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吧 关注:19,366贴子:190,034
  • 2回复贴,共1

【原创】代王后子母死因考证——兼谈汉文帝杀子阴谋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代王后子母死因考证——兼谈汉文帝杀子阴谋论
汉文帝刘恒是中国有名的明君,一生没有什么重大污点,还开创了封建社会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名声在历史上一直都很好。然而最近这十几年,一些网络写手开始疯狂抹黑汉文帝,给汉文帝扣上“杀妻杀子杀叔杀侄杀舅杀弟篡位弑君”等帽子。尤其是“代王后姓吕,汉文帝杀子”的阴谋论甚嚣尘上,受到广大历史门外汉的热捧。我们学习历史要有去伪存真的精神,而不能为了博人眼球随意污蔑历史人物。所以我写了这个帖子,是为还原历史真相,驳斥那些没有依据的谣言,还汉文帝一个公道。
声称“汉文帝杀妻杀子”的人,其主要理由是《史记·外戚世家》记载:“而代王王后生四男。先代王未入立为帝而王后卒。及代王立为帝,而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孝文帝立数月,公卿请立太子,而窦姬长男最长,立为太子。”这些人认为代王后和她的四个儿子都是在刘恒称帝前后死的,代王后作为汉文帝的原配没有留下姓名,所以他们死的很蹊跷,代王后绝对是吕氏女,刘恒为了当皇帝杀妻杀子。然而这些人不仅读不懂文言文,还说成是太史公的春秋笔法。
第一、司马迁写的很清楚【而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是【病死】,如果真是谋杀的,史迁不会明确说是病死,多此一举,既然《史记》都明确写病死了,再扯到什么杀死都是毫无依据的脑补。
第二、《史记·孝景本纪》记载:“孝文在代时,前有三男,及窦太后得幸,前后死,及三子更死,故孝景得立。”司马迁连代王后有三个还是四个儿子都不清楚,为什么一定要清楚代王后姓什么?
第三、如果代王后真是吕氏女,刘恒敢当着吕氏女的面【独幸窦姬,生女嫖,后生两男】吗?刘友、刘恢的下场是什么?吕氏女要是不嫉妒其他姬妾、不搞点谗言都不太符合吕后家的家风。
第四、单从【及窦太后得幸,前后死,及三子更死,故孝景得立】这句话看,阴谋论更应该是窦姬为了当王后、儿子当太子去谋害代王后母子,这才符合谁受益谁嫌疑最大,当然这也是瞎猜。
阴谋论者拿不出任何证据,所以就只能提出一些站不住脚、经不起推敲的问题,比如:
【问】作为汉文帝的原配,代王后如果不是吕氏女,为什么不记载她的名字?难道司马迁打听不到吗?
【答】代王后的身份仅仅是一个诸侯王的妻,不是皇后,并没有活到刘恒称帝,几个孩子也都早夭,不是什么重要的人物,对历史没有产生重大影响,所以没有记载她的名字。薄太后叫什么也没有记载,地位可比代王后高太多了。另外,秦朝的皇后、项羽的王后、楚元王后、鲁元太后、刘友刘恢刘建等诸侯王的王太后也都没有姓名记载,一个早卒的代王后有什么好记载?
【问】代王后的几个孩子为什么在刘恒即位后的几个月内集中死亡,难道不是汉文帝杀他们纳投名状?
【答】代王后的几个孩子并不是在汉文帝即位后的数月内集中死亡,而是在不确定的一段时间内连续病死,有些人把【及代王立为帝,而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错误的理解成四个孩子全都是在刘恒称帝后病死的,然而这句话表示的是几个孩子在刘恒称帝后病死完了这种状态。假设刘恒和代王后生了四个孩子,出生时病死一个,三岁时病死一个,称帝前又病死一个,称帝后最后一个也病死了,那么就可以说等到刘恒称帝,代王后的四个儿子都病死了。这个逻辑很好理解,但有些人就是故意曲解古文原意。
【问】清朝史学家赵翼说过:“吕氏有女,不以他适,而必以配诸刘”,所以刘恒的原配极有可能姓吕。
【答】赵翼只是一家之言,而且出处时间太晚。就算吕氏女都嫁给诸刘,也不代表诸刘娶的都是吕氏女。刘邦八个儿子中,只有刘友、刘恢的王后明确记载姓吕,比例仅占到四分之一,连吕后亲生儿子刘盈的正妻都不姓吕,而且有些人还不承认孝惠张皇后有吕氏血脉。刘恒正妻是吕氏女的可能性极低,没有任何记载说代王后姓吕。最早提出“代王王后是吕家女的可能性是很高的”是台湾学者郑晓时,他在2004年《漢初「誅呂安劉」政變的過程與歷史意義》一文中猜想:“假定代王王后是吕家女并在诛吕政变时已经被杀,那么她所生的三个王子很可能是由于不能被立为皇太子而被杀……然而,这应当不是文帝的主意,而是陈平等的决定。”郑晓时打着了解事件真相的幌子,行造谣之事。通篇的假定、很可能、应当不是,观点新颖却没有可信度。
【问】定陶恭王刘康之妾丁姬都可以尊为恭皇后,汉文帝原配代王后为什么没有追封和陵园的记载?
