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健康吧 关注:818贴子:1,986
  • 0回复贴,共1

今年端午不一般,老话“三人要躲午”,指哪三人?如何躲?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今年端午不一般,老话“三人要躲午”,指哪三人?如何躲?
明天就是端午节了,我国有四大传统节日,分别是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其中,端午节是首个被入选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
端午节为什么是首个被入选的节日,而不是名气更大的春节和中秋节?是因为,端午节是我国传承最久的节日之一。
过端午节时我们不能说端午节快乐,而是说端午节安康。因为,端午节是个忌日,它不仅是纪念屈原的,还是纪念曹娥投江殉父、伍子胥、介子推等一些人物。
端午节又叫端阳节、龙节、正阳节、龙舟节、天中节。
端午节这天是“毒月”“毒日”,民间说“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五月将要进入盛夏大季节,高温、多雨、潮湿,是疾病瘟疫的高发季节,这个季节人体的抵抗力是最差的时候,特别容易受到各种侵袭。
跟往年不一样的是,由于今年闰二月的缘故,端午节相比去年晚了18天,而且今年夏至是在端午节前,两个节日还相连了。
在民间有很多关于它们前后的谚语。其中,有老话说“夏至端午连,三人躲端午”、“夏至端午前,必定是灾年”等说法,什么意思呢?下面来了解一下。
夏至端午连,三人躲端午!
哪三人?如何躲?
第一、年老体弱者要躲午。这里包括老人和身体虚弱的人,这个躲午是躲午时,端午节的时候,由于天气非常炎热,湿气加重,面对大自然的各种发威,一般正常人都是难以抵抗的。
对于年老体弱的人来说,湿气可能会对身体产生很多不利的影响,湿气容易导致体内湿气堆积,容易引发身体不适,比如有些人气短、乏力,关节各种酸痛等,因此对于年老体弱者来说,避免暴露在湿热环境中非常重要。
建议年老体弱者在端午时就不要外出,尽量避免长时间在户外暴晒,可以选择在室内或者阴凉处休息,保持通风,以减轻这个炎热对身体的不适感,因此他们更应该躲避午时,才有助于身体健康。
第二、婴儿要躲午。这里指的是不到一周岁的婴儿,因为这些孩子的抵抗能力非常弱,潮湿的夏季,蚊虫多生婴儿身体会容易生病,也会被蚊虫咬伤,所以婴儿要躲端午。
一般人家会将没满周岁的孩子送到外婆家过端午,为之躲午,以祈求病魔虫害不会侵害孩子,保的孩子平安健康。
就比如最近南方非常的闷热,正常人都会觉得不舒服,更别说婴儿了,因此婴儿躲端午,就是希望孩子能百毒不侵,健康快乐成长。
第三、新嫁女子要躲午。新出嫁的女子需要在五月到来的时候,都要被娘家人接回娘家去,现在在端午这一天,北方一些地区还有接新嫁或已嫁之女回娘家过节的传统,也叫躲端午。
端午属于恶月恶日,恶的意思为盛阳,而女为阴,阳和阴有冲突,所以出嫁的女子要躲端午。
“夏至端午前,必定是灾年”
怎么理解?
这句农谚大意是说,夏至在端午节之前的年份,粮食的收成不是很理想。古人认为夏至节气出现在端午节之前的年份容易出现干旱的情况,对作物生长有一定影响。
古时候的灌溉和排水条件没有我们现在这么好,主要是靠老天赏饭吃,太旱了绝收,太涝了也绝收。因此,有了这样的说法。
在民间还有“夏至临端午,田里不打鼓”的民谚。这里说的“打鼓”是指庄稼收割之后,需要晒干进行脱壳,在被捶打脱粒时,会发出像鼓一样的声音。
所以,这句话农谚的大意是说,夏至和端午相邻年份,田里就不打鼓,意味着粮食有可能歉收了。
还有一句农谚,“夏至端午近,麦子空仓廪”意思和上面的差不多,也是说,如果夏至跟端午节隔得近的话,粮食有可能会出现歉收的情况,装小麦的仓囤都是空的。
以上就是今年端午的注意事项,现在看来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在这里祝愿大家端午安康。
如果您觉得有用,别忘了转发分享给身边的朋友,你的分享可以帮助到更多有需求的人哦。


IP属地:甘肃1楼2023-06-21 09:49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