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吧 关注:7,713贴子:94,075

大禹陵的真实位置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司马迁《史记》记载|——十年,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
比史记更可靠的是《竹书纪年》,
《竹书纪年》记载——八年春,会诸侯于会稽,杀防风氏。秋八月,帝陟于会稽。
两大文献都指向会稽,可见大禹陵在会稽是跑不了了。
但是司马迁在《史记》有自己的批注,
太史公曰: ——或言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固葬焉,命曰会稽。
司马迁的批注引起后人极大的困惑,
他的批注平白无故追加了“江南”,
这是他脑补出来的,《史记禹本纪》没有江南这个词,《竹书纪年》也没有江南这个词。
当然他也不敢肯定,他说——或言。 他不敢肯定,
他认为这个会稽也许是江南的会稽。
江南这个词非常突兀,令人后来的学者费解,
因为因为在唐以前,中原所说的江南,指的是楚江南,在两湖和江西,是中原的正南,
此时中原人称江浙为江东,
到唐宋,江浙才流变为江南。
司马迁是汉朝人,江东弟子多才俊。此时江浙还是江东,不是江南。
浙江绍兴确实有会稽山,
绍兴人根据司马迁这条江南的批注,不失时机的建了大禹陵。我此时不建,更待何时?


IP属地:河南1楼2023-08-23 10:10回复
    南朝梁武帝大同十一年(545年),建禹庙,
    时间是公元545年,
    《竹书纪年》记载——秋八月,帝陟于会稽。
    也就是公元前2198年八月。
    也就是说,——大禹去世了2743年后,绍兴人找到了大禹的尊体,建了一座陵。
    这个大禹陵到底埋的什么生物?谁知道?
    人都死了3000年了,你才想起来建陵,你从哪里找到的大禹尊体?


    IP属地:河南2楼2023-08-23 10:12
    收起回复
      司马迁这条批注,
      太史公曰: ——或言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固葬焉,命曰会稽。
      或言禹会诸侯江南——语法都不通,
      江南这个词,应该是后人传抄时追加的,时间应该在隋唐之际,这个时期江南指向江浙。
      有中原学者指出——这个追加人,应该是江浙一带的越人,其母语不是汉语,而是吴语。他不精通汉语,语法不通。


      IP属地:河南3楼2023-08-23 10:12
      回复
        绍兴大禹陵,现存大殿建筑系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重建,
        其他部分大都是清代重建。
        大禹陵碑,是明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绍兴知府南大吉所立,“大禹陵”三个大字由南大吉题写。
        选址依据是闽人郑善夫考证禹穴之所在, 碑上建在一亭,是1979年根据明代的原貌而重建。
        《禹穴辨》一文为清代“浙派”篆刻创始人、“西泠八家”之一的丁敬所作。
        看清楚了,所谓大禹陵,最早是明朝的,然后是清朝的,然后是民国的,
        这才是真相,
        传言南朝梁武帝大同十一年(545年),建禹庙。——也是造假。没那么早,最早是明朝。
        明朝嘉靖年,距离大禹去世已经3729年了,
        大禹去世快4000年了,他们开始建大禹陵。
        而且参与者都是百越人,
        主要是闽人郑善夫,“浙派”篆刻创始人、“西泠八家”之一的丁敬,就这两个人。


        IP属地:河南4楼2023-08-23 10:13
        回复
          早期越地无名,
          越地得名是秦汉的事。
          早期百越人连名字也没有,更没有地名。
          夫差不姓夫,勾践不姓勾,
          这都是侗台语,
          此时百越人没有汉名。
          百越地名,很多直接来自汉地,或改自汉名,
          比如广东的封开,改自河南开封,
          广东潮州新安县,出自秦代河南洛阳新安县,
          广东东莞,出自山东日照东莞镇,
          江西南昌,出自山东省的北昌邑,
          不一而足。。。
          浙江绍兴会稽山,出自山东省日照市会稽山,
          日照的会稽山,正是《竹书纪年》记载的——秋八月,帝陟于会稽。
          这个会稽山,正是大禹葬处。
          而绍兴会稽山,此时没有名字,诸夏人也没有控制这片百越之地。又过了2000年,到秦汉时期,绍兴会稽山才得名。


