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吧 关注:117,165贴子:1,211,655

十八家诗抄与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十八家诗钞》古代诗歌选集。清代曾国藩编选。共28卷。十八家为魏晋南北朝的曹植﹑阮籍﹑陶渊明﹑谢灵运﹑鲍照﹑谢朓六家﹐唐代的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李商隐﹑杜牧八家﹐宋代的苏轼﹑黄庭坚﹑陆游三家﹐金代元好问一家﹐共选古﹑近体诗6599首﹐
《十八家诗钞》选录标准以及选者旨趣﹐书中体现得很明显。第一﹐它不同於一般选本之广泛采录优秀诗篇﹐而是在每一时期内选取一些大家﹐以代表这个时代诗歌的主要风貌。
第二﹐在十八家中﹐除杜甫外﹐入选的诗篇﹐均选取其一种或数种诗体﹐不求众体兼备﹐以突出重点﹐标志其主要成就。如李白不取其七律﹐宋代苏轼﹑黄庭坚﹑陆游三家不取其五古﹐而唐王维﹑孟浩然仅取其五律﹐金元好问仅取其七律﹐去取之间﹐都是经过慎重别择的。
第三﹐书中所选历代诗人虽仅十八家﹐但选者较能从发展的观点看待文学史上的现象。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逯钦立 编。我国自秦汉迄于隋末,九百年间,战乱频仍,政治多变。然而“摇荡性情”则必“形诸舞咏”,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不论是在品类数量,还是批评理解方面,都十分繁盛。今天我们尚能看到的先唐旧集,不过是嵇康、阮籍、陆云、陶渊明、鲍照、江淹六家,其余各家诗文集都是宋以后人所纂辑的。


IP属地:江西1楼2022-06-23 15:58回复
    逯钦立(1911—1973),字卓亭,山东钜野大义集人。1939年在昆明西南联大毕业后,曾在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专门研读汉魏六朝文学。1973年逝世前为东北师大中文系教授,兼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逯先生有感于《古诗纪》和《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的不足,早在1940年,即立志重新搜集上古迄隋末的歌诗谣谚,另谋新编。到1947年底,他已经完成了《先秦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诗》(出版时定名《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的初稿,,直至1964年,全书才最后定稿,前后历时达二十四年。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共一百三十五卷,除《诗经》、《楚辞》二书之外,从先秦到隋末的歌诗谣谚,无不辑录。其中先秦诗七卷,采录歌谣逸诗、谚语杂辞;汉诗十二卷,兼及古诗和乐府;魏诗十二卷,包括蜀、吴之作;晋诗二十一卷、宋诗十二卷、齐诗七卷、梁诗三十卷、北魏诗四卷、北齐诗四卷、北周诗六卷、陈诗十卷、隋诗十卷,并有释氏篇章及仙道、鬼神歌诗。
    这部《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在时间上起自上古,终于隋末,中间不曾间断,在内容上博大精到,集群书之大成,因此把它作为《全唐诗》的前接部分,是较为恰当的。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在内容上远远超过前人纂辑的同类总集,概括地说有五大特点:
    (1)取材博洽。本书《凡例》说:“是编以冯惟讷《古诗纪》为基础,以杨守敬《古诗存目》为参考,广取群书,悉心校辑,补苴阙佚,订正谬误,编成《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共一百三十五卷。”其所引用之书已超过《古诗纪》一倍,取材不可谓不完备。
    (2)资料信实。不论全诗或残句,都一一注明始见于何处,载于何书,决不用转手资料,读者征引和复检十分方便。
    (3)异文详备。所录各诗,凡见于各书的不同文字,或一书而有不同版本的文字,以及前人的校勘成果,并予记录。
    (4)考订精审。这是编者下力最多,也最能体现本书学术水准的一个方面。诸如辨证真伪、确定时代、订正题目、分合篇章、解析体裁等,编者都有不少真知灼见。
    《四库全书总目》集部总集类题解说:“文籍日兴,散无统纪,于是总集作焉。一则网罗放佚,使零章残什,并有所归;一则删汰繁芜,使莠稗咸除,菁华毕出。是固文章之衡鉴,著作之渊薮矣。”这里说明了纂辑总集的要求和总集具有的作用。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既已符合“网罗放佚”、“删汰繁芜”的要求,那么它作为“文章之衡鉴,著作之渊薮”也必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一、可以纵观历代诗风的嬗变。我们看世界地图时,其陆海连接,起伏递变,一目了然。把历代的诗歌集为一编,也可以使读者获得居高临下,鸟瞰全局的效果,对各代诗歌创作的盛衰及其彼此关联和影响,会有一些直观的认识。
      二、便于比鉴不同的流派和风格。例如读魏诗,由三曹和建安七子可以领略建安文学“志深而笔长”、“梗概而多气”的“风骨”,由阮籍、嵇康又可以看到正始诗文“厥旨渊放,归趣难求”的品格,两相衔接,恰成对比。这对于我们研究诗歌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诗歌自身的艺术规律诸问题,都非常方便。
    逯钦立先生一生致力于汉魏六朝文学的研究,造诣很深,在《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的编纂校勘方面,有许多精彩的见解。
    总的说来,《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不失为目前阅读和研究唐以前诗歌的最完整、最精善的总集。


    IP属地:江西2楼2022-06-23 16:04
    回复
      探究魏晋南北朝的玄学与诗歌艺术的风格,首先要追溯东汉、西汉时期的诗歌艺术的风格特点,
      而三国之魏国的曹操、曹植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就是最好的典型代表。
      曹操的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豪迈,大气,曹操还是坚持传统儒家思想的三纲五常的礼乐思想,但是曹操在诗歌中,已经开始表达人生苦短无常的玄学感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月明星稀。鸟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与此同时,曹操感叹天地无限与人的有限之间的巨大差异,【天地何长久。人道居之短。】,曹操依旧盼望古人的成仙的神人的降临,
      但是悲凉的心境,还是挥之不去,儒家的天命观牢牢的扎根于曹操思想的深处,【大人先天,而天弗违。不戚年往,忧世不治。不戚年往。世忧不治。存亡有命。虑之为蚩。歌以言志。四时更逝去。戚戚欲何念。欢笑意所之。戚戚欲何念。欢笑意所之。壮盛智惠。殊不再来。爱时进趣。将以惠谁。泛泛放逸。亦同何为。歌以言志。戚戚欲何念。】。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魏诗卷一 摘录
        魏武帝曹操
      【秋胡行】
        愿登泰华山。神人共远游。愿登泰华山。神人共远游。经历昆仑山。到蓬莱。飘遥八极。与神人俱。思得神药。万岁为期。歌以言志。愿登泰华山。天地何长久。人道居之短。世言伯阳。殊不知老。赤松王乔。亦云得道。得之未闻。庶以寿考。歌以言志。天地何长久。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二仪合圣化。贵者独人不。万国率土。莫非王臣。仁义为名。礼乐为荣。歌以言志。明明日月光。四时更逝去。昼夜以成岁。四时更逝去。昼夜以成岁。大人先天。而天弗违。
        不戚年往。世忧不治。存亡有命。虑之为蚩。歌以言志。四时更逝去。戚戚欲何念。欢笑意所之。戚戚欲何念。欢笑意所之。壮盛智惠。殊不再来。爱时进趣。将以惠谁。泛泛放逸。亦同何为。歌以言志。戚戚欲何念。
      乐府诗集 卷三十六 相和歌辞十一 摘录
      ○清调曲四
      【秋胡行四解】 魏 武帝【同前五解】 魏 武帝
      愿登泰华山,神人共远游。愿登泰华山,神人共远游。经历昆仑山,到蓬莱,飘飖八极,与神人俱。思得神药,万岁为期。歌以言志。愿登泰华山。
      天地何长久,人道居之短。天地何长久,人道居之短。世言伯阳,殊不知老。赤松王乔,亦云得道。得之未闻,庶以寿考。歌以言志。天地何长久。
      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二仪合圣化,贵者独人不。万国率土,莫非王臣。仁义为名,礼乐为荣。歌以言志。明明日月光。
      四时更逝去,昼夜以成岁。四时更逝去,昼夜以成岁。大人先天,而天弗违。不戚年往,忧世不治。存亡有命,虑之为蚩。歌以言志。
      四时更逝去。戚戚欲何念?欢笑意所之。戚戚欲何念,欢笑意所之。壮盛智惠,殊不再来。爱时进趣,将以惠谁?泛泛放逸,亦同何为。歌以言志。戚戚欲何念。
      ──右二曲,魏、晋乐所奏
      【善哉行】
        古公亶甫。积德垂仁。思弘一道。哲王於豳。太伯仲雍。王德之仁。行施百世。断发文身。伯夷叔齐。古之遗贤。让国不用。饿殂首山。智哉山甫。相彼宣王。何用杜伯。累我圣贤。齐桓之霸。赖得仲父。后任竖刁。虫流出户。晏子平仲。积德兼仁。与世沈德。未必思命。仲尼之世。王国为君。随制饮酒。扬波使臣。(乐府作官。七解乐府云。右一曲魏晋乐所奏。○《宋书》乐志。《乐府诗集》三十六。广《文选》十三。《诗纪》十一。)


