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科吧 关注:313,743贴子:4,722,017
  • 2回复贴,共1

关于维度、暗物质,超弦,量子涨落,真空零点能,费米悖论的猜想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摘要:见标题
目录:略
前言:正如时间维度并不存在,二维加时间不是三维,与伽利略坐标相似结构的维度,可能可能只是维度的最简单直观的特殊解“空子集”,而非维度本身,维度一直无法观测验证的维度,理论概念层面后续乏力,无法推动学科根本发展,亟需新模理论的方向提出,由此可能实现展开新的科技树大分支……维度科技,甚至曾经理论层面不自恰的降维打击,曲率疫情,中子战星等,都有希望实现
1星空之上,维度如同时间,只是错觉,观察者观察我们,如同我们探索微观世界,也是不确定,不连续的,这或许就是真正的苇渡,反之,由于量子纠缠,我们观测观察者,观测也会导致塌缩,也是量子化的,它也是处于存在和不存在的叠加态,而这种不连续的观测本身,或许就是真正的“苇渡”
2关于,世界是“二维的”,因为黑洞熵,与表黑洞二维投影面积相关,还有相对论量子力学二维自洽,就像电脑闪存解码字3d电影,甚至于宇宙宏观结构和大脑微观结构几乎一样,好多好多好多bug,应该不能都巧合很多老生常谈的维度的想象或猜想,迄今为止,应该还是根本观测不到,我们想象维度有一定概率不存在,或者是“二维”
3我们之所以只能观测20%的物质,只是我们二维薄膜宇宙世界的边界的折射率,大部分散射光都穿过了薄膜,只有特定角度的入射角才能够在薄膜“界质”中传导,或共振,如同波相位叠加和抵消,干涉加强,这或许是真空中到处充满着称作“零点能”的电磁能的原因,相比那种理想化的维度,人类可观的“宏观”世界,本来本来理论上也是不确定的,离散的,满足超弦理论的,同样,二维薄膜中的一维也是类似的,最后一维中的“零维”,便是超弦,而本质上宇宙的产生,或者是微观宇宙的量子涨落,本质上也就是“超弦”的叠加……
4如同宏观宇宙或黑洞的诞生破灭,就像微观的量子涨落,宏观总和为零,都是无限个粒子出现消失概率的集合,毕竟除非观测的宇宙不存在,否则就是有无数个粒子重合的点,而那种情况,所有粒子的电荷量,角动量,或者任意三个方向不一定为90度的夹角方向的自旋,将突破现有维度的限制
5关于维度无法观测:因为二维未必是理想的平面,二维宇宙是在被限制一个随机曲面上,他们的运动也是三维的,只是被限制的观测的可能性,同理一维的一个曲线同样也是我们的三维,就如我们的宇宙的形状,可能只是一个马鞍形而马鞍形也只是一个曲面,若存在二维一维,未必没对应点线面体的概念,就像时间,不可能只存在假想三维,零维之外,都是无穷个的粒子概率场,甚至奇点本身也是无穷个粒子的重合……
6以假说以假设演绎法,虽然假说不一定需要存在一个外因,但这个方便解释过程,可以假设,比如一个元宇宙一样的超级电脑启动,伴随着电容充电放电,又或者是电感,电阻,又或者是闪存之一,对应某种天体或星系或星域,而,正如一个人一生所经历的所有位置,都能用一个“二维曲面集合中一个点和其余相对点描述”而我们所代表的痕迹,其实就是如同暗物质一样不可观测的某种有相互作用的物质-场
7.1心理和历史背景上:之前各种老生常谈,我也有合理的猜测,爱因斯坦烧手稿,就相当于隐瞒,否则不会不留给后人参考,之前他天天怂哥本哈根,除非发现什么,否则不至于心灰意冷;这个宇宙和人类的bug,有很多,有很多,有很多,基于猜想,必须有驱动,就像是面对科技屏障,向内寻求安慰或者造个生物圈探索,转入肯定留下漏洞或线索。
7.2信息的密码基础:,和宇宙宏观相似的微观大脑控制的身体(宿主),适用十进制肯定是不容置疑的,原因很简单,十跟手指,而二成观宇宙,可能就是这个二维宇宙传感器就是采样20%(1)
7.3如同现代科学实验的,间接观测,对象:地球上5次物种灭绝,和2,10相关(2),那仅存2%与2相关(3),〔灭绝98%,人和祖先基因的相似度也是98%(4)〕
7.4从微观信息传递,量子纠缠速度快过光速成百上千倍,而大脑,灵魂与量子理论有关联,而大脑一个决定和脑内活动——化学物质准备的时间延时就是个2+5=7(5),宇宙相当于大脑的数量级别27(6),而香蕉,人类祖先最喜欢的食物,基因相似度70%(7)…………
8扫描大脑得到太极图,暗示古文明对玄奥,允许盆土能量放大效应,现代科学都无法解释,但是却能够观测,还有金字塔能,这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方向,还有波粒二象性,也是二维世界的根据,因为计算机二进制最容易实现,同时最小进制,相当于氢原子光谱这个宇宙通用密码,而且与诡异的二象性也是对应的
9很多人类无法解释的超自然现象,人类在一系列bug外挂,诸如地球四周暗物质长矛,未被观测到被强行改变轨道的陨石,证明天外观测者的存在,即使坚持到最后,难以逃脱宇宙热寂,甚至根本等不到宇宙热寂,
