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半书吧 关注:2,332贴子:40,976
  • 5回复贴,共1

【浮云半书】《独有宦游人》(杜清昼同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8年的时候,看过这本书,一时惊为天人。但是那个时候本吧已经被封了,我就在李惟七吧发的文,刚才闲的无聊,搜了一下贴吧发现竟然解封了!通过15、16年的帖子我们还是能窥见当年的盛况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2-07-01 19:43回复
    前言:
    四本《浮云半书》看完,让我感触最深的人却是作者笔下着墨不多,在张九龄门下的时候性格就有不少小缺点并且最后无奈黑化的杜清昼。和两位男主裴昀叶铿然相比,杜清昼没有主角光环,因为他代表的是中国古代无数普通官吏的一生。身处岭南“未开化之地”,一个出身寒微的学子,苦读十年进京参加科举考试,“一举成名天下知”,步入官场,又有几个人能坚持本心,无愧自我?稍有不慎就会被不好的风气影响到,或者成为某些人上位过程中的牺牲品。我想,杜清昼的本性无疑是不错的,否则他也不会顶着被李隆基下狱的风险疏请求处斩安禄山。不过他有一颗玻璃般易碎的自尊心,若不是当初耻于姐姐的身份未能上前相认,杜姐姐也不会被侮辱,死于章台。他在发现自己为之效命的皇上、朝廷和他的料想背道而驰的时候,他偏激的性格就初见端倪了。按照时间线,杜清昼最后留给我们的是莹莹火光中因失望而落寞的背影,但我认为这样不该是他的结局。


    IP属地:吉林2楼2022-07-01 19:47
    回复
      上、九龄之殇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这首诗的作者名叫杜审言,很多人知道他的名字是因为他是诗圣杜甫的祖父,但他同时,还是大唐著名宰相张九龄祖父的故人。
      杜清昼曾经在老师口中听到过这首诗两遍。他的记忆力不如师出同门的裴昀,裴昀当初背这首诗只花了半柱香时间,背完就蹦蹦跳跳地出去玩了;而他花了半个时辰。不过他很用功,老师讲解之后他就拿着书简记,背不出来就站在外面背。多年之后,杜清昼已经是荆州城的杜掌柜了,才在一次醉酒后吐真言:小时候老师就偏爱裴昀一些,而自己只能通过学习让老师多一点关注他。现在想想,杜清昼真的很怀念他在岭南的那些时光,远离尘俗,天真纯粹。
      忘记说了,那第一次,是作为杜清昼裴昀正式从学的第一堂课,而第二次,就是现在。
      送走带着孩子们去新家的裴昀,张九龄回过头,吟诵此诗,像是对着那空中楼阁般的理想国表明心迹的……遗言。
      以前,杜清昼还道是老师不懂为官之道,如今自己只为他感到不值。
      “好久不见。”杜清昼出现在张九龄的面前。他用的是敬词,语气却让人感到阵阵冷意。“一别四年,你却没变。”
      “你却变了。”
      “哈哈哈!”杜清昼的笑声带着发泄的决绝。“自从我姐姐死后,曾经的杜清昼就死去了!”
      “你也知道。”他的声音突然平静。“我从小生活的那个村庄中,流传着很多关于三国时季汉丞相诸葛孔明的传说,他也是我儿时的偶像之一。小时候我钦佩他足智多谋,忠心耿耿,我希望长大之后能像他一般辅佐明主,匡扶时世,纵横捭阂。可是后来我真的如愿进了官场,却感觉像踏进了一潭死水里,我这才体会到,诸葛丞相在后人给他的神机妙算,忠于汉室的标签下,还是一个巧妙平衡各州势力的政治家。如今我朝,直言进谏还不如摸准皇上心思的巧妙周旋,以才德服人竟不敌威势压迫。于是那时我劝你说,孔明能让后主放逐耽误北伐进程的李严,我们何尝不能收集证据,打压那些奸佞小人?”杜清昼苦笑。那笑容中,有三分恨意,三分无奈,四分自嘲。“我真的不能理解,你还有什么理由,使得尽管你性命难保,也要坚持你所谓的理想!”
      话音未落,巷子里突然传来了一阵脚步声,杜清昼暗道该来的还是来了,下定了本来还在犹豫的决心,向前走一步,把身体略显单薄的张九龄遮住了。电光火石之间,在他的手心里塞进一个物什。
      “清昼!你在胡闹什么?你没有要这样做,我的命数自己清楚……”张九龄在责备中,眼里闪过一丝不忍,伸手想要推开杜清昼。
      “……老师,”杜清昼语气生硬,这个称呼,他四年都没再叫过。“替我回家乡看看,梅关古道的梅花,可比这干花好看多了,还有,你告诉裴昀,不要回陇右了,皇上怀疑他……”杜清昼交代后事般压着嗓子说完,顿了一会儿,发现刚才的脚步声已经没有了。
      后来,杜清昼无数次后悔,自己和张九龄都不是武将,感觉不到身后的弓箭手极力隐藏的气息。
      而当时,杜清昼还很天真地以为,靠自己的言辞和皇帝微服荆州的所见所闻,可以保住老师的命。
      杜清昼想到这里,后退一步,径直跪在了瓦砾堆上,这一次,张九龄没有去扶他。他知道,清昼在为了他,做最后的努力。
      “以后我俩大路朝天,各走两边。不可能再见面了。从此就当我不认识你,只是那时候我早不在乎什么了!”杜清昼故意把话说的气愤且大声。之后他郑重地叩了三个头,再起身——
      一支羽箭已破风而来……
      杜清昼和裴昀一样,对着同一个人,感到了此生最大的绝望。
      杜清昼从来是一个口是心非且永远狠不下心的人。但只是那之前。


