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犁吧 关注:312贴子:1,309
  • 2回复贴,共1

作家孙犁还是一名资深记者 冒着炮火到一线采访--转自天津日报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人们都知道孙犁是著名作家,但许多人不知道他还是一名杰出的记者呢!1939年到1944年,孙犁是晋察冀通讯社和晋察冀日报的记者。他是我见到的第二位记者。
     1940年夏,孙犁和张帆一前一后来到我们一分区政治部宣传科,在易县南楼山,和魏巍、丹辉、柳杞一起在我们住的大院里畅谈。我从外面回来,刚进大门就听见一阵阵爽朗、清脆的笑声,走进院内,见一位身材颀长、面目清秀、文质彬彬的人。魏巍对我说:“小马,你又来了一位老乡,是晋察冀通讯社的记者孙犁同志。”当时,孙犁的名著如《荷花淀》等还未问世,我对他不熟悉。我向他行了军礼,他问我是哪县人,我如实相告。他说,他在保定上育德中学时常从我们县走过。寒暄几句之后,因为当时我才16岁,水平低,没多少话说,又不愿打搅他们谈话,就悄悄回到我的办公室去了。
     孙犁在一分区采访后,回到阜平,被通讯社派往灵寿,他一路上看到日寇扫荡后杀害的同胞,烧毁的房屋,也看到不屈的人民和子弟兵准备继续打击敌人,迎接新的战斗,彻底粉碎敌人的扫荡。他满怀激情,写了一篇新闻通讯,《冬天,战斗的外围——这是我们报告于世界的》于12月24日、26日连续发表在《晋察冀日报》上,向全世界人民控诉了日本军国主义的罪行,颂扬了我军民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反响。此后,孙犁的名声大振,为广大人民所熟知了。
     1946年孙犁已回到冀中,我也担任了冀中导报记者,4月22日下午,在冀中区党委的会议室里,我再次见到孙犁,此时《荷花淀》早已在党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发表,孙犁已是全国著名作家,他向我们一批青年记者作了有关通讯采访写作的报告。我印象最深的是他鼓励我们多积累材料。他预言:记者队伍中,将来必然出现一批作家。他的报告,使我们受到鼓舞。
     孙犁虽然担任《平原》杂志的主编,但仍然不忘记者工作,也经常到农村、前线采访。
     1947年6月12日到15日,晋察冀野战军和地方武装,为配合东北民主联军的夏季攻势发动了青沧战役,连克青县、沧州等县城和十几个车站、据点,消灭敌人近万人。
     孙犁同志以前线记者身份参加了这次战役的采访。他冒着敌人的炮火,到第一线采访战士们的英勇事迹。有一次,敌人的炮弹落在他身旁,他急忙卧倒,只听轰的一声巨响,顿时尘土飞扬,孙犁成了土人。他站起来后,发现他腰间皮带上用毛巾绑的饮水、吃饭的缸子被炸飞,寻遍四处不见,所幸孙犁未受一点伤。孙犁回到报社谈起这惊险一幕时,同志们都为他庆幸。杨循还开玩笑说,老孙大难之后必有后福,引得大家都笑了。
     这次战役,和孙犁一起采访的还有著名诗人贺敬之。他随部队前进,在发起冲锋时,和战士们一起冲上去了。时任营长的刘政(后任六十六军军长)急得大喊让贺敬之回来。为此,贺敬之后来写诗云:“沧州军桥上,浴血刘营长。至今忆相呼,犹见战旗扬。”
     1948年冬,孙犁同冀中导报的同志一起进城,担任天津日报副刊科副科长,但他仍不忘记者生涯,到民园采访欢庆解放的人民,写下文章,记录下现场沸腾的景象。


1楼2010-06-21 22:55回复
    收获


    2楼2010-06-30 01: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