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利吧 关注:19贴子:172
  • 1回复贴,共1

王兴锋:《论汉匈之战视野下的霍去病“天幸”》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汉武帝元狩二年,汉军霍去病取得河西大捷,司马迁《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载霍去病取胜原因在于其所率将领都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又认为他自身有“天幸”。学术界认为此"天幸"即上天保佑或运气颇佳。通过王兴锋分析霍去病六次出征匈奴的经过及战果,发现汉武帝本人直接对匈奴战略的选择和军事部署的干预,是霍去病取胜的关键因素,此“天幸”应为汉武帝的宠信之意。王兴锋指出,从军事战略上来看,霍去病六次出征匈奴均未正面对阵匈奴单于主力部队,即便是元狩四年出征匈奴,仍然是卫青遭遇了匈奴单于主力,因此非可用上天保佑或运气佳来解释,而在于汉匈之战的真正主导者是汉武帝。(附上全文)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2-09-13 23:12回复
    李艳玲在《西汉祁连山考辨》一文中指出,通过分析有关西汉时期的文献记载,可知西汉祁连山并不专指一地。月氏始居地之祁连与霍去病攻匈奴所至祁连山对应今河西祁连山,李广利与匈奴右贤王交战的祁连天山、田广明将军号中的祁连对应今东天山。两山皆被匈奴称为祁连,都有祁连,祁连天山的汉语称呼,后一山也被称为天山,前一山尚未见有汉语天山之名,表明当时中原汉人对两山称呼不定。东汉时期,两山在中原汉人的称呼中基本已各有专名。这一变化与西汉西向开疆拓土畅通丝绸之路密切相关,也体现了中原汉地对异域文化的认知过程。根据李艳玲对西汉祁连山考辨可知“西规大河,列郡祁连”无疑指霍去病河西战争中取得的战绩,祁连只能是河西地区的祁连。因此李艳玲认为将列郡于河西地区的祁连归为霍去病功绩,已是明显有夸大之嫌,更不要说列郡至东天山地区了。学界一致认同天汉二年贰师将军李广利与匈奴右贤王的战争发生在今天山,具体指东天山。 《史记》称“直曲塞,广河南,破祁连,通西国,靡北胡。作卫将军骠骑列传第五十一”。前两项主要是指卫青功绩,后三项为霍去病之功,当对应元狩二年征匈奴右地至祁连山,迎降浑邪王从而打通汉朝经河西走廊前往西域的道路,以及元狩四年春大败匈奴左方兵等战事。《汉书》云:“票骑冠军,猋勇纷纭,长驱六举,电击雷震,饮马翰海,封狼居山,西规大河,列郡祁连。述卫青霍去病传第二十五。”文中提霍去病六次长驱直入,突袭匈奴,包括元朔六年(前123)两次跟随卫青出定襄袭击匈奴,元狩二年春、夏两次进攻河西,同年秋收降浑邪王,元狩四年出代郡战匈奴左方兵。“西规大河,列郡祁连”无疑指霍去病河西战争中取得的战绩,祁连只能是河西地区的祁连。河西地区最先设立的是酒泉、张掖二郡,置于元鼎六年(前111);霍去病于元狩六年(前117)去世。因此,只能说霍去病的河西之战使河西地空,为该地设置郡县奠定了基础。将列郡于河西地区的祁连归为霍去病功绩,已是明显有夸大之嫌,更不要说列郡至东天山地区了。况且当时西汉势力未及西域,并无在西域东天山地区设郡的可能。综合霍去病元狩二年夏袭击匈奴的经行路线,作战区域及其战功,可以肯定其所至祁连山即今河西地区的祁连山。按前文提到学界一致认同天汉二年贰师将军与匈奴右贤王的战争发生在今天山,具体指东天山。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2-09-19 12: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