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吧 关注:38,382贴子:193,443
  • 14回复贴,共1

赵堡太极拳宗师---陈清平,和他的那些历史疑团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毫无疑问,陈清平是太极拳历史上一个具有改革、开拓精神的太极拳宗师。
由于历史上的情况,留下了诸多谜题,引起不少争论。
(1)陈清平是赵堡人,还是陈家沟人? 陈清平是赵堡的赘婿?
(2)陈清平的祖辈,是陈家沟后人,还是另外一脉?
(3)陈清平传承了赵堡太极拳,还是改编了陈式太极拳?


IP属地:河北1楼2023-05-14 14:53回复
    陈清平的孙子陈钧,墓志“先世自山右迁陈沟,继迁赵堡镇”,墓志撰文并书丹者孙鸿烈。
    陈清平孙子陈钧的墓志:“皇清邑庠生权之陈公暨德配李氏合葬墓志铭。公讳钧,字权之,先世自山右迁陈沟,继迁赵堡镇,至花封君生公。质聪明,善应变,弱冠即人邑庠,竟以青衿终,惜哉!生于咸丰甲寅,卒于光绪乙巳,享年五十有二。德配李氏,有妇德,先君卒。继配孟氏,生三子,长乃文。次乃武,三幼;生女一。其孤将以十月二十五日并德配李氏合葬祖茔,问志干余。余与公世交,不敢辞,乃撮其大略为之铭曰:彼君子兮,天生异才。未为世用,困于尘埃。闻公之殁,忆公之行。莫不流涕而感怀。即补知县乡愚晚孙鸿烈拜撰并书。”
    .
    [唐豪在陈家沟看到陈氏家谱,把注明拳师、拳手的人摘录下来,没有陈清平的名字。陈氏家乘里没有陈清平单独的条目。(陈氏家谱、陈氏家乘的区别,是有没有“太极拳”字样.。)]
    .------
    公元2016年3月因引渠灌溉工程从赵堡村西过赵堡几处坟地需迁移。赵堡村陈通(陈清平后人)家祖坟也在迁移之列。2016年3月21日发掘出" 清太學生陳清平墓誌 ”如下:
      公諱清平,溫東趙堡家也,錫輅公生子三人,長即公,其次清安,又次清光,兄弟怡怡。
    公母氏任諳家政為公娶王氏佐理焉生子二長河陽幼入邑庠次漢陽早沒無出側室耿氏生女一女子共四孫一*(*注:字典無此字,劉字的左半邊)女孫一皆河陽出公生于嘉慶元年九月+一日卒于同治四年八月二十九日享壽七十歲
      同治四年十月下旬誌
    .
    2003年,赵堡村民张虎家拆老房建房子时,发现旧房的梁上写有:
      “大清道光二十五岁次乙己八月十六日申戌吉时宅主太学生陈清平暨第从九品清光、安男增广生河阳侄经未人流泾、河、阳孙化男创建上房三间,自己立木之后永保合家清吉谨志”。
      这是陈清平51岁时建的房子。
    (关于过去招婿的风俗。赵堡所在的地方,凡是被招为上门女婿的必须将自己原来的姓氏改变。
    比如, 如果陈清平被吴家招为女婿,必须将陈清平的名字改为“吴清平”。)
    ------
    1997年12月12日,赵堡村人在村西南自留地挖出陈清平父亲的墓碑一块。一面写着:
    “皇清处士陈公讳锡辂字记民德配任氏之墓。
    子太学生清平……道光二十五年冬月谨志”。
    [陈清平亲自为父亲陈锡辂所写墓志碑文:“皇清处士陈公讳锡辂字记民德配任氏之墓。 子太学生清平 道光二十五年冬月谨志”。]
    ------
    陈清平的第五代孙子陈忠森于2000年元月19日做过叙述:
    “ 我从小听我祖母陈李氏和父亲陈乃芳说,我祖上是陈氏家族人,从13世陈万拔、陈万选开始由温县小刘村迁入王圪增村,
    在乾隆末叶,14世祖陈锡辂也就是我的直系祖由王圪埔村迁入赵堡镇,置门面店房开粮行、棉花店、酒作坊等。14世叔祖仍留王圪壋村。
    在道光25年冬,陈锡辂在赵堡镇病故后,由15世祖陈清平也就是我的直系祖继承家业。陈清平生于乾隆60年,卒于同治7年,享年74岁。陈清平在赵堡取妻三房朱氏、侯氏、王氏,有二个儿子陈河阳、陈汉阳。陈清平在赵堡镇关帝庙西邻建造房屋数十间,围村田地数百亩。
    16世祖汉阳有一子。也就是我的爷爷,我爷爷是个哑巴,所以,执掌家业全由我祖母一人。我祖母从小就到我家做童养媳,我曾祖父请教书先生教我祖母读四书五经,学管家本领,并将家史情况告诉她。祖母一生乐善好施,加上遭受荒年、战祸,家境逐渐贫困。爷爷饿死后,祖母将房屋变卖所剩无几,随领全家逃荒到山西运城县。为活命糊口。
    在民国年间,祖母含泪将祖上陈清平传下的拳谱卖给本镇张瑞南老师收藏。
    祖母经常说,咱祖上陈清平的武艺是经北头(村北)神手张彦教成的,师父是张彦。那时,咱家的徒儿东头有和兆元,南头有牛发虎,辛庄有任长春,南张羌村有李作智,陈辛庄村有李景颜,西头有张敬芝,还有河北武禹襄等人。叮嘱我们千万不要忘了我家的历史,更要记住练拳。
    近年来,我不断听到社会上有人说我祖上陈清平是赘婿赵堡,经商赵堡,学拳于陈家沟。这些言语纯属对我祖上不敬,我希望以后社会上和武术界人士慎言。”
    .
    陈子明在中华民国二十一年出版的《陈氏世传太极拳术》中亦述:“陈清平为陈有本张彦门徒,得太极拳理,赵堡一系皆其所传。”
    但,陈清平从何而“得太极拳理”,就是个问题。从陈有本家的拳谱抄本来看,显然是无极通背缠拳的论述。