      IP属地:吉林3楼2022-07-01 19:48
      回复
        《浮云半书》杜清昼同人文《独有宦游人》
        杜清昼自从自己被下狱,姐姐触柱而死的那一刻,就和自己前二十年的人生道了别。从此与昔日立下的“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的宏愿南辕北辙。其实,从古至今,难道在官场上受挫贬谪流放的官员还不多吗?但能像杜清昼这般让全天下给自己垫背的极品状元可能是仅此一例了。 ——题记
        中·开元故人(1)
        大唐 天宝十四年
        荆州 杜氏玉器铺
        杜清昼近日有个预感:天下即将大变。
        无论是多年前的状元郎,还是现在神秘莫测的“卖国奸商”,杜清昼严谨认真的办事风格都是一如既往。所以他觉得天下即将大变,九成是真。毕竟,那些腹有鳞甲的边关将领们和他的联络日益密切了起来。
        十五年前的老师遇害当日,女飞贼小妖齐硕给他留下一封满纸错别字,所幸勉强能看懂的信后就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对于齐硕的不告而别,杜清昼并不感到惊讶,毕竟道不同不相为谋,他也不强求所有人都和他一样。况且,他这里的玉也不是随随便便用钱就可以买到的,太多了也没有必要。
        之后他也离开了荆州。那时他早已被废为庶人,但皇帝竟没有派哪个地方官来看管他,好像连皇帝自己都不记得了曾经有一个状元因为逆龙鳞被废为庶人,仿佛在开元一朝的历史中没有杜清昼这个人一样。不过朝中的一些官员就不一样了,万一他们发现应该在荆州过着贫苦老百姓生活的杜清昼在他不应该出现的地方闲庭信步的话......因此,尽管多年以来杜清昼被部分人奉为“无冕之王”、“山中宰相”,但是他只能屈居杜氏玉器铺,等待着-------他认为一定会来到的------命途的转机。终于,还是等到了。
        在荆州杜氏玉器铺的这些年,他从来往的顾客中也得知了不少长安的事。开元二十二年,那个他再不愿提起的年份,
        和他一同金榜题名的举子中,有一位比自己大几岁的青年,姓颜,极擅书法。点画丰厚饱满,结构阔大端正。当初进士们一起在曲江宴饮,在大雁塔题名之时,自己尚不知有如此这般人物,否则怎好意思班门弄斧?之后他任监察御史,那青年任殿中侍御史。二人渐渐有了交集。奈何两年时光弹指一挥间,再回首徒留直言进谏反被下狱的怨愤,以及姐姐与老师屈死的绝望。杜清昼不是一个勇敢的少年,正如儿时他不敢为自己出头,夺回那枚桃花鲤鱼木雕,反倒让姐姐破了相那样。理想与信仰的双重崩塌,亲情与师生情的两败俱亡,让他在狱中曾几次想过自我了断。若非颜御史为了他奔走呼告,还排除万难前来探监,只怕杜清昼坚持不到出狱便会死于狱中。探监那天,颜御史很愧疚地告诉他,皇上已决意将他流放荆州。颜御史强作欢颜,鼓励他说,你一定要留着这条命,去干更有意义的事。
        颜御史不会想到,向伤害过他和他在意的人投以同样的伤害,撼动李家王朝的根基,置全天下的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这就是杜清昼认为的“更有意义的事”。而杜清昼也不会想到,颜御史即将在安史之乱爆发之后与兄长共同起兵勤王。他更不会想到,颜御史------颜真卿的名字会因为他抒发对侄子被叛军所杀的悲愤之情而写就的天下第一行书《祭侄文稿》而流传千古,留下“颜筋柳骨”的美名。


        IP属地:吉林4楼2022-07-01 19:49
        回复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2-07-20 12:04
          回复


            IP属地:北京6楼2022-10-15 20: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