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德里安吧 关注:102,100贴子:3,360,831
  • 1回复贴,共1

转:全面抗战时期国民党军的火炮生产作战原则及实施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火炮是现代战争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武器,素有“战争之神”之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火炮技术迅猛发展,性能飞速提高,并衍生出反坦克炮和高射炮等新炮种。然而,因民初政局动荡、战事频仍,加之英美等国对华实施长达10年(1919—1929)的军火禁运,中国兵工业未能跟进世界火炮技术发展的潮流,形成独立自主的火炮制造业,在火炮研发和生产领域与西方军事强国间存在巨大差距。虽然20世纪20年代奉系曾投入重金打造东三省兵工厂,拥有不错的火炮生产能力,但设备和技术完全依赖外国,且在九一八事变中被日军占领。全面抗战爆发前,作为国民政府兵工业主管机构,军政部兵工署试图整顿火炮制造业,但成效有限。全面抗战爆发后,兵工署整合火炮生产资源,为前线作战部队生产急需的迫击炮、反坦克炮和各类炮弹,改善了国民党军的火炮装备构成,对抗战胜利做出一定贡献。研究抗战时期国民党军的火炮生产,不仅能在生产层面理解国民党军在火炮装备上的困境,还能对战时中国兵工业的发展水平有更深刻的认识。
近年来,随着抗战军事史研究升温,对全面抗战时期国民党军炮兵的研究日渐增多。腾昕云、霍安治和冯杰等聚焦于国民党军的火炮装备,特别对进口火炮的引进过程和作战情况有细致研究。陈默着重探讨战时国民党军的军、师属炮兵编制。鄢海亮围绕步炮协同作战问题,考察战时国民党军炮兵的军事教育和实战表现。高翔从武器制式化的角度,概述战前国民党军的火炮选型过程。然而,目前学界尚未对战时国民党军火炮制造业的发展历程做全面细致的梳理,缺少从军事技术史角度深入探究战时国民党军火炮生产情况的研究成果。杨向昆、郝元青虽对战时负责火炮生产的第二十一工厂和第五十工厂做过较为细致的个案研究,但着重论述战时工厂的组织、人事和管理等方面,对火炮研发和生产情况的介绍较为简略,亦缺少军事技术层面的探究。因此,关于全面抗战时期国民党军的火炮生产,仍有一定研究空间。
本文旨在利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重庆市档案馆和台北“国史馆”馆藏档案和已公开出版的档案资料汇编等史料,展现全面抗战时期国民党军火炮制造业的发展历程,从军事技术史的视角,阐释兵工署如何结合兵工生产条件和抗战实际需要,确立以迫击炮为主的生产策略,同时客观评价战时其他种类火炮的仿制成果。


IP属地:福建1楼2023-04-22 01:32回复


    IP属地:福建8楼2023-04-22 09:2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