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人类学吧 关注:46,610贴子:2,465,075

大汶口文化北上,灭亡红山文化,形成小河沿文化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距今大约5000年以后,辽西地区己跨越了红山文化的高峰期,进入由红山文化向早期青铜时代的夏家店下层文化的过渡期,这一过渡期有一种被称为后红山文化(又称小河沿文化)的遗存里,大汶口式的镂空豆突然大量涌现,壶与高足杯也都有大汶口文化的特征,显然也是受到了来自东方大汶口文化的强烈影响所致。(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赤峰市博物馆编:《大南沟—后红山文化墓地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1989年)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3-09-27 15:58回复
    四千多年前的小河沿文化近十例古遗骨检测结果都属于N*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3-09-27 16:46
    收起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3-09-27 16:48
      回复
        大汶口是由分布于内蒙古中南部豫北冀南鲁北的后岗一期文化或叫仰韶文化后岗一期类型受庙底沟文化的扩张向东北和东部迁徙,在山东形成大汶口文化。在东北与东北土著发生融合。。。(张兴德观点)(关于红山文化的形成学术界并不统一,有赵宝沟来源,后岗形成说,但从来没有听说过大汶口北上消灭红山文化一说)其实后岗一期文化也好还是大汶口文化北部也好他们的父系单倍群主要为N-CTS582后岗一期也把庙底沟因素甚至一些半坡史家期因素带到了红山,当然红山文化因素也被带到了那里。。。从考古角度红山文化之源是赵宝沟,或者是后岗一期因素促成了赵宝沟向红山文化的转变,但两者没多少区别。
        此外,最新的中国新石器时期时代划分目前为查海时代-仰韶时代-龙山时代


        IP属地:吉林4楼2023-09-27 17:19
        回复
          新石器时代聚落密度图。红山那边农业开发也早,人口密集,外来有影响也应该是局部的。衰落要到夏家店上层时期,因为土地干旱,农业居民转牧业或者迁移走了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3-09-27 22:28
          回复



            红山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的女性陶塑,部分学者推测是生育神或地母神的象征,同时也是母系社会的具体表现。

            刚开始是母系社会,那时候男人打猎,女人在家养牲畜和种粮食,因为工具落后,男人打的猎物往往比女人种养的少,所以家庭中以女人为主。由于大汶口文化生产力的发展,男子在生产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掌握了社会财富,母系氏族社会便转化为父系氏族社会。对男性祖先的崇拜祭祀,成为巩固氏族成员联系的纽带。
            .
            大汶口文化父系社会(男性王权-军权)征服并取代了红山文化母系社会(女巫神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IP属地:北京7楼2023-10-02 17:51
            回复
              《大汶口文化在北方的传播以及对红山文化的影响》在距今大约5000年以后,辽西地区己跨越了红山文化的高峰期,进入由红山文化向早期青铜时代的夏家店下层文化的过渡期,这一过渡期有一种被称为后红山文化(又称小河沿文化)的遗存里,大汶口式的镂空豆突然大量涌现,壶与高足杯也都有大汶口文化的特征,显然也是受到了来自东方大汶口文化的强烈影响所致。(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赤峰市博物馆编:《大南沟—后红山文化墓地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1989年)。
              .
              红山文化也是因大汶口人的北上扩张而灭亡。接替红山文明的小河沿文化陶豆来自大汶口文化,足见小河沿文化很可能是大汶口文化的后裔。


              IP属地:北京8楼2023-10-02 18:08
              回复
                在4000年以前,八角星纹存在于多个古文化中,如高庙文化、凌家滩文化、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大溪文化、小河沿文化、大汶口文化、马家窑文化。它们都集中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和黄河下游的中国东部地区,这些八角星纹当有着共同的含义。

