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谣天后吧 关注:1,539贴子:75,190

回复:【炒作】一些华语音乐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潘越云&齐豫
《回声》★★★★☆
潘越云
《天天天蓝》★★★★★
《胭脂北投》★★★☆
《纱的吻》✂️:纱的吻;茶山情歌
《情字这条路》✂️:情字这条路;台北雨
齐豫
《橄榄树》★★★★☆
《骆驼·飞鸟·鱼》★★★★
——————————————————
谈华语民谣不可不说《回声》,漂泊归来的三毛借潘越云和齐豫的天籁嗓音来讲述自己浪漫与悲苦交织的前半生,这张专辑是她凄美的自传。
《轨外》和《谜》讲述三毛不太寻常的少年时代,小小少年的风露清愁在潘越云带着些许童真的演唱和齐豫一如既往的空灵歌喉中为《回声》拉开序幕。然而接下来写初恋的三首歌是专辑中比较突兀的部分,尤其《七点钟》略显凝重的制作及其出自李宗盛之手的旋律在专辑中显得格格不入,破坏了专辑前后苦心营造的蝉翼般的美感。若仅就旋律和制作而言,《飞》和《晓梦蝴蝶》可能更适合分别收进《天天天蓝》和《情字这条路》两张专辑。但若删去这三首歌又会造成内容上的缺失,我们只能这样说服自己:或许是三毛和专辑的制作者有意为之,毕竟三毛自己说过“写到初恋,那幅灰暗厚重的幔子呼一下被刮去,爱的风雨如此欢畅强烈的向我吹拂过来”。
没有结果的初恋之后是漫长的流浪,她前往撒哈拉沙漠寻找“前世的乡愁”,邂逅了“今世”的伴侣,可惜好景不长,她又成为了苦等黎明的“孀”。三毛的词作固然精湛,但尚不足以单独成就这张专辑。音乐毕竟不同于文学,按照朱光潜的说法,音乐是最注重形式的一类艺术。这张专辑的优美很大程度上源自歌词、旋律、编曲与人声的默契配合。三毛说日子总得过下去,于是齐豫在《孀》中反复婉转地唱出的那句“月季花慢慢爬墙”给人以脆弱之感,而当唱到“一朵又一朵”时,渐强的处理又展现出令人敬畏的坚韧。但浸泡在漫长黑夜中的灵魂不免遭受孤寂与绝望的销蚀,三毛在《说给自己听》中表露了对另一个世界的向往(“但愿醒来已不在这个世界”),她或许凭直觉感到另一个世界是更优美的所在。于是那句遥远而清冷的“去吧,去吧,不要带任何心情;明天的星星,四面八方”,不论说给别人还是说给自己听,都更像是一种祝福。《远方》代表着自由,随着黎明来到,专辑终于迎来了片刻的轻松,最后的《梦田》仿佛是积雨之后的恍惚迷离的精神图景。
“梦田”的轻与重不单体现在物我虚实的层面,更在于审美层面。艺术家们的艺术滋生地和精神栖息地,要么曾经存在过,而今已荡然无存,人们只能从留存的作品中窥见其支离破碎的面貌(陶渊明的田园、王维的“辋川”);要么从来没有真实地存在过,难以指实,但同样举足轻重(David Berman的“紫山”、三毛的“梦田”,Berman和三毛最终以同样的方式结束了人生苦旅也是一种令人唏嘘的巧合)。前文已经提到,三毛在现世中可作为一个客观对象来描述的居所反倒是在远离故土、环境恶劣的撒哈拉沙漠里。尽管“梦田”并不是作为一个物质实体而存在的,但三毛交代得很清楚——“那是我心里一亩一亩田,那是我心里一个不醒的梦”,它是艺术家内在精神与理想的外化,同时被寄托以这张专辑影响下的一代代文艺青年对自由与美的畅想和向往。这也是《回声》的伟大之处,三毛那些“从少年时候说起”的故事,以及“梦田”这样朦胧的心灵图像,都早已超出了三毛个人的范畴和层次而唤起了更为广泛的共鸣,像空谷回响一样久久不绝于耳。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9楼2023-11-22 17:41
收起回复
    齐豫和三毛的合作可以追溯到首专《橄榄树》那首广为传唱的同名歌曲,三毛的流浪美学也因此具有了大众层面的文化影响力。将七十年代末的《橄榄树》视为华语的根源民谣也无不可。这张专辑引人入胜,并且在华语乐坛史无前例。它潇洒而不失活泼、清新又接地气,演唱者齐豫和她的制作人李泰祥都是心思机敏、想象力丰富的音乐人,甜美的《青梦湖》、奇幻的《答案》、清柔的《摇篮曲》以及冰冷的《欢颜》都充斥着妙赏和深情。至于《爱的世界》放在倒数第二首的位置,或许能发挥某种功能吧,毕竟多年以后有一位叫Lana Del Rey的女歌手也在她的专辑《你知道海洋大道底下有个隧道吗?》的倒数第二首这个位置放了一首同样不知所云的Peppers,我只能这样理解。
