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万里吧 关注:1,609贴子:45,688
  • 2回复贴,共1

转载——齐璞对泥沙理论的认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河槽涨冲落淤形成机理破解,突破了传统的治河理论,河槽输沙理论,动床试验试验设计等诸多问题
1,北洛河下游河道形成的启示
上世纪70年代我参加了黄河第二次规划,查勘了三门峡水库库区。在三门峡水库的回水末端,我们发现流入库区的北洛河下游河道窄深稳定,宛如一条人工修建的弯曲渠道,这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就此问题向钱宁先生请教,他沉思了片刻,只说了四个字“含粘量高”。在以后几年的时间里,我学习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北洛河、渭河的来水来沙特点及其下游河道的演变特性,发现北洛河经常发生含沙量700~900kg/m3的洪水,洪水塑造出窄深河槽,大量泥沙能在上百公里长河道上顺利输送,主槽还会产生强烈冲刷。渭河、北洛河下游河道的输沙特性,与渠道高含沙水流及管道物料高浓度输移的特性极为相似。在管道高浓度输送中,像黄河这样泥沙组成、粒径小于0.08mm的高含沙水流均按重介质处理,只要克服阻力,即可顺利输送,不用考虑挟沙能力问题。
通过黄河主要干支流不同河段的高含沙洪水的实测资料进行类比分析,可以得出:窄深河槽有利于高含沙水流输送;适宜输送的含沙量不是低含沙量;造成高含沙洪水在黄河下游河道严重淤积的主要原因是其河道极为宽浅;当一条河流的泥沙主要由高含沙洪水输送时,就能形成具有窄深河槽的弯曲性河道。
此项研究成果得到中国水利学会泥沙专业委员会钱宁教授的高度重视,《水利学报》1982年第8期将《黄河高含沙洪水输移特性及其河床形成》一文发表。获得首届钱宁优秀论文奖. 在随后的岁月里,围绕着高含沙洪水对防洪的影响,研究了高含沙洪水在游荡性河道上输送时因河床剧烈调整而产生的各类“异常”现象,如能否形成“浆河”,洪峰流量为什么会沿程增大等。这些研究成果,不仅能解释当时防洪中的生产问题,也加深了对高含沙洪水输移特性的认识。
2. 输沙理论重大突破--洪水输送底沙非恒定性--涨冲落淤规律的破解
根据多年研究黄河泥沙运动的经验,应通过现象分析摸清造成该现象的力学基础,只有分析清楚造成现象的过程和原因,才能真正地认识黄河下游。例如“淤滩刷槽”问题,一场大洪水过后,滩地大量淤积,主槽强烈冲刷,从表面看似乎它们之间有关联,但通过对河槽冲刷过程的分析,则会发现河槽冲刷发生在涨水期,而在落水期不管高、低含沙洪水主槽都是淤积,甚至在比降变幅相差十倍的情况下也是如此,由此可见,漫滩清水在落水期回归主槽造成刷槽的假说不能成立。
为什么会发生不管高、低含沙洪水,在比降变幅十倍的情况下均会发生“涨冲落淤”呢?用以往有关恒定流、挟沙力为单值的理论无法解释。应该从黄河实际出发,首先认识造成窄深河槽“多来多排”的机理(见1994年第2期《泥沙研究》)。丁联臻看到我们的研究成果后给我写信,建议在他主编的英文版《国际泥沙研究》上发表,是他老人家和李文学总工帮助译成英文,登在1995年2期《国际泥沙研究》上。在此基础上分析洪水非恒定性,对作用在床面上力的变化过程与河床冲淤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才能形成正确的认识。这个复杂的问题我们是经过十多年的探索,才取得成果(见2005年第6期《水利学报》)。
洪水输沙的非恒定性、涨冲落淤规律的破解,打开了对下游治理的新视野。经过长期研究,我们搞清楚了为什么高含沙量、低含沙量、比降陡与比降缓的河流,河床在涨水期都是冲刷,落水期都是淤积?其形成机理是在涨水期作用因在床面上剪力或功率不断增加,引起底沙运动增强,水流不断从河床上冲刷泥沙补给,形成窄深河槽涨水期都是冲刷的; 平水期处于输沙平衡状态;而在落水期作用在床面上力逐渐减小必然发生淤积。
