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浪吧 关注:5贴子:276
  • 0回复贴,共1

盟浪董事长马蔚华:多重挑战下的全球绿色转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自2018 年以来,《财经》举办了首届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暨长青奖颁奖典礼。迄今,它已成为金融界和实业界探讨可持续发展理念、交流绿色普惠实践的重要平台。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可持续发展目标影响力指导委员会委员、社会价值投资联盟主席、盟浪可持续数字科技董事长马蔚华表示,尽管历经了“三年”疫情,面临着重重困难,《财经》还是与社投盟和盟浪携手,连续举办了“五载”思想盛会。我们笑称:倡导可持续发展要经受“三年五载”的考验,推进可持续发展要解决“千秋万代”的挑战!
马蔚华以“多重挑战下的全球绿色转型”为主题,与嘉宾们交流了全球面临的三大挑战、市场主体的绿色转型、以及义利并举的必由道路。
全球面临的三大挑战
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是经济发展、社会包容和生态平衡。当今世界,经济困境、社会矛盾、生态危机等各种力量绞合在一起,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旅程发起了猛烈的阻击。
从经济视角来看,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最新预测,2022年全球 GDP 增速3.2%,比2021年降低了2.8%;而全球通胀率高达8.8%,比2021年提高了4.1%。国际劳工组织发布的《世界就业和社会展望趋势》报告指出,2022 年全球失业率将达5.7%,全球失业人数将达到2.05亿,其中青年和女性受到冲击最大。未来几年内,全球经济将进入一个增长疲弱、通胀高企的“滞胀”时期。
从社会视角来看,根据联合国《2022 年可持续发展目标进程》报告,全球极端贫困人口已达6.76亿;新冠疫情导致663万人身亡;俄乌战争使1400万难民流离失所,而且导致了全球粮食、能源价格飙升。更让人堪忧的是,已沉寂了40余年的核战威胁,重新回到了世界舞台。
然而,与经济困局、社会矛盾相比,更为紧迫的是人类共同面临的气候危机。全球变暖已使极端天气事件,从过去的偶发,变为频发、广发、强发和并发。今年夏天,不仅欧、美、亚延续了“高温穹顶”, 北极圈气温飙升到 38℃,出现了八万年一遇的峰值。
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出具第六次评估报告,如将温升控制在2℃以内,全球必须在2025年碳达峰,在2070年实现碳中和;如将温升控制在1.5℃以内,全球不仅要在2025年碳达峰,而且必须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然而,在一片控排声浪中,全球的碳排总量不减反增。2022年将达到406亿吨,比去年增加4亿吨。根据测算,实现温升2℃的碳预算剩余1.23万吨,1.5℃的碳预算剩余3800 亿吨。按照当前的排放水平进行线性计算,9年后全球气温就会升高1.5℃,30年后就会达到2℃。这就是为什么,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今年的气候变化大会上大声疾呼:“我们正驶在通往气候地狱的高速公路上,而且还脚踩油门”。
我们一定要清醒地意识到,“可持续发展”,从语义上理解,是“世界发展”的问题,而从本质上洞察,是“人类生存”的危机。在多重挑战下,前有政策引导、后有民众呼声,市场经济主体别无选择,必须走上绿色转型之路。
企业必选的绿色转型
什么是企业的绿色转型之路?我们可以概括为“三高转三低”:高能耗转低能耗、高排放转低排放、高污染转低污染。
在三高转三低的过程中,要完成生产资料的转变,如清洁能源取代化石能源;生产方式的改变,如循环利用和数字经济取代传统方式;生产技术的转变,如使用清洁利用等减碳技术、再生能源等无碳技术、以及 CCUS 碳捕获、利用与封存等去碳技术;生产工具的转变,如锅炉等专用设备、照明等电器设备、喷水等通用设备以及仪表等监测设备。
无论是能源替代、模式优化、技术更新还是工具升级,都需要资金支持。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全球的绿色之旅,都是黄金铺路。世界经济论坛今年7月发布《中国的气候挑战-以金融支持达成净零排放》报告,预测中国实现碳中和资金需求140万亿人民币;中国金融学会预测,资金需求将高达487万亿人民币。那么,市场主体进行绿色转型,资金问题如何解决?
绿色金融的价值循环
我们还是以贷款为例,来看一下我国的绿色金融如何支持绿色转型。2022 年 9 月末,我国绿贷余额达 20.9 万亿元,同比增长 41.4%,规模和增速稳居全球首位。
绿贷的迅猛发展得益于“政府-银行-企业”三者的密切配合,我们可称为“绿转型三重奏”。
从政府端来看,对市场注入海量的政策红利。2021年11月,人行先后推出了“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两个新货币政策工具,利率均为1.75%,支持金融机构为减排企业和项目提供低成本融资。到今年6月末,人行累积发放碳减排支持工具1827亿元,累积发放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439亿元,有力支持了老能源产业的转型。
从银行端来看,对企业进行高效传导。银行将企业环境检测、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和ESG状况等作为信贷审批条件和差异定价的基础。借助经济杠杆而非行政手段,将企业的环境效应内部化。到今年6月末,银行发放绿色信贷19.55 万亿元,有力地支持了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绿色升级和绿色服务等低碳产业发展以及煤电等高碳产业转型。
从企业端来看,积极向绿色发展转型。企业将绿色贷款和转型贷款提供的低息资金,投向节能环保、清洁生产、绿色能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和绿色服务等领域。仅人行的两大货币政策工具,通过银行传导机制,在6个月内促进企业减排6000万吨,约占国家年度碳排总量0.6%。基于金融的乘数效应,进一步带动更多企业转向低碳环保的发展领域。
如上所述,资金的转向带动了产业的转型。只有资源配置体系发生变革,才能使企业产生绿色转型的内动力。
绿色转型的效率效益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市场主体既是碳排放的大户,也是碳减排的主力。市场主体进行绿色转型,就要回归市场逻辑,讲效率和效益。讲效率和效益,就是降低投入产出比。如果一家企业,对一个办公地点做一次碳核算就要支付几万元、被银行判定是否符合绿贷标准,就要出几万字的材料、拿到一次政府节能减排财政补贴,就要等12个月,这种财务、时间和精力上的高成本,是企业难以承受的。提升效率就要走数智化道路。今年9月,盟浪推出了自主研发的“盟浪碳融通-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这个数智化的效率工具具有三大核心功能,即绿识别、碳核算、碳评级,这正好破解绿色转型的三大难题:到底绿不绿?究竟有多绿?减碳绩效好不好?目前,盟浪碳融通已对我国8653 万家企业实现了在线识别,绿色企业891万家,潜在绿色企业1941万家,合计占比三分之一。绿色识别的精准度在双盲测试中达到94%。盟浪已与邮储等银行、信易贷等平台、派能等企业签约合作,在市场主体的绿色转型中,为精准营销、产品创新、风险管理等提供低本高效的服务。

企业界和金融界的朋友们,严峻的挑战摆在面前,我们不转变生产方式,就会失去发展空间。全球企业的绿色转型,就是人类生存的保卫战。衷心期待,金融界能加大支持企业界的绿色转型,让金山银山化为绿水青山;衷心盼望企业界能更好实现绿色发展,将绿水青山化为金山银山。


IP属地:广东1楼2022-12-21 20:06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