    IP属地:河北2楼2023-05-14 15:43
    回复
      陈有本(1780~1858):
      在1908年的陈鑫太极拳谱(光绪戊申抄本)“原序”中:“有本三十六岁始业拳,至晚年,学业湛深,技艺精粹。又以是艺传我先大人仲甡、先叔大人季甡......
      我先大人命我先兄习武,命愚学文。习武者,武有可观;学文者,文无所就,是诚予之罪也。夫所可幸者,少小侍侧,耳闻目见,熏蒸日久,窃于是艺,管窥一班”。
      意思是---陈有本,在36岁(1815年)成为文庠生后,专门练拳(至少要练五年吧,就到了1820年)。
      .
      陈清平(1795-1868):
      幼从赵堡张彦学拳,19岁便小有名气。1820年时,陈有本可以教拳的时候,陈清平26岁。
      1825年冬,陈清平收徒和兆元。
      1838年之时,李棠阶(和兆元的姐夫)就在日记中,有“拳勇以虚灵为妙用,因人之力制之,不参己力,可悟圣学”之句。
      [清道光十八年( 1838) 九月十四日,在与仁叔张槐荫探讨武学问题的时候,张槐荫提出了“拳勇以虚灵为妙用,因人之力制人,不参己力,可悟圣学”的观点。
      ----- “拳勇以虚灵为妙用,因人之力制人,不参己力,可悟圣学”(1838年李棠阶在《日记》中引张槐荫语)。拳勇发端于搏击之用,今人多视为小术,然其亦可通天地人之道,可达智仁勇之德。拳术以身为本,一体而多用,可防身、可健身、可乐身、可荣身、可修身。然物有本末,事有终始,当知所先后。拳术自防身御敌始,因健身康体而普世,而终将导向养正修身。" ]