      IP属地:江西3楼2022-06-23 16:09
      回复
        因此,探究曹操诗歌的内在特点,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文化与诗歌艺术思想的特点,必然要追溯先秦两汉,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文化发生了什么样的重大转型。
        梦境,是人类艺术的最底层的、最原始的源泉。艺术永远不是一种可以用语言表达清晰的理性思维模式。
        中国古人之所以谈论玄学,谈论三玄,首先是源于大家共同的生活经验与感知,但这种感知如同康德的先验论幻象,又是由更加原始的生活经历决定的。
        易经与易学,作为中国文化敬天法祖的核心理念的文字记载,乃是一种中国古人理性思维的结果。敬天法祖,本身就是一种梦境的礼仪化的再现,人类在原始社会存在把梦境泛灵论的风俗与思想,易经八卦由此产生。在孔子时期,孔子对易经与易学重新的整理与编纂,由此诞生了原始儒学。
        易经与易学的诞生,距离杨雄时代,已经有1000多年了,杨雄的太玄经是在1000多年以后,对易经与易学的一种重新的阐述,由此原始儒学逐步转变为儒家玄学。
        人是“有限性”的,由此不可越界。天命是无限的。故而,人要感知天命的无限性,这就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与玄言诗歌诞生的根本原因。梦境,永远是充满美丽的幻象的。诗歌艺术的魅力,乃是源于作者对自己梦境的强有力的反思能力。你必须足够不幸才能理解幸福,要能随时做一个野蛮人才能如此文雅,你还要陷入强烈的绝望,以至弄不清自己是生活在荒漠中,还是火海中。你那变化无常、向心和离心程度相当的狂喜。出色的心理理解能力,是自我反思的人生的产物,这种人生能在他人的生活中看到自己,就像从许多镜子里看到自己一样;对诗人而言来说,所有人都是自己的碎片。
        少量的知识令人愉快;大量的知识令人作呕。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是不想知道。那些从来不曾因为知识而痛苦的人,从来都一无所知。诗人最终的结局,往往是悲惨的,故而诗人多是疯癫状态。这就是三玄之玄中玄。
        由于以上的逻辑推演,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歌艺术的风格,现代人才可能看的清晰。曾国藩为何选曹植﹑阮籍﹑陶渊明﹑谢灵运﹑鲍照﹑谢朓六家,才可能真正的搞懂。


        IP属地:江西4楼2022-06-23 16:16
        回复
          魏晋南北朝 玄学影响下的中古时期中国文化与艺术思想
          中国历史与文化,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进入了中古时期。
          中国的中古时期的文化与艺术思想,与先秦两汉时期相比较,发生了重大变化。
          中国文化中古时期变化的关键因素,在于先秦两汉时期的原始儒家思想,演化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儒家玄学思想。这个变化,萌芽于西汉末年的儒学大师,杨雄,成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王弼、阮籍等人,到了王羲之的东晋时期,成为高峰。
          由此,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中古时期的文化艺术的思想,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魏晋玄学作为一种思辨性的哲学是不宜直接转化为文学的,一个直接转化的例子就是占据东晋诗坛达百年之久的玄言诗。
          诗歌已经由建安时的慷慨悲壮变为词旨渊永,寄托遥深。其代表人物是阮籍,嵇康。
          阮籍诗的风格隐约曲折,所谓:“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厥旨渊放,归趣难求。
          如他的代表作抒情组诗《咏怀诗》八十二首其一: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两晋诗坛上承建安,正始,下启南朝呈现一种过渡的状态。西晋与东晋又各有特点,东晋诗坛被玄风笼罩着,以王羲之,孙绰,许洵为代表的玄言诗人,并且被当时诗坛视为正宗。
          王羲之等人的兰亭诗和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正是在这一历史文化背景下形成的。这样本是酝酿于一次山水游赏的雅集,证明玄理和山水的融合已是必然趋势。
          文人雅集,诗酒唱和构成了兰亭诗,或抒写山水游赏之乐,表现山水审美的情趣;或由山水直接抒发玄理。
          写游赏的乐趣,包括山水之美,游景之乐,临流赋诗之雅兴。其中心内容是在美好的自然与人文环境中得到审美的愉悦。
          正如王羲之所诵:
          虽无丝与竹,玄泉有清声。虽无啸与歌,咏言有餘馨。
          另一些则是在山水的陶冶中忘记忧愁,此类诗大致相当于王羲之《兰亭集序》前半部分的意思。在山水游览中体任玄理的作品,如王羲之的:
          仰望碧天际,俯磐绿水滨。廖朗无厓观,寓目理自陈。
          这是从山水游赏中体认到的大自然生生不息的力量。这样的诗句已初存玄理了。
          所谓的玄学,是现实世界真实的感受,不是语言的东拉西扯,这就是三玄的内在含义,把这三玄的含义,表达出来,就成了非常悠远的‘玄’的世界。
          玄学,用现代人的语言来说,就是【活的通透 活的明白】。玄,古人又称之为【三玄】,体中玄,句中玄,玄中玄。三玄之说。本由遣病。故达法者。贵知其意。知意则索尔虚闲。随缘任运。谓之不遗时。得意忘言道易亲者也。
          魏晋之前的儒学思想,思维形式总体上可以《周易》的“立象以尽意”为代表。此说拘泥于“有”的领域,立足于从感性具体的象数中阐发道理,比附意义。
          王弼玄学则以“得意在忘象”说打破了这一思维结构。“象”是可感可验的,是“实”;“意”是超感超验的,是“虚”。所以王弼的重在“得意”,也就是重在“本无”、“体道”,就是“以虚为主”。这就是三玄。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传统文化与文学艺术的主导思想,从汉赋与軿文注重的色彩、文字的华丽俊美为主,转向了唐诗宋词的高远、宁静、淡雅、悠长与波澜不惊、情趣盎然为主要特色,由此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思想与风格,随之同步改变。
          所谓的玄学,是现实世界真实的感受,不是语言的东拉西扯,这就是三玄的内在含义,把这三玄的含义,表达出来,就成了非常悠远的‘玄’的世界。王羲之等人的艺术作品,就是三玄思想完美的表达。


