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吧 关注:123,224贴子:1,214,454

為什麼我在正式寫作中仍使用繁體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簡而言之,因為簡體字適合今天的日常生活,卻【與古漢語格格不入】。在古漢語領域強行使用簡體字,【很容易造成非常嚴重且不必要的誤會】。為了方便行文,此貼皆用繁體字書寫。
在開始正文之前,有必要闡述一個概念:【同形字】。字是字形、字音、字義(如果該單字有意義的話)的結合體。所謂「同形字」,就是字形相同,而字義毫無關聯的字。例如,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記載紹興有一片名叫「㹧猹」的湖,這裡出現了「猹」字。而魯迅先生在《故鄉》一文中自造了「猹」字來表示一種類獾的動物。表示湖名「㹧猹」的「猹」,與魯迅先生所造的、表示動物的「猹」,就是同形字。又例如,上古時期有「鉈」字,讀音同蛇,意思是短矛。近代中國的化學家用「鉈」字作為「thallium」這一元素的音譯名,讀作它。表示{短矛}的「鉈shé」,與表示{81號化學元素}的「鉈tā」,也是同形字。這兩組字,每一組都只是字形偶然相同,而字義之間絕無任何聯繫。


IP属地:四川1楼2022-06-17 01:17回复
    在日常社交中,我一般是使用簡體字。這當然是為了便於溝通,畢竟簡體字與我們現在的日常生活是合如符契的,也沒有必要為了裝範而讓微信好友費力辨別「書」「晝」「畫」。但是在正式寫作中,我仍然傾向於使用繁體字。這倒不是為了所謂「在精神上與古人契合」——我對「新鮮的活死人」一向是持鄙夷態度的——而只是迫不得已,因為在古漢語領域使用簡體字,很容易造成非常嚴重且不必要的誤會,導致理解上的障礙。麻煩的來源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簡化字所造成的同形字
    在現代漢語的語境中,大多數同形字都是日常生活中少用的字,使用時完全可以被當做「一字多義」去處理,不會造成誤會。但是簡體字所造成的同形字,有很多是常用字。在古代漢語的語境中,簡體字所造成的同形字尤其容易產生理解上的障礙。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寧」「宁」這一組字。在古漢語中,「宁」是一個獨立的字,讀音同柱。該字是象形字,其字形演變如下:

    「宁」的本義是{貯藏物品的器具}。《說文解字》:「宁,辨積物也。」貯藏物品意味著長期放置,所以「宁」又引申表示{佇立},後來分化出「佇」字來表示這一義項。由「宁」的{佇立}一義,又可引申專指{君王佇立的地方},因此「宁」又引申表示{宮殿門與屏風之間的地方},因為那裡是君王佇立之處。表示{門屏之間}的「宁」,在經典中尤其常見。例如:
    天子當宁而立,諸公東面、諸侯西面曰朝。——《禮記·曲禮》
    在輿有旅賁之規,位宁有官師之典。——《國語·楚語上》
    和鸞未調而身在轅側,庭宁未踐而棟折榱覆。——《三國志·蜀書》
    載行載止,當扆宁而徐前。——《隋書·許善心傳》
    在古代文化生活中,「宁」顯然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字,因為它代表著皇帝所站立的地方,而且該字經常在經典中出現。因此,歷代詩人也經常在創作中使用它:
    當宁陷玉座,白間剝畫蟲。——杜甫《往在》
    嚮明當宁,用王禮也。——劉禹錫《許州文宣王新廟碑》
    儼正宁以居極,統羣黎於宅中。——歐陽修《國學試人主之尊如堂賦》
    仍損內饔之舉,兼虛正宁之朝。——王安石《請皇帝御正殿復常膳表》
    杜甫、劉禹錫、歐陽修、王安石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作家,他們的作品中便有「宁」字,使用這個字的其他作家更是數不勝數。


    IP属地:四川2楼2022-06-17 01:24
    回复
      在漢字簡化之前,「宁」「寧」二字是井水不犯河水。所以在古代,「泞」「濘」、「柠」「檸」、「苧」「薴」等等,都是不同的字。而在漢字簡化的時候,考慮到「宁」寫法簡單,而且「古代不常用」(他們是這麼認為的),就用它代替了「寧」,成為其簡化字。至於原來的「宁」「佇」「苧」「貯」等字,由於到清咸豐帝名「奕詝」,因此那時出於避諱將「宁」闕筆為「㝉」。於是「佇」簡化成了「伫」,「苧」簡化成了「苎」,「貯」簡化成了「贮」。至於「宁」字本身,由于用得很少,因此當時没有特意將其簡化,實則應該簡化為「㝉」,以防混淆。
      「宁」字在古代是常用字,到今天卻幾乎不被使用了。因此,「寧」的簡化導致人們在古文中遇到「宁」時,會不假思索地將其當作「寧」。我曾經考察過中文系的同學,當他們看到杜甫的「當宁陷玉座」時,幾乎都不約而同地將「宁」讀成了「寧」,沒有一個認對的。甚至是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歐陽修詩文集校箋》,整理者也錯將「宁」轉化成了「寧」。
      「寧」字簡化帶來的困擾還不止於漢語言文學領域。在化學領域,有一種有機物limonene被譯作「薴烯」,因為該化合物存在於檸檬中。按照漢字簡化原則,對應的簡體字應該是「苧烯」。但是「苧」既是「薴」的簡化字,又是「苎」的繁體字。系統在對「薴」進行簡繁轉換時,會順帶著將轉換後已是簡體的「苧」進一步簡化。於是在中國大陸,這個物質就因為簡繁轉換,莫名其妙地多了一個名字:「苎烯」。實則「苎烯」是不存在的。