【答】汉朝的追尊一般是晚辈追尊先辈,比如吕后【乃追尊郦侯父为悼武王】、【薄太后母亦前死,葬栎阳北。于是乃追尊薄父为灵文侯】、【王仲蚤死,葬槐里,追尊为共侯】,当然也有少数例外,这里不做讨论。追尊有个前提,那就是你得有个显贵的晚辈,比如丁姬尊为恭皇后,就是因为她的儿子做了皇帝,母凭子贵,尊她为恭皇后很正常。反观代王后,几个儿子都夭折了,连个王侯都没混上,谁追尊她呢?让汉文帝追尊她吗?汉文帝之前可没有追尊自己原配为皇后的先例。至于陵园没有记载,一个代王后葬在哪很重要吗?齐悼惠王刘肥的王后驷氏葬在哪有记载吗?何况代王后的地位远远不如驷氏。驷氏的子孙后代特别昌盛,代王后连个后人都没有记载她葬在哪做什么?
下面再来探讨一下刘恒和代王后生育孩子的年龄问题:
汉王四年(前203年),坐河南成皋灵台……岁中生文帝。——刘恒1岁。
高祖十一年(前196年),立子恆以为代王,都晋阳。——刘恒8岁。
高祖十二年(前195年)~汉惠帝六年(前189年),六年之间,刘恒先与代王后生有三男(或四男),及窦姬得幸,前代王后死,窦姬生长女嫖。——刘恒9岁~15岁。
汉惠帝七年(前188年),生景帝。——刘启1岁,刘恒16岁。
吕后八年(前180年),代王立为天子。——刘启9岁,刘恒24岁。
汉文帝元年(前179年),正月,有司请蚤建太子。——刘启10岁,刘恒25岁。
通过以上时间线基本可以确定,刘恒是在9岁到15岁之间和代王后生下几个孩子,【及窦太后得幸,前后死】,代王后在窦姬受宠幸后就死了,她所生的孩子不可能比刘启小,而且刘恒一共七八个儿子,刘启是孝文之中子(排行居中),代王后的几个孩子都是刘启的哥哥,这点没有任何问题。也就是说刘恒是在发育不成熟的情况下和代王后生下的几个孩子,这样生出来的孩子夭折率非常高,而且代王后也是在短短几年间连续生下三四个孩子,代王后的年纪想必也不大,遭遇连续生育因此死掉也在意料之中。既然史书明确说“及窦太后得幸,前后死”,那么代王后大致在汉惠帝七年之前就死了,和诛杀诸吕没有任何关系,故而汉文帝杀妻也就纯属无稽之谈。代王后死后,她的几个孩子也在几年之间更病死(相继病死),直到刘恒当了皇帝后,都病死完了,刘启也就被立为太子。至于刘恒为什么在10岁左右就开始马不停蹄的生孩子,我推测是为了防止吕后将他的子嗣断绝。毕竟刘如意、刘恢、刘建都被吕后害的无子、废嗣、绝後。所以薄太后让刘恒多生几个,以防刘恒遭遇不测。这是最合理的推断,可以解释为什么刘恒如此早的婚育。汉文帝杀妻杀子的谣言解释清楚了,最后驳斥一下“杀叔杀侄杀舅杀弟篡位弑君”的说法。
【杀叔杀侄】汉文帝元年三月,楚元王交薨(太子辟非先卒)。四月,齐、楚地震,二十九山同日崩,大水溃出。是岁,齐哀王薨,子文王则嗣。——阴谋论者认为是汉文帝上位杀了四叔楚元王刘交、侄子刘辟非,以及齐哀王刘襄。楚太子刘辟非是哪年死的我们并不知道,也许在很早以前就死了。刘交、刘襄是同年去世的,但这只是巧合罢了,齐哀王、楚元王死的这年,正好发生了齐、楚地震,难道也是汉文帝引发的地震?世上有很多无法解释的巧合。如果齐、楚真的和汉文帝有杀父之仇,他们能不起兵报仇吗?能不对外揭露汉文帝杀叔杀侄的恶行吗?