          IP属地:江西5楼2022-06-23 17:33
          回复
            十八家为魏晋南北朝的曹植﹑阮籍﹑陶渊明﹑谢灵运﹑鲍照﹑谢朓六家﹐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魏诗卷一  魏武帝曹操
            【案。《步出夏门行》是汉末文学家曹操用乐府旧题创作的组诗,作于建安十二年(207年)作者北征乌桓凯旋时。曹操在这首诗歌中,表达了曹操的天命观,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骥老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曹操高喊自己的天命,不是完全被动的,而是在于自己的选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这与阮籍、谢灵运等人的思想,有重大差异。曹操的诗歌属于孔子一派的原始儒家的生生不息的艺术风格】
            【步出夏门行】
              〖《诗纪》作步出东西门行。《初学记》作出夏门行。《晋书》拂舞歌作碣石篇。乐府五十四、广《文选》同。南《齐书》作碣石辞。○逯案。此歌用於瑟调者作步出夏门行。用於舞曲者作碣石篇。《诗纪》独作步出东西门行。所据或魏帝本集欤。今依宋志。〗
              云行雨步。超越九江之皋。临观异同。心意怀游豫。不知当复何从。经过至我碣石。心惆怅我东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淡淡。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幸甚至哉。歌以言志。
            观沧海。孟冬十月。北风徘徊。天气肃清。繁霜霏霏。鹍鸡晨鸣。鸿雁南飞。鸷鸟潜藏。熊罴窟栖。钱镈停置。农收积场。逆旅整设。以通贾商。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冬十月。乡土不同。河朔隆寒。流澌浮漂。舟船行难。锥不入地。蘴籁深奥。水竭不流。冰坚可蹈。士隐者贫。勇侠轻非。心常叹怨。戚戚多悲。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河朔寒。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骥老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神龟虽寿。
            (四解乐府云。右一曲魏晋乐所奏。○《宋书》乐志。《乐府诗集》三十七。《诗纪》十一。又《晋书》二十三、《乐府诗集》五十四、广《文选》十三均引四解。无艳词。又南《齐书》十一引第一解。无艳词。又《晋书》王敦传、《世说》新语豪爽篇、北《周书》萧詧传、《书钞》百三十五、《御览》七百三各引里、已二韵。《晋书》潘岳传引贾一韵。《初学记》三引徊、栖二韵。○逯案。末句神字。疑为衍文。)
            乐府诗集 卷五十四 舞曲歌辞三
            ◎杂舞二
            【碣石篇】
            《南齐书 乐志》曰:“《碣石》,魏武帝辞。晋以为《碣石舞》。其歌四章:一曰《观沧海》,二曰《冬十月》,三曰《土不同》,四曰《龟虽寿》。”《乐府解题》曰:“《碣石篇》,晋乐,奏魏武帝辞。首章言东临碣石,见沧海之广,日月出入其中。二章言农功毕而商贾往来。三章言乡土不同,人性各异。四章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也。”按《相和大曲》,《步出夏门行》亦有《碣石篇》,与此并同,但曲前更有艳尔。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淡淡,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粲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右《观沧海》
            孟冬十月,北风徘徊。天气肃清,繁霜霏霏。鹍鸡晨鸣,雁过南飞。鸷鸟潜藏,熊罴窟栖。钱镈停置,农收积场。逆旅整设,以通贾商。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右《冬十月》
            乡土不同,河朔隆寒。流凘浮漂,舟船行难。锥不入地,丰籁深奥。水竭不流,冰坚可蹈。士隐者贫,勇侠轻非。心常叹怨,戚戚多悲。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右《土不同》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地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右《龟虽寿》
            晋书 拂舞歌诗五篇
            白鸠篇
              翩翩白鸠,再飞再鸣。怀我君德,来集君庭。白雀呈瑞,素羽明鲜。翔庭舞翼,以应仁乾。皎皎鸣鸠,或丹或黄。乐我君惠,振羽来翔。东壁余光,鱼在江湖。惠而不费,敬我微躯。策我良驷,习我驱驰。与君周旋,乐道忘饥。我心虚静,我志沾濡。弹琴鼓瑟,聊以自娱。陵云登台,浮游太清。攀龙附凤,自望身轻。
              济济篇
              暢暢飞舞气流芳,追念三五大绮黄。去失有,时可行,去来时同此未央。时冉冉,近桑榆,但当饮酒为欢娱。衰老逝,有何期,多忧耿耿内怀思,深池旷,鱼独希,愿得黄浦众所依。恩感人,世无比,悲歌且舞无极已。
              独禄篇
              独独禄禄,水深泥浊。泥浊尚可,水深杀我。雍雍双雁,游戏田畔。我欲射雁,念子孤散。翩翩浮萍,得风摇轻。我心何合,与之同并。空床低帏,谁知无人。夜衣锦绣,谁别伪真。刀鸣鞘中,倚床无施。父冤不报,欲活何为。猛兽班班,游戏山间。兽欲啮人,不避豪贤。
            碣石篇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淡淡,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观沧海》
              孟冬十月,北风徘徊。天气肃清,繁霜霏霏。鹍鸡晨鸣,雁过南飞。鸷鸟潜藏,熊罴窟栖。耨鑮停置,农收积场。逆旅整设,以通贾商。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冬十月》
              乡土不同,河朔隆塞。流澌浮漂,舟船行难。锥不之地,丰籁深奥。水竭不流,冰坚可蹈。士隐者贫,勇侠轻非。心常叹怨,戚戚多悲。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土不同》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骥老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龟虽寿》


            IP属地:江西6楼2022-06-24 05:41
            回复
              在中国的现代社会中,现代人由于受到西方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故而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十分陌生。
              比如现代学术界,经常讨论思维模式与思维逻辑的问题,把中国文化的诗歌等艺术,看成仅仅属于感性思维的范围,而认为中国古代的诗歌缺乏理性的思维模式,由此对中国传统艺术产生了巨大的误读。
              下面的文字,就是现代人最典型的认知模式。
              素馨花事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人们的认识发展,是由生动直观到抽象思维,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感觉、知觉与印象,属于生动直观与感性认识的阶段;概念、判断与推理,属于抽象思维与理性认识的阶段。
              康德割离思维形式和思维内容的关系,认为思维形式不是人脑对客观对象的反映,而是认识的主体所固有的、先验的、外在于思维内容的纯主观形式。思维形式本身并不以感性经验为基础,而是使感性经验成为知识的条件,人的思维正是凭借这些先验的纯形式去整理感性经验,从而才得以使经验成为知识。
              @素馨花事
              人们在具体思维活动中,思维形式和思维内容是密切联系着的,但是不同的思维内容却可以有共同的思维形式,因而相对于思维内容来说,思维形式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人们可以撇开具体思维的不同内容,只研究它们所共同具有的思维形式,这正是逻辑学的任务。
              形式逻辑只研究思维形式而不研究思维内容,这不是要把思维形式和思维内容割离开来。相反的,形式逻辑研究思维形式,正是为了使人们自觉地掌握思维形式的规律,从而更好地把思维形式和思维内容结合起来,正确反映客观现实。把思维形式与思维内容割离开来,是形而上学思想方法的结果,这是与形式逻辑毫不相干的。
              ----------------
              【案,但是,中国古人的思维模式,却不能用西方文化的概念予以解读,中国古代的诗歌等艺术形式,完全是建立在中国古人的传统理性思维基础之上的。
              比如,曹操的诗歌艺术风格与内容,就代表了东汉末年,中国读书人的精英群体,受到原始儒家思想的熏洗,由此在他的诗歌内容上,中国传统文化的天命观,儒家思想的生生不息的生命观,以及对成圣成仙的盼望,成为了曹操诗歌表现形式的主要影响因素。
              这就如同康德说的,一个人的思维模式怎样,一定是先验的、先天的,由此曹操意识深处的、先天的儒家思想,也就决定了曹操以原始儒家思想去理解外部世界,看待外部世界,外部世界的图像经过曹操思维模式的转化,成为了曹操诗歌表现得内容。
              用曹操诗歌做个说明。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月明星稀。鸟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诗句,既是曹操心情的袒露,又是曹操在现实世界中,奋斗的目标。】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魏诗卷一 摘录
                魏武帝曹操
              【气出倡】
              驾六龙乘风而行。行四海外路。下之八邦。历登高山。临谿谷。乘云而行。行四海外。东到泰山。仙人玉女下来遨游。骖驾六龙饮玉浆。河水尽不东流。解愁腹饮玉浆。奉持行。
              【精列】
                厥初生。造化之陶物。莫不有终期。莫不有终期。圣贤不能免。何为怀此忧。愿螭龙之驾。思想昆仑居。思想昆仑居。见欺於迂怪。志意在蓬莱。志意在蓬莱。周孔圣徂落。会稽以坟丘。会稽以坟丘。陶陶谁能度。君子以弗忧。年之暮。奈何时过时来微。
              【度关山】
                天地间。人为贵。立君牧民。为之执则。车辙马迹。经纬四极。黜陟幽明。黎庶繁息。於铄贤圣。总统邦域。封建五爵。井田刑狱。有燔丹书。无普赦赎。皋陶甫侯。何有失职。嗟哉后世。改制易律。劳民为君。役赋其力。舜漆食器。畔者十国。不及唐尧。采椽不刘。世叹伯夷。欲以厉俗。侈恶之大。俭为共德。许由推让。岂有讼曲。兼爱尚同。疏者为戚
              【陌上桑】
                驾虹霓。乘赤云。登彼九疑历玉门。济天汉。至昆仑。见西王母。谒东君。交赤松。及羡门。受要秘道爱精神。食芝英。饮醴泉。
              【短歌行】
                周西伯昌。怀此圣德。三分天下。而有其二。修奉贡献。臣节不坠。崇侯谗之。是以拘系。后见赦原。赐之斧钺。得使征伐。为仲尼所称。逮及德行。犹奉事殷。论叙其美。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燕。心念旧恩。月明星稀。鸟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秋胡行】
                愿登泰华山。神人共远游。愿登泰华山。神人共远游。经历昆仑山。到蓬莱。飘遥八极。与神人俱。思得神药。万岁为期。歌以言志。愿登泰华山。天地何长久。人道居之短。天地何长久。人道居之短。
              明明日月光。四时更逝去。昼夜以成岁。四时更逝去。昼夜以成岁。大人先天。而天弗违。不戚年往。世忧不治。存亡有命。虑之为蚩。歌以言志。四时更逝去。
              【善哉行】
                古公亶甫。积德垂仁。思弘一道。哲王於豳。太伯仲雍。王德之仁。行施百世。断发文身。伯夷叔齐。古之遗贤。让国不用。饿殂首山。智哉山甫。相彼宣王。何用杜伯。累我圣贤。齐桓之霸。赖得仲父。后任竖刁。虫流出户。晏子平仲。积德兼仁。与世沈德。未必思命。仲尼之世。王国为君。随制饮酒。扬波使臣。