                新石器时代八角星纹图案

                凌家滩负八角星纹双猪首翅鸟
                凌家滩玉版


                IP属地:北京10楼2023-10-02 20:51
                回复

                  环渤海沿岸的龙山文化遗址分布图

                  海岱地区的大汶口——龙山文化是其早期文化遗存。 文献资料予以充分证明,则鸟夷当属山东龙山文化居民已无疑问。 在今冀东的唐山地区的一些文化遗址,如唐山大城山、丰润韩家街、滦南东店庄等遗址中出土了一批具有山东龙山文化的遗存。在今渤海海峡一带的庙岛群岛和辽东半岛上,发现了许多山东龙山文化时期的遗址。


                  在新石器时代,辽东半岛开始了与胶东半岛的文化交往。7000~4000年前期间,大连地区贝丘遗址、小珠山遗址、旅顺郭家村遗址中出土的具有大汶口文化、典型龙山文化特征的蛋壳黑陶。大连地区大王山青铜时代遗址(距今3000年)发掘出山东岳石文化陶器。这些考古事实反映出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足以说明7000年前大汶口-龙山先民已掌握了较为先进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可以凭着一叶扁舟往来于各岛之间。这是山东先民最早的“闯关东”,大连地区据说属于《禹贡》一书所记载的青州之地。


                  IP属地:北京13楼2023-10-10 16:01
                  回复
                    其实,不如直接问古东北类型消失了吗?显然不是,古东北类型存在的自万年以前到青铜期


                    IP属地:吉林14楼2023-10-10 16:44
                    收起回复


                      左边头骨为忻州窑子A组,系内蒙古土著居民-超低颅型,属于北亚人种; 右边为忻州窑子B组,系古中原移民高颅型,属于东亚人种。
                      牛河梁红山文化颅骨男性 NXVIM15,超阔面、特短颅,属于所谓的古东北类型。青铜时代,黄河下游北岸的大批古华北居民迁徙到辽西流域,彻底取代了古东北类型,同时古蒙古高原类型居民进入辽西流域,产生了通婚混血。现代东北汉族占95%,基本上是华北汉人移民后裔,混有部分南汉移民。现代东北少数民族主要是古蒙古高原类型。因此,古东北类型像古华南类型一样,彻底消失了。华南汉人主要是古中原移民后代,接近东亚类型,常染血统比古华南类型北移得多,但古华南类型含有较多的类似澳大利亚人种特征。


                      IP属地:北京15楼2023-10-10 17:44
                      回复





                        IP属地:北京16楼2023-10-10 19:07
                        回复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3-10-10 19:31
                          收起回复
                            西辽河古人常染其实更接近黑龙江古人(在付巧妹论文里后来被称之为古北方人群),黑龙江古人常染也可以看做一半古北方成分一半东北亚成分的,西辽河古人从体质讲分为古东北类型和华北类型,没有发现古中原类型人骨。黑龙江古人也可以称之为古东北类型的


                            IP属地:吉林18楼2023-10-11 09:33
                            收起回复
                              胶东半岛白石村文化、邱家庄下层文化等在小珠山二期文化时开始与辽东半岛接触。小珠山三期文化时期,吴家村和郭家村遗址的统计数据表明,大汶口文化因素占比28%,说明这一时期胶东半岛对辽东半岛的影响开始大大加强,有可能伴随着人口的北上迁徙。数据显示,小珠山四期文化虽属偏堡子文化的一个地方类型,但海岱区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因素仍占比达22%。至小珠山五期文化时期,海岱区龙山文化以更为强势的态势影响着辽东半岛,小珠山五期文化的陶器数据分析显示,具有山东龙山文化因素的器物占比超过65%。
                              .
                              从双砣子一期文化开始,辽东半岛进入青铜时代。该时期胶东半岛延续着对辽东半岛地区的强势影响,数据显示,双砣子一期文化遗址中的龙山文化因素合计占比近64%,而老铁山·将军山积石冢等双砣子一期文化墓葬出土龙山文化因素占比应在90%以上,说明墓葬中的龙山文化因素较遗址更高。到双砣子二期文化时期,辽东半岛南端完全被纳入海岱区文化系统,笔者称之为岳石文化双砣子类型。


                              IP属地:北京19楼2023-10-12 08:5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