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部地区吧 关注:53,080贴子:3,640,453
  • 2回复贴,共1
求助

范仲淹是如何处理杭州饥荒的问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北宋历史上有两次著名的改革,一次是王安石变法,另一次则是范仲淹的庆历新政。一提起范仲淹,很多人都会想到他的那句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不过,范仲淹的改革因为遭遇多重阻力,最终被保守派排挤出了朝堂,从参知政事(副宰相)贬到了杭州成为了地方知府。
  范仲淹到杭州就任的第二年,两浙就发生了百年不遇的大旱,而杭州更是首当其冲,史载:吴中殍殣枕路,粮价飞涨,百姓流离失所,惨不忍睹。
  面对这种棘手的状况,范仲淹却并没有像其他官员那样,上书朝廷索要赈灾粮款,反而别出心裁的召集了杭州所有寺庙的住持,说本地寺庙普遍年久失修,如今正在闹饥荒,工钱非常便宜,正是大兴土木的好时机。官府愿意出资一部分用来支持寺庙建设。
  住持们一听有这等好事,哪有拒绝的道理,纷纷回去开工搞建设,史载:当时杭州城内每天劳作的民夫多达1000人,而这些人又多数都是粮食歉收的灾民,虽然没有了土地收入,却可以靠着打工,赚取维持生计的收入。
  解决了灾民的工作问题,但另一个问题又来了,由于是灾年,杭州府税赋也是大幅减少,根本无力赈灾,更别说答应资助寺庙建设的那部分资金了。怎么办呢?
  范仲淹敏锐的意识到了消费对于生产的带动作用,他抛下等待救济的灾民,给杭州府所有官员下达了一道命令:游西湖,而且带头到西湖宴饮,还组织了一场龙舟竞赛。
  杭州府的富户们,一看连知府范仲淹都带头了,也争相效仿泛舟西湖,大搞宴饮,一时间西湖游人如织,俨然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靠着西湖这块旅游招牌,范仲淹得到了大量税赋。
  而接下来,范仲淹开始着手解决粮价问题。
  当时杭州城内因为缺粮,粮价飞涨。自古对待物价高涨,无非两种手段:一是采用平籴法,发官粮平抑物价;另一种则是通过官方手段,压低粮食价格。
  范仲淹却反其道而行之,他下令将杭州的粮价上涨1倍,结果大宋各地的粮商看到了商机,纷纷从四面八方运粮到杭州,希望赚取重利。结果导致杭州城内粮食积压,价格反而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最终,那些受灾的百姓靠着杭州城内“大兴土木”赚到了工钱,又用工钱买到了平价的救命粮,不至于流离失所,卖儿卖女,因而对于范仲淹这位父母官无不感恩戴德,哭赞其为好官,甚至为范仲淹修建了范文正公祠。
  后世史书也被范仲淹高明的救灾手段所折服,称赞说:“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3-03-21 08:46回复
    乡下农婢小杭村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3-03-24 18:55
    回复
      自古闽浙总督绍兴福州,
      随便掌掴乡下农婢小杭村,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3-03-24 18:5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