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兵器吧 关注:436,500贴子:4,201,377
  • 12回复贴,共1

(ZT论文)关于16-17世纪中国佛郎机火炮的射程问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摘 要:16世纪初,欧洲制式佛郎机火炮被传到中国,它的结构、火力、射程,命中率诸方面,均超过了明朝的神机枪炮。明廷迫于军事上的需要,积极吸收、推广和改进此项技术,使之成为明嘉靖朝至万历朝年间最犀利的火器。但是,它的射程问题东西双方历来少有人问津,现根据古今中外有关佛郎机火炮研究的史料,对其作去伪存真的分析,推断出其有效射程为1华里左右,最大射程在3华里之内。其射程数据被虚夸实有一定的社会原因。
     关键词:火炮;佛郎机火炮;射程     
     作者简介:刘鸿亮,河南科技大学政治与社会学院讲师;北京科技大学科学技术与文明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 (河南洛阳4710003)   
   16世纪初,葡萄牙殖民者携带大量佛郎机滑膛炮屡次骚扰中国东南沿海,那里的军民称葡萄牙人为佛郎机,而且把他们所带来的那种后膛装填弹药的炮也叫佛郎机。佛郎机火炮原为欧洲15世纪末至16世纪前期流行的轻型火炮,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火器,明代火器家们对其制造工艺迅速加以引进,使得该火器在国内外战争中被大规模地运用,最终促进了明中期以后军事战术,军事思想与军事制度的发展,使战争走向了以火器为“军中利器”的新阶段。但是,它的有效射程与最大射程,迄至今天,东西双方倘无令人满意的文献考证和理性分析,笔者对该时期中外火器史料做了详细耙梳,推断出了其射程的大致范围。   
        一、佛郎机火炮引入明军之前中国火炮的发展概况     
     明中期以前中国的火器技术与西方同时期火器的发展相比并不理想,中期以后火器制造已落后于西方。该时期中国火炮的缺陷有:   
   (1)不重视火炮各部尺寸的组合搭配,所制火炮炮身与口径之比不符合“模数”理论①,性能低劣。明初火炮生产量相当可观,铸造工艺也很高超,火炮基本上形成了细长、短粗两种类型,但从史料记载和出土实物的铭文可知,明初甚至直到清代火炮大多是以重量作为衡量其性能优劣的依据,这远远没有以炮身与口径比例搭配为主要性能参数科学合理。尽管传统中医学有“等身寸”概念,晋代裴秀把“分率”作为制图的六法之首,以及建筑设计方面宋代实行过“材分”制,但在中国古代火器制作中没有产生类似的“模数”概念②。
(2)炮管主要以铜为原料制成,显得单薄,为此,增加强箍以防止炸裂。弹药山前装,火绳点火,发射独弹和散弹。明孝宗弘治年问,中国发明过“毒火飞炮”爆炸弹,但其制造技术复杂,费用较高,且使用困难和危险,故后来弃置不用。
(3)火炮的最大缺点是“重而难举,发莫能继”。如明代军事家戚继光(1528—1587)根据自己多年的实战经验指出:“旧有大将军、发贡等器,体重千余斤,身长难移,预装则日久必结,线眼粗涩,临时装则势有不及,一发之后,再不敢入药,又必直起,非数十人莫举。”①
(4)火炮发射时都有强大的后坐力,有时还会左右乱跳,或倒翻过来,严重危害炮手和人马的安全。如明末思想家顾炎武(1613-1682)云:“旧有骡驼灭虏炮,安营拒敌,临时方入药,掘土安炮,高下无法,退坐丈余。”②人们为克服只缺点,便根据不同类型的火炮,有的在炮身上钉上铁爪,有的则在炮车上安装铁锚。但此措施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5)从文献如《武备志》、《天工开物》等史料记载和今天出十的实物部可证明,其炮架大多是“搭木为架”的固定式,火炮没有炮耳,中期以后仿照西洋才有了炮耳和机动性好的炮架,但瞄准装置如准星、照门一直没有设置,命中率小高。   
   14世纪初以来,欧洲新兴的资产阶级对中国西传的火器进行了研究和改进,经过了一个多世纪的积累,他们终于在16世纪赶上并超过了中国。16世纪初的一些欧洲强国,如葡萄牙殖民者等出于对远方殖民掠夺的需要,他们出现于非洲、亚洲各地,西方先进火器之一的佛郎机火炮随之流入到这些地区。就中国而言,明人云:“佛郎机素不通中国,正德十二年(1517),驾大舶突至广州澳口,铳声如雷,以进贡为名。抚按查无《会典》旧例,不行。乃退泊东莞南头,盖房树栅,恃火铳自固。……海道副使汪鋐帅兵至,犹据险力战。商人凿舟用策,乃悉擒之,余皆逐去。”③这是我国史书中关于佛郎机火炮的最早记录。明朝嘉靖二年(1523),葡人又率战船侵入广东新会西草湾,明军生擒42人,并缴获其“佛郎机火炮”。虎门之战和西草湾之战虽然都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终,但战争实践也使中方认识到佛郎机火炮在火力、射程、命中率和结构诸方面,均超过了明朝的神机枪炮。明廷迫于军事上的需要,积极吸收、推广和改进此项技术,仿制成了大样、小样、中样、马上、流星炮、连珠、万胜、日出、无故大将军、铜发贡、百子等佛郎机火炮,使之成为明嘉靖(1522-1566)至万历(1 573-1620)年间最犀利的火器。   



