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吧 关注:2,273,346贴子:16,453,154

前沿哲学:思辨实在和社会性批判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如何彻底的否决唯心主义?
——————
在传统哲学里建立批判性思维,最重要的一点是——【否定观】。
在传统思想中,有很强的虚构性,带有着心理主义的余孽。对于从事哲学工作的学者来说,很容易堕入学究性的概念膜拜——概念膜拜以信条的方式,使人所创造出来的社会关系颠倒地成为人的客观力量,并因此转喻为一种符号性观念强权。概念的宏大叙事以权威教化的抽象形式统筹理论基础,设定为——本质论,其名义上指涉了传统形而上学的概念观用虚假的本体自给自足的符号化、强制的同一性和总体性意识形态去掩盖实际上的非本体性、不完整性和非同一性的客观存在。
“思维就意味着同一”,这种同一的本质是对对象的支配。因为这里的理性已经与资本主义工业的质化原则同一了,资本理性以概念商品化为核心对人的抽象思维进行单一向度的流转。只要有人的认知,就一定会有这种抽象霸凌的单向度。思维的外表即纯形式就是同一性的总体,这种表面的总体与思维本身的真实内容常常纠缠在一起,并往往不自觉地表现为“概念秩序满足于掩盖思维试图理解的东西”。当我们凝固于这种概念的外在同一性时,就必然形成遮蔽真相的意识形态,即【概念膜拜】——也是唯心主义、观念论的耍花招。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3-02-06 17:34回复
    幼稚的理性主义?
    ——————
    存在着这样一种理性主义,由于它不承认个人理性的能力有限,反而使人类理性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哈耶克
    幼稚的理性主义,我们称之为“老古董的迂腐纪律主义”,它带着“无反思”、“无省察”、“无思辨”(没有任何辩证处理的论点)的观念诉诸于“膜拜概念”(虚构本质的确定性),幼稚的理性主义者在《人的境况》中是【无思的状态】。幼稚的理性主义是“屁股决定脑袋”中用“屁股”(个别立场的感性正确性)的“民主”路径保障“功利”的利己和“既得的衍生利益”。幼稚理性主义也是【机械理性主义】,表现着齐一的同质化,它借用哲学的【总体性】、【同一性】概念表现着【现象的原子化】,“机械理性”就是典型的“工业拜物”模式,这种“模式”是很单一的权力秩序,限定为体制内的“做题思维”和“拟像生产”。人们带着“赤裸生命”的方式接受着【规训社会】的宰制,在“娱乐工业”下活成了“欲望机器”的单向度。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3-02-06 17:36
    回复
      游牧思想
      ——————————— ———————————
      “机器无处不在”,人的身体的各个器官都是机器,人的身体是产生欲望的工作器官。身体的不同器官产生了不同的欲望,如味觉和消化器官产生食欲;同样,求知欲、权力欲、荣誉欲等也都是大脑和其他身体器官的产物,“我们都是自己小机器的杂工”。有器官的工作机器有时平稳工作,有时痉挛和重启。而“精神分裂的图表式没有器官的身体“,”没有机器的身体依赖于欲望生产”,没有器官的身体是“欲望-机器”,身体中自由欲望,因此“在这里没有必要区别生产和产品”。与工作机器不同,“欲望——机器只在它们故障和连续故障时工作”,没有专门的器官感受和欲望,因此被当作精神分裂。作为一个流变的过程,“精神分裂时欲望生产过程和生产机器”。欲望生产是类似于工厂那样开工和生产的物理的、机械的过程,作为“欲望-机器”的身体是一个整体,不是工作器官的组合。身体的每一处都分布着“欲望-机器”的动力和燃料,它既感受到欲望的无序扩张,又感受到欲望在某一器官的集中。不仅如此,身体既接受“欲望-机器”的推动力,又接受它的作用力。欲望的推动力类似于尼采的“强力意志”,反作用力类似于弗洛伊德所说的“潜抑”。潜抑作为欲望之外的力量,为了他人和社会的利益而抑制欲望。德勒兹区分拉社会潜抑与精神潜抑两种不同情况,社会潜抑食意识形态,精神潜抑食欲望-机器自身的一种状态。欲望生产既有开工,又有间歇,欲望潜抑是欲望机器的必要环节,是欲望生产的经济学现象。欲望机器的生产和自我潜抑表现为身体的两种症状:前者是精神分裂或游移多动,后者是神经过敏或久坐不动。
