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行国医馆吧 关注:67贴子:652
  • 0回复贴,共1

今日立冬,重在养“藏”,季节转换如何科学进补?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今日立冬,重在养“藏”,季节转换如何科学进补?
王新华,教授,广州医科大学原校长,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首届“南粤优秀教师”,美国NIH高级访问学者,中西医结合临床重点学科带头人;世界中联常务理事、音乐治疗专委会会长;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学》英文版主编。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科研、教学工作三十余年。
擅长:治疗肝炎、肝硬化、脂肪肝、脾胃病、情志病、各种痰湿结节、虚损证等。尤擅运用中医+音乐疗法对各种慢性疾病、肿瘤,或因各种压力等因素引起的焦虑、抑郁、失眠等症。图片
立冬之日,意味着冬季自此开始,冬季是一年当中最寒冷的季节,所谓“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立冬是一个重要的节气,同时也是养生的好时节。
在传统观念中“冬”即“终也”,为结束的意思。中医认为,这一节气的到来万物活动即将休止,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潜藏阳气,为迎接来年生机勃勃的春季。
立冬养生,从睡懒觉开始
立冬养生强调“无扰乎阳,早睡晚起,必待日光”。也就是说,冬季睡眠应该遵循早睡晚起的原则,随着太阳的升起和降落来调整作息。
冬季白天短,白昼为阳,夜晚长,夜晚为阴,正是因为冬季要养阴,所以晚上睡眠时间要比夏季更长,晚上早点睡觉,早上睡会懒觉,等太阳初升后再起床,这样有益于阳气潜藏,阴津蓄积。
睡觉是第一大补。关于睡觉,民间有好多俗话:“一夜好睡,精神百倍,彻夜难睡,浑身疲惫。”“睡个好觉,如服良药。”
冬藏防三病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冬季万物歇息,各种季节性的疾病也会随之而来,要想安然过冬,一定要注意预防以下三种疾病。
感冒:感冒是老年人冬季最常见病之一,往往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极易诱发肺心病、“老慢支”、肺炎、哮喘病。因此要加强耐寒锻炼,比如坚持室外运动,流汗有助于排出身体毒素,活跃身体机能。
心梗:心肌梗塞也是冬季的高发病。当人体受冷刺激后,由于血管收缩,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容易诱发心绞痛,若措施不力,会发生心肌梗塞死亡,这不是没有先例的,不可不防。
胃病:冬季胃病是由于寒冷刺激人的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支配内脏的植物神经处于紧张状态,在副交感神经的反射作用下,致使胃肠调节功能发生紊乱,胃酸分泌增多,刺激胃黏膜或溃疡面等。因此,要注意胃的保暖和饮食调养,日常膳食应以温软淡素、易消化为宜。
立冬后,适当改变生活习惯
立冬前,立冬后,已经是两个不同的季节,随着秋季的谢幕,冬天渐渐占据主旋律,在这段过渡的时间里,某些生活上的习惯需要慢慢调整过来。
1、多点水
冬季气候还干燥,皮肤易处于干燥状态,容易瘙痒,这时多喝水,可以加快新陈代谢,而且有助消化,我们冬天会吃肉抵抗寒冷,喝热水也可以御寒,一天补充2000毫升以上的饮用水即可。
2、出点汗
天气越是寒冷,就越是要出点汗,这样才能强健身体,而锻炼身体也需要动静结合,跑步做操只宜微微似汗出为度,汗多泄气,有悖于立冬阳气伏藏之道。
3、早点睡
“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阴精”,立冬养生要保证充足的睡眠,这样有益于阳气潜藏,阴津蓄积。
4、护点脚
如有睡眠不好、精神不振、饮食不佳、疲乏无力、情绪不稳等一系列不适症状,可用热水泡脚30分钟,再搓脚心10~20分钟,直至发热,会感到神清气爽,全身轻松。
季节转变,如何科学进补
立冬进补,注意防止热能过剩——冬季气温低,出于生物本能,很多人会通过加大进食量来维持身体的热量,这样容易导致体内脂肪堆积而肥胖,尽管肥胖的体态御寒能力更强,但不利于健康,因此冬季进食也要讲求“度”,切忌放纵饮食导致热能过剩。
巧防冬燥——一到初冬季,气候就变得晴朗干燥,因此主张应当润燥。怎样做到这一点呢?首先应当少吃一些刺激性强、辛辣、燥热的食品,如尖辣椒、胡椒等等,应当多吃一些蔬菜、瓜果,如冬瓜、萝卜、西葫芦、茄子、绿叶菜、苹果、香蕉等。
饮食禁忌——此时节,应该特别注意,饮食一定要吃温热的食物,减少凉拌菜等类似的食物的摄入量,保证饮食多样化,以保障胃肠功能的正常代谢,避免腹泻等症状的发生。




1楼2022-11-08 09:57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