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吧 关注:10,473贴子:93,599
  • 11回复贴,共1

【有个问题】关于令君的南征犒军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依然是……柿子典论自叙里这段喜笑。记得当初在贴吧看到有考据说不是十七年,而更有可能是十三年那次。
但是十三年那次犒军的记载是在哪来着……有看到邴原传里提到十二年他在昌国,是那一次吗……如果有可能能找到原帖就更好了,百度这吞得七零八落的……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3-05-04 17:41回复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3-05-15 09:06
    回复
      魏太祖为司空,辟原署东閤祭酒。太祖北伐三郡单于,还住昌国,燕士大夫。酒酣,太祖曰:"孤反,邺守诸君必将来迎,今日明旦,度皆至矣。其不来者,独有邴祭酒耳!"言讫未久,而原先至。门下通谒,太祖大惊喜,揽履而起,远出迎原曰:"贤者诚难测度!孤谓君将不能来,而远自屈,诚副饥虚之心。"谒讫而出,军中士大夫诣原者数百人。太祖怪而问之,时荀文若在坐,对曰:"独可省问邴原耳!"太祖曰:"此君名重,乃亦倾士大夫心?"文若曰:"此一世异人,士之精藻,公宜尽礼以待之。"太祖曰:"固孤之宿心也。"自是之后,见敬益重。——《三国志•邴原传》引自《原别传》。这里是说曹操北伐三郡回来后到昌国宴请士大夫,昌国县在青州齐郡,不大可能是南征路上的劳军。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3-05-24 00:37
      收起回复
        内容有点多,回在楼中楼也有点不方便,所以我另开一楼来讲吧。
        先说结论,我个人还是觉得不会是十七年的劳军,首先典论自叙出自曹二,他是写情绪非常精微洞玄的一个人,而且身为亲历者,在情绪这块上是非常可信的。但典论自叙这段充斥这一种非常轻松的氛围,无论是荀彧主动找他搭话问箭术、他很开心地炫耀,还是那句“彧喜笑曰”,甚至张京的那句“顾彧拊手曰善”,都是在愉快的氛围下才能出现的情绪和反应。如果是十七年那次劳军,那么这事就发生在他讲爱人以德后“太祖心不能平”(姑且持保留意见)之后,他“以忧薨”之前。当然这段的曹荀关系还有其他的解法,但不管怎么说十七年他从尚书令变成侍中光禄大夫持节,还很快“疾留寿春”——重病到不能随军的程度,是没法在曲蠡有这么愉快的心境的。
        其次是我在其他地方找到的一些别人的考据,一并整理上来:
        1.典论自叙的说法是“军南征次曲蠡,尚书令荀彧奉使犒军”,三国志本传的记录则是“表请彧劳军于谯”。按三国志的话,他应该到谯县才跟大军碰上面,劳个军总不能要求人跟着军队急行军吧。三曹年谱把这段解释为曹二这时候驻扎在曲蠡,但他有什么理由一个人留在曲蠡……而荀彧如果这时候是在劳军路上,停在曲蠡跟曹二悠闲地论射也很不合理吧。
        2.建安十年到建安十七年间曹操只有过两次南征,一次在十三年,一次在十七年。十七年这时候大军从邺城出发,途径谯县和寿春。曲蠡在今漯河,离许昌市区半小时车程,从邺城出发完全没必要绕道曲蠡。(这点是lof太太考证,我对行军路线纯属一窍不通)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3-07-24 20:12
        收起回复
          被朋友提醒于是去翻了一下书,确认了邺城出发确实不经许都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3-07-31 16:31
          回复
            对,是13年哦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3-08-06 07:18
            回复
              其他地方没有记载13年劳军,但是典论里说是南征,荀彧在的时候南征就13年和17年,17年排除了,所以认为典论说的是13年,也就是南征刘表后来在赤壁大败的那次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3-08-06 07:28
              回复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3-08-07 15:5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