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吧 关注:2,273,080贴子:16,455,617

【前沿哲学干货】:反本体论取向?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前序:
本体论作为对世界本质、一般、普遍的追问,是从个别、特别开始的认识过程中必然会提出的问题,它代表着人类认识特别是哲学认识的本性。某种程度上,本体论就是一般世界观的代名词。任何哲学都有自己的本体论前提,一定的自然观、历史观、认识论实际都涉及到一定的本体论观点。马克思的著作中在使用“物质”“运动”“规律”等范畴的时候,其实他就已经在表达一定的本体论观点。
本体论从古至今经历了多个形态的演变,它们中间也存在正确和谬误之分,存在本体论问题求解方法上的科学与非科学之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是物质一元论,这是一种不同于旧式形而上学思辨的物质本体论、更不同于唯心主义本体论的新型本体论形态:它坚持从现实生活和感性活动出发去理解世界,与旧的唯物主义区分开来;它坚持人及感性活动的客观性和物质性,又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马克思完成了对物质本体论新形态的革命性改造。
本体论问题之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依然有着重大意义,盲目依照后现代哲学“拒斥形而上学”的时髦拒绝本体论问题,取消对物质-精神关系的探讨、主客体关系的探讨,实际上是在以另外一种方式接近唯心主义。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3-06-18 10:45回复
    后现代主义哲学总结:为何【反本体论】?
    四大特点:
    一:反主体性
    后现代主义哲学继尼采的“上帝死亡”的口号之后,提出“主体死亡”、“人已死亡”的口号,他们的意思是说主客二分式的主体和人的概念不现实,西方传统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人类中心论”已破灭。
    二:反普遍性及反同一性
    后现代主义哲学认为差异无所不在,即使在重复中也有差异出现,无差异的世界是苍白枯燥的世界,传统哲学以普遍性、同一性为人的最高本质,只能使人成为丧失个性、无血无肉无情感的抽象的人。
    三:不确定性
    后现代主义哲学认为,没有独立自在的世界,世界是由语言构成的。这就是说,世界本身有语言的结构,语言不是人表达意义的工具,它有其自身的体系。每一件已知的事物都是由语言来中介着的,所谓事实、真理只是语言上的。在他们看来,“不是我说语言,而是语言说我”。这样,人就从西方传统哲学所讲的以人为中心的地位而退居到为语言所掌握的地位。但语言又总是不确定的,并且随言说者的不稳定的情绪而动摇不定。因此,一切都是不确定的、模糊的、多元的和解构的。
    四:内在性
    如果说不确定性主要代表中心消失和本体论消失的结果,那么内在性则代表使人类心灵适应所有现实本身的倾向。这表明后现代主义哲学不再具有超越性,它不再对精神、价值或终极关怀、真理、美善之类超越价值感兴趣,相反,它是对主体的内缩,是对环境、现实、创造的内在适应。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3-06-18 10:56
    收起回复
      反叛:
      后现代主义哲学不是一种历史叙事的哲学,后现代主义哲学不因哲学史的时间脉络进行梳理,它是对现代主义质疑、反思、批判、以及颠覆的一种新的认知范式,这种认知范式,我们称之为——【反叛】。后现代主义哲学的矛头指向传统哲学中的教条主义、形式主义、经验主义,是彻底反传统、反权威的。它由逻各斯中心主义转向非中心的多元主义,由深度模式转向平面模式,由以人为中心转向反传统人本主义。它可以促进我们拓展视野、观念更新,转变以往僵化、封闭的思维方式,实现学科交融,不断向大众化和现实生活贴近。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3-06-18 11:04
      回复
        本体论的流变及其在当代的历史命运:
        “本体论”和英语中的“ontology”相对应、亦称“存在论”,在远古时期属于形而上学的一部分。大概自从人类学会营建家园、开始定居生活之时,人类也就萌发了对世间万物本原或本体的沉思,正像田间耕作的实践产生了丈量土地的几何学、把握农时的二十四节气歌一样,人类安身立命也需要寻觅万物万事动变之中的本体确定性。几千年来,人类关于本体问题的沉思与索解确实是一往情深,绞尽脑汁。