          IP属地:河南5楼2023-08-23 19:11
          回复
            百越之地的人名,地名,均不能用汉语解释,而是侗台语词汇。
            句(勾)是百越首领名称用字,如吴王句余、句卑,越王句践,
            无锡、芜湖、无盐、无娄、无忌、无阳、无功、无编、毋极、毋敛、毋单、夫椒、夫于、夫重、夫钟、夫夷、不夜、不其、不韦、比苏、布山、武林、武夷、武水、武陵、武阳。
            汉代后西部越地(俚僚之地)还有:无虞、夫宁、夫阮、夫罗、扶莱、扶欢、扶阳、武仙、武缘、武笼、武零、比逢、比求、布岚、布岭。
            以上都不能用汉语解释,
            都是侗台语译音,
            无锡和锡无关,属于译音,
            芜湖没有芜,没有湖,出自百越人的呼喊声——呜呼,呜呼。
            姑苏没有姑,也没有苏,其侗台语读音是——勾搜。
            又有乌伤、乌程、于越、於陵、于菟、于赞、于乡、漏卧、漏江。
            都是侗台语译音。
            朱室、朱虚、余暨 余姚、余杭、余汗、朱涯水(汉郁林郡)、朱崖、朱提、朱䳒、朱庐、朱吾、余发、余干、诸冯、诸暨、都阳、都平、都梁、都梦、都庞。朱绿、都匀、都并、都交、都金、都尚、都乐等。
            都是侗台语译音。
            又有朱句(句践的曾孙)、余善(汉代闽越王)、余昧、诸樊(吴王)、余祭(诸樊弟)、诸咎(朱句孙)。
            另有余杭,也就是杭州。是侗台语地名。
            杭州武林,福建武夷,都是侗台语地名。


            IP属地:河南9楼2023-08-24 08:05
            回复
              禹陵村集体改姓姒
              绍兴有个禹陵乡,
              这个禹陵乡来历如何?
              这个乡1983年改名禹陵乡,
              好家伙,够晚的。
              大禹是姒姓,《竹书纪年》有记载,
              全国姒姓极少,不超过700人,大部分集中在绍兴禹陵乡,
              姒姓全都出自禹陵村,
              禹陵村何时集体改姓?时间在明朝,
              太巧了,明朝百越人开始伪造大禹陵,
              同时,禹陵村集体改姓,
              配合的很好,这真是一步大棋。
              姒姓古代早已消失,但是在明朝,又出现了,出现在禹陵存。
              百越人认为改姓就可以称为诸夏人,
              而百越体质属于湿热体质,
              诸夏体质属于冷寒体质,
              很容易区分。
              早期古中原仰韶人是冷寒体质,
              这种体质,最直观的形象见于唐朝古画,全是大块头,大胖子,男胖子,女胖子,骨骼粗壮,孔武有力,
              身高不一定很高,但是一定很粗壮,
              对,仰韶人就是这种体质,
              其实不是胖,是体脂率高,容易形成皮下脂肪,
              这种体质不怕冷,
              这种冷寒体质可以深入漠北,追击匈奴3千里,把匈奴按在地上摩擦。
              今天你在河南省还能见到一些粗壮的人,体重很大,不一定很高,但是粗壮,
              这就是古仰韶人的后代,
              这些人的祖先,曾经深入漠北,饮冰卧雪,进行过艰苦卓绝的战斗。
              今天你 能见到一些矮小的人,骨骼很细,骨密度低,脸上没有二两肉,喜食大米,鱼虾,干瘦,体脂率很低,
              这是越人的后裔。
              禹陵村都是百越人,基因是是o1a,这是湿热体质的越人,
              今天姒姓都是湿热体质,而不是北方的冷寒体质,原因就在于此。