    《骆驼飞鸟鱼》是齐豫迄今为止最后一张通俗专辑,她在这张专辑中传达了对于女性、婚姻、家庭的思考。专辑的精华是后半部分(从《女人与小孩I》开始)。《哭泣的骆驼》与三毛七十年代的一部小说同名,虽然彼时三毛已经过世数年,齐豫仍然隐晦地遥寄了追思,“风沙吹得我睁不开眼睛……沙漠,连路都举棋不定,心是北极星”是十余年后对曾经的《回声》的呼应。《幸福》是一首堪称先锋的歌曲,齐豫稀罕地引入了说唱的方式,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婚姻是违反人性的制度”,把这句歌词单拎出来审视,时至今日仍然十分前卫。
    潘越云的音乐风格更加多变,《纱的吻》融合了八十年代方兴未艾的舞曲,阿潘的vocal比此前唱民谣时更具风情万种的成熟魅力;《茶山情歌》将新潮的电子元素用于本土气息浓郁的民歌/山歌当中,令人耳目一新。不过她生涯最具审美价值的专辑还当属早期的《天天天蓝》。
    《天天天蓝》的总体意境是明亮的(除《当泪水含在眼里》更接近《回声》的冷色调以外),其中又有隐隐的忧伤,音乐是她后来一直耕耘的抒情曲、不规则的民谣和流行曲,带有全球化的色彩,各种元素的精妙融合就像专辑名“天天天蓝”一样自然、令人放松和愉悦。作为专辑开场的同名曲和《橄榄树》《梦田》《艳粉街的故事》一样是华语民谣的代表作,歌词是诗经式的寥寥数句的重章结构,两次半的重章一字未改,这首歌主要通过阿潘的演绎和乐器的编排来实现情绪推进,钢琴、提琴、吉他与笛子水乳交融,在悠扬的旋律和质朴的演唱下显得十分隽永。席慕容的《生别离》截取了屈原《九歌·少司命》中那句“悲莫悲兮生别离”来表达爱别离之苦,虽然离别时的不舍和对重逢的期盼也是爱情的一部分,但等待的遥遥无期和光阴的无法回头催发了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的感伤,所以她说“在他年在无法预知的重逢里,我将再也不能如今夜这般美丽”。此外,李寿全这位匠心独具的制作人还亲手写出了《守着阳光守着你》《她是谁》两首关于永恒的歌曲,阿潘在后者中稚化的声线让这首歌成为一首天真烂漫的童谣,同时令人惊叹于她嗓音极强的可塑性和表现力。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22楼2023-11-22 17:48
    收起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55楼2023-12-01 23:58
      收起回复
        叶蓓
        《纯真年代》✂️:蒲公英;在劫难逃;时光牧童
        《双鱼》★★★★
        ——————————————————
        叶蓓应该算得上千禧年前后华语校园民谣代表人物,她的歌曲不像艾敬那样具备强烈的根植于乡土和社会现实的属性,而更多地表现出唯美倾向。知人论世的鉴赏方式似乎并不适用于所有歌曲,也许是因为形成某些歌曲交杂朦胧意韵的内容与其形式之间粘着的、浑融的状态,使得以另一种方式进入作者和歌手所创造的氛围中的企图显得唐突。《时光牧童》就属于这一类,这首将近三十年前的歌把“诗和远方”这种时至今日已经显得有些俗套的概念呈现得足够优美和雅致;但上述的这种胶着的困厄也让试图弥合不同时空下的隔阂的听众感到遗憾,因为即便他们自己隐约感悟到其中的意味,也难以名状,更难以传达。去年糊女表安利的那首Shamboriri同理,由于信息有限,对于这类作品的底细实难深究,那么就先倾耳去听,去体悟那一点冥思、一点禅趣。
        论专辑的整体性,《纯真年代》里的两首翻唱歌曲显得有些格格不入;相较而言,《双鱼》可能是最能展现她多元曲风的一张。她没有被学院派的严肃所束缚,并且用清丽的嗓音把《双鱼》同名这首慵懒的bossa nova唱得如梦如幻,在专辑接下来的部分我们还可以听到传统的民谣编排以及许巍式的摇滚。《彩虹》和艾敬的《摩擦》一样,哪怕不看创作者名单也能明显听出出自许巍之手,我不确定这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也许是他个人风格过于强烈,也许是他在千禧年那段时期写歌落入了某种程式化的窠臼。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65楼2024-05-02 00: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