        历史上的人类之所以在各个文明阶段都重视对哲学本体论的研究,乃是由于本体论始终都是人类哲学体系的立论基石,是最能体现哲学高度抽象概括性和远大普遍性、最富于哲学意味的理论思维形态。本体论作为世界观的理论体系的基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以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的形式充当了社会政治、伦理道德、文化艺术、宗教信仰及科学等何以持存的理论论证的逻辑构架,并提供辨析真假、善恶、美丑的理性尺度。
        在西方,关于本体问题的概念式运思源于古希腊时期智者学派的始基说。作为古希腊哲学的集大志者亚里士多德把本体论归结为第一哲学。第一哲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作为存在的存在”。西方哲学本体论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论辩形式多种多样、立论基点各不相同,大体上经历了古代唯物素朴本体论与古代唯心玄想理念本体论、中世纪经院哲学本体论、近代唯物直观本体论和唯心思辩本体论及现代人文生存本体论和现代科学物质本体论这些相继流变的形态。总体上来看,古往今来不同形式的哲学本体论,就其根本性质来说,不是唯物主义的本体论就是唯心主义的本体论。
        本体论在古希腊很受推崇,但到了近代却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挑战,无论西方近代直观本体论,还是唯心思辩本体论都难逃无情解体之命运。一方面,由费尔巴哈经尼采再经胡塞尔、海德格尔等人在批判传统形而上学本体论过程中,开始了人与世界彼此不分,浑然一体的本体论重构工作,其中有些人企图拯救西方人类的价值沦丧,竭力推崇东方中国古典的“天人合一”命题及其义理,便是一种在现代重构人文生存本体论的感悟。另一方面,由马克思、恩格斯开创的现代唯物主义哲学与现代世界科学界,抛弃了传统哲学的思辩玄想的模式,则致力立足于人类社会实践经验尤其是科学实验的顽强事实,创建并维系着现代科学形态的物质本体论,总体上阐明了人与世界、自然的历史与历史的自然之辩证的物质统一性,强调人、自然、社会的统一只能是合规律与合目的的统一。然而,在人类世界历史的文化合流空前宽广、日渐高深的态势下,生活对于意识的挑战亦愈演愈烈。无论是西方现代人文生存本体论,还是现代唯物主义哲学与现代世界科学界所维系的物质本体论,都由于时代人文境况的重大变迁而显出了各自本体论理论的缺憾,而不能切实地给西方当今人类与世界的依存状况以适宜的解释和导致有效变革的实践理性之启动。恰当西方世界人文生存与精神生活面临困扰,而哲学本体论反应贫乏困惑、进展迟缓、陷入危机之际,才发生了西方后现代哲学的异军突起。这一哲学思潮集中对西方传统本体论运思定式及其在现代的残余形态发起了轮番发难和抨击,大有将本体论扫个荡然无存的势头。后现代哲学中持反本体论取向的哲学派别主要有后结构主义、新解释学和新实用主义等等。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3-06-18 11:10
        回复
          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反本体论倾向及其激进形式:
          后现代主义由于其包罗万象的内容,复杂纷繁的争论,很难简而概之,以至有学者说,我们无法说明“后现代”是什么。海德格尔因此说,“后现代”不是“什么”。后现代主义并没有一种明确的理论纲领,但我们可以从其多样、混杂的思想观点中,贯穿出整个哲学特征的反本体论倾向。