      谵语者提及的是“国家、种族、家庭、父系的称号,神圣的称号,地理历史名称,甚至混杂的新条目”,迷恋的是中国和大莫卧儿、雅利安人和犹太人、金钱和权力,而不是父母。精神分裂者“直接对接的事政治和历史情境的艺术——士兵、警察、占领者、合作者、激进分子、抵抗者、上司、上司的太太......家庭从来就不是自主意义上的小世界”。资本主义社会意识形态在人出生伊始,就把对家庭的犯罪感加在他身上,儿童的自我认同感通过象征性的阉割而获得,他被禁止去追求他所缺乏的东西(“父亲的菲勒斯”),这是儿童进入语言和社会的必要条件——“逾矩、犯罪、阉割决定了下意识,这岂不是神父看待事情的方式吗?……精神分析发明了最后的神父。”更确切地说,精神分析学家既不是医生,也不是神父和导演,而是善于修理和料理“欲望-机器”地机械师,“把一种超验的用法强加在下意识上,保障它的皈依”。他们的目的是要把欲望分化、集中在具体的器官上,使之成为资本主义生产中的“工作机器”。
      欲望的扩张和抑制是全球化的。现代的游牧民在全球资本主义时代再度发明了“草原”。他们的运动散发出一个生成的平滑空间......机体生成的平滑空间这个哲学概念却是进入到其他生命和计划当中,被反——全球话运动采纳。“平滑空间”的反面是“根茎组织”。后者在思想上时自柏拉图开始依赖的西方形而上学的传统,它有三个不朽的主题:主体、概念和存在,它们是一切知识的基础,好像是一棵大树的树根,从中甚至生出各门知识的分支。但在知识的底层,这三者盘根错节,分享着内在的本质,它们之间的关系不过是自我相似,把握它们的逻辑是类比。判断是类比的警察,它的功能是保护主体和个体、概念和事物的主次位置不被颠倒,并保证它们相互一致。真理和正义分别是类比的逻辑在思想和行为领域的目标和标准。类比逻辑的运行规则时这样一个否定式:“X=X=非Y”。等同、相似、真理、正义和否定构成了西方国家秩序的理性基础,因此,鼓吹这些学说的哲学家理所当然地称为国家的雇佣者。根茎组织与事成为“城邦思想”的“官方哲学”。
      “平滑空间”是流动的、多样的和开放的游牧思想,它的运行方式是一个开放的肯定式:“……X+Y+Z+A+……”。可用例子来说明游牧思想和城邦思想的对立:城邦思想中的概念是维护秩序的工具,可比作建筑法庭用的砖头;游牧思想却吧概念用作掷向法庭的砖头,为的是突破禁锢模式。如果要问,砖头的主体是什么?是投掷它的手臂,还是与手臂相连结的身体,还是指挥身体的头脑,还是促使身心如此行动的形势?回答是,它们都是,但它们中的任何一个则不是。如果再问,砖头的目标是什么?是窗户?建筑物?建筑物所代表的是法律,是制定法律的阶级?回答是,所有这些都是,但不是它们中间的任何一个。对于”砖头“这样一个概念,游牧思想的公式是:“……+手臂+身体+窗户+……”这样的开放的公式。这一公式要求我们把具体境况的各种因素编织成开放的网络,这就是概念的意义;或者确切地说,概念不是砖头,而是工具箱,实用的思想工具箱。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3-02-06 17:37
      回复
        【后结构化】的哲学不仅只有【精神分析】,它还有【精神分裂分析】
        ————————————
        自弗洛伊德以来,精神分析学始终追求科学性,弗洛伊德及其追随者自诩为“科学家”,试图发现心灵的普遍结构。弗洛伊德提出了无意识、前意识和意识的心灵模型,与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人格结构。拉康提出了“想象界”、“象征界”和“实在界”,他后期借用了数学的词汇mathème(数元)来阐述无意识,提出了“无意识图式”的概念。
        当精神分析占领精神治疗界的话语霸权时,加塔利站了出来,勇敢打破精神分析保守话语的垄断地位。当精神分析试图用无意识的神话来束缚人类暗藏在意识之下的潜流时,德勒兹和加塔利勇于用精神分裂话语来打破反动的藩篱。精神分裂分析的目的不再是让分裂之人再次经受痛苦,以面对一个变态的正常世界,而是在分裂分析中重新定位力比多的流动。我们都是分裂的,没有一个精神分析可以让我们遁回到一个根本不存在的统一自我当中。
        谁是菲利克斯·加塔利?他是法国当代精神分析学家、哲学家,因与法国当代哲学家吉尔·德勒兹合著《反俄狄浦斯》、《卡夫卡:为弱势文学而作》、《千高原》和《什么是哲学?》而闻名欧美学界,成为法国当代哲学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加塔利多年的实践经验为二人合作完成的理论创新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正是在加塔利的倡导下,他们开始对精神分析学进行批判,着手构建一种以欲望机器为中心的精神分裂分析,后以“装配”取代“欲望机器”,不断对精神分裂分析理论进行改进和完善。在加塔利生前出版的最后一部著作《混沌互渗》中,加塔利对精神分裂分析又做了进一步阐释和深化,探讨了精神分裂分析的元模型化、分裂的混沌互渗等重要问题。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3-02-06 17:38
        回复
          建设异质性经验论
