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刚兑的合理性
在业内人士看来:从法律法规角度而言,资金信托类的理财产品本身不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本就不存在所谓兑付问题。
同时,打破刚兑可以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任何的投资都存在风险,如果所有风险都要信托公司承担,长此以往,必然导致信托公司积聚巨大的系统性风险,只有打破刚兑,才会及时暴露风险,通过暴露出的风险,可以发现不同信用主体的市场价格,优质企业就能以较低的价格和回报率获得市场的青睐,次级企业需要更高的回报率吸引投资者,这样才能使得金融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提升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
因此,基于法理而言打破刚兑依法合规。”信托本质上是一种封闭式的私募产品,信息不对称的特征尤为明显。在这样的定位和信披有限的事实下、一味强调简单买者自负,风险自担的模式就非常不合时宜,这样的做法会使得委托人(投资者)的风险和收益严重不匹配,进而使得信托理财产品失去其特有的市场定位。所以破刚兑可行,没有尽责也是面谈!
关于这一点,一位读者的留言非常有意思:
信托公司的打破刚兑只能基于底层关系简单干净、客户已了解清楚、该做的风险等级还有告知已经尽职尽责。否则,都会存在风险,纵观目前的信托行业的产品还有所谓的标准化产品,能够清晰明了地让客户懂得,真的不多,所以喊口号打破刚兑四年了,至今仍然无法脱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