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吧 关注:7,313贴子:84,483

回复:试论殷墟聚落居民的族系问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5.尚难确定族姓的非子姓族氏
     殷墟聚落中的非子姓族氏尚有“中”、“大中”、“◇大中”等等。其中“中”之族氏铭文分别见于殷墟西区墓地第三墓区M699(四期墓)所出的铙(共三件,铭文皆径作“中”)、第六墓区M1080(四期墓)所出的觚(铭文作“大中。祖己。”)与爵(铭文作“◇大中”)上。关于“中”族氏的族姓问题,笔者目前尚不敢过于确定,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其族姓不是“”姓就是“妊”姓,而绝非“子”姓。
     前文已经证明“幸”族为“”姓之族,而相关的材料又显示,“幸”尚可以与“◇”(亦有填实作
     但问题是,还有一个“妊”姓的族氏组织在其名号中亦缀有“◇”这一符号
     当然,古人摹本往往失真,我们不能肯定《款识》在摹写中不会出错。同样,郭宝钧在原报告中讲“铭文因锈掩误剔,微失真”[40](p.34),这也是应该注意的。我们不能排除单行铭文中尚有一“◇”字的可能性。倘若“单行◇”或“单◇”之类的名号都属于单一族名而非复合族名,那幺以单一族名“◇”出现的器物就应该理解为是“”姓族氏之物了。
     不管怎幺说,“中”族非“子”姓族氏这一点是可以确定下来的。
     第六墓区M1080所出的觚上有明确的祭祀对象“祖己”,所以,“中”族氏也应该是殷墟聚落中的原住民。



19楼2010-08-17 21:31
回复
         [20]   胡厚宣.释“余一人”[J].历史研究,1957,(1).
         [21]   朱凤瀚.商周时期的天神崇拜[J].中国社会科学,1993,(4).
         [22]   朱凤瀚.商人诸神之权能及其类型[A].吴荣曾(编).尽心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23]   邹衡.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0.
         [24]   陶正刚.灵石商墓亚羌铭试析[A].古文字研究:第18辑[C].北京:中华书局,1992.
         [25]   李学勤.长子、中子和别子[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1,(6).
         [26]   王献唐.山东古国考[M].济南:齐鲁书社,1983.
         [27]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墟青铜器[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
         [28]   陈洁.从商金文的“寝某”称名形式看殷人的称名习俗[J].华夏考古,2001,(1).
         [29]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安阳小屯村北的两座殷代墓[J].考古学报,1981,(4).
         [30]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1987年秋安阳梅园庄南地殷墓的发掘[J].考古,1991,(2).
         [31]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1980-1982年安阳苗圃北地遗址发掘简报[J].考古,1986,(2).
         [32]   朱凤瀚.商周青铜器铭文中的复合氏名[J].南开学报,1983,(3).
         [33]   姬乃军,陈明德.陕西延长出土一批青铜器[J].考古与文物,1993,(5).
         [34]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上村岭虢国墓地[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
         [35]   朱凤瀚.古代中国青铜器[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5.
         [36]   左传[M].十三经注疏影印本.北京:中华书局,1977.
         [37]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美帝国主义劫掠的我国殷周青铜器集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63.
         [38]   陈洁.簋铭文释读中的几个问题[J].中国历史文物,2002,(4).
         [39]   唐爱华.新乡馆藏殷周铜器铭文选[J].中原文物,1985,(1).[40]   俞伟超.中国古代公社组织的考察[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
         [41]   郭宝钧.1950年春殷墟发掘报告[J].中国考古学报:第5册,1951.
    


    21楼2010-08-17 21:31
    回复
      顶起


      22楼2011-04-16 18:17
      回复
        通婚啊结婚~!


        IP属地:北京23楼2011-04-21 09: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