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吧 关注:2,286,987贴子:16,476,067

表音文字先进 表意文字落后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标准前置:语言文字是人际交流工具,“精确描述能力”和“简便易用属性”才是根本,其它的都不过就是 无聊人士 的 画蛇添足 狗尾续貂 过度解读,孔乙己 而已...警惕 以 个人喜好 干扰 思辨真知...
——————————
1、任何人类种群的文字,都是以“画图记事”为“最初源头”的, 进而逐步 简化抽象 为所谓的“表意文字”阶段...
也就是说,任何应用所谓的“表音文字”的人类种群,都经历过“表意文字”阶段,且认为“表音文字”比“表意文字”更符合“ 时代性 现实性”的应用需要,才逐步淘汰了所谓的“表意文字”而代之以“表音文字”...
这,是“表音文字”比“表意文字”先进的第一步证明...
2、任何语言文字的应用,都必然涉及“现实协作 代际传承 的 学习教育”问题...而人类的 成长规律 认知规律,正常的范式,都是从 婴幼儿 先学口语 开始, 之后到一定年龄再学 书面文字 的...
即,婴幼儿口语“初识概念”,并在成长过程中,渐进有序的关联字词符号...这一点“表音文字”具有先天优势...即,表音文字符合人类的 成长规律 认知规律的 正常范式...
而所谓的表意文字,每个字都是与“借助发音 以 助益学习应用”基本无关,且每个字基本都是需要“单独记忆的图片”,这,“不符合”人类的 成长规律 认知规律 的 正常范式...
而且“已不是画图记事阶段”的“具有足够抽象属性 的 表意文字” 的“表意属性”,对于还不识字的婴幼儿来讲,没有任何 真价值,他们仍旧是“难识其意”的...尤其是在婴幼儿学习文字时,与“已习得的口语概念”相关联的过程中,一无是处...
即,每个表意文字都是一个需要“单独记忆 死记硬背 的 图片”,表音文字则只需“记忆26个字母的发音顺序,并关联已掌握的口语习惯”...前者表意文字的习得 费时费力,后者表音文字会说基本就会写...大家联想一下自己是如何学习应用汉语拼音的过程即可理解这种差异了...
这,是“表音文字”比“表意文字”先进的第二步证明...
3、表音文字的习得应用过程,紧密的与“活人当下 现实的 日常生活”紧密关联,如此,一定程度的 与时俱进 而 少受传统羁绊,有利于“寻求 现实性 助益性 的 真善美”...当然,与日常用语 有一定差别的 专业问题,另议...
反之,所谓的表意文字,多是强调古代文言文等字词符号的历史延续,这种“错误的定义法(详见哲学擂台1:语言哲学 定义法)”,必然导致其母语群体被所谓的“传统习性”所潜移默化的毒害,从而难以 与时俱进,并羁绊现实的“需求与应用”...
这,是“表音文字”比“表意文字”先进的第三步证明...
4、其它 待续...进制语言构词法 文字黄金律 逻辑理性 谬误概率 母语能效...等等...


IP属地:云南1楼2022-10-06 09:17回复
    你用什么文字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2-10-06 19:33
    收起回复
      出力漲力
      難掌握難運用未必就不是好事
      越吃越饞,越呆越懶
      長久得不到鍛煉思維也會僵化


      IP属地:辽宁7楼2022-10-06 21:23
      收起回复
        汉字导致“认知分辨率”偏低...
        结论前置:汉语汉字导致各种“认知分辨率”普遍偏低,且汉语汉字没有成长完善的学术可能,副作用巨大...
        ——————————————
        1.数字0~9十进制,十个符号的结合运用(小数点.略),就可以用于表达“无穷大与无穷小之间的任何一个数字”...
        同理,abcd等26个字母,就等于是26进制的“数字体系”,可以用于表达“无穷大与无穷小之间的任何一个数字”...以此就可以用于描述 日益复杂 数量暴增 的主客观事物...一个字词符号(及其发音),对应一个概念,是语言文字的“黄金律”...


        IP属地:云南8楼2022-10-07 07:55
        回复
          最关键的是abcd这种符号的排列方式,有序 且符合“人类大脑 的 带宽便捷性 与 精密性塑造”...
          2.汉字则没有前述能效,汉字构造鬼画符...繁体字之所以越来越复杂,不过是为了应对 日益复杂 数量暴增 的主客观事物 的“描述符号 的 分类区别化”的逻辑必然而已...人们识别起来“费力费眼”,远不如abcd这种符号的排列方式 简单有序 便捷有效...
          最重要的是,汉字鬼画符构字法,不能如abcd等26个字母一样成为“有序进制 的 数字体系”,也就无法用于有效高效的描述 日益复杂 数量暴增 的主客观事物...汉字小方框之间,笔画过于复杂,只会是一团肉眼无法识别的乱麻...


          IP属地:云南9楼2022-10-07 07:55
          收起回复
            还有的就是,靠“单音节 多声调”来区别语意,远不如靠“多音节”区别语意的“延展潜力”...人类肉体识别音调差异是有上限的,这就是为何是四声调(或九声调)而不是更多声调的原因...
            3.“语言文字 母语能效”强塑“大脑回路 精密度”,“大脑回路 精密度”则强势掌控各种“认知器官 的 认知能效”...
            汉语汉字会导向“色彩识别度 声音识别度”等方面的“认知分辨率”偏低,这是另一种副作用...同样,也会导向“精密机械 精细工作”的能效偏低...
            是否如此,有兴趣者自己简单对比一下各自的“宗教建筑 塑像画像 乐曲乐器”等事物,看看其普遍的精密程度对比如何即可理解了...