即使有未知存在,降低至少一个量级,一个细胞的“意志”和一个人都语言不通,或者同一个量级存在,即使是潜意识在梦中揭露病灶,仍然无法交流对微观维度的我们的观测,结果是随机的,反之,由于量子纠缠,我们观测观察者,观测也会导致塌缩,也是随机量子化的,它也是处于存在和不存在的叠加态,而这种不连续的观测或许就是真正的维度
10.1时间晶体也与零点能量和动态卡西米尔效应有关,而时间晶体的超对称粒子的超对称破缺即CPT破坏,即,时间晶体没有外部输入也能重复运动。它们的原子先在一个方向不停地振荡、旋转或移动,然后再朝一个方向运动。科学家观察到两个时间晶体相互作用,并交换组成颗粒——这些粒子从一个时间晶体流向另一种时间晶体,然后又返回,这种现象称为约瑟夫森效应。控制两个时间晶体的相互作用是量子信息处理等实际应用的第一步。将揭开“纬渡”的真正面纱,2021年11月,谷歌团队利用超导量子处理器“悬铃木”(Sycamore)实现了由20个量子位组成的时间晶体。[2]
2022年,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的两位物理学家使用链状的57个超导量子位组成离散时间晶体(DTC)。相关研究成果3月2日发表于《科学进展》(Science Advaces)。[2]
10.2时间晶体和空间晶体一样会是最低限度的能量的一种状态。可以将它看作是一只可以永远保持走时精确无误的钟,即便是在宇宙达到热寂之后也是如此,时间晶体并不违背能量守恒定律。通常情况下,所谓的永动机肯定不会长久,因为它们并不是处于一种基态,它们的能量会随着运动而消耗,最终能量会消耗殆尽。在时间晶体中,能量是守恒的,因为没有任何能量被移走。在这些物体中,但是物体中原子的运动速率并非为零。
费米悖论猜想:培养基上,人类并非独一无二,只是因为苛刻的条件,无穷无尽个离散但不完全一致的宇环境变量,毕竟正如人类连体内的端粒或者是自由基都不清楚,连DNA这么大分子链,都是上帝禁区,的弊大于利的基因工程都是靠抽卡蒙的,
2.1类比人类碳基生命,碳4个原子能产生四个化学键能够产生复杂化合物,以及聚合物单体,甚至DNA,蛋白质和酶,而碳下面的元素是硅,可以以水为载体,但氧下面的元素硫H2S没氢键在低温下才能成液态,同时由于分子量更大,分子作用力也更大,熔点更高因此只能在高温高压条件,呼吸硫化物,而且化学反应速度又更快,很难缓慢反应。而离恒星近的行星,又更多紫外线、由恒星核心的核聚变产生的γ射线或有机过氧化物的自由基来引发硅氢化反应。而用过渡金属及其络合物催化硅氢化反应,虽然能在室温下进行加成反应,却无法作为生命的骨架……硅链……
2.2四价元素,硅基生命,锗基生命,铅基生命三者,前者更容易产生,必须邻居近恒星的水星,或者虽然离恒星远点,但有温室气体co2,温度更高的金星,其它熔点太高的物质材料种类少,即使存在这种生物,也很难产生智慧,即使产生智慧,恶劣的行星条件和高温下的资源合材料,很难造出轻量化脱离恒星态的行器,
2.3由于基础科技天生相当于已经被锁死,其本身很难产生有序多样的低熵体,体内能发生的反应太少,更容易进化成另一种超越认知或人类无法观测的形式,可能是等离子体,能量体,可能是量子态,否则人类想象中的硅基文明无法存在,无法逃脱所在行星,但是他们的存在形式可能是。在其他区域宇宙规则不同,中子星红矮星产生的原因……
2.4由于硼是唯一和碳一样具有可以无限延伸自身的能力(连接能力仅略弱于碳),同时氢化物稳定性不受原子数目制约的元素;并拥有比碳更高的成键多样性,硼烷及其衍生物种类众多(甚至超过硅烷,拥有一个综合实力与碳相当的氢化物体系)
但与上述硅基生物类似,难成气候……
2.5硫基生命, 35亿年前就有一种微生物以硫和铁的黄铁矿为食,并代谢产生硫酸盐、硫化氢等化合物,……
2.6人类所在的星系,必须有足够大的异常,才更有希望延续,热寂那一刻,人类宇宙培养基已经被遗弃,引起它的注意才有一线变数,00了解观测指标,01引起关注,
2.7方案00,将就将就,大脑和全宇宙有关联,而唯一同步建模,建立一个宇宙,验证,需要观测全宇宙,但全宇宙无穷无尽,考虑物理法则可能非均匀分布,因此只需要撒网,观测光子信息,并建立量子通信同步建立宇宙模,管中窥豹。
2.8方案01,打草惊蛇,苦肉计,若反物质无法大规模制造储存,或者机械生命,人工智能失败,可由半人工智能代劳,无数个样本,随机改变一处,异常或无效,淘汰,有用的改变设立为进化方向,定向进化,……


IP属地:湖北1楼2022-08-16 16:36回复
    无法修改,补充修改见三体书评区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2-08-17 14:31
    回复
      波粒二象,干涉加强,粒子幻像,宇宙之缸
      爱因着相,纠缠有量,统一力场,二维牵强
      鱼洗盆响,要问卦象,可观现象,科学家方
      物质力场,早于思想,七秒时长,已被测量
      黑洞有熵,答案夸张,面积上场,暗示真相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2-08-17 14:3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