          ——————
          “概念是和非真理,压迫的原则融合在一起的。这是由于,概念的下定义意味着从主观上利用一固定不变的概念去捕捉某种客观的东西。当然,批判并否定膜拜概念并不是让我们消除概念,而是要靠实践极力的去超越概念自身。这就是一种新的概念辩证法。让概念不再凝固,不再自足地以为客体是‘一点不拉地进入’自身,用海德格尔的话表述就是在概念上打上叉。再激进一点,写上一个概念,再将其擦去。这就到了德里达。”
          哲学是一种异质经验,这里的经验一词是一个特殊的哲学理论指认。这种特定的异质性哲学经验是物化的“逆概念”。从哲学上界划了经验和经历。后者是一种感知和体验上的麻木状态,而前者才是属于人的异质性体察的真实经验。在工业文化贫瘠的世界中,经验总是被经历的无意义和不连贯所取代。在这个意义上的理解:——哲学包含着嬉戏的因素,它不是那种实证主义死的“科学性”(等于客观真理)和麻木的常人经历。这也是一种对膜拜概念所聚合的意识形态的更深消解。
          反对唯心主义并不是说哲学不再需要理论思辨。辩证法与实证主义是不同的。比方说,唯物主义是从客观的本质规律出发,决不是从直接材料或礼仪声明出发。这必然导致唯物辩证法哲学的深度性。这一点无疑是正确的。
          哲学之所以具有深度观念,原因只在于它的深思熟虑的气息,哲学的表达不是一种它漠不关心的外部事情,而是它的观念内在的事情。照此说,深度性,同样也是辩证法的一种要素。进而,由于唯物辩证法所讨论的东西主要是事物背后的本质规律,特别是在消费主义社会经济生活中颠倒地物化了的社会关系,揭露这些异化现象当然会使理论通过非直观的思辨形式表现出来,实践唯物辩证法必然带有超出传统哲学的深奥性。可是,这当然不是传统形而上学的抽象思辨。现状的权力建起了我们的意识要冲撞的外表。意识必须积极去冲撞这外表,只有这样才会使深层的假设从意识形态中解放出来。在这种抵抗中存在着思辨的要素:那种并不具有既定事实为它的法定的东西,甚至在和对象最亲密的接触中、在否定极神圣的先验物中也要超越既定事实。往往维护现存统治的权力话语通过意识形态使人肯定性地停留在现象的外表上,哲学的批判就是要否定性地透过外表(现象),揭露出事物的本质来,这就一定会产生与直观不同的批判的思辨深奥性。这样,“一旦思想超越思想在抵抗中受到束缚的限制,思想就有了自由”。比如市场关系所造成的物化现象使人们误以为经济物相就是真实。所以,物相就是本体存在。在这个意义上,祛魅就是告诉我们现象就是本质。而【历史现象学】就是要通过深刻的物相剥离,再使真相呈现出来。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3-02-06 17:39
          回复
            《倦怠社会》的隐喻——普罗米修斯的“功绩”
            ————————————
            普罗米修斯神话可以被解读为刻画现代功绩主体心理机制的隐喻,即对自身施加暴力,同自身发动战争。功绩主体幻想自己身处自由之中,实际上却如同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一只鹫鹰每日啄食他的肝脏,肝脏又不断重新生长,这只恶鹰即是他的另一个自我,不断同自身作战。如此看来,普罗米修斯同鹫鹰的关系是一种自我指涉关系,一种对自我的剥削。肝脏自身并无痛觉,而由此导致的疼痛感即是倦怠感。普罗米修斯作为自我剥削式主体被一种永无止境的倦怠感攫住。他是倦怠社会的原初喻象。
            卡夫卡对“普罗米修斯”这则神秘莫测的寓言进行了有趣的改造:“诸神累了,老鹰累了,伤口在倦怠中愈合了。”卡夫卡在此呈现了一种有治愈功能的倦怠,这种倦怠不会撕裂伤口,反而使之愈合。“——这种倦怠感并非由不受约束的发展、升级导致,而是来自一种有益的自我降解。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3-02-06 17:43
            回复
              原子化社会
              ——————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章》
              “原子(atom)”是源于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的一个概念,指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它可以独立存在且相互之间联系微弱。基于原子的这一特性,一些学者和思想家们,借用“原子化(atom-ized)”这个概念来比喻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围绕某个核心抱团,团内结构严密,团与团之间关系松散,团外人与人之间孤独冷漠的变动趋势或状态。