【杀舅杀弟】丞相张苍,典客冯敬行御史大夫事,与宗正、廷尉杂奏:“长所犯不轨,当弃市,臣请论如法”。制曰:“其赦长死罪,废勿王。”淮南王乃不食而死。郑氏曰:“昭杀汉使者,文帝不忍加诛,使公卿从之饮酒,欲令自引分。昭不肯,使群臣丧服往哭之,乃自杀。”——有些人说汉文帝杀舅杀弟,却对薄昭、刘长犯了罪视而不见。淮南王刘长废法不轨,按律当死、弃市。汉文帝怜悯他,只是把他流放到巴蜀,刘长脾气倔绝食自杀,百姓作歌数落汉文帝“兄弟二人,不相容!”薄昭杀汉使者,文帝逼他自裁。如果说于情不忍,也能说大义灭亲。从这两件事也能证明,汉文帝的亲属自杀都得能被记载下来,如果他真的杀妻杀子,早就被民间骂死了,不可能没有一点痕迹。
【篡位弑君】诸大臣相与阴谋曰:“少帝及梁、淮阳、常山王,皆非真孝惠子也。吕后以计诈名他人子,杀其母,养後宫,令孝惠子之,立以为後,及诸王,以彊吕氏。今皆已夷灭诸吕,而置所立,即长用事,吾属无类矣。不如视诸王最贤者立之。”……乃曰:“代王方今高帝见子,最长,仁孝宽厚。太后家薄氏谨良。且立长故顺,以仁孝闻於天下,便。”……代王遂入而听政。夜,有司分部诛灭梁、淮阳、常山王及少帝於邸。——有人根据这条记载说刘恒得位不正,污蔑功臣是废帝弑君的乱臣贼子。理由是他们看到了“阴谋”二字,便觉得是功臣们往吕后身上泼脏水。实际上“阴谋”这个词有些古今异义,“阴谋”在《史记》里主要是暗中策划、秘密商量的意思。比如《齐太公世家》:“周西伯昌之脱羑里归,与吕尚阴谋修德以倾商政。”并不今天说的什么阴谋诡计,而是背地里谋划。后少帝等人不是真正的惠帝子,这是历来所公认的。特别是刘氏宗亲也不承认,宗正刘郢(楚元王子):“子弘等皆非孝惠帝子,不当奉宗庙。”刘恒(汉高帝子):“诸吕擅权为变,不能独制,乃取他姓子,为孝惠皇帝嗣,赖宗庙之灵,功臣之力,诛之已毕。”宗正刘向(楚元王之后)说:“惠帝崩,嗣子立,有怨言,太后废之,更立吕氏子弘为少帝,赖大臣共诛诸吕,而立文帝。”刘知几(楚孝王之后):“案弘非刘氏,而窃养汉宫。时天下无主,吕宗称制,故借其岁月,寄以编年。而野鸡行事,自具《外戚》。”《汉书》将义、 朝、武、大列入外戚恩泽侯表,如淳曰皆吕氏子也。《西汉会要》则直呼:淮阳王吕强、常山王吕不疑等。汉文帝曾“出孝惠皇帝后宫美人,令得嫁”,试想,如果刘恒真的对不起汉惠帝,那么放刘盈的这些女人出去真的不会说他坏话吗?把她们关到死不是更保险吗?我有理由相信被杀的四个所谓的惠帝子并非刘盈的骨肉,因为这些人都是在吕后称制后才被封王侯的,并不是刘盈活着的时候自己封的,只有前少帝在刘盈驾崩前就是太子。唯一可以确认是刘盈亲生儿子的就是前少帝,而且名义上的7个惠帝子只有前少帝被吕后杀了,还没有留下名字,《剑桥中国史》说叫刘恭。吕后抱来吕家人的孩子冒充汉惠帝的儿子,并且违背白马之盟大封诸吕,所以吕后立的后少帝并不合法,至于吕后废杀前少帝更是篡权弑君。有人问吕后为什么抱来那么多孩子?一是要考虑夭折率,恒山王不疑、淮阳王强都是早夭,吕后如果只抱来一两个都夭折了还怎么玩下去?二是尽可能多的让吕氏子替代刘姓王的位子,吕后连自己的亲孙子前少帝都杀,做出这样的事情出来并不奇怪。刘氏宗族和功臣们诛杀诸吕(包括后少帝吕氏子弘等),属于拨乱反正,根据嫡长子继承制,刘恒是刘邦还活着的儿子中最年长的,而且还宽仁贤明,自然是继承皇位的首选,并不存在网上所说功臣想找个好控制的,刘友的儿子刘遂、刘辟强当时还是小孩子,不好控制吗?然而皇位轮不到他们。事实证明功臣选文帝是正确的,不仅自己得以善终,还让汉朝走上了繁荣,天下归心,德至盛也。这样的好君主,是不允许被人无端抹黑的。


IP属地:江苏1楼2022-12-28 00:04回复
    是非曲直,难以论说


    IP属地:陕西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3-03-04 11:1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