              IP属地:河南10楼2023-08-24 08:06
              收起回复
                於越人为何煞费苦心的伪造大禹陵?
                煞费苦心的集体改姓姒?
                所谓於越,就是今天的浙北一带,
                《竹书纪年》记载——於越子勾践卒。
                在夏商周时代,称“子”,都是蛮夷。比如楚子,
                公侯伯子男,子是最低级别,子都是蛮夷,
                古代越人就不是诸夏人,今天越人也很想当诸夏人,所以就开始攀附。
                越人有五大神话故事,
                1.於越的大禹陵神话,
                2.勾吴的泰伯墓神话,
                3.客家的中原神话,
                4.广府的秦军后裔神话,
                5.闽南的河洛神话。
                这5大神话故事,都是为了攀附中原诸夏,和越人撇清关系。
                越人对中原诸夏并不了解,
                越人认为编个故事自己就成了诸夏人,越人没有人类体质学的常识。
                比如,越人认为唐朝人以胖为美,
                这是越人无知,
                没有人以胖为美,胖人并不美,而是他(她)本来就胖,
                唐朝古画都是大胖子,因为满街都是男胖子,女胖子,属于写实主义绘画,
                中原仰韶人属于冷寒体质,体脂率高,这是为了适应寒冷而进化出来的。
                夏和周来自阿勒泰的切木尔切克,商来自克拉苏克,
                都在北亚的寒冷地区,基因是NCQ.
                而越人基因属于o1a,来自东南亚。属于湿热体质。
                神话可以编造,但是人的体质编造不了,一眼都看穿。


                IP属地:河南12楼2023-08-24 19:26
                回复
                  於越人伪造大禹陵,起因是勾吴人建泰伯墓,於越属于防守反击。
                  大禹陵建于明,
                  但是无锡泰伯庙至少建于唐,最先攀附诸夏的不是於越,而是勾吴。
                  勾吴距离诸夏确实更近些。
                  无锡泰伯庙至少在唐以前就有,但是泰伯墓比较晚,最奇葩的是——泰伯庙和泰伯墓不在一个地方。泰伯墓估计是明朝建的,
                  今天泰伯墓园都是明清建筑,没有更早的。
                  5个百越神话故事,始作俑者就是勾吴人。
                  明朝时期,勾吴人打算下一盘大棋,为了配合泰伯庙,建了泰伯墓。而且无锡县人都自称是泰伯后裔。
                  注意无锡早期不是市,
                  无锡县泰伯墓建了起来,
                  常熟县怒了——你大野的,你敢抢泰伯,我就敢抢仲庸,谁怕谁?
                  于是,常熟虞山仲庸墓建了,里面埋的什么生物没人知道。
                  注意,仲庸是泰伯的弟弟。
                  仲庸墓一建,
                  浙江绍兴师爷怒了——你大野的,你敢抢泰伯仲庸,我就敢抢大禹,谁怕谁?
                  于是绍兴大禹陵建了。
                  就是这个过程。


                  IP属地:河南13楼2023-08-24 19:26
                  回复
                    六南5大神话故事,为何首先发难的是勾吴?
                    这和汉学文明的传导有关。
                    汉学文明首先到达勾吴,其次到达於越,再次到达闽粤客。
                    所以泰伯神话在先,大禹陵神话在后,起自明,
                    而闽粤客3大神话,起自清朝。
                    有一个顺序。
                    闽粤客3大神话,起因是客家的“土客械斗”,
                    客家起源自赣南山区,清朝末年走出深山,
                    此时土地都有主人,好土地都有人耕种,客家只能落脚在山地贫瘠的土地,由此产生“土客械斗”,
                    为了寻求官府的保护,广府神棍黄节首先发难,长篇大论广府人都是30万秦军后裔,而且是珠玑港南宋皇族后裔,粤语是古汉语,是最纯正的汉,
                    客家不甘落后,客家神棍罗香林,洋洋洒洒几十万字,论证客家是中原人后裔,客家语是古汉语,
                    闽南人也出手了,论证自己是中原洛阳人后裔,闽南语是古洛阳语。
                    这个是最狠的,粤和客家只是指向中原,闽南直接指向古汉语的起源地洛阳。
                    闽粤客3大神话就此诞生。