          第一:德里达在“解构”中削平本体论。与海德格尔对于传统本体论的“解析”、批判地克服相比较,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对于传统哲学本体论表现了更为激进的态度。他极力主张以解构的“战略”颠覆传统形而上学本体论固有的二元对立,否定决定论思维模式,削平传统本体论。正是为了给实现这一宗旨提供依据,德里达才继承并含蓄地发挥了海德格尔后期哲学中用“在场——不在场”的差异或“二重性”取代“在场——不在场”的二元根本对立的思想原则,同时他又批判地吸取和发展索绪尔语言学理论的约定俗成原则和差异原则,即能指与所指的联结是任意的,约定俗成的,而不是必然的和固定的;语言符号的意义并不是固定的,而总是在与其他符号的差异比较中才得以显示。在德里达看来,由于语言符号的意义是由符号在差异系统中的位置所构成,而这种位置又不稳定,常出现基于差异的游移变动,因而意义也总是处于不断的漂移、滑动之中,所以并没有什么优先地位。由此德里达为削平传统本体论提供了直接的理论基石——语言(本文)的差异游戏踪迹说,断言语言(本文)的本性是“延异”的,即在空间方面,语言(本文)是一个差异系统;在时间上,差异系统中的在场总是系于不在场,本文、符号的意义并不是现时在场的,而总是被推迟、延宕,总是滞后的和待定的。延异就是在语言本文时空中的扩散、传播。正如德里达所言,延异“是一种不能根据在场——不在场的对立来看的结构和运动。延异是对文本作者思想的消解,本身是对中心的延缓、系统游戏的差异, 是差异之踪迹的系统游戏,那种使诸因素相互联系的间隙的系统游戏。”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3-06-18 11:33
          收起回复
            德里达倡导“解构主义”,诉诸语言的“延异本性”,其实质就在于,德里达否认人类的思想可以凭藉语言获得在场世界的本原实在性与确定性。他的哲学解构之肯定性的落脚点是,断定由语言世界所透露的差异系统的游戏特征,延异的踪迹化表明了人所面对的现实世界是一个带有无限开放性和无限可能性的巨系统,它是没有最终的本原和可靠的确定性的,是非决定论的。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3-06-18 11:46
            收起回复
              回复楼吧友 @痞子小藤 :“[表情]为啥你总试图揪我大后现代神教的小尾巴。首先后现代是不愿局限文本框架结构,永远存在发生学倾向的。所谓反的在场。然后世界观是本体论,但本体论不是世界观。很多哲学本体论的内容,是人抽象思维的投射,不是世界本体论。再次光从表现上考察我们后现代文化思潮是不够的,我们是时代背景的产物,是上弟去si的延异,是哲学游戏回归人本的反映。”
              红温警告!bot君已经意识错乱,所以可能作出了一张错误的图片呢


              13楼2023-06-18 11:57
              收起回复
                此后,伽达默尔在“解释”中模糊了本体论。在上世纪60、70 年代,传统解释学实现了向后现代新解释学的嬗变,伽达默尔首当其冲。他所代表的后现代新解释学既不是认识论的释义规则体系,又不是传统本体论的溯源立论范式,而是步海德格尔生存本体论之后尘的新解释学的语言本体论。从伽达默尔关于理解和解释者、解释要素、解释条件、解释文本、解释方式的论述来看,他的哲学解释学对世界万事万物不作物质和精神划分,更不涉及物质与精神、心与物何为本原及其关系如何的问题。由于他所谈论的解释学的一切要素,都淹没于人的语言之中,所以,他所言说的一切存在物,都是物质与精神融合一体的存在物,他眼里的世界同样也是一个物质与精神融合一体的世界,似乎他的哲学的使命,就是揭示进入人类语言中的无数样式的物质精神融合物如何通过人类的理解和解释创造性地展示其历史性的存在和意义的。因此,这是一个在理论表述形式上企图超越唯物与唯心的哲学变革的尝试,而在实质上,是温和地回避了终极地回答世界的本原及统一性的传统哲学的基本问题的,他的语言解释学生存本体论、只是一种人类生存的直接本体论,而不是人类与世界的归根结底意义上的本体论。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3-06-18 12:04
                回复
                  两个顿号,我直接就懵了。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3-06-18 12:16
                  收起回复
                    虽然看不懂 不过嘛 给楼主顶贴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3-06-18 13:00
                    回复
                      先是有没有本体论?更常用的是,有没有唯一的本体论?有唯一的框架,比如科学规律,那么本体论没有了,只有某一个“唯一”。没有唯一的框架,允许有许多框架,那么也没有本体论。