              IP属地:江西7楼2022-06-24 17:00
              回复
                哈哈,一个人探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歌的帖子,招谁惹谁了。
                敬天法祖,听说过吗!


                IP属地:江西123楼2022-06-25 05:34
                回复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摘录
                  【案,摘录一些先秦时期的优美的诗歌。这些诗句,很好的再现了,东汉时期中国古人的生活,情感,与风采。比如,【郭辅碑歌】云,孝友贞信。仁恕好惠。直己自求。不欲荣势。克昌厥后。身去烈在。】
                  【案。汉代古诗,诗句的情感特别质朴,】
                  全汉诗卷十二
                    【古诗】
                  【风巴郡太守诗】
                    〖《华阳国志》曰:汉安帝时。巴郡太守连失道。国人风之曰:〗
                    明明上天。下土是亲。帝选元后。求定安民。孰可不念。祸福由人。愿君奉诏。惟德日新。(《华阳国志》作亲。○《华阳国志》巴志。)
                  【思治诗】
                    〖《华阳国志》曰:汉末政衰。牧守自擅。巴郡民人思治。作《诗》曰:〗
                    混混浊沼鱼。习习激清流。温温乱国民。业业仰前修。(○《华阳国志》巴志。)
                  【郭辅碑歌】
                    〖先生郭辅碑曰:先生讳辅。字甫行。年五十有二。遇疾而终。邑人缙绅。刻石作歌。其辞曰:〗
                    寔惟先生。虢仲之裔。盛德遗祀。休矣亦世。孝友贞信。仁恕好惠。直己自求。不欲荣势。绰绰令人。获道之至。笃生七子。钟天之祉。堂堂四俊。硕大婉敏。娥娥三妃。行追大姒。叶叶昆嗣。福禄茂止。克昌厥后。身去烈在。镌石作歌。昭示万祀。(○《隶释》十二。)
                  -----------------------------------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摘录
                  【案。汉代古诗,诗句的情感特别质朴,比如,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比如,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飚尘。
                  比如,类似白居易的琵琶行,一弹再三叹。慷慨有馀哀。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比如,哀怨的爱情诗,诗句十分动人,让读者内心不得不泪如雨下,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比如,中国人关于嫦娥奔月的故事,诗句的情感的凝聚,远远胜过现代情人节的故事,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古诗十九首】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馀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文选》二十九。玉台新咏一作枚乘杂诗。《类聚》二十九。文章正宗二十九。事文《类聚》别集二十五。合璧事类四十六。《诗纪》十。又鸣沙石室古籍业残类书残卷送别门引离、崖、期、枝、远、缓六韵。《文选》十三鹦鹉赋注引枝一韵。又《白帖》一、《文选》十八啸赋注、草堂诗笺十八各引一句。又《御览》四百八十九引离、涯期、枝、远、缓、饭七韵。)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文选》二十九。玉台新咏一作枚乘诗。《类聚》三十二。《初学记》十九。事文《类聚》后十四作古乐府。合璧事类三十八作古乐府。《诗纪》十。又《书钞》百十二引妇一韵。《白帖》六引守一韵。)
                    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两宫遥相望。双阙百馀尺。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文选》二十九。《诗纪》十。又《书钞》百四十八作古乐府。引客一韵。又斗酒相娱乐一句。)
                    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伸。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飚尘。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无为守贫贱。轗轲长苦辛。
                  (《文选》二十九。《诗纪》十。又《书钞》百十作曹植诗引神一韵。又《类聚》三十九引陈、神、申、尘、津、辛六韵。○逯案。此诗《书钞》引作曹植诗。当有所据。诗品谓古诗旧疑是曹王所著。为说与《书钞》合。)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一弹再三叹。慷慨有馀哀。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文选》二十九。玉台一作枚乘诗。文章正宗二十九。《诗纪》十。又《文选》十八琴赋注引希一韵。二十送应氏诗注引飞一韵。又《御览》百八十八引阶一韵。)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文选》二十九。玉台新咏一作枚乘诗。《类聚》二十九。文章正宗二十九。《诗纪》十。又《御览》九百九十九引草、道二韵。)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文选》二十九。玉台新咏一作枚乘诗。《类聚》二十九。文章正宗二十九。《事文类聚》别集二十五。《合璧事类续集》四十六。《诗纪》十。)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文选》二十九。玉台新咏一作枚乘诗。玉烛宝典七月孟秋弟七。《类聚》四。《初学记》四。《御览》三十一。文章正宗二十九。事文《类聚》前集十。《诗纪》十。又《书钞》百五十、《御览》八并引许、雨二韵。《类聚》六十五引女、杼二韵。《白帖》二引一句。《白帖》二十二引杼、雨二韵。○逯案。孙志祖《文选考异》曰:毛本覛々不得语。何云。覛从见从眽。亦可通。从月则乖其意。广韵嗼字下笺引此作嗼々不得语。志祖案。《说文》目部眽字注。眽则视也。徐锴《系传》引眽々不得语云云,知此句五臣本作眽々者是。)
                  ----------------------------------------------