              个人主义与功利主义是社会原子化的根源,社会原子化反过来又加速了功利主义的泛滥,导致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集体与国家之间的距离变远。社会出现“原子化”现象,已经有很长的历史,齐美尔在考察了柏林的社会状况之后写下了《大都会与精神生活》,他提出:“城市居民的生活长期处于紧张刺激和持续不断的变化之中,这导致居民逐渐缺乏激情、过分理智、高度专业化以及人与人之间原子化。” 在齐美尔研究的基础之上,汉娜·阿伦特在其著作《极权主义的起源》中,把现代社会中的人形容为“原子化的个体”。这个原子化的个体是孤独的、埋头于物质享受的、完全“私人化”的,这样的个体普遍存在,并且这些个体之间也没有强有力的联系。家庭是社会的最小单位,相当于社会生活里一个个的原子,但是,家庭原子化在这里并不是指构成社会最小单位意义上的家庭组合形式,而是指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出现在家庭内部的,以利益为核心代替传统上以血缘亲情为核心形成的抱团重组关系。它主要是指由于生产与居住方式的改变,家人之间交流减少,家庭对于成员的凝聚力减弱,家庭内部不再以家庭或家族长者为核心,而是以利益及利益再生能力为核心,家庭内部成员中富裕者或掌握社会公共权力者成为家庭的核心,其他成员,其工作、生意、居住、就业等均围绕这个核心抱团形成关系紧密的类似原子的社会结构。除了家庭或家族出现反传统的利益核心化抱团现象之外,在工作单位,还出现了一种围绕权力核心形成的联结抱团状态,一部分人围绕核心权力、利益抱团,形似原子,另一部分人则被边缘化、彼此孤立,形似各个独立的原子。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中提到:“买卖婚姻的形式正在消失,但它的实质却在越来越大的范围内实现,以致不仅对妇女,而且对男子都规定了价格,而且不是根据他们的个人品质,而是根据他们的财产来规定价格。”一般说来,社会原子化的表现有:
              (1)人际关系疏离化。社会纽带松弛,初级社会群体开始走向衰落,即伴随着现代化或社会转型的进程,人们开始从各种共同体中被“解放”出来而成为一种独立的个体存在。但在社会尚未实现新的更为高级的社会联组的情况下,人际关系开始疏离,走向原子化,陷入利己主义的小圈子。
              (2)个人与公共世界的疏离。任何一种成熟的文明社会都是建立在一些基本的、真实的社会连结基础之上的,其中最为重要的连结应是介于国家与个人之间的社会初级群体及其相应的组织团体。而走向原子化的社会则恰恰是破坏了上述基本连结,使个人直接面对国家,导致社会内部松散,组织能力差,在表达利益诉求,维护个人权益时,往往以原子化的个人去面对政府和社会。此种现象的危险性在于,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无法上达,而政府的惠民政策也失去了下传的管道。
              (3)规范失灵,社会道德水准下降。当社会走向原子化后,各种社会制约因素消解了。同时,当各种人际联接的纽带丧失后,社会上自私自利的唯我主义风行,导致各种社会制约因素走向消解,人们终将纯粹工具性地看待社会。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3-02-06 17:54
              回复
                很有意思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3-02-06 18:32
                回复
                  本体论是经院哲学的概念,本体论谈论的不是本体而是存在。形而上学谈论存在,根据存在是一还是多的不同理解去构造关系,譬如巴门尼德说存在是一,柏拉图的理念总体论说存在是多,调整各种关系是形而上学的目的,形而上学对世界采取的是一种肯定的态度,你提到本质,存在就是作为本质的存在。


                  IP属地:云南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23-02-06 19:02
                  回复
                    这是功能!形而上学的功能,关系的功能,观念的功能.....马儿要能跑,才叫马;眼睛要能看才叫眼睛,人要有思想观念才叫人,一句话:万事万物都是本质的存在。


                    IP属地:云南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23-02-06 19:06