      IP属地:河北3楼2023-05-14 20:23
      回复
        陈拳,赵堡派,都是以来知德为图腾的,我不认为它们是太极拳,还是认为武当一脉是太极拳,拜双鱼图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3-05-16 13:56
        回复
          赵堡太极拳的种类:高架、低架、大架、中架、小架、走架、车轮架、内功慢架、功夫架、飞架。
          赵堡太极拳分系支流:
          (1)代理架,即和式太极拳,又称和氏架、代理架、三合一拳架。在赵堡当地称为赵堡街架,又称为和氏太极拳,由和 兆元传下来。在和兆元之孙和庆喜之后才广传,是赵堡太极拳里面传播最广,习者最众的一支。
          (2)腾挪架:此拳架着重于闪、攅、腾挪等身法,轻灵圆活、步法灵活,以柔克刚的运劲方式,在于全身性的灵动变化,能大能小,能屈能伸;由陈清平祖之子陈景阳、任长春等人所传下,任长春弟子杜元化曾著书-太极拳正宗。
          (3)领落架: 由牛发虎,张敬芝等人所传,重视赵堡太极拳十三势中的领、落二种手法,所以称为领落架,何谓领落二法?就是上领下落,此拳架的特点在于着重于拳架的上下起伏,又称三合一太极拳,三合一即拳架、推手及散手三者合而为一,所以又叫三合一拳架,目前比较有名的传人为赵堡的侯秀春,尤其侯春秀拳架又有人称为赵堡太极拳成架,以冷、脆、快、狠出名,属于中架,在当时和西北二郑:大架郑锡爵,小架郑伯清为三足鼎立。
          (4)衩(ㄔㄚˋ)拖架: 又名矮椿架,由李作智所传,极重下盘功夫,练功要求裤裆需擦地而过,难度很高,且传播不广。(有说李作智拳系是腾挪架,有待释疑)
          (5)忽雷架: 又称忽灵架、圪颤架、活步方圆架。由李景颜所传,其弟子以其子李火焰 、张国栋,杨虎等人最有名,其中以杨虎一支传人最多,台湾的王公晋让其 师为陈应德;杜毓泽前辈其师为陈铭标,都是杨虎的弟子。
          (6)跟棍头架: “跟棍头,”在大陆的意思就是棍子,圆圆的棍子,那打拳架上哪里有棍子?就是手搂,此拳架的特色就再于手有如跟着的圆棍子一般,棍,为武器之母,棍子可上下翻转,左右扫击,整个拳架上有如是一根棍子在打拳架一样,又有如棍子的头上绑着东西,可以挥舞,也犹如手部拿着一个棍子,旋转缠丝发劲,在大陆有一派说法是谢功绩的拳架即为跟棍头架。
          还有:
          >溜架 ,
          此拳架比较奇怪,不被赵堡太极拳所承认之拳架,却又是赵堡传人所承认的非正式拳架,原因是,赵堡太极拳以前选择门徒慎为严格,甚至蒋发单传到陈清平七代,中间虽有两次外传,但却也只是少数,而陈清平虽说广收门徒,但还是有不是门徒的在旁边看,当老师的也不教,自己在旁边照着学模学样「溜来溜去」所溜成的拳架,所以,就有其特色,动作不齐全,姿势不确实,要领不明确,涵义不清楚,甚至有几个资质比较高的,最后还会融入自己所别领悟的加进去,变成自己的一套。
          >自创练习用拳架,
          此拳架的特色在于由各赵堡太极拳的名师,依照自己的经验与教拳时的理论,将自己的拳架分成好几种拳架,以利于学生可以学行与进阶。这些拳架都是循序渐进的一种方式,一种套路,依程度不同而分好几种不同的拳架的练法。
          而现有的资料上,杜元化的 7 层功夫为最早有此理论的成立,而张国栋系 的11层练法,应该与杨虎系10层练法有关此类拳架为练法阶段的拳架。
          陈庆雷的体系, 此体系争论最多,就现很多的资料相以左证,此体系还是为杨虎体系,也为赵堡太极拳的分支流派,而此派系自己说的为陈氏太极拳的小架,此为不正确的说法,若有兴趣者可参阅张满宏 正本清源话”忽雷”一文中,有详细的描述,我就不再这叙述。
          赵堡太极拳属于「水」行拳。盖「水」是万物之母,巧柔磅礡,即取其精义而成。赵堡太极拳的练法有别于其它的太极拳。