                  IP属地:江西139楼2022-06-25 06:20
                  回复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摘录
                    【案,汉代古诗,基本围绕中国古人的生命感遇与智慧而展开,比如,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
                    比如,诗句中感叹人生的短暂与有限,这开启唐诗宋词的清凉之分气,回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绿。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杳杳即长暮。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寤。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
                    比如,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白杨多悲风。萧肃愁杀人。思还故里闾。欲归道无因。
                    比如,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比如,凛凛岁云暮。蝼蛄夕鸣悲。凉风率已厉。游子寒无衣。
                    比如,虽然人生苦短,但是远方友人寄来的诗句,其热情却胜过严寒,可以保持长久的时间,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
                    比如,古人的爱情诗,比现代人更加浓厚与炽热,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相去万馀里。故人心尚尔。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
                    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
                    (○《文选》二十九。文章正宗二十九。《诗纪》十。又《类聚》二十七引道、草、老三韵。《御览》百九十五引道一韵。又九百九十四引道、草二韵。)
                      东城高且长。逶迤自相属。回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绿。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被服罗裳衣。草堂诗笺同。当户理清曲。音响一何悲。弦急知柱促。驰情整巾带。沉吟聊踯躅。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
                    (○《文选》二十九。玉台新咏一作枚乘诗。《诗纪》十。又《文选》二十四赠秀才入军诗注引一句。又二十九杂诗注引促一韵。《御览》三百八十一引玉、曲、促、屋四韵。草堂诗笺四丽人行注作古乐府。引一句。)
                      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寤。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万岁更相送。贤圣莫能度。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辨正论引此下有寄语后世人。道士慎莫作二句。○《文选》二十九。《乐府诗集》六十一作驱车上东门行。合璧事类六十七作古乐府。广《文选》十二作驱诗上东门行。《诗纪》十。又僧法琳辨正论此误、素、作三韵。《类聚》四十一作古驱车上东门行。引墓、路、暮、寤、露、误、素七韵。)
                      去者日以疏。来者日以亲。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白杨多悲风。萧肃愁杀人。思还故里闾。欲归道无因。(○《文选》二十九。《类聚》四十作古墟墓诗。合璧事类六十七作古乐府。《诗纪》十。)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文选》二十九。《诗纪》十。又《文选》三十五七命注引忧一韵。《白帖》四引游一韵。《御览》八百七十引忧、游二韵。○逯案。《文选》二十六河阳县作注引古《诗》曰:人生年不满百。人年二字当有一衍文。)
                      凛凛岁云暮。蝼蛄夕鸣悲。凉风率已厉。游子寒无衣。锦衾遗洛浦。同袍与我违。独宿累长夜。梦想见容辉。良人惟古欢。枉驾惠前绥。愿得常巧笑。携手同车归。既来不须臾。又不处重闱。亮无晨风翼。焉能凌风飞。眄睐以适意。引领遥相睎。徙倚怀感伤。垂涕沾双扉。
                    (○《文选》二十九。玉台新咏一。《诗纪》十。○古诗存目云。玉台古本无。)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
                    (○《文选》二十九。玉台新咏一。文章正宗二十九。合璧事类续集四十八作古乐府。《诗纪》十。又《书钞》百五十引缺一韵。《白帖》十引札、灭二韵。《文选》三十五七命注引一句。《御览》四百八十九引劄、别、灭三韵。又五百九十五引札、灭二韵。又六百六引札、别二韵。○古诗存目云。玉台古本无。)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相去万馀里。故人心尚尔。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
                    (○《文选》二十九。玉台新咏一。合璧事类外集三十九作古乐府。《诗纪》十。又《白帖》二引扇一韵。又四引绮被二韵。又《御览》四百七十八引绮、尔二韵。绮、被二韵。○古诗存目云。玉台古本无。)
                    ---------------------------------------


                    IP属地:江西142楼2022-06-25 06:28
                    回复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摘录
                      【案。汉代古诗句中,有震撼人心的写实,比如,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比如,古人用最简单的语言,表述了最为深刻的盼望与哀伤,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路。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我欲渡河水。河水深无梁。愿为双黄鹄。高飞还故乡】
                        【古诗三首】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烹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乐府诗集》二十五紫骝马歌辞。古诗类苑七十七。《诗纪》十。○逯案。古今乐录云。十五从军征以下是古诗。)
                      新树兰蕙葩。杂用杜蘅草。
                      终朝采其华。日暮不盈抱。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馨香易销歇。繁华会枯槁。
                      怅望欲何言。临风送怀抱。
                      (○古诗类苑七十七。《诗纪》十。又《类聚》八十一、《御览》九百九十四并引草、抱、道三韵。)
                        【古诗】
                        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路。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我欲渡河水。河水深无梁。愿为双黄鹄。高飞还故乡。(○古诗类苑八十四。《诗纪》十。)
                      --------------------------------


                      IP属地:江西258楼2022-06-25 15:10
                      回复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摘录
                        【案。汉代的李陵的故事,苏武的故事,在中国文化的历史上极为著名,乃是凝聚了中国古人的一种神话式的盼望。由此,所谓李陵的诗歌集,苏武的诗歌集才不断的流传下来。
                        逯钦立考证了中国文化历史上的李陵诗歌集的演变过程,证实其为后汉末年文士之作。依据古今同姓名录。后汉亦有李陵其人。固不止西京之少卿也。以少卿最为知名。故后人以此组诗附之耳。
                        从当下的时空点,考证逯钦立本人的故事,有更为深刻的历史意义。逯氏殁于1973年,死因的确与出书有关。但出的书不是《古诗纪补正》,而是《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李陵录别诗二十一首】
                          〖古《诗纪》依据广告编苏、李诗七首於汉诗卷二。而以古文苑李陵录别诗十首附在汉诗卷十。盖谓《文选》所载为苏、李自作。古文苑所载乃后人假托。丁福保全汉诗总汇《文选》、古文苑各诗。分别编之苏、李名下。盖以为皆少卿、子卿之辞也。
                        逯案。《文选》、古文苑苏、李诗十七首以外。《书钞》及《文选》注尚引李诗残篇两首。古文苑之孔融杂诗二首。亦原属李陵。依此计之。苏、李诗今存者尚有二十一首也。
                        然检宋颜延之庭诰云。逮李陵众作。总杂不类。元是假托。非尽陵制。
                        又检隋志。只称梁有李陵集二卷。不言有苏武集。
                        而宋、齐人凡称举摹拟古人诗者。亦只有李陵而无苏武。
                        据此。流传晋、齐之李陵众作。
                        至梁始析出苏诗。然仍附李陵集。昭明即据此选篇也。
                        以出於李集。故《文选》苏武各诗他书尚有引作李陵诗者。
                        要之。此二十一首诗。即出李陵众作也。
                        又此二十一首种类虽杂。然无一切合李陵身世者。
                        说明既非李陵所自作。亦非后人所拟咏。
                        前贤如苏轼、顾炎武等皆疑之固是。然亦未能释此疑难也。
                        钦立曩写汉诗《别录》一文。曾就此组诗之题旨内容用语修辞等。证明其为后汉末年文士之作。
                        依据古今同姓名录。后汉亦有李陵其人。固不止西京之少卿也。以少卿最为知名。故后人以此组诗附之耳。
                        今总以李陵录别诗为题。略依古《诗纪》。编之本卷之中。〗
                        【案。汉代的离别诗句,良时不再至。离别在须臾。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远望悲风至。对酒不能酬。由于语言更加质朴,更适合现代人感知,在我读来,也许比唐诗更加感人。至于逯钦立先生,考证这些诗句为后汉时期的作品的依据,估计已经成为历史的绝唱,永远从中国文化中消失了。
                        比如,良时不再至。离别在须臾。屏营衢路侧。执手野踟蹰。仰视浮云驰。奄忽互相逾。风波一失所。各在天一隅。
                        比如,徘徊蹊路侧。悢々不能辞。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安知非日月。弦望自有时。努力崇明德。皓首以为期。
                        比如,嘉会难再遇。三载为千秋。临河濯长缨。念子怅悠悠。远望悲风至。对酒不能酬。行人怀往路。何以尉我愁。独有盈觞酒。与子结绸缪。
                        比如,骨肉缘枝叶。结交亦相因。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昔为鸳与鸯。今为参与辰。
                        比如,此首离别诗歌,比梁祝一曲,更加惊天地动鬼神!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欢娱在今夕。燕婉及良时。
                        征夫怀往路。起视夜何其。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
                        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良时不再至。离别在须臾。
                        屏营衢路侧。执手野踟蹰。
                        仰视浮云驰。奄忽互相逾。
                        风波一失所。各在天一隅。
                        长当从此别。且复立斯须。
                        欲因晨风发。送子以贱驱。
                        (○《文选》二十九作与苏武。《类聚》二十九、事文《类聚》别集二十五、合璧事类续集四十六并作赠苏武别。《初学记》十八作赠苏武。文章正宗二十九作与苏武。《诗纪》二作与苏武。又《御览》四百八十九作赠苏武。引逾、涯二韵。)
                        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
                        徘徊蹊路侧。悢々不能辞。
                        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
                        安知非日月。弦望自有时。
                        努力崇明德。皓首以为期。
                        (○《文选》二十九作与苏武。《类聚》二十九、《初学记》十八、《御览》四百八十九、事文《类聚》别集二十五、合璧事类续集四十六并作赠苏武。文章正宗二十九作与苏武。《诗纪》二作与苏武。又鸣沙石室古籍丛残类书残卷作李陵诗。引之一韵。)
                          嘉会难再遇。三载为千秋。
                        临河濯长缨。念子怅悠悠。
                        远望悲风至。对酒不能酬。
                        行人怀往路。何以尉我愁。
                        独有盈觞酒。与子结绸缪。
                        (○《文选》二十九作与苏武。《类聚》二十九作赠苏武别。文章正宗二十九作与苏武。《诗纪》二作与苏武。又《文选》二十送应氏诗注引一句。《初学记》十八作赠苏武。引秋、修二韵。)
                        骨肉缘枝叶。结交亦相因。
                        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
                        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
                        昔为鸳与鸯。今为参与辰。
                        昔者常相近。邈若胡与秦。
                        惟念当乖离。恩情日以新。
                        鹿鸣思野草。可以喻嘉宾。
                        我有一尊酒。欲以赠远人。
                        愿子留斟酌。慰此平生亲。
                        (○《文选》二十九作苏武诗。《类聚》二十九作苏武诗。《诗纪》二作苏武诗。又《初学记》十八作李陵赠苏武诗。引辰、秦二韵。又《御览》四百八十九作李陵赠苏武诗。引商一韵。)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欢娱在今夕。燕婉及良时。
                        征夫怀往路。起视夜何其。
                        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
                        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
                        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
                        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文选》二十九、玉台新咏一并作苏武诗。文章正宗二十九作苏武别诗。《诗纪》二作苏武诗。又《类聚》二十九、事文《类聚》别集二十五、合璧事类续集四十六俱作苏武别李陵诗。引其、辞、期、滋、时、思六韵。)
                        ---------------------


