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吧 关注:21,657贴子:725,145

我们和讲南岛语的到底是什么关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为什么我会那么这意,恨不得回到6000年前去看看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2-12-20 19:58回复
    壮语里5这个词应该是原自原始南岛语的lima(现在太平洋大部分南岛语都把5读lima),再到ma(黎语),再到ha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2-12-20 23:50
    收起回复
      你可以去搜一篇论文“多学科视域下侗台语和南岛语亲缘关系探究”,载《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22年第4期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2-12-22 11:07
      收起回复
        侗台是受周边影响较深的南岛人


        IP属地:广西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2-12-30 19:58
        收起回复


          IP属地:广西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22-12-30 20:01
          回复
            虽然目前南岛人和壮族人两者的聚集地并没有大规模直接接壤或混居,但是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南岛人肯定和壮侗人有关系,广西一些偏远山区的壮族人至今唱的山歌就和台湾抗日电影赛德克巴莱里的高山族山歌一模一样(指唱法、调值旋律相似),只是柳州壮族人唱的汉语山歌在抖音大火导致很多人以为壮族山歌都那样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22-12-31 10:58
            收起回复
              这几年的遗传学论文纷纷指出,壮侗民族的祖先乃原始南岛语人群为主和原始南亚孟高棉语群体在岭南接触之后水乳交融后的结晶,这两大群体的遗传信息都属于古南方东亚人,比如最近检测的云南马鹿洞人遗骸,后来经检测,就是古东亚南方人的其中一员,不过他们是来到东亚的第二批人群,第一批岭南土著是类似安达曼群岛的原住民,东南亚尼格利陀和越南的古和平文化,最近还发现了已经绝灭的广西古隆林人,这些人疑似和第二批的东亚南方人进行了遗传上的融合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3-01-02 01:29
              收起回复
                为什么,要关注那些几十辈子都没交集的人?难道,武陵山地区族群不应该得到更多关注。况且,与壮族乃至广西各人群有没关系都是不可证伪、证实的。反尔武陵山地区族群,无论过去与现状,都是有史可鉴有眼可见。。。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3-01-02 15:00
                回复
                  这件事新闻也是有报道的,很少人去关注这方面的资讯,以下我将引用这篇报道的全文:中新社厦门11月7日电 题:何以说台湾古人源于大陆东南沿海?
                  ——专访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王传超
                  中新社记者 杨伏山
                  人类的起源,向来是人们感兴趣的话题。
                  台湾人从哪里来?何以说台湾古人源于大陆东南沿海?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王传超,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对此进行了阐释。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如今,包括台湾少数民族在内的南岛语族来源有哪些学说观点?为什么说台湾古人起源于大陆东南沿海?
                  王传超:包括台湾少数民族在内的南岛语族的来源大抵可归纳为三类假说:一是认为起源于中国大陆华南地区;二是认为起源于印尼、马来或南洋群岛西新几内亚的“南来说”;三是认为起源于中南半岛一带。
                  2021年2月22日,《自然》杂志(Nature)正式发表我们团队的论文,文中首次公开了台湾岛内古代人群DNA数据,结果表明台湾2000年至3000年前的古人与大陆壮侗语人群有紧密的遗传关系,直接证明台湾少数民族所属的南岛语族起源于中国大陆,强有力地反驳了台湾少数民族“南来说”,引发国际关注。
                  中新社记者:对台湾古代人群的DNA研究是如何开展的?
                  王传超:对古人的DNA研究往往受DNA降解严重、微生物DNA含量高和现代人群DNA污染等因素的影响。能否从古代人类遗骸中成功获取内源性古DNA并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一直是古DNA研究领域面临的实际困难和挑战。加之中国南方地区气温高、雨水多、土壤酸度大,古人遗骸保存情况较差,难以有效提取和富集古DNA。
                  在对古代人群的DNA研究中,首先我们通过化学或酶处理,避免不同来源的现代人类DNA或微生物DNA污染,包括用磷酸盐缓冲液、次氯酸钠、蛋白酶、EDTA或酸等处理骨骼或骨粉。我们探索了常温裂解过程最佳的孵育时间,改进了骨粉裂解完成后的纯化方法,提高了回收效率。
                  此外,我们也改进DNA富集实验技术细节,使用1240K和外显子捕获测序方法,突破中国南方地区古人骨骼样本保存状况较差的技术瓶颈,首次成功对中国台湾岛内的古代样本进行了DNA提取、富集和高通量测序。
                  厦门大学王传超教授指导学生开展古DNA实验。受访者供图
                  中新社记者:对台湾古代人群的DNA研究,有哪些新发现?