                    回复
                      一点意思都没有


                      IP属地:云南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23-02-06 19:12
                      收起回复
                        单向度社会
                        ——————
                        “向度”是指一种视角,是一种看待问题的思维模式。向度包括单向度和双向度两个方面,双向度又包括肯定性和否定性向度;“单向度”一词,确切地说,是一种“肯定性单向度”,就是说否定性思维的丧失。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理论,主要是建立在对发达工业社会的分析和批判上的,在当今发达的工业社会中,生产力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地提高,然而,精神生活却十分空虚,远远地落后于路上。他批判的技术合理性,与韦伯区分工具合理性有相似之处,就是说人们将现实合乎理性的目的合理性和价值合理性作为统治人思想的工具理性。理性本身也成为了为达到某种目的而成为一种工具和手段,科学技术的合理性便随之成为一种新的合乎理性的工具控制人们思想,进而使人成为具有单向度思维的人,失去了否定性的、批判的思维。“单向度的人”指的是这样一种人:他们丧失了自己内心否定的、批判的、超越性的第二向度,反而只会盲目地去肯定、接受和安于现状。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看似都是在为自己的目标而不断努力和追求着,其实他们自己并没有完整的人格,而是在接受着一种新意识形态的奴役。但他们自己并不知道,而且还主动心甘情愿地去接受操纵,并安于这样一种被新技术奴役的现状之中且浑然不知。在当代发达工业社会,劳动不是人的本质,人成了“劳动的工具”。 马尔库塞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这一观点,他批判了当代发达工业社会使人在劳动过程中工具对象化和客体化的现象,人成了对象化的客体,被束缚在机器上,而不是一种自由的能得到快乐的活动,人成为被异化的人。
                        随着科学技术的“单线性逻辑”发展,人们在实证经验上越来越眼高手低;“横向历史”和“纵向生产”在【法权私有制】的拥护下齐步的“同一性”,前者呈现为“单一方向”的必然性、后者表现为“同一深度”的确定性,由此反噬为精神性的僵化,消亡了自由的创造性;从此坠入庸俗的“拟像”生产,在衍生算法下无休止的权力朝拜。——受控制于精英主义的运作中,人们越来越拜金,并呈现为【精神信用】的无能,因而对“资本垄断”的理性表现毫无反抗力。【功利性泛滥】是一种【不思主义】、刻奇且艺术的自创无能,人们丧失着辩证法的自否定、思想的批判性和创造的超越性,这就是单向度的人——永远不去想象与现实生活不同的另一种生活。
                        不同于只会储存信息的电脑,我们人类的人类性充分建立于否定性之上:我们会“信任”他者,因为他者在我们看来是未知的、不可控制的;我们会期盼“正义”,因为并没有一个摄像头完整地监视了整个事件的发生,监视了当事人的内心,否则依照监控记录,我们就能解决任何问题;我们会“迟疑”,因为不确定自己下的结论是否正确;我们会“恐惧”,恐惧的并不是对坏事发生本身,而是发生坏事的可能性,在将死的死刑犯身上,都有一种接受命运而释怀的确定感,而“俄罗斯轮盘赌”则让人肾上腺素飙升,因为左轮手枪里藏的是对死亡的完全不确定性。肯定性令事情的发生畅通无阻,以至于我们甚至未对它产生感觉。否定性则将我们与目标隔开,使目标被遮蔽。因此越过否定性的事物也更加稀少,更具价值,如美德。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否定性却被有意识地去消灭,只留下一个充满肯定的、透明的同质化社会。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3-02-06 20:06
                        回复
                          调整关系就是调整思想,只有使用思想才会有一个值,在使用中调整,否则的话,一切都会处于流动之中,物无常驻,是且不是。


                          IP属地:云南来自iPhone客户端18楼2023-02-06 22:4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