          IP属地:河北5楼2023-05-19 14:49
          回复
            张满宏 《正本清源话“忽雷”》.关于赵堡“忽雷架”太极拳 (部分)
            .笔者于10年前,在《少林与太极》1990年第三期上,偶然看到美籍华人徐纪先生所写的《千里不留行》的一段文章。徐先生在文中了记叙了自己满怀希望来到故土,艰难寻访忽雷架太极拳及传人,而又未能如愿,反而听到了令其失望的忽雷架在大陆“已绝其传”的消息。
            笔者撰写了《太极奇葩----忽雷架》一文,发表于《少林与太极》1991年第一期上。首次对忽雷架作了简要介绍,写明“忽雷架是清末的李景延先生在陈清平先生所传赵堡太极拳的基础上,创编的一种独特太极拳”。由此也取得了与徐先生的联系,并引来了徐先生于当年再次携众弟子组成“神州武术求真团”回故乡寻根访祖。
            .
            随后陈庆雷先生却忽然在《少林与太极》1992年第五期上发表《太极忽雷架源说》一文,将忽雷架说成是“陈清萍先生根据太极拳的[缠劲]、[抖劲]、[闪劲]、[炸劲]等创作的一种综合性架路”。而且,随后的荒谬之处也越来越多。陈庆雷先生在文章中,开篇就将忽雷架定性为“是陈氏太极拳中的一种架路,属小架范畴,是太极大宗师陈清平先生根据大架、小架、二路炮拳以技击中的实用动作,结合太极拳原理融汇创编”。
            .
            以前个别研究者武断地认定陈清平是在陈家沟随陈有本学习陈式太极后,又招婿于赵堡并在那里传拳。这种错误宣传,导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对陈清平先生的生平事迹有种种误解。根据陈清平先生后代提供的有关资料,如陈清平弟史三人当年三分家产的“分单”记载内容,近年挖掘发现的陈清平之父的墓志碑以及陈清平先生后代及传人的一些口头资料,完全证明陈清平最晚是从其父辈就从陈家沟直接迁入赵堡经商定居。陈清平各地传人的历代口传情况的分析考证,又充分证明陈清平先生所承练的是受山西师传的蒋发宗师的赵堡传下的、并在赵堡世代相传的赵堡太极拳。
            陈清平怎么会根据陈氏太极拳创编忽雷架呢?退一步说,即便是忽雷架真的为陈清平所创编,也不能将忽雷架归为“是陈氏太极拳中的一种架路”。现在“陈氏太极拳”的概念,指的是由陈王庭传下的在陈家沟世代相传的太极拳,其代表为陈长兴先生一系的大架与陈有本先生一系的小架(今人已证陈有本没创小架拳)。所以也不能因为陈清平姓陈,他依据赵堡太极拳创了什么太极拳,就要归入陈式太极拳的架路。何况忽雷架并非陈清平所创。
            .
            若说陈清平是根据陈氏大架、二路炮捶创编了忽雷架,真不知陈庆雷先生所说的这些根据的根据是什么?笔者还从未见过任何记载或听任何人谈过陈清平还会陈氏大架和炮捶。
            如果忽雷架为陈清平所创,为何不将这种象陈庆雷所讲的那样集大架小架炮拳于一体,结合太极原理融汇创编的太极精粹传于自己的后代呢?
            至于陈先生又将忽雷架归入陈氏“小架范畴”,也属牵强附会之谈。记得陈先生发表于《少林与太极》1992年第5期上的“太极忽雷架源说”一文中,是把忽雷架归入“既非陈式的大架,亦非小架,而是按层次练功的、能大能小的中等架路”。而在去年的这篇大作中却不知为何又不欣赏前说中的不大不小适中正好的“中等架路”,又改为“小架范畴”了。既然说是融大架小架炮捶于一体而创编,为何又要属小架范畴呢?不知陈先生若干年后还要将忽雷架归入哪个范畴?若不是信口开河,还能作何解释呢?其实忽雷架并不象陈式太极那样有大架小架之分,它既不是陈式太极拳中的各架路,也不属于陈式小架范畴。忽雷架就是忽雷架。忽雷架之名也并非本门传人为标新立异所取,而为当地武术界人士根据其劲路特点、动作形象特征所送的名称。既然人们称其为忽雷架,说明它已不是小架大架或赵堡架,否则又何必称为忽雷架呢?忽雷架主要是以劲路风格、练功层次方法、动作特点、身法要求等方面与其它流派相区分的。如果说忽雷架分大小的话,那只是不同层次、不同程度的大小形式变化而已。
            .
            笔者曾于1992年秋同杨兴靖、张随胜两位先生专程去西安拜访杨虎先生再传弟子李玉章先生。谈到忽雷架的渊源时,李先生曾说“听陈应德老师说咱这架是李景延改变的”。
            凡练忽雷架者无不出自李景延先生一系。陈清平先生的后代传人及其他弟子与传人均无人会忽雷架。
            李景延先生所创编的忽雷架十一层练法,是忽雷架形成的重要标志。陈式太极、赵堡太极等均无此十一层名称练法。凡知道并按此十一层方法练习者,非李景延一系传人莫属。
            李景延早期所传弟子拳架与晚年所传拳架有较大区别。现在博爱县卜昌村一带还流传有李早期所传的架子,其风格与赵堡太极相似,与晚年改编后传下的忽雷架区别较大。
            下面一例可证明李景延先生的改革创新精神:李先生晚年在博爱县教拳时结识当地拳师赵中元先生。赵习外家拳“试气捶”多年,但与李较技后对其拳艺十分敬佩,要求学练忽雷架。而李先生却按太极拳之理将赵所练原拳架的手法、身法、步法、劲路等进行融汇改编,成为一种集外家拳与内家拳于一体的新拳架。赵按此架练习后技艺大增,成为当地名拳师。现在博爱县的呼延存武、魏德乾等先生还练这套拳,并尊李景延为祖师。
            .
            当地各派太极名家公认忽雷架为李景延创编。
            陈伯先先生是陈家沟太极名家,擅长陈式太极拳历史及理论研究。美籍华人徐纪先生于1987年在陈沟曾向其了解过忽雷架的情况。当时陈伯先先生说道:“(忽雷架)是得艺于青萍先生的一位李景延先生,创获独得一种练法。”(见《少林与太极》1990年第三期)承认忽雷架为李景延所创编这一事实。
            陈式太极拳大师陈正雷于1997年出版并入选“中国太极名师经典”著作的《陈氏太极》一书,在“太极拳的源流、发展及演变”一节中写道“陈清萍传和兆元(赵堡架)李景延(忽雷架)”。
            台湾著名忽雷架名家王晋让先生的著名弟子陈家箴先生,曾于80年代末专程到西安市拜访陈式太极名家陈立清女士。当初次见到陈家箴先生演练忽雷架后,陈女士曾脱口而出:“你练的是李盾(李景延)架,也叫抖擞架或忽雷架。”