                        IP属地:江西280楼2022-06-25 16:07
                        收起回复
                          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现代极为震撼的短视频的,一瞬间,一个特写的镜头。这才是诗歌的灵魂所在。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摘录
                          【李陵录别诗二十一首】
                          【案。汉代的离别诗句中,充满了古人的盼望与悲凉混合在一起的心境,古人把诗句与音乐,作为表达自己内心哀伤的主要手段。
                          比如,黄鹄一远别。千里顾徘徊。胡马失其群。思心常依依。幸有弦歌曲。可以喻中怀。请为游子吟。冷冷一何悲。丝竹厉清声。慷慨有馀哀。长歌正激烈。中心怆以摧。欲展清商曲。念子不得归。俯仰内伤心。泪下不可挥。
                          汉代的别离诗句,往往是语言质朴,简单的写实诗句中,包含浓烈的情感,
                          比如,烛烛晨明月。馥馥我兰芳。芬馨良夜发。随见闻我堂。寒冬十二月。晨起践严霜。仰观江汉流。仰视浮云翔。
                          汉代的别离诗句,往往借助自然界的飞鸟与苍鹰等动物形象,生动的刻画出离别的思绪的波澜起伏,不可阻挡,
                          比如,有鸟西南飞。熠熠似苍鹰。朝发天北隅。暮闻日南陵。欲寄一言去。托之笺彩缯。因风附轻翼。以遗心蕴蒸。鸟辞路悠长。羽翼不能胜。意欲从鸟逝。驽马不可乘。
                          汉代的离别诗句,往往是写情与写景相互交融,融为一体,由此情景合一,远望正萧条。百里无人声。豺狼鸣后园。虎豹步前庭。亲人随风散。历历如流星。。
                          比如,烁烁三星列。拳拳月初生。寒凉应节至。蟠蟀夜悲鸣。晨风动乔木。枝叶日夜零。游子暮思归。塞耳不能听。远望正萧条。百里无人声。豺狼鸣后园。虎豹步前庭。远处天一隅。苦困独零丁。亲人随风散。历历如流星。
                          三萍离不结。思心独屏营。愿得萱草枝。以解饥渴情。

                          黄鹄一远别。千里顾徘徊。
                          胡马失其群。思心常依依。
                          何况双飞龙。羽翼临当乖。
                          幸有弦歌曲。可以喻中怀。
                          请为游子吟。冷冷一何悲。
                          丝竹厉清声。慷慨有馀哀。
                          长歌正激烈。中心怆以摧。
                          欲展清商曲。念子不得归。
                          俯仰内伤心。泪下不可挥。
                          愿为双黄鹄。送子俱远飞。
                          (○《文选》二十九、《类聚》二十九、《诗纪》二并作苏武诗。又《初学记》十八作苏武赠李陵诗。引徊、依二韵。《诗人玉屑》二作苏武诗。引怀、悲、哀、摧、归五韵。)
                          烛烛晨明月。馥馥我兰芳。
                          芬馨良夜发。随见闻我堂。
                          征夫怀远路。游子恋故乡。
                          寒冬十二月。晨起践严霜。
                          仰观江汉流。仰视浮云翔。
                          良友远别离。各在天一言。
                          山海隔中州。相去悠且长。
                          嘉会难再遇。欢我殊未央。
                          愿君崇令德。随时爱景光。
                          (○《文选》二十九作苏武诗。《诗纪》二作苏武诗。又《初学记》三作古诗。引霜一韵。)
                          有鸟西南飞。熠熠似苍鹰。
                          朝发天北隅。暮闻日南陵。
                          欲寄一言去。托之笺彩缯。
                          因风附轻翼。以遗心蕴蒸。
                          鸟辞路悠长。羽翼不能胜。
                          意欲从鸟逝。驽马不可乘。
                          (○古文苑缺四。广《文选》十。《诗纪》十。又《御览》八百十四作李陵与苏武诗。引鹰、陵、缯三韵。)
                          烁烁三星列。拳拳月初生。
                          寒凉应节至。蟠蟀夜悲鸣。
                          晨风动乔木。枝叶日夜零。
                          游子暮思归。塞耳不能听。
                          远望正萧条。百里无人声。
                          豺狼鸣后园。虎豹步前庭。
                          远处天一隅。苦困独零丁。
                          亲人随风散。历历如流星。
                          三萍离不结。思心独屏营。
                          愿得萱草枝。以解饥渴情。
                          (○古文苑四。广《文选》十。《诗纪》十。又艺文《类聚》二十九作李陵赠苏武诗。引生、鸣、零、听、声、丁、星、情八韵。《文选》三十七陈情表注作李陵赠苏武诗。引丁一韵。)
                          ---------------------------------