                  王传超:我们对公元前1300年到公元800年的台湾汉本和公馆遗址46具人骨成功进行了古DNA提取和测序。这些样本的父系Y染色体类型主要是O3a2c2-N6,母系线粒体DNA类型主要是E1a、B4a1a、F3b1和F4b,这些Y染色体和线粒体类型也普遍出现在现代台湾人中,表明台湾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铁器时代早期人群和现今台湾南岛语人群具有较强的遗传连续性。
                  从常染色体来看,台湾古代样本和现代南岛语人群都与大陆东南沿海古代人群和现代壮侗语人群共享更多的等位基因位点,与华南的现代壮侗语人群之间有密切的遗传亲缘性。这支持南岛语人群与大陆壮侗语人群同源的观点,表明包括台湾少数民族在内的南岛语人群直接起源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地区。
                  在人群混合模型分析中,发现了台湾古人有来自华北粟黍农业人相关的25%左右的遗传贡献。这与考古学上论述的华北粟黍农业文化南下并在华南形成广泛的稻粟混作区的趋势具有一致性,反映了东亚大陆沿海地区自新石器时代早期就已开始文化交流互动与人群迁徙融合。
                  中新社记者:除了用DNA数据说话,还有哪些证据?
                  王传超:近半个世纪以来,南岛语族起源和扩散的考古学研究进一步拓展深化,在考古学、语言学和民族学的研究成果上以“南岛—壮侗一体”的学术视角,将其纳入整个华南与东南亚土著民族文化体系中观察研究,并探索南岛—壮侗始祖人群自新石器时代以来的海洋适应性与原始航海实践。
                  语言学上,最早提出大陆华南土著民族壮侗语诸语与南岛语具有同源关系的,是美国学者本尼迪克特。本尼迪克特还结合民族学、考古学知识,认为壮侗语与南岛语的共同起源地在华南地区。
                  法国学者欧追古也持相同看法。他认为,南岛语族的起源地应在亚洲大陆东南沿海一带,介于海南岛和台湾之间,因为这个区域比起南洋群岛的南岛语言,不仅最具多样性和存古现象最多,还和华南、海南以及越南北部等地的各种语言有亲属或接触关系。
                  后来,沙加尔、陈康、倪大白、蒙斯牧、欧阳觉亚、邓晓华等国内外语言学者,从同源词、音节和声调等方面进行论证,特别是发现这两类不“同构”的语言存在一批具有“同源关系”或“底层关系”的基本词汇。我们前期构建的语言进化树形图,也表明了南岛语和壮侗语的发生学关系。而在华南与东南亚考古中大量遗址的发现和科学发掘,为进一步探索和验证语言学上的“南岛—壮侗一体”提供了研究基础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3-01-03 02:13
                  回复
                    在考古学上,林惠祥等学术前辈早在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就已作了初步探索。林惠祥先生当年通过论证印纹陶、有肩有段斧锛器等遗存的特殊存在,将中国东南、东南亚的史前土著文化称为“亚洲东南海洋地带”;从具体的文化因素论证新石器时代起源、青铜与早期铁器时代繁盛的印纹陶文化遗存在亚洲东南海洋地带的空间分布特征,认为“武平的曲尺纹陶也见于马来半岛的陶器上,有段石锛见于台湾、南洋各地,武平也有,由此可见武平的石器时代文化与台湾、香港、南洋群岛颇有关系”。这是现代学术文献中对环南海土著海洋文化体系的首次考古学概括。
                    林惠祥先生将台湾史前文化看成“祖国大陆东南一带的系统”,从考古学、民族学角度阐述台湾少数民族的文化形态及其与祖国东南沿海百越民族的关系,初创了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问题在中国的早期研究,成为中国大陆研究台湾南岛语族历史与文化的奠基之作。
                    自20世纪60年代起,在张光直先生等倡导的以语言学与考古学为重点的南岛语族起源“科际整合”研究中,考古学探源的焦点指向了中国台湾及大陆东南海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认为“台湾的南岛语族说明台湾是整个南岛语族最早起源的地区的一部分;向上推溯四五千年所得的大坌坑文化很可能是原南岛语族的代表或一部分的代表”。
                    从考古学文化序列上观察,大坌坑文化的起源是探讨南岛语族起源的关键,它首次确立了距今6500年到2000年台湾新石器时代文化粗绳纹陶文化(大坌坑文化)—细绳纹陶文化(圆山文化、凤鼻头文化及牛稠子文化)的发展序列。大坌坑文化与同时期大陆的壳丘头文化诸遗址和富国墩遗址,可以追溯到长江下游地区的河姆渡和马家浜文化;最近在台南科学园区考古发现距今约4000年的大坌坑文化晚期的栽培稻与粟遗存,表明大坌坑文化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受大陆农耕文化的影响。
                    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师生进行人骨观察和测量分析。受访者供图
                    中新社记者:近期考古学比较研究对粤、闽、台的文化共同体有何发现?