                    IP属地:河南15楼2023-08-25 18:36
                    回复
                      求证到这里,
                      很清楚了,
                      绍兴会稽山是大禹崩后2000年才得名,绍兴大禹陵是造假。
                      大禹陵应该在日照会稽山。
                      可是, 总感觉哪里不对?
                      有点对不上。


                      IP属地:河南16楼2023-08-26 14:03
                      回复
                        把大禹陵考证到日照会稽山,
                        并未结束,
                        一切刚刚开始,
                        好戏开始了。


                        IP属地:河南17楼2023-08-26 14:05
                        回复
                          继续,
                          把会稽山定位在日照,
                          感觉和真实的历史对不上,
                          第一,距离对不上,
                          禹东巡竟然到了日照会稽山?将近500公里,快1000里了?
                          这对4000年前的蛮荒时代,1000里地完全不可能。
                          这牵涉到夏的控制区域,
                          有学者把禹都地定位于河南濮阳,这是一家之言,不足为信,
                          大部分学者定位于安邑,
                          学界常说——“尧都平阳(今临汾),舜都蒲坂(今永济),禹都安邑(今夏县)”。
                          安邑即使今天的晋南运城市,
                          是运城,
                          绝不可能是濮地,
                          那么早的时期,夏人的控制范围很小,濮地不是夏人的控制范围。
                          学界认为安邑是夏早期都城,
                          斟鄩(zhēn xún)是夏中晚期的都城,
                          斟鄩(zhēn xún)在二里头,距离运城不远。
                          《竹书纪年》记载:——“太康居斟鄩,羿又居之,桀亦居之。”
                          《竹书纪年》又载:——“仲康即帝位,据斟鄩。”
                          史记也有记载,《史记·夏本记》云:“太康居斟鄩、羿亦居之,桀又居之”。
                          中晚期的夏王,都在洛邑的二里头,是肯定的。
                          即使从河南濮阳东巡日照,路程1000离地,
                          从安邑东巡日照,路程1700离地,
                          从安邑东巡绍兴,路程2500离地,
                          太遥远了,不符合历史事实。
                          河洛大神科普一下,有些百越民科认为夏没找到?这些人不学无术,学历很低,不了解中原文化源流,
                          学界早有论定——夏早期在运城的夏县一带,中晚期在二里头。


                          IP属地:河南18楼2023-08-30 09:08
                          回复
                            第二个对不上,是人种对不上,
                            夏商周是诸夏人,基因是NCQ, 夏禹来自遥远的北亚,其大概的地区在阿勒泰的切木尔切克一带,
                            东部沿海是夷人,这些人来自哪里?是个迷,
                            其实不是迷,很清晰,是有人造谣,指鹿为马,
                            河洛大神早已锁定这些人的基因,基因是O系,
                            这些夷人至今都有小云南的传说,
                            老人去世后,儿子要喊——上西南,上西南。
                            为何上西南?
                            因为这些人最早出自西南夷,这就是真相。
                            祖先的来处,成为集体意象,代代相传。
                            大禹东巡只会在自己的地盘,不可能到遥远的夷地,夷地是敌占区,不想活了吗?
                            同样,大禹东巡也不可能到遥远的越地,
                            越地在南,不是东巡,是南巡。


                            IP属地:河南19楼2023-08-31 17:54
                            回复
                              继续,
                              现存的2个会稽山,都不是《竹书纪年》所记载的会稽山。
                              但是,《竹书纪年》记载——八年春,会诸侯于会稽, 秋八月,帝陟于会稽。
                              这条文献是真实存在的,《竹书纪年》的可靠性高于《史记》。
                              那么是否还有一个会稽山,隐藏于历史的深处?
                              没关系,古人留下一部大书——《山海经》,记载了上古的山川。
                              《山海经·南山经·南次二经》——又东五百里,曰会稽之山,四方,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砆(fū)石。勺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湨(jué)。
                              天哪,河洛大神惊呆了,第3个会稽山出现了,这个会稽山不在夷地,不在越地,就在中原。


                              IP属地:河南20楼2023-09-09 12: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