IP属地:江西1楼2010-05-27 23:05回复

       明嘉靖年间仿制的佛郎机火炮,与原有的明军火炮相比,种类多,呈现出一定的优点:
    一是安有瞄准具,两侧拥有炮耳,炮身壁较厚。
    二是以子铳预贮弹药,不必临时装填,可加快发射速度。子铳(4-9个)实际上是一种比“母铳”身管细小一点的又一炮管,与母铳身管一起构成多重炮管。作为内重炮管,子铳可以随时从母铳拆卸下来或安装上去,因此既可事先在其中装好弹药,起到铁质药包的作用,又能使母铳的身管厚度减小却不至炸裂。
    三是散热快。由于后装炮前后相通,空气对流,且炮管较薄,易于散热。散热快可以使火炮增加持续射击的能力,也减少了火药自燃的可能性。该炮克服了中国传统火炮的缺陷,故它被引进和仿制后,很快就取代了明军的神机枪炮。
    不过,该炮也有许多缺陷:它是后装式火炮,闭气性能差,炮弹真正脱离炮管之前,不能够在炮管内积聚更多的火药气体,所以炮弹不能获得足够的推力,只能有极短的射程。此外,身管不算太长、所装弹药量少,口径也小,炮身与炮口比例不合理,杀伤破坏力有限,故在明末攻守战日益激烈时,它便显得力弱难任。
    鉴于此,到了明熹宗天启(1621—1627)年间,随着欧式前膛装红夷大炮流人中国后,明代的火器技术才又重新进入到一个新阶段。陈仁锡撰《皇明世法录》卷82中云:“今红夷铳法,盛传中国,佛郎机又为常技矣。……大铳长二丈余,中虚如四尺车轮(注:内径若四尺车轮,当为夸张之辞),云发此可洞裂石城,震数十里。”      由此观之,红夷人炮身管长度达“2丈余”,最长有达4.4丈的,而佛郎机火炮的身管最长只有“8、9尺”,前者约为后者的2-5倍;佛郎机炮弹药由后装,重量有限和密闭性能差,而红夷人炮弹药由前装,重量较大,且密闭性能好,所以,其具有更远的射程和更大的威力。红夷炮重至1万乃至3万多斤的,佛郎机炮最多只有1000余斤。因此,炮体笨重是其的特点,也是其缺点所在,但射程远.威力大的优点使它能够压倒佛郎机火炮而后来居上①。
             