                    王传超:在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浙、闽、台、粤、琼、桂等地,发现自新石器时代以来密集的“滨海而居”聚落遗址,多数位于当时的河流入海口或海岸线附近,以及近海岛屿,反映了南岛—壮侗始祖文化的海洋适应与海洋开发。
                    近期的考古学比较研究亦表明,台湾南部大坌坑文化很可能与岭南地区的滨海文化关系密切。大坌坑文化目前已知的南岛语族最早的祖先文化,与距今6500年到5500年的福建壳丘头文化和广东东部的陈桥文化有很大相似性,可归为同一文化共同体。福建北部的明溪南山遗址、霞浦黄瓜山遗址与大坌坑文化南科遗址较为一致,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地层同时发现粟和水稻遗存。
                    大坌坑文化之后发展出的区域文化,是后来台湾少数民族文化的基础,且台湾西海岸诸考古学文化的绳纹陶文化→红陶文化→灰黑硬陶文化→方格纹印纹陶文化这一史前文化的共同发展序列,基本上与大陆的史前文化发展轨迹相符,只是年代晚于东亚大陆。这一过程反映了自新石器时代以来,大陆东南文化不同时期、多批次向台湾的传播与演化。
                    此外,在华南与东南亚的整体视野下,以吴春明、焦天龙、Rolett、葛威等为代表的学者,从原始制陶技术、衣装服饰(岛夷卉服、织绩木皮)和史前海上交通工具(边架艇独木舟)、贸易圈、植物利用等不同角度,以民族志或民族考古成果进行具体阐释。除了固有的华南大陆沿海史前、早期古文化田野考古之外,从台湾山地少数民族到黔东南苗侗村寨,从原始宗教神话到树皮打布工艺,从华南子母船到东南亚、太平洋边架艇,这些民族考古的比较研究,初步展现了华南与东南亚土著百越系—南岛人群在海洋文化等方面的文化共性与同源性。(郭健新博士、范志泉博士和杨文姣博士对此次专访亦有贡献。)(完)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3-01-03 02:15
                    回复
                      网页链接 大家如果对南岛民族源流感兴趣的,可以看这篇介绍古越人和南岛壮侗民族的文章,对海洋文明的描述写的特别好,溢美之词不胜言表,满篇都是赞扬古百越族的伟大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3-01-03 05:22
                      回复
                        这类话题多说无益。关键是---壮族等各主流广西人群与乩童文化及其衍生文化无关,过去现在将来都无关,就对了。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23-02-23 07:59
                        收起回复
                          图1是聚类图,壮黎侗水和台湾南岛民族距离比很多大陆民族更靠近台湾原住民,图2是各省南岛常染得分情况,广西41%在国内属于是最高值之一,紧随其后是广东和其他南方省份,海南估计比广西高上一点,北方反而平均比南方低上不少,他们北方以黄河成分为主,这些是最有力的遗传学证据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23-02-23 09:55
                          收起回复
                            大无语事件,网上有某些汉人竟然说壮族不是越人,他们需要睁大眼睛瞧瞧,这张是中国古人口主成分分析图,这里我还细心标注了关于南方族群的一切,壮傣和东南百越民族呈现的相关度十分紧密,也和汉藏语苗瑶语南亚语群体为远亲关系,大家都一目了然,我想已经没什么好说的了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23-02-28 16:37
                            收起回复
                              @shine狙击M200
                              不单单是我发给你的视频,壮侗还有许多帅哥美女的神仙颜值和南岛人最为接近,特别是有关台湾原住民的长相,底下的图片前面基本都是摘选台湾原住民的运动员,最后三张要感谢吧友@坤帕隆🌞 提供的黎族帅哥,怎么样是不是很像我们这边的广西贝侬,我在我们广西本地都见过好几个与他们那边类似的模样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23-03-13 23:3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