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吧 关注:257,337贴子:5,059,857
  • 9回复贴,共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学长学姐说专业#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大家好,我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21级电子信息工程教改方向的学生,目前大一,借助这次贴吧高考分享官的活动,我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除了电子和计算机两个耳熟能详的专业方向之外的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二楼:历史概况
三楼:人才建设
四楼:学院建设
五楼:人才培养
六楼:科研
七楼:省部级平台
八楼本科生培养方案
九楼:展望未来


IP属地:北京1楼2022-06-07 11:27回复
    历史概况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雄厚的电子信息学科为基础,聚焦生物医学与电子信息深度融合的多学科交叉领域,在分子影像、神经影像、生物医学大数据等方向开展深入研究。1990年成立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是全国首批获准试办的硕士点之一;1995年成立了生物医学工程系,隶属于电子工程学院,开始培养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生。2006年我校以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73”首席科学家田捷教授为学科带头人,成立了生命科学研究中心。为了促进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健康发展,2009年在生物医学工程系和生命科学研究中心的基础上,成立了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IP属地:北京2楼2022-06-07 11:27
    回复
      人才队伍建设
      学院拥有国家高层次人才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国家级人选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2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指委委员1人,陕西省人才2人、陕西省“青年人才”1人,陕西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1人、陕西省“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1人,陕西省高校“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2人。德国“洪堡学者”1人。


      IP属地:北京3楼2022-06-07 11:27
      回复
        学科建设
        学院拥有完整的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设有“生物医学工程”、“生物技术”和“智能医学工程”本科专业,其中“生物医学工程”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拥有“生物医学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和“生物信息科学与技术”博士学位授权点。
        学院设有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分设四个学科方向,生物医学成像、分子影像、神经工程、医学大数据。
        2020年,临床医学学科首次进入ESI学科世界排名前1%。


        IP属地:北京4楼2022-06-07 11:27
        回复
          人才培养
          近年来,学院高度重视本科生教育教学质量,在实验室建设和课程创新改革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果。生物医学工程专业2011年获批为“陕西省特色专业”、2013年入选陕西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019年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013年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教学团队成功申报省级教学团队。
          学院现有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生物医学影像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省级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省级双创实践教育基地和校级双创中心;获批国家一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陕西省首批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1个,陕西省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2门,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项,校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
          学院依托西安高新区创业园和西安联创生物医药孵化器,与西安的20多家生物医药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创新型人才培养、科研和学科平台建设、产学研合作等方面与企业开展协同创新,整合优势力量长期持续攻关,健全“生命科学”领域的创新创业支持服务体系,努力推动科研成果的应用和产业转化,力争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上实现重大突破。
          学院立足学科特色和行业优势,积极探索实践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构建了项目制、导师制和校企联合培养三级体系,打造以竞赛为驱动的双创实践活动平台,培育本科生创新创业项目;依托分子与神经影像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开展全方位的校企合作,推动研究成果应用转化,拓展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学生奖学金评定等管理实践发挥能力培养的指挥棒作用,加强对学生创新素养的认可,逐步形成了崇尚创新、勇于实践的良好氛围。学院先后建成2个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形成了3个示范性创新创业团队,组织发起4届陕西“生命科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论坛,并在2017年承办了全校星火杯大赛。学院本科生共获得国家级竞赛奖励25项,省级竞赛奖励49项;以学生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8篇,申请国家专利4项。


          IP属地:北京5楼2022-06-07 11:28
          回复
            科学研究
            近五年,学院承担包括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重大仪器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在内的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百余项,到款经费6000万余元。2009年建院至今,在PNAS、Nature Communications、ACS Nano、Advanced Materials、Chemical Society Reviews等在内的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300余篇,其中中科院I区占比超过10%,率先实现学校在 PNAS和Nature子刊零的突破;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0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华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


            IP属地:北京6楼2022-06-07 11:28
            回复
              省部级平台
              学院建有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省级生物医学影像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省级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省级双创实践教育基地。


              IP属地:北京7楼2022-06-07 11:28
              回复
                关于同学们最关心的问题:本科生培养方案
                除了常规的工科通识课,如高等数学,线性代数之外,相较于学校其他专业学院的培养方案,最有特色的除了专业核心课,还有生理学,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以及Introduction to Brain Science. 顺利完成本科学业后,可以进一步选择特色方向:生物医学与电子,人工智能行业的结合,进行尖端医疗仪器,神经科学的研究,探索人类文明的最前端。


                IP属地:北京8楼2022-06-07 11:28
                回复
                  展望未来
                  生命科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科学技术,曾经因为一句:“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而被人熟知,又因为其“天坑”属性饱受诟病,但事实上,神经工程作为生命科学的门类之一,其对于细胞再生与神经组织的研究,无疑为人类的未来带来了更多神秘色彩,所以,如果你希望站在人类认知的最尖端,以自己的方式改变世界的现状,甚至改变人类的进化方向,那么欢迎你选择生命科学并大展拳脚!


                  IP属地:北京9楼2022-06-07 11:28
                  回复
                    电子信息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前景都非常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具体来说,这两个专业的前景取决于个人兴趣和能力。电子信息专业涉及电子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等方面的理论与应用,涉及领域广泛,如电子设备、通信、控制、信息系统、智能系统等。


                    IP属地:广东10楼2023-06-07 22:4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