                      本体论只在完善它自身框架体系的时候才叫本体论。就像讨论苹果,你不能把它放在一堆水果中,然后挑个梨出来,指着梨说在讨论苹果。
                      本体论框架上的分歧到底怎么阐述,还很难说?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3-06-18 13:49
                      回复
                        哲学学科上有个术语叫什么来着,哦~【本体论承偌】,是的,就是这个东东:这个东东挺魔怔的,因为【它】要替科学实在论打口号笔稿,根据百科的说法:凡是指称科学理论中的每一个概念都得有一个【本体论依托】。他们是这样说的:
                        哲学术语中的本体概念本身是人类语言中的一个符号而已,但是哲学的符号功能在于指称语言之外客观世界中的一个对象。当人们对“我们是否认为这个对象是存在的”这一问题作肯定回答就实现了指称的一个真理承偌。认为在语言所指对象具有不可观察性时,这种承诺尤为必要。这是人们继续谈论话语或研究理论的前提。比如说,哲学活动中有一个很明显的依托,就是黑格尔的那个【感性确定性】的“这是……”,因为“这是……”在逻辑上有“主体性确定”,即【这是……默认这时……,时间生成】、【这是……默认这里……,空间生成】、【这是……默认这人……,主体生成】,所以,我们会说【这是……】的指称对象必须有个【承偌】,即“对象的实在”要保证与【这是】后缀所依托出来的【……】对应上。也就是说,【……】是【苹果】,那么你之所以能从嘴巴里说出【pinguo】,是因为【苹果】这个实体上必然存在着一个【唯一质】在被【这是】的“指称运动”(主体动作)抽离出来的时候成了你能够表达的语言。也就是说,你在表达【这是pinguo】的时候,你实际上是被【客观世界】(这里的‘苹果’可以代指客观世界)的多元形式中的“某一质”给对应上了,这个“某一质”实际上就是【本体】(本质),但是我们不知道这【本体】(本质)怎么被主体的指称活动给抽出来的,但是“他们”(推崇“本体论承偌”的哲学学者们)会说这是一种“依托”、一种承偌。奎因作为逻辑实用主义者,是采取语言逻辑的分析方法同实用主义原则相结合的方式,切入本体论问题的。他所提出的一些观点曾在西方哲学界引起过长期而反复的论争,其影响甚大。尤其是他的“本体论承偌”之说,表现了对于哲学本体论问题的一种复杂的态度,值得我们加以分析研究。
                        奎因认为,本体论问题虽然内容是简单的,但要被区分为两个领域里的问题:一个是何物实际存在问题,即实际存在领域有无本体的问题。另一个是理论上言说何物存在问题,即理论领域言说本体问题。这就是所谓“本体论的事实”问题与“本体论的承偌”的问题。在奎因看来,科学家的理论学说,无不具有理论形态的本体论言说,都必会对于某种事物的肯定性言说或否定性言说,这就是某种本体论的前提,正如他所说“一个人的本体论对于他解释一切经验乃至最平常经验的概念结构来说是基本的”。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23-06-18 15:16
                        收起回复
                          不不不,我认为这些都是愚蠢的。我们真正要发问的是对于把握的行动本身发问。不然我们会永远困在“极化”之中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23-06-18 16:08
                          回复
                            我们不能等到“把握下”也就是“把握”的具体实现才来反思,我们的反思应当提前到“态”,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对于致使“把握”的“态”发问。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23-06-18 16:11
                            回复
                              乐,我绝不会对抽象人三度纠缠,因为不知道我在对谁说话,是人,还是那个抽象人。前两次我看的是就是那个抽象人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23-06-18 16:3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