                          IP属地:江西316楼2022-06-28 06:36
                          回复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摘录
                            【李陵录别诗二十一首】
                            【案。汉代的离别诗句,往往与音乐的氛围相得益彰,表达诗人的悲凉的内在心境,列席无高唱。悲意何慷慨。四坐莫不伤
                            比如,寂寂君子坐。奕奕合众芳。温声何穆穆。因风动馨香。清言振东序。良时著西痒。乃令丝竹音。列席无高唱。悲意何慷慨。清歌正激扬。长哀发华屋。四坐莫不伤。
                            汉代的别离诗句,已经产生了玄学的萌芽,产生了对儒家思想的某种质疑,
                            比如,严严钟山首。赫赫炎天路。主明曜云门。远景灼寒素。昂昂累世士。结根在所固。吕望老匹夫。苟为因世故。管仲小囚臣。独能建功祚。人生有何常。但恐年岁暮。幸托不肖躯。且当猛虎步。安能苦一身。与世同举厝。由不慎小节。庸夫笑我度。吕望尚不希。夷齐何足慕。
                            比如,钟子歌南音。仲尼叹归与。戎马悲边鸣。游子恋故庐。阳鸟归飞云。蛟龙乐潜居。人生一世间。贵与愿同俱。身无四凶罪。何为天一隅。与其苦筋力。必欲荣薄躯。不如及清时。策名於天衢。
                            比如,红尘蔽天地。白日何冥冥。微阴盛杀气。凄风从此兴。招摇西北指。天汉东南倾。嗟尔穹庐子。独行如履冰。短褐中无绪。带断续以绳。泻水置瓶中。焉辨淄与渑。巢父不洗耳。后世有何称。
                            比如,寒风吹我骨。严霜切我肌。忧心常惨戚。晨风为我悲。瑶光游何速。行愿支何迟。仰视云间星。所若割长帷。低头还自怜。盛年行已衰。依依恋明世。怆怆难久怀。
                            汉代的离别诗句,往往展示战争带来的灾难,以及对幸存者极大的悲痛,
                            比如,远送新行客。戚暮乃来归。入门望爱子。妻妾向人悲。闻子不可见。日已潜光辉。孤坟在西北。常念君来迟。褰裳上墟丘。但见蒿与薇。白骨归黄泉。肌体乘尘飞。生时不识父。死后知我谁。孤魂游穷暮。飘遥安所依。
                            人生图孠息。尔死我念追。俯仰内伤心。不觉悟泪沾衣。人生自有命。但恨生日希。】
                            寂寂君子坐。奕奕合众芳。
                            温声何穆穆。因风动馨香。
                            清言振东序。良时著西痒。
                            乃令丝竹音。列席无高唱。
                            悲意何慷慨。清歌正激扬。
                            长哀发华屋。四坐莫不伤。
                            (○古文苑四。广《文选》十。《诗纪》十。)
                            晨风鸣北林。熠燿东南飞。
                            愿言所相思。日暮不垂帷。
                            明月照高楼。想见馀光辉。
                            玄鸟夜过庭。仿佛能复飞。
                            褰裳路踟蹰。彷徨不能归。
                            浮云日千里。安知我心悲。
                            思得琼树枝。以解长渴饥。
                            (《文选》注或误饥渴。○古文苑四。《类聚》二十九作汉李陵赠苏武别。广《文选》十。《诗纪》十。又《书钞》百五十作李陵诗。引辉一韵。《文选》二十四为顾彦先赠妇注作李陵赠苏武。引渴一韵。《御览》百八十四作李陵诗。引辉一韵。)
                              陟彼南山隅。送子淇水阳。尔行西南游。我独东北翔。辕马顾悲鸣。五步一彷徨。双凫相背飞。相远日已长。远望云中路。想见来圭璋。万里遥相思。何益心独伤。随时爱景曜。愿言莫相忘。
                            (○古文苑四。《类聚》二十九作李陵赠苏武别。广《文选》十。《诗纪》十。)
                              钟子歌南音。仲尼叹归与。戎马悲边鸣。游子恋故庐。阳鸟归飞云。蛟龙乐潜居。人生一世间。贵与愿同俱。身无四凶罪。何为天一隅。与其苦筋力。必欲荣薄躯。不如及清时。策名於天衢。(○同上)
                              凤皇鸣高冈。有翼不好飞。安知凤皇德。贵其来见稀。(○古文苑四作李陵录别诗。《类聚》九十作汉李陵诗。《诗纪》十。)
                              红尘蔽天地。白日何冥冥。(○古文苑四李陵录别诗。《文选》五十五与大理书注引作李陵诗。)
                              许由不洗耳。后世有何徵。
                            (○《文选》五十五陆机演连珠注引李陵诗。○此与上两句或是同篇残文。
                            《诗纪》据升庵诗话列诗全篇。其辞曰:
                            红尘蔽天地。白日何冥冥。
                            微阴盛杀气。凄风从此兴。
                            招摇西北指。天汉东南倾。
                            嗟尔穹庐子。独行如履冰。
                            短褐中无绪。带断续以绳。
                            泻水置瓶中。焉辨淄与渑。
                            巢父不洗耳。后世有何称。
                            《诗纪》并注曰:升庵诗话云。见修文殿览御。逯案。此乃杨慎伪造。冯默庵已辨其妄。见《诗纪》匡谬。)
                            童童孤生柳。寄根河水泥。
                            连翩游客子。干冬服凉衣。
                            去家千里馀。一身常渴饥。
                            寒夜立清庭。仰瞻天汉湄。
                            寒风吹我骨。严霜切我肌。
                            忧心常惨戚。晨风为我悲。
                            瑶光游何速。行愿支何迟。
                            仰视云间星。所若割长帷。
                            低头还自怜。盛年行已衰。
                            依依恋明世。怆怆难久怀。
                            (○古文苑四作苏武答诗。广《文选》十作苏武答别诗。《诗纪》十。又草堂诗笺十一独酌诗注作苏武答李陵。引衰一韵。)
                              双凫俱北飞。一凫独南翔。子当留斯馆。我当归故乡。一别如秦胡。会见何讵央。怆悢切中怀。不觉泪沾裳。愿子长努力。言笑莫相忘。
                            (○古文苑四作苏武别李陵。《类聚》二十九作汉苏武别李陵。事文《类聚》别集二十五。合璧事类续集四十六。广《文选》十。《诗纪》十。又《初学记》十八引翔、乡二韵。《白帖》二十九作李陵诗。引第一句。《御览》四百八十九及九百十九并作李陵赠苏武诗。引翔、乡二韵。)
                              清凉伊夜没。微风动单帱。(○《书钞》百三十二作李陵赠苏子卿诗。)
                              招摇西北驰。天汉东南流。(○《文选》三十拟明月皎夜光诗注作李陵诗。○逯案。上列四句可能出於一篇。杨慎改流为倾。杂凑伪诗。由此益显。)
                              严父潜长夜。慈母去中堂。(○《文选》二十一三良诗注咏史诗注、五十九齐故安陆昭王碑文注并引李陵诗。)
                              行行且自割。无令五内伤。(○《文选》二十七王明君词注、又四十二与钟大理书注并作李陵诗。○逯案。上列四句可能出於一篇。)
                            严严钟山首。赫赫炎天路。
                            主明曜云门。远景灼寒素。
                            昂昂累世士。结根在所固。
                            吕望老匹夫。苟为因世故。
                            管仲小囚臣。独能建功祚。
                            人生有何常。但恐年岁暮。
                            幸托不肖躯。且当猛虎步。
                            安能苦一身。与世同举厝。
                            由不慎小节。庸夫笑我度。
                            吕望尚不希。夷齐何足慕。
                            (○古文苑四。广《文选》十五、《诗纪》三并作孔融杂诗。又《文选》三十四《七启》注、四十三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注、四十四为袁绍檄豫州注、五十八辨亡论注均作李陵诗。引步一韵。○逯案。古文苑乃唐人所藏残书。宋时由一编次为九卷。且讹缺已甚。不可完全据信。今此诗之句。李善数引皆作李陵。必有根据。今即依李注将此诗编李陵录别中。)
                            远送新行客。戚暮乃来归。
                            入门望爱子。妻妾向人悲。
                            闻子不可见。日已潜光辉。
                            孤坟在西北。常念君来迟。
                            褰裳上墟丘。但见蒿与薇。
                            白骨归黄泉。肌体乘尘飞。
                            生时不识父。死后知我谁。
                            孤魂游穷暮。飘遥安所依。
                            人生图孠息。尔死我念追。
                            俯仰内伤心。不觉悟泪沾衣。
                            人生自有命。但恨生日希。
                            (○古文苑四、广《文选》十五、《诗纪》三并作孔融杂诗。○逯案。此伤子之诗。亦原属李集。文镜秘府引或曰云。五言之作。召南行露。已有滥觞。汉武帝时屡见全什。非本李少卿也。少卿以伤子为宗。文体未备。意悲辞切。若偶中音响。十九首之流也。据此。本篇与前诗一致。实俱出李集。原本古文苑此二诗与李陵录别诗等均在第四卷。李陵以后。即为孔融。以相毗近。故易有此窜乱耳。)


