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吧 关注:430,068贴子:2,891,650
  • 17回复贴,共1

群里大神多,帮看看这个望远镜结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刚接触天文望远镜不太久。我看到很多人在折返,折射和牛反望远镜之间研究。其中,卡塞格林类望远镜焦距最长,但是,它和牛反一样,主镜中间被遮挡,望远镜有衍射问题。使用增倍镜的时候,衍射问题尤其严重,所以,还是得设计折射望远镜。我想到这么一个结构原理,可以把折射望远镜缩短一大截,发给各路大神问问。
首先,我知道折射望远镜的色差问题。我用红蓝笔比划一下。我不太懂光学玻璃对不同光色散的影响。我认为,主镜可以用一个低色散的大口径凸透镜,它的焦距可以比较短,30厘米就足够,它主要是提供大口径通光量。然后,我用一面凹透镜把短焦距改正为2米左右的长焦距。但是,因为它口径小,实际上,只需要很短的一段距离,就可以实现类似马卡的长焦效果(当然,它长度大概是马卡的2倍)。
望远镜整体外观,类似照相机的超广角镜头。
我感觉,我应该不是第一个想到这个结构的玩家。就是不知道,有没有实物。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1-11 18:27回复
    望远镜的外形,也就是类似这种喇叭口手电造型。
    我感觉这个设计是合理的,就是不知道现实中,有没有实物。
    它既满足大口径望远镜的要求,又能够实现超长焦效果。
    可以说,很适合民用望远镜领域。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1-11 18:33
    回复
      而且,这个望远镜,不存在牛反和折返那种主镜遮挡的问题。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1-11 18:34
      回复
        你这个怎么看都还是折射镜吧😂而且你说的衍射问题的解决方案是施卡


        IP属地:美国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4-01-11 19:03
        收起回复
          随着时间的推移,真相正在逐步浮出水面。人类发展史就是这样,没有人一开始就知道正确的路,都是在不断试错中逐步探索,逐步完善,最终创造出一个新时代。恒星(太阳)为什么会发光发热?不是“核聚变”,是由“摩擦生热”产生的。地球内部的温度也是由“摩擦生热”产生的。所有星球内部的温度全部是由“摩擦生热”产生的。构造地震分为“天然气合并型地震”和“天然气释放型地震”共两大类。由于科学家不知道地震是怎么产生的,错误的将“天然气合并型地震”取名为“余震”。发生在2023年8月6日山东德州平原县的5.5级地震是地球内部两个小型天然气库合并成一个大型天然气库,属于“天然气合并型地震”。发生在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是地球内部在释放天然气,属于“天然气释放型地震”。发生在2020年7月12日的唐山5.1级地震是地球内部两个小型天然气库合并成一个大型天然气库,属于“天然气合并型地震”。发生在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大地震是地球内部在释放天然气,属于“天然气释放型地震”。也就是说天然气是导致大地震发生的罪魁祸首!如果有疑问,请仔细阅读《物质与物质之间的相互摩擦》这篇文章,网上可以搜索到。作者:刘宽虎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1-11 23:18
          回复
            20cm口径30cm焦距而且你这第二片玻璃的像差要爆炸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4-01-12 00:20
            回复
              感觉题主的思路是对的,但是没有那么好的材料,比如尼康原来的500pf就是这个思路。首先焦比能太大,因为玻璃的折射率没那么高,高折射率的材料色散又太感人。其次是需要加更多的镜片来修正成像。


              IP属地:美国8楼2024-01-12 02:07
              收起回复
                用反射镜啊,就没有色散的问题了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01-12 09:20
                收起回复
                  怎么看都像鱼眼镜头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01-12 15:48
                  回复
                    焦距和口径没有反比关系。不能说用一个小口径的透镜就能把焦距从2米缩短到1米。


                    IP属地:澳大利亚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4-01-14 11:13
                    收起回复
                      这个结构怎么看怎么不像能消色差的样子,反而是结合了两片的缺点。按薄透镜来算的话,两片合起来焦距300mm左右,不是200cm。另外,第一片如果是球面双凸,用萤石玻璃,这个规格将重达30公斤,再想想萤石的价格,嘿嘿嘿,你猜为什么没有这样的镜子出现


                      IP属地:广东12楼2024-01-15 04:33
                      收起回复
                        楼主的想法太想当然


                        IP属地:广东13楼2024-01-15 09:18
                        回复
                          由于,我感觉有人不理解我的概念,我又重画了一张图。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4-01-15 16: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