            IP属地:云南10楼2022-10-07 07:56
            回复
              综前所述,汉语汉字导致各种“认知分辨率”普遍偏低,且汉语汉字没有成长完善的学术可能,副作用巨大...
              注:可被词汇描述,才能有助于记忆,有了记忆才能促进“再认知”...人类“认知任何新事物”,都是依据“已有记忆心像”的类比关联...“词汇量不足”便是“精细程度不足”,则必然导向“再认知能效”的“被削弱”...
              “汉字鬼画符构字法”导致“明细有效 的 字词符号”数量延展能力,不足以胜任用于有效高效的描述 日益复杂 数量暴增 的主客观事物...一百万英语词汇量,对比五六万汉字词汇量,“字词符号 词汇量”的不足,就是各种“认知分辨率”普遍偏低的最简单证明...


              IP属地:云南11楼2022-10-07 07:56
              回复
                可惜你现在在用汉语否定汉字的价值,这就搞笑了。
                汉字也有声韵母、主谓宾,英语也有主谓宾、语法语境。它们复杂与否,不在于它们本身如何,而在于人的智力开发程度。
                你觉得汉语复杂,只是因为你是站在那些学院派的角度说的,因为他们是搞专业学术研究的,必然要钻得深,说得复杂,并且还要搞八股文之类的东西,这是古代的知识产权壁垒。
                话说,西方就没有八股文之类的么?
                但无论如何,学校里的学生,第一反感的课就是数理化考试,第二反感的就是英语考试,却是不争的事实。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2-10-07 08:12
                收起回复
                  表意文字突出的是它的心灵意境和精神抚慰作用,并不在于它的方便作用。毕竟,学习知识的过程本身就枯燥无趣,如果文字本身就是那种一目了然的东西,你让那些精力旺盛的多动症少年如何安心学习?
                  成语“一叶知秋”就能把风景和心情说清楚,用英语怎么说,只怕得叽里咕噜一大堆吧?
                  航空航天界,北斗、天宫、神州、问天、玉兔等,哪个没有意境?不比他老美的开拓者、挑战者、哥伦比亚让人浮想联翩?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2-10-07 08:32
                  收起回复
                    在这里谈表音还是表意,还是二元对立论导致的思维偏执。不如把两者结合起来,让表音文字教刚刚入门的小学生,表意文字教大学生和专业人士。为啥非要学西方人,强行把两个本来一体的东西分成对立的两个不死不休呢?西方人的这种恶意,不管是他们自己无知的结果,还是他们的刻意为之,都该警惕才是。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只看好,不看坏,或者只看坏,不看好,都是偏执。比较优劣,找到最优解不好么?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2-10-07 08:42
                    收起回复
                      论点都很奇怪,感觉你在反串,哲学吧不适合钓鱼吧?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2-10-07 20:34
                      收起回复
                        以“多音多义字”再论汉语汉字的低级低效...
                        结论前置:一个字词符号(及其发音),对应一个概念,是语言文字的“黄金律”...即,多音多义字越多,逻辑谬误的概率就越高…而汉语汉字体系正是这种多音多义字过多,而容易导向逻辑谬误频发的低级低效的语言体系…
                        ————————————————
                        举例说明:
                        鲁讯的著作不是一天能读完的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著作
                        ————————————————
                        因此《狂人日记》不是一天能读完的


                        IP属地:云南19楼2022-10-08 08:12
                        回复
                          这是形式逻辑中最出名的三段论形式,估计大家都听说过...而这个例子,初一看,是不是有问题?
                          问题就出在中项概念“著作”一词,在这里违背了“同一律”,犯了“四概念”的逻辑谬误...即,大前提和小前提中的著作一词,虽是同一个“字词符号”,但并不是同一个概念内涵外延...
                          即,“鲁迅的著作不是一天能读完的”中的“著作”,指称的是“鲁迅的全部著作”...而“《狂人日记》是鲁迅的著作”,指称的则只是《狂人日记》这一部著作...而这种现象,就是多音多义字导致的有意无意的“四概念谬误”...


                          IP属地:云南20楼2022-10-08 08:12
                          收起回复
                            反之,英语则通过单数复数的简单区别而先天排除了这种谬误可能...比如:
                            Lu Xun's works can not be read in a day
                            (大前提“鲁讯的著作不是一天能读完的”)
                            Diary of a madman is Lu Xun's work
                            (小前提“《狂人日记》是鲁迅的著作”)
                            在这里,“works”和 “work”本就不是同一个字词符号,以体现不是同一个概念指称...如此,也就不会放在同一个三段论形式中成为大小前提的共同中项...如此,也就直接豁免了“四概念谬误”的可能...


                            IP属地:云南21楼2022-10-08 08:13
                            回复
                              再举个例子:
                              人是猴变的
                              张三是人
                              ———————
                              所以张三是猴变的
                              而这个例子,初一看,是不是也有问题?理由同上,都是同一个字词符号但不是同一个概念引发的逻辑谬误...
                              “人是猴变的”,其中的“人”=人类这个物种;“变”=漫长的物种演化进化进程…
                              “张三是人”,其中的“人”=一个具体的活人…
                              “所以张三是猴变的”,其中的“变”=某个人的“出生”或“瞬间改变”或“进化变化”…


                              IP属地:云南22楼2022-10-08 08:1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