         二、佛郎机火炮的有效射程和最大射程的史料列举
         火炮的射程可分最大射程和有效射程两种。最大射程即发射角为45度时命中目标的距离。有效射程即发射角为0度时弹头就能杀伤口标的距离。二者都是衡量火炮性能优劣的重要标志。其实,铳炮的射程,只是其技术性能所可能达到的理想值,实战中,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最终都会影响射程的最大化②。
    第一,火炮装药量多少和质量状况、铁或铅弹广大小圆整要有具体标准。一般而言,适当增加火药份量和提高质量,可以增大火炮的射程。同时,弹药装放比例是否得法,对铳炮射程都将产生影响。如装填炮弹时不把其推送到头,那么发射时必会造成火药在药室内的不同燃烧条件,而这是会引起炮弹射程的差异的。
    第二,垫木低昂、炮尺高低直接影响铳炮射程。
    第三,弹丸和炮膛口径须密切配合等。弹丸过大则炮膛内的药力被闭塞,有炸裂和危及炮身的危险。弹丸过小则炮膛内的药力泄气,射程近,杀伤力小。因此,炮手把炮弹装填到火炮里去时,一定要确实感觉到炮弹紧紧嵌入膛壁才行。
    第四,一发接一发炮弹发射得愈频繁,则炮身就愈热,同时也愈膨胀。这样一来,每发炮弹的火药燃烧条件就各不相同(因为药室的容积改变了),炮弹对膛壁的摩擦力也随之改变,结果火炮的射程就各不相同了。
    第五,炮膛的状况对射程有很大影响。若炮身的内表面—上有很小的爪痕或其它的凹凸不平之处,那么在发射时就会产生气体外泄的现象,导致火炮内弹道性能不断下降、最大射程减小、地面密集度和立靶密集度散布增大、引信连续瞎火、出现近弹、早炸等现象。为此,必须把炮膛始终保持于完好状态,而这需要炮手及时给炮膛擦拭干净和涂油。
    


    IP属地:江西2楼2010-05-27 23:05
    回复

         (2)从兵器发展史角度而言,火炮与其它兵器相比,具有摧远致威的功能,素有“战争之神”的称号。迄至明代,由于其具有巨大的威力和它在军械中的绝对地位的确立,它甚至被赋予“将军”等称号和祭祀活动而受到人们的顶礼膜拜,这说明了火炮的巨大威力在人们心目中引起的强烈震撼。同样也为人们进一步想象其威力的提高留下了思考的余地,人们一旦有机会,就有可能夸张其威力,如射程的描写。如中国自元代以来,火炮在战争中,一旦立有大功,官兵往往给它加上“神威”、“神远”、“火龙”、“将军”、“大将军”、“二将军”、“三将军”等各种美称和头衔,以示对火炮的隆祟。而封建皇帝往往把火炮当作至高无上的“神”加以祭祀和顶礼膜拜。至明代,祭炮之风盛行,清代对此的神话达到了顶点,祭炮典礼年年隆重异常,一直持续到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为止。可以认为,官方祭炮的种种形式,都会为社会人士进一步夸大其威力的描写推波助澜。     
      (3)在敌我对峙的战争中,出于邀幸皇帝,先声夺人、虚长声势,恐吓瓦解敌人和为维持影响力且避免被敌人窃得相关机密需要,往往以一当十地夸张数据,历来就是中国军事文化的惯例。可以说,中国古代军事的对外宣传的媒介物,凡是涉及到数字的,今人对此取舍,需要持谨慎态度。
         (4)好事之谈。明代后期,边事日急,上下好言兵事,更有许多人创制火器,进献朝廷,夸夸其谈。如明崇祯十一年(1638),陈子龙等辑的《皇明经世文编》中云:“今日军中之器械,有火器,有弓弩,有枪刀剑戟,迩来南方有鸟咀致胜,北边有闷棍破敌之说,是皆好事之虚谈,原非对垒之实迹。”①明末科学家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中云:“火药火器,今时妄想进身博官者,人人张目而道,著书以献,未必尽由实验。然以粗载数叶,附于卷内。”② 


      IP属地:江西7楼2010-05-27 23:05
      回复
        16世纪初,欧洲制式佛郎机火炮被传到中国,它的结构、火力、射程,命中率诸方面,均超过了明朝的神机枪炮。
        但是永远不能超越的是,大高丽帝国的神机箭。


        IP属地:江西8楼2010-05-27 23:09
        回复
          回复:8楼
          永远不能超越的是,大高丽帝国的神机箭+2012
          那已经不属于常规武器的范畴了。。。。。。


          9楼2010-05-27 23:13
          回复
            强帖留名
            北边有闷棍破敌之说,是皆好事之虚谈,原非对垒之实迹
            这个不会是三眼铳吧...何汝宾请谈谈看法


            IP属地:天津10楼2010-05-27 23:32
            回复
              • 222.171.71.*
              5 600米差不多了  就是个大号的火枪  美国内战时燧发枪的射程才200米


              12楼2010-05-28 11:32
              回复
                更正,美国内战用的不是燧发枪


                13楼2010-05-28 11:41
                回复
                  这个我的新浪共享有~~


                  IP属地:北京14楼2010-05-28 12:09
                  回复
                    留名!


                    15楼2010-05-28 12:54
                    回复


                      IP属地:广东17楼2010-05-29 11:4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