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行国医馆吧 关注:67贴子:652
  • 0回复贴,共1

今日秋分,防燥润肺正当时,科学进补因人而异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今日秋分,防燥润肺正当时,科学进补因人而异
今年的9月23日是我国的“秋分”节气。“秋分”与“春分”一样,都是古人最早确立的节气。按《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云:“秋分者,阴阳相伴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我国古代将秋分分为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
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第二候中的“坯”字是细土的意思,就是说由于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人穴中,并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水始涸”是说此时降雨量开始减少,由于天气干燥,水气蒸发快,所以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变少,一些沼泽及水洼处便处于干涸之中。
秋分养生需防燥
步入秋季,人体最易感觉到的就是燥意,燥是秋季的主气,这个时节的人体极易受燥邪侵袭而伤肺,从而出现了口干舌燥、大便干结、皮肤干燥脱皮等情况。
我国民间素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说法,是说秋季阴盛于外而虚于内,若不能养阴就易生热病,就是我们老百姓说所的“上火”。此外,不注意预防秋燥,泌尿系统感染也会“趁机发难”。
燥邪可导致咳嗽,导致气管炎和支气管炎,使肺部更受伤。防燥,要多吃雪梨、沙参、麦冬、百合、银耳、燕窝、雪蛤等,可以将其搭配在食物中食用,或是煮粥煲汤饮用。
白梨蜂蜜羹
材料:大白梨1个,蜂蜜50克。
做法:白梨削皮去核,挖空内心,倒入蜂蜜并整个置于碗中,蒸熟即可服用,每日一到两次即可,有润肺止咳、清热化痰的作用,但风寒咳嗽者谨慎食用。
百合粥
材料:鲜百合100克、大米100克、水1500克、冰糖几粒
做法:
1.大米洗净放入电饭煲,加水浸泡大米半小时后熬煮半小时;
2.百合掰开洗净,加入电饭煲中,再加入冰糖调味,煮五分钟即可。
秋分运动不宜过猛
秋季是心血管病的高发季,一般不适宜太过猛烈的运动,在外时可以选择太极拳、八段锦、慢跑等平和一点的运动,在室内时可以选择跳绳,健身操等等。
其次要预防运动损伤。据悉,由于人的肌肉韧带在气温下降的环境中会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缩,肌肉伸展度明显降低,关节生理活动度减小,神经系统对运动器官的调控能力下降,因而极易造成肌肉、肌腱、韧带及关节的运动损伤。因此,在每次运动前一定要注意做好充分准备活动。
热身的意义在于提高体温、促进血液循环,从而提高运动表现,降低受伤的风险,在气温较低的情况下,热身的时间可能会更长一些。若出汗较多,还可适量补充些盐水,补充时以“少量、多次缓饮”为准则。
进补,药补不如食补
秋天民间素有“贴秋膘”一说,古代贴秋膘是指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那时人们对健康的评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标准。瘦了当然需要“补”,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
比起夏季清淡饮食,秋季可以稍微多吃一些,储存能量为冬季到来做好准备。
比起“贴秋膘”,一些市民反而盲目相信价格较高的保健品,认为能够补益身体,但事实上,滥用保健品并不能让身体更加健康,反而会产生一系列副作用,比如烦躁激动、血压升高,甚至引起鼻孔流血等,所谓是药三分毒,再补的药品也不能当饭吃。
假如身体无病无痛,则不建议进补,否则效果可能适得其反。
饮食,多吃新鲜果蔬
需要提醒的是,秋分的“燥”不同于白露的“燥”。秋分的“燥”是凉燥,而白露的“燥”是“温燥”,因此,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多吃一些清润、温润为主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等。
秋天上市的果蔬品种花色多样,其中藕、荸荠、甘蔗、秋梨、柑橘、山楂、苹果、葡萄、百合、银耳、柿子、芝麻、蜂蜜等,都是此时调养佐餐的圣品。
青果,又名橄榄,有清热解毒,利咽生津的作用,口干舌燥的秋季以青果作茶饮可清润喉咙,除烦渴。


1楼2022-09-24 08:22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