由于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有了进展,所以对窄深河槽的过洪机理、淤滩刷槽之间没有联系、利用洪水长距离输沙入海、水库排沙调控原则等问题的认识,都向前推进了一步。基于这些新的认识,我们提出了《应该把河床不抬高作为黄河下游治理的战略目标》,得到水利部汪恕诚部长重视。
2017年在泥沙研究2期上发表《基于洪水涨冲落淤特性分析游荡性河道双整治后对下游冲淤影响》,根据黄河干支流主要河段,高.低含沙洪水大量实测资料分析从理论上回答下游河道的进一步治理可行性。
3 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形成与改造途径前景
此时正值小浪底水库投入运用,初期下泄清水。根据三门峡水库的运用经验,清水冲刷期塌滩,河槽展宽,不利于水库排沙通过河道输沙入海;在多年调节水库排沙初期,因要塑造窄深河槽,故会发生大量淤积,减淤效果不如节省输沙用水效果显著。从长远考虑,若能通过河道整治方法形成有利于输沙的窄深河槽,不仅可以减少淤积,宽浅的游荡河道诸多防洪问题也可以得到解决,于是开始了游荡河道整治新方法研究。(在2003年水利部科技司,批准河道整治新方法科研项目)
对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研究表明,主槽的强烈堆积,造成槽高滩低,致使主流频繁游荡摆动,对防洪极为不利。三门峡水库投入蓄清排浑运用后,小水淤槽减弱,加上河道整治工程的控导,河道开始向稳定方向发展,对当时防洪虽然能起到比较显著的效果,但在游荡性河道来水来沙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之前,也控制了泥沙堆积部位,改变了游荡性河道依靠主流自然摆动平衡槽滩高差的演变规律,使主槽的抬升速度大于滩地的抬升速度,促成了“二级悬河”的形成,而生产堤的存在只是加剧了悬河的发展,给防洪带来新的威胁;宽浅河段也成了利用河道输送高含沙洪水入海的主要障碍。
游荡河段的整治任务是稳定主槽,形成排洪输沙通道。黄河下游宽河段采用的“微弯”整治方法,主要是基于“水流性曲,按弯曲性整治可使河道稳定”的认识,并参照高村以下过渡河段的整治经验。其实高村以下成功的原因是由于有了窄深河槽,而不是因为平面弯曲所造成。参考世界上重多河流整治经验,提出黄河下游以形成稳定窄深河槽为目标的双岸整治,是基于游荡河道河势变化规律具有随机性,河床调整呈现恶性循环,“微弯”整治无法控导河势,形成窄深河道的基础上提出的。窄河固堤只能减少洪水的滩地淹没损失,双岸整治可形成高效排洪输沙通道,控制河床不抬高。出版了《(黄河下游窄深河槽输沙潜力与高效排洪输沙通道构建》(3)
黄河下游防洪形势变化与治理前景展望
刊登在《泥沙研究》2016年1期
提要:实测资料表明,黄河中上游干支流的治理已经使下游的防洪形势发生不可逆转变化,洪峰流量和年沙量都大幅度减少,小浪底水库投入运用15年河槽发生强烈冲刷,水位下降2米多,生产堤存在已经使22000秒立米设计洪水在花园口河段漫不了滩,其防洪设计标准为千年一遇是世界仅有。不管水沙如何变化都要经过小浪底水库调节进入下游。黄河多沙不可怕,窄深河槽具有极强泄洪输沙能力。多年分析研究表明,小浪底水库进行多年调沙,相机利用洪水排沙,可长期发挥作用;下游游荡河段通过双岸整治形成高效排洪输沙通道输沙入海,继续冲刷河槽,可提前实现河床不抬高,修建桃花峪水库控制下大洪水、河槽冲深等,投资几十亿元加固百年不着流左岸大堤淤背工程与河南省要滩区大移民均没有必要
为什么会发生不管高、低含沙洪水,在比降变幅十倍的情况下均会发生“涨冲落淤”呢?用以往有关恒定流、挟沙力为单值的理论无法解释。应该从黄河实际出发,首先认识造成窄深河槽“多来多排”的机理(见1994年第2期《泥沙研究》)。


IP属地:辽宁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楼2023-01-27 13:08回复
    没有现代水坝工程能力时的重要研究。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3-01-28 20:2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