            IP属地:河北6楼2023-05-19 15:21
            回复
              ------
              据说,张彦传至陈清平时,河南温县在太极拳的架形上,赵堡和陈家沟基本上都一样,并没什么很大差别。
              在陈清平之后,赵堡出现了四种架式:王赐信、李景炎――精研太极,创腾挪忽灵架、根头棍架:陈应德所传为腾挪忽灵架;博爱县谢功吉所传架式为根头棍架,也就是现在陈新塘一带所练的架式,现时人称忽雷架;和兆元创和氏背折扣架,李作智创代理架。王银钢、王学富老师交代,以后敬祖师要带上李景炎和杨虎,这也证明一个拳种的出现是经过多人的锤炼和定型才能流传下来。 腾挪忽灵太极拳,是根据太极阴阳学说作为理论基础创造出来的。她在架形上从太极分为两仪,两仪变四相,四相分八卦,八封归太极,太极回无极,拳打卧牛之地。忽灵架可练小至在八仙桌上练习,大至竹席一张,旧传拳打卧牛之地即此拳。
              在架形内在功夫上,以太极十三势气功为基础,结合外形一圈一太极,循环往来,无始无终,分大圈、小圈、横圈、竖圈、肩圈、跨圈、足圈、转换圈、折叠圈、圈内圈,一动四肢百骸皆有圈。所以人们称为一圈一太极,久练此拳可祛病、防身归于一身。


              IP属地:河北7楼2023-07-12 23:34
              回复
                有些老人讲:陈应德跟王赐信学了,把架改了,没有根头棍架硬了,为腾挪忽灵架了;有些老人讲,这个架分两个劲传下传,一个为腾挪忽灵,一个为根头棍。
                根椐一些调查情况和各自拳架形状和传播情况,可以断定
                腾挪忽灵架和根头棍架与王赐信、李景炎--陈应德--谢功吉、王银钢、王学富有直接的关系。王赐信和李景炎之前根本没有腾挪忽灵架或根头棍架。温县现时称为“忽雷”更是没有。
                经调查这两种拳是研究于王赐信与李景炎,定型于陈应德,发扬于王银钢。王银钢为国民党54军大刀教练官,开封市国术馆馆长。台湾王晋让老师临终时也交代此拳为忽灵太极拳。
                .
                台湾陈家箴师兄说得好,1992年以来辗转大半个中国,没找到家,现在找到了家,让我们腾挪忽灵太极拳的爱好者,好好学习,努力传播,多出人才,才能被人们认识他、接受他、发展他。什么叫多出人才,就是要培养新的一代,有表演或搏击能力的人。多参加国家或地市、省级体育部门举办的正式比赛,如擂台赛。从1984年至2004年时间并不短,20年了,在擂台赛上,哪怕是县级,我们温县赵堡系夺取冠军的只有许北村,其它冠军都被练陈氏拳的拿走了。


