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香白酒吧 关注:429,566贴子:29,141,979
  • 0回复贴,共1

茅台酒因茅台镇得名,茅台镇因茅台酒扬名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有史书记载的关于茅台镇酒的最早是司马迁的《史记》。《史记·西南夷列传》中载:“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大行王恢击东越,东越杀王郢以报。恢因兵威使番阳令唐蒙风指晓南越。南越食蒙蜀枸酱,蒙问所从来,曰‘道西北牂柯,牂柯江广数里,出番禺城下。’蒙归至长安,问蜀贾人,贾人曰:‘独蜀出枸酱,多持窃出市夜郎。’唐蒙建议汉武帝借助巴蜀之饶修筑夜郎道,出其不意攻击南越,汉武帝采纳了唐蒙的建议,最终除却了汉朝心腹之患,把大西南纳入大汉版图。在这个过程中,茅台镇的枸酱,第一次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由此我们看到自番阳县令唐蒙出使南越国起,南越王以枸酱盛情款待,枸酱此时初为汉人所接触,直至传至汉朝皇室,汉武帝饮后赞其为“甘美之”,并将枸酱酒定为了贡品,渐为四方诸国所识。清代仁怀直隶厅同知陈熙晋有诗云“尤物移人付酒杯,荔枝滩上瘴烟开;汉家蒟酱知何物,赚得唐蒙习部来”。
到了宋代,“茅台酒”一词就开始出现。发展到元朝,茅台村落出现。到了明代,便因为茅台村的地名正式有了“茅台烧”、“茅台春”的酒名。
清朝时期茅台镇酒业发展繁荣,被梁启超誉为“天下第一府志”的《遵义府志》中载:茅台酒、仁怀城西茅台村制酒,黔省称第一,其料用纯高梁者上,用杂粮者次。制法:煮料和曲即纳窖中,弥月出窖烤之,其曲用小麦,谓之白水曲,黔人称大曲酒,一日茅台烧。仁怀地瘠民贫,茅台烧房不下二十家,所费山粮不下二万石。

至嘉庆、道光年间,茅台村酿制茅台酒的烧房已经有数十家。清嘉庆《仁怀县志》中赞誉:“城西茅台村制酒,全黔称第一”。
清朝学者张国华曾经作《竹枝词·茅台村》,其中有云:“一座茅台旧有村,糟邱无数结为邻。使君休怨曲生醉,利锁名缰更醉人。于今酒好在茅台,滇黔川湘客到来。贩去千里市上卖,谁不称奇亦罕哉。”诗中记录了当时茅台村甚多的酿酒烧房和云、贵、川、湘、诸省客商竞相前来购买茅台好酒的盛况。《贵州通志》载:“按黔省所产之酒,以仁怀茅台村之高梁酒最佳。郑子尹诗所谓‘酒冠黔人国’也。”

茅台酒因茅台镇得名,茅台镇因茅台酒扬名。


1楼2022-06-05 13:24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