                            IP属地:江西317楼2022-06-28 06:54
                            回复
                              中论   虚道第四
                                人之为德其犹虚器欤,器虚则物注,满则止焉。
                              故君子常虚其心志,恭其容貌,不以逸群之才,加乎众人之上,
                              视彼犹贤自视犹不足也。故人愿告之而不倦。易曰君子以虚受人。诗曰彼姝者子何以告之。
                              君子之于善道也,大则大识之,小则小识之,善无大小,咸载于心,然后举而行之,
                              我之所有,既不可夺,而我之所无又取于人,是以功常前人而人后之也。
                              故夫才敏过人未足贵也。
                              辩过人未足贵也。
                              勇决过人未足贵也。
                              君子之所贵者,迁善惧其不及,改恶恐其有余,
                              故孔子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
                              夫恶犹疾也,攻之则益悛,不攻则日甚,故君子相求也,非特兴善也,将以攻恶也。
                              恶不废则善不兴,自然之道也
                              易曰比之匪人【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小来,阴长阳消之谓也。
                              【案。12. 否(卦十二)
                                ⅰ
                                ⅱ(坤下乾上)
                                《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
                                《彖》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则是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内小人而外君子,小
                                人道长,君子道消也。
                                《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
                              御纂周易折中 摘录
                              本义 《泰》极而《否》,“城复于隍”之象。戒占者不可力争,但可自守,虽得其贞,亦不免于羞吝也。
                                程传 掘隍土积累以成城,如治道积累以《泰》。及《泰》之终,将反于《否》,如城土颓圯,复反于隍也。上,《泰》泰之终,六以小人处之,行将否矣。“勿用师”,君之所以能用其众者,上下之情通心从也。今《泰》之将终,失《泰》之道,上下之情不通矣。民心离散,不从其上,岂可用也?用之则乱。众既不可用,方自其亲近而告命之,虽使所告命者得其正,亦可羞吝。“邑”,所居,谓亲近,大率告命必自近始。凡“贞凶”“贞吝”有二义,有贞固守此则凶吝者,有虽得正亦凶吝者,此不云贞凶而云“贞吝”者,将否而方告命,为可羞吝,否不由于告命也。
                                集说 《朱子语类》:问:《泰》卦“无平不陂,无往不复”,与“城复于隍”。曰:此亦事势之必然,冶久必乱,乱久必治,天下无久而不变之理。子善遂言天下治乱,皆生于人心,治久则人心放肆,故乱因此生。乱极则人心恐惧,故治由此起。曰:固是生于人心,履其运者,必有变化持守之道可也。
                                案 “贞”者,常也。爻义言当此之时,只可告邑,未可用师。若守常而用师则吝,非以告邑为可吝也。
                                总论刘氏定之曰;《泰》取天地交而万物通,上下交而其志同、故六爻之中,相交之义重。初与四相交,《泰》之始也。故初言“以其汇”,如茅之连茹。四言“以其邻”,如鸟之连翩,二与五相交,《泰》之中也,故五言人君降其尊贵以任夫臣,二言大臣尽其职任以答夫君。三与上相交,《泰》之终也,故三言平变而为陂,上言城复而于隍。
                                盖君子进而小人退,所以致《泰》也。君委任而臣效忠,所以致《泰》也。抑天运之循环,《泰》极而《否》,有必然者,而保泰之意,隐然有不容不恐惧焉,则平陂城隍,其旨严哉!
                                吴氏曰慎曰:初四以气类言,二体之始也。三上以时运言,二体之终也。二五以主 否.乾上.坤下程传 《否序卦》:“泰者通也,物不可以终通,故受之以否。”夫物理往来,通泰之极则必《否》,《否》所以次《泰》也。为卦天上地下,天地相交,阴阳和畅则为《泰》。
                                天处上,地处下,是天地隔绝,不相交通,所以为《否》也。
                                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
                                本义 “否”,闭塞也。七月之卦也,正与《泰》反,故曰“匪人”,谓非人道也。
                                其占不利于君子之正道。盖乾往居外,坤来居内。又自渐卦而来,则九往居四,六来居三也。或疑之匪人三字衍文,由《比》六三而误也。《传》不特解其义,亦可见。
                                程传 天地交而万物生于中,然后三才备,人为最灵,故为万物之首。凡生天地之中者,皆人道也。天地不交,则不生万物,是无人道,故曰“匪人”,谓非人道也。消长阖辟,相因而不息,《泰》极则复,《否》极则倾,无常而不变之理,人道岂能无也?既《否》则泰矣。夫上下交通,刚柔和会,君子之道也。否则反是,故“不利君子贞”。
                                君子正道,否塞不行也。“大往小来”,阳往而阴来也。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之象,故为《否》也。
                                集说 孔氏颖达曰:“否之匪人”者,言否闭之世,非是人道交通之时,故云匪人。
                                “不利君子贞”者,由小人道长,君子道消,故不利君子为正也。阳气往而阴气来,故云“大往小来”。阳主生息,故称大。阴主消耗,故称小。
                                崔氏憬曰:否,不通也。于不通之时,小人道长,故云“匪”人。君子道消,故“不利君子贞”也。
                                吕氏大临曰:否,闭幕而不交也,“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言否闭之世,非其人者,恶直丑正,不利乎君子之守正。】
                              先民有言,人之所难者二,乐攻其恶者难,以恶告人者难
                              夫惟君子然后能为己之所难,能到人之所难致。
                              既能其所难也,犹恐举人恶之轻,而舍己恶之重,
                              君子患其如此也。故反之复之钻之核之,然后彼之所怀者,竭始尽知已恶之重矣。
                              既知已恶之重者,而不能取彼,又将舍己,况拒之者乎。
                              夫酒食人之所爱者也,而人相见,莫不进焉,不吝于所爱者以彼之嗜之也。
                              使嗜者甚于酒食,人岂爱之,故忠言之不出,以未有嗜之者也。
                              诗云,匪言不能,胡斯畏忌,目也者能远察而不能近见,其心亦如之。一本作,能远察天际,而不能近见其背,心亦如之。
                              君子诚知心之似目也。是以务鉴于人以观得,故视不过垣墙之里,而见邦国之表,
                              听不过阈槷,【原注,门南旁木也】之内,而闻千里之外,因人也。
                              人之耳目尽为我用,则我之聪明无敌于天下矣。
                              是谓,人一之,我万之,人塞之我通之,故知其高不可为员,其广不可为方。
                              ------------------------------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魏诗3 摘录
                              阮瑀
                                〈瑀。字元瑜。陈留人。师事蔡邕。建安中。曹操以为军谋祭酒。管记室。后为仓曹掾属。建安十七年卒。有集五卷。〉
                              阮瑀是建安七子之一,而阮籍和阮咸是竹林七贤的两位。所谓的竹林七贤是指三国魏国曹芳年间的七位文人,具体包括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七人,这些人常常在当时的山阳县竹林之下饮酒纵歌,无拘无束。
                              阮籍,字嗣宗,推崇道家的老庄之学,采取小心避祸的态度。虽然家境贫寒,但是他勤奋学习,加上天资聪颖,八岁就能够写出不错的文章。其比较有名的作品有《大人先生传》、《咏怀八十二首》等。除此之外,下功夫研究儒家的诗书,从小就表现出不爱慕虚荣,把道德高尚的古代先贤者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他的才能也受到了青睐,并且也有出仕做官的经历,不过并不是很顺利。魏国后期被司马氏家族代替,司马氏家族开始独断专权,清除了大量的异己,被株连者更是不计其数。而阮籍本来倾向于支持曹魏皇室,对司马氏集团不满,同时感到了世事已经不可为,于是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要么闭起门来读书,要么游览山水,或者干脆缄口不言。


                              IP属地:江西319楼2022-07-02 17:1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