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吧 关注:26,274贴子:980,594
  • 6回复贴,共1

儒家修身的“自悦”境界———鲁韵(原创)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自我修行的最高境界应进入———“自悦”之境
鲁韵(原创)
从古至今人们传统的养生方式,皆以注重自我精神修为为主。所谓修身养性理论是以传统文化儒道佛为代表,始终追求修心证道,逐步形成天人合一的养生观点和顺其自然的行为修行方式。
养心保健首先保持心灵纯洁,才能修心证道。确保心性的境界提升这里先引用“自悦”一说,并以此为始为终,论证其养生修为观点如下:
自悦: 自的意思,是指的自己。悦的含义,则是开心快乐愉快或者幸福。那么自悦的意思就是要让自己开心快乐。那你在生活当中,在任何事情都要多多的考虑自己的感受和自己的需求,重视自己内心的想法,不要使自己处于委屈的状态,要以自我的意识,自我的选择为首要修为养生条件。
在人生自我修为中,我们的自我选择目标何在?这目标即是主观上使身心进入一种理想状态,而这状态即是愉悦心态。这是一种心理素质修炼,无论做任何事追求的目标实现了,就会有一种成就感幸福感,这自悦就会产生。另一个情况是想达的目标未实现,即追求的理想结果未达标,你还能愉悦高兴之吗?这就要建立一种反向思维,在不理想的结果中寻求获得收获的一面。就是一分为二的看问题,因祸得福的福这一面。从未收获中获得收获,舍去不好的只留下好的,这便是喜悦感的实现与精神享受。从唯物中取得唯心效应,自悦即生,这样面对人生即是上上修为。科学的最终追求即是哲学,哲学的追求终点即是宗教,宗教的最终追求即得到身心安慰,受到身心安慰的结果便是愉悦,而取得愉悦的人生修为法门便是自悦。
天道无情,正确来说是天对待万物都会有一灭一散,所以不在乎目前亲情的生命消失,这就是无情的体现。反过来确切的说不是无情,是明自然而顺其自然。
庄子在妻子葬礼上能唱能笑也并非无情,再伟大的再亲近的都会走向自然之道的终极归宿,看透而大度的放开一时的悲哀和想不开,这才是真正的道法自然之理。以上所谓无情概念其中真意即:顺其自然求生存得天道。
这里所谈的修行最高境界是一个“道可道,非常道”的命题,老庄讲不清,未达修行最高境界的人更说不明,“名可名,非常名”就是这样。你不是鱼怎会知鱼此时不乐?你不是我怎知我不知呢?最高修行境界既是结果也是一种修行方法,我说人能达到在任何事物中获取自悦的感受,这才是精神修为的至高点,人总是要升极乐的,乐着去与哭着去效果一样,但精神状态天壤地别,含笑而去就是修到最高境了,这就是自悦之境也。
“天人合一”思想是道的高度概括,顺其自然是道法,大道至简,由主观符合客观是道法自然的普遍规律。但人总是人,是有情之灵长,由人道向天道是有情之渡,把自我的小天地溶入无情的大世界里,这里的捷径是寻求人人可以接受的自悦。
从唯心的精神世界向更符合自然现象的唯物客观过渡到“天人合一”之境。这便是修行知乐好乐而以乐为之实现道法自然。
(一)
(未完待续)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3-06-27 20:10回复
    接上贴
    (二)
    修行方法因人而异殊途同归,选出以美好为导向的艺术方式是人道修为的黄金定律。天道与人道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达天人合一之境。用自悦这种人道高端修行方式连接天道的自然规律,以发自内心的愉悦心态接受和面对社会的自然现实,按适者生存,逆者汰之的优胜劣汰自然规律至天人合一之大道。这种天然存在合理合法,是经得起检验的人文法则和大智慧理念,也是万法归一道法自然的正确诠释和知行合一的充分验证。
    “你存在的意义就是对你的存在履行最大修行保护,获得这种方法的最好捷径就是精神上的“自悦”。
    道的意义是当下不迷!天道人道本不同,人喜怒哀乐。天一往无常。白天黑夜,一年四季,花开花落。人,即是主观,乐悲,由己。天,即是客观,生与死,不由己。人只能顺应天,天不会顺应人。天道无我,亦不会生出怜悯之心和生出喜悦之心。只有智商情商具足之人才存悲悯和自悦之心,而行自己所爱之事享已所乐之趣。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能把人生哲理推至逻辑终点的大智慧,才是人类生存最高追求的目的所在。人生存的身心“自悦”是人道与天道的天人合一理想化结合,这一精神至上的修身捷径,-旦被知足常乐者所勤而行之,便可直达人生修为的光辉顶点之最高圣境。
    “三十年来寻剑客,
    几回落叶又抽枝,
    自从一见桃花后,
    直至如今更不疑。”
