭穆于前殿,并四位于东宫,僭差无度,人神弗佑,而非罪师丹忠正之谏,用致丁、傅焚如之祸。自是之后,相踵行之。昔鲁文逆祀,罪由夏父;宋国非度,讥在华元。其令公卿有司,深以前世行事为戒。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4-01-13 20:35
          回复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也提到了宣帝过继昭帝。
            由于宋英宗不是宋仁宗的亲儿子,而是过继来的嗣子,早在嘉祐八年(1063)四月二十七,天章阁待制、知谏院司马光就在上疏英宗劝谏他孝顺母后、关爱幼妹时,特意提出自己的隐忧,提醒英宗要遵循典礼,不要听从小人撺掇,枉顾大义去追尊私亲(亲爹)。
            司马光在奏疏中,还特别列举汉宣帝和汉光武帝,不给私亲加上尊号,被时人称赞、后世传颂;又列举了哀、安、桓、灵诸帝,追尊私亲犯义背礼,不但被当时讥讽,还被后世批评,提醒英宗要以史为鉴,杜绝过度尊崇亲生的行为。
            宣帝在史料里面明明是过继昭帝,尊重昭帝一家的正面例子,根本没有以卫太子大宗直接即位一说。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五十五:
            翰林学士范镇时判太常寺,即率礼官上言:『汉宣帝于昭帝为孙,光武于平帝为祖,则其父容可以称皇考,然议者犹或非之,谓其以小宗而合大宗之统也。今陛下既考仁宗,又考濮安懿王,则其失非特汉宣、光武之比矣。凡称帝称王,若皇考,立寝庙,论昭穆,皆非是。』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五十五:
            又言汉宣帝、光武皆称其父为皇考。臣案:宣帝承昭帝之后,以孙继祖,故尊其父为皇考,而不敢尊其祖为皇祖考,以其与昭穆同故也。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4-01-13 20:35
            回复
              还有其他过继史料,都发上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24-01-13 20:36
              回复
                《宋史·列传第七十五》:
                迁翰林学士。中书议追尊濮王,两制、台谏与之异,诏礼官检详典礼。镇判太常寺,率其属言:"【汉宣帝于昭帝为孙】,光武于平帝为祖,其父容可称皇考,议者犹非之,谓其【以小宗合大宗之统也】。今陛下既以仁宗为考,又加于濮王,则其失非特汉二帝比。凡称帝若考,若寝庙,皆非是。"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24-01-13 20:36
                回复
                  《后汉书·张纯传》:
                  昔高帝以自受命,不由太上,【宣帝以孙后祖,不敢私亲】,故为父立庙,独群臣侍祠。臣愚谓宜除今亲庙,以则二帝旧典,愿下有司博采其议。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24-01-13 20:36
                  回复
                    《历代名臣奏议》:
                    【汉宣于昭帝为孙】光武于平帝为祖容可以称其父为皇考然议者咸以为非何也谓其以小宗而合大宗之统也
                    又曰汉宣帝光武皆称其父为皇考谨按【宣帝乃武帝之曽孙嗣昭帝后实孝昭孙属也】以其父为悼皇考宜也光武起于民间中兴汉祚而推以世数上继元帝固非元帝亲命为子以南顿君为皇考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24-01-13 20:37
                    回复
                      《文献通考》:
                      高皇帝为汉太祖,孝文皇帝为太宗,世世承祀,传之无穷,朕甚乐之。【孝宣皇帝为孝昭皇帝後】,於义壹体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24-01-13 20:37
                      回复
                        十七史商榷中汉书部分清代学者王鳴盛还提到了宣帝嗣昭帝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24-01-13 20:38
                        回复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24-01-13 20:38
                          回复
                            卫粉拿昭穆顺序说刘弗陵刘病已都是昭,就去否认刘病已的过继身份。但事实上只是说明宣帝还承认自己生父是自己的父亲,不能否认过继的事实。父曰皇考(礼记)。不服就去找班固把汉书一堆可以嗣孝昭皇帝后,孝昭帝后之类的字眼全部都改了吧。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24-01-14 08:29
                            回复
                              卫粉这么简单的逻辑,他们都搞不明白,就好比李隆基过继给了李弘,但是仍然当了李旦的太子,并不影响过继给李弘,但是亲爹仍然是李旦,还可以当太子的事实。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24-01-14 08: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