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皮肤吧 关注:138贴子:487
  • 5回复贴,共1

儿童特应性皮炎临床表现及常用治疗方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与遗传因素有关的慢性皮肤病,初次发病多在婴幼儿期,病情反复发作,可持续至成年期。目前研究对该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已有研究发现,AD属于多基因遗传病,患者常合并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等遗传过敏性疾病。
1、 儿童首次发病年龄调查:
首次发病年龄:
<1个月患儿143例(60.34%),
1~3 个月患儿56例(2.11%),
4~6患儿22例(9.28%),
>6个月患儿16例(6.75%)。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2-06-11 10:11回复
    2 、患儿皮损分布
    AD患儿皮损累及头、面部195例(82.28%),
    颈部100例(42.19%),
    躯干179例(75.53%),
    四肢伸侧124例(52.32%),
    四肢屈侧者149例(62.87%),
    肘窝或腘窝167例(70.46%),手、足部47例(19.83%)。
    与年龄相关性:
    <6个月、6~12个月,1~2岁患儿皮损:
    主要累及头面部(94.74%、86.89%、86.79%)颈部(67.11%、50.82%、26.42%),
    而3~6岁患儿皮损主要类及四肢屈侧(87.23%)(P<0.05)。


    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2-06-11 10:12
    回复
      3 、临床症状
      统计237例AD患儿的临床症状主要有:
      干皮症199例(83.97%)、
      耳廓下裂隙78例(32.91%)、
      鼻孔下裂隙35例(14.77%)、
      慢性头皮脱屑107例(45.15%)、
      白色糠疹72例(30.38%)、
      毛周隆起72例(30.38%)、
      寻常型鱼鳞病14例(5.91%)、
      掌纹症59例(24.89%)、
      面色苍白25例(10.55%)。
      症状与年龄相关性:
      <6个月、6~12个月患儿症状主要表现:
      为耳廓下裂隙(51.32%、40.98%)、
      鼻孔下裂隙(25.00%、26.23%)
      慢性头皮脱屑(63.16%、57.38%);
      1~2岁、3~6岁患儿主要表现为:
      白色糠疹(41.51%、55.32%)、
      毛周隆起(50.94%、61.70%)(P<0.05)。


      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2-06-11 10:12
      回复
        4、致病因素:
        特应性皮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相当复杂,目前研究主要认为多基因遗传可导致皮肤对外因刺激过分敏感。
        有研究者对AD患儿进行家系调查,结果发现接近70%的AD患儿父母中有一方或双方均患有AD,这证实AD的发病倾向与遗传有关。
        随机调查中48.95%AD患儿有家族过敏史,明显高于对照组;分析显示家族过敏史可使AD发病风险升高2.483倍,这表明AD作为遗传性疾病,具有典型的家族聚集倾向,与以往研究结论一致。


        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2-06-11 10:13
        回复
          5、治疗:
          一方面,AD的治疗药物较多,传统的主要包括外用药物(外用糖皮质激素、外用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和系统用药(抗组胺药、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随着医药技术的发展,AD治疗的生物制剂和Janus激酶(JAK)抑制剂的研究成果也在不断出现。
          传统重度AD系统药物治疗主要包括糖皮质激素和环孢素等,但因为这些药物可能导致严重的副作用,通常不适合作为老年,幼年AD患者的优选或长期治疗。


          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2-06-11 10:13
          回复
            2:口服JAK抑制剂:
            目前巴瑞替尼(baricitinib),乌帕替尼(upadacitinib)被批准用于类风湿关节炎。
            中国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指出巴瑞替尼口服4 mg·d-1联用外用TCS16周可治疗成人中重度AD,
            2022年乌帕替尼缓释片正式在中国获批,用于适合系统性治疗的成人和12岁及12岁以上青少年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患者。乌帕替尼也显示出较好的效果。


            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2-06-11 10:1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