    吾得心花常开夫复何求?儒家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圣人乐乎天命。佛家禅祖即心即佛心花微笑。道家性命双修身心合和。儒道佛之为长青之树,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而又大道至简。其创始人以亲身体验而总结出空前绝后的理论体系,极具很强的实用性。他们以朴素的唯物观总结人类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并结合自然的唯心观对待社会应用于人类。如论语,道德经,禅经等法经论播放与世,给人以修养启迪,这些简朴的理论法于自然而结合东方文化之伦理。这些原始哲论如果不被后人篡改和教门利用便是千古绝唱。现只可抽其精髓用于人性养怡了。
    性由心边生,修心就是修性,也就是修思想境界,当自行修理的身心达到道的标准了,内心常存自然而然的愉快,即以自悦感修到最后还有一颗平常心,那就是大道至简,道不远人的道法自然体现,也即生“自悦”之心,即是自然修成得道了:
    “心花拈开佛即来,
    真善美乐平常心,
    我心知足“自悦”境,
    精神得道归真魂。”
    本贴楼主笔名鲁韵近期原创“自悦养怡观”一文。本篇系鲁韵长期自行感受一点养怡经验。一家之言仅供参考,不同观点自行保留,亦可另发贴论证。吾贴且以不予置评,免于争议为盼。)
    注:本贴楼主笔名:
    鲁韵(近期原创)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3-06-27 20:12
    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3-06-27 20:18
      回复
        接上页(三)
        自行修为“自悦”境界续论结语:
        高士常修乐 ,自余一味香
        儒释道”最高境界的修为分别是“拿得起”,“放得下”“想得开”;就这“三句话、九个字”。
        按照传统又结合现实的自行处士修为,居家修行论道的哲学思想,从其核心理论推论到逻辑终点,即是进入全过程的“自悦”修为境界。赋闲修为诸君如能耐心通篇细读此文,便没必要再从故纸堆里寻找什么“道”的踪迹。否则便是骑骡找骡,始终不得修道要领了。道法自然,大道至简:“最简单的也是最深刻的,最复杂的亦是最简单的”。修行看起来是从原点起步又循环回到原点的位置,但从身心质量提升角度发现,亲历者本人的体魄,确实产生了根本性的“精气神”气质性变化:“还是原来行履处,不是原来行履人”了。
        经过长期的“自悦”修炼,无论在什么环境下都能在个人情绪上,有所向良性方面思维的反应,出现一种发自内心的平常心的愉悦感,这便是进入修为“脱离苦海”的高端境界。一个人精神状态出现内在的“沾沾自喜,自得其乐,怡悦微笑”。这是由渐悟而转入顿悟的飞跃,到达人心豁然开朗之既便是彻悟而终身“自悦”。一个天天都快乐的人修为到了这个境地就成了“天人合一”的自然人。
        处于环境与情志负面影响状况的自修人士,逐步形成了“长期忧郁,心病缠身,忧思寡欢,情愁失意”之状,如勤修“自悦”之术达化境时,将修得百病远离,精神旺盛,已病根除,未病不生而防患未然。此“养生乐人”之道虽于现代的“精神胜利法”同功异曲似曾相识,但前者是“心修根本”,后者是“治表自欺”,这是两法的根本区别。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厚载精气神德配道全。手常拈花心有余香,人修至“自悦”之境,心花怒放春常在。人生寻得通幽处,若邻幽香兰花居。身心陶醉精神桃源夫复何求?仙境入梦心安自得,心境高远善莫大焉。自行修为乐乎快哉!至人无异趣,安然得长生,与有荣焉,幸甚至哉!
        (鲁韵:“近期原创”修改审定稿,首发贴吧。)
        点贊一美德,👍
        观者之雅行,
        阅后赏无语,
        难得知勉朋。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3-06-30 18:14
        回复
          取乐自己—取悦别人,狗丘玩意。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3-07-07 19:48
          收起回复
            反正茶人老郑是把自己修成了一个欺凌弱小的蛆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3-11-22 08:4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