                IP属地:河北8楼2023-07-12 23:48
                回复
                  ******
                  陈仲甡所传的“陈式太极拳小架”,就是改编于赵堡“根头棍架”?
                  赵堡太极拳“根头棍架”--- 整个拳架上,犹如一根棍子在打拳,上下翻转,左右扫击,旋转缠丝发劲。
                  棍子的拧转螺旋,就是陈鑫阐述的“缠丝劲”,还写有“一阴九阳根头棍,二阴八阳是散手,三阴七阳犹觉硬,四阴六阳显好手,惟有五阴并五阳,阴阳无偏称妙手”。有谓陈鑫这篇总论,因为陈家沟地处黄河流域,练硬功拳者多,惟恐为环境所熏染而趋于坚硬,故祗提出九阳八阳七阳六阳,而未及九阴八阴七阴六阴,盖诫习者趋于坚硬耳。
                  “根头棍”依陈鑫的擖手三十六病第三十四条的“根头棍子”的解释是:“根头棍是我捺小头,彼以大头打我”,是大头、小头,大小悬殊,不得其乎。而,王赐信(1815 -1890 年) 第二趟旧称“太极根头棍”,所谓“根头棍”指按这头,那头打,解脱为次,闪战为辅,体现踢打摔拿。


                  IP属地:河北9楼2023-07-13 00:12
                  回复
                    陈鑫阐述的“缠丝劲”是螺旋劲,还写有“一阴九阳根头棍”之句, 原来是“螺旋棍架太极拳”。
                    关于“根头棍架”------
                    在王赐信(1815 -1890 年)和李景炎(1825~1893)之前,根本没有腾挪忽灵架或根头棍架(更没有温县现时的“忽雷太极拳”之说)。经调查这两种拳是研究于王赐信与李景炎,定型于陈应德,发扬于王银钢。
                    经过多方考证所知,凡练忽雷架者无不出自李景延先生一系。陈清平先生的后代传人及其他弟子与传人均无人会忽雷架(“根头棍架”是忽雷太极拳的早期拳名)。


                    IP属地:河北10楼2023-07-16 15:26
                    回复
                      陈清平(1796—1865),温县赵堡人,是赵堡太极拳第七代宗师,师从赵堡太极拳第六代宗师张彦,陈清平祖上是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徙到温县小留村,陈清平爷爷陈万拔、叔爷陈万选两人从小留村迁入王圪垱村,陈清平父亲陈锡雒又从王圪垱村迁入赵堡村,陈清平出生于赵堡,长大后,娶妻三房,生子河阳、汉阳,陈清平在赵堡村里开有粮行、棉花店、酒作坊,赵堡关帝庙向西几个院落几十间房屋都是陈清平家的;
                      陈清平在赵堡太极拳历史上是一个具有改革、开拓精神的太极拳专家。赵堡太极拳从蒋发到邢喜槐到张楚臣到陈敬伯到张宗禹到张彦到陈清平,在他这一代进一步发扬光大,使赵堡太极拳的传播超过了几代人的传播,他不拘泥于架势,根据拳理因材施教,形成了赵堡太极拳的代理、领落、腾挪、忽雷四钟练功方法


                      IP属地:河北11楼2023-10-18 19:17
                      回复
                        温县的小留村,人杰地灵~~
                        陈清平祖上是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徙到 温县小留村...
                        余先师蒋老夫子,原藉怀庆温县人也,世居小留村,在县之东境,距赵堡镇数里之遥...
                        .
                        陈鑫《辨拳论》的“温东刘村蒋姓”---
                        “前明有父女从云南至山西,住汾州府汾河小王庄,将拳棒传与王氏,后河南温东刘村蒋姓得其传......”


                        IP属地:河北12楼2023-10-18 19:25
                        回复
                          以上一些说法很多都是近些年形成,到了温县多问几家就知道里面的真相


                          IP属地:河南13楼2024-04-06 18:52
                          回复
                            挺好的资料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4-04-11 08:16
                            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4-05-22 06: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