      IP属地:四川4楼2022-06-17 01:26
      回复
        如果這些麻煩僅限於詩詞領域,那使用簡體所造成的麻煩還可以容忍。但是大家已經可以感受到,這種理解上的障礙,遠遠不止在詩詞領域。我本人有意向從事古典文獻學研究。在文獻學領域,這種混淆是要命的。舉個例子,清代文獻學家盧文弨,在《與翁覃溪論說文繫傳書》中有下面一句話:
        楚金「上鄉」作「上卿」,初疑是轉寫之誤。
        「鄉」「卿」字形相近,因此盧文弨一開始懷疑是「卿」是「鄉」的錯別字,這是合情合理的。但是,如果把這句話轉換成簡體,就成了:
        楚金「上乡」作「上卿」,初疑是转写之误。
        「乡」「卿」字形完全不一樣,怎麼會有轉寫之誤呢?如果用簡體去整理盧文弨這篇文章,那裡面的言論都實在是不可理喻。類似的還有段玉裁《與諸同志書論校書之難》一文:
        上「鄉」字,《釋文》作「鄉」,云:「鄉幷音香。」二經《疏》皆作「卿大夫鄉先生」,賈云:「經言卿大夫不言士」,孔云:「謂在朝之卿大夫也。」「鄉」「卿」果孰是與?曰:「鄉大夫」是也,作「卿」非也。……千里……且又因宋本之訛字,謂賈作「鄉」不誤。
        這一段文字就是在論述《禮記·王制》「鄉」「卿」二字孰是孰非的問題。如果「鄉」都簡化成了「乡」,「宋本之訛字」又從何說起?再比如,段玉裁《古文尚書撰異》有一句話:「䥫者,鐵之訛體也。」要是簡化成「䥫者,铁之讹体也」,那像什麼話?
        這樣的例子自然是數不勝數的。我自己在撰寫文章的時候,同樣的情況自然也是家常便飯。一首詩「葉」字錯成了「蔕」。我寫日記的時候,要是說「葉誤蔕,形訛」,那是合情合理的;要是用簡體字,寫「叶誤蒂,形訛」,那就是胡說八道了。


        IP属地:四川5楼2022-06-17 01:50
        回复
          古代的文人,也非常喜歡玩字形梗。且不說《紅樓夢》王熙鳳的判詞「凡鳥偏從末世來」,近代言敦元有一首《隱湖》:「犬臺太壹訛,壯月牡丹愕。」前一句用的是《漢書》的典故。《汉书》卷四五《江充传》:「充召見犬臺宮。」师古注曰:「今書本『犬臺』有作『太壹』字者,誤也。漢無太壹宮也。」這個典故就是形近致訛。如果這句詩被簡化成「犬台太壹讹」,那是完全無法表達作者的心意。(壯月牡丹愕,這是鍾惺的典故,見《日知錄》)。


          IP属地:四川6楼2022-06-17 03:40
          回复
            有理有据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2-06-17 07:56
            回复
              跟樓主一樣,日常生活寫作用舊字體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2-06-17 08:42
              回复
                学究气。简体有简体的字形,想玩梗同样可以。你说这么多,基本都为读古人诗不至讹误。创作跟做学问不必一并而论,要专研汉语言那繁体不可不备,要作个与古无涉的小诗词,简化字足够了。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2-06-17 09:12
                回复
                  有理有据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2-06-17 14:54
                  回复
                    我尊重你用繁体写诗,因为我觉得这是学问,传承,更是你的自由,这是其一。其二,你要是以此来要求我我只有四个字,曲泥嘛的——好多字我都不认识你也别指望我去主动学,我没时间。不服劲?走着瞧。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2-06-17 23:55
                    回复
                      洞庭湖阔连海天,岳阳楼孤倚青山下一句是什么?


                      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22-06-18 05:31
                      回复
                        惭愧,字形未作深入研究,此帖看来颇为新鲜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2-06-18 09:31
                        回复
                          总觉得是不是牧羊老头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2-06-18 11:5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