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吧 关注:335,488贴子:10,066,644

40多岁的坂田,六超下的过大壮小鱼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代天骄大李,46岁的大李居然连小鱼也下不过了,完败。而40多岁的坂田,还正是达到成绩的巅峰。1997年45岁的小林,夺得富士通杯冠军,战神了常昊,周鹤洋这样的年轻高手。曹薰铉从97年开始,44岁的他以后还夺得了6次世界冠军,总共拿了9次世界冠军。林海峰1990年48岁获得富士通杯冠军。大竹英雄1992年50岁获得富士通杯冠军,决赛战胜的是34岁的王立诚。2003年47岁的赵治勋三番棋胜朴永训获得三星杯冠军,而朴永训现在还有竞争力,朴永训现在36岁。
现在的大李,基本人见人欺,难得一见赢棋。我想在上世纪90年代,六超普遍已经40多岁,他们还能对抗中韩的20多岁的年轻棋手,为什么40多岁的大李已经如此脆弱?
90年代的常昊,周鹤洋等七小龙总比现在的小鱼崔精强吧?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2-01-11 06:56回复
    过去的围棋大多为本格派,追求所谓的棋道,现在的围棋没道可言,追求胜负。
    经过几十年的时代风云变换,围棋不再讲求美了,只要能赢,再愚的形都下得出来。
    以前讲定式,谁对定式研究得多,谁就在棋上占据主动。
    过去没有网络对弈,只能面对面一盘盘的下,没有几十年的积累,这些定式无法熟练掌握,而现在一切都变了。
    所以不要拿过去的六超来跟现在比,可能到现在连前五十都进不了。


    IP属地:江西2楼2022-01-11 07:14
    回复
      七小龙真是悲催,连老迈的六超还赢不了,直到古力这拨人出来,才有了一定竞争力。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2-01-11 07:30
      收起回复
        现在和以前最大的不同,主要是两点,一是网络,二是道场。以前日本围棋,主要是内弟子制度,师傅收的徒弟数量有限,技术具有一定保密性,不是内弟子很难得到真传,甚至棋谱都保密。当然也不排除有些特别的聪慧的,通过棋谱也能参悟棋道,如吴清源,濑越等。这样竞争其实并不激烈,也就那么少数几人真正懂得棋道。濑越作为师傅也带出了桥本,吴,曹三大高手。
        而到了六超,主要是有木谷实这位热心的师傅,到处搜罗围棋天才,集中一起培训,有点类似今天的道场了,培养出了一批高手。吴只收了林海峰,也培养出来了。
        而到了上世纪末本世纪初,道场模式成为中韩的主要培训模式,道场的优势是人多,各道场汇聚了全国各地有棋才的人,而且经常职业业余混合训练,大量对局,升降,这种模式应该对于内弟子制度有一定优势,类似于木谷道场,但优势也不是很大。主要是道场里面的老师还不是顶尖高手,他们无法传授太多真正有用的东西给学生,学生也无法跟高手过招得到锻炼。所以7小龙还有小虎之类后来都有拜师,让老聂和马晓来带。真正能下出来的,也就那么几人。
        而真正改变的还是网络,网络大量对局,连世界冠军也能经常遇到,90后这拨人就是网络大量对局训练出来的。网络对局兴起于非典,之前多是业余棋手在网络对局,非典之后大量职业棋手也上网下棋。这大大改变了围棋生态,高手的数量,棋艺成熟的年龄大大提前,20来岁就成熟了。此时老棋手的经验优势已经没有了,而精力的不足凸显,不仅对抗顶尖棋手无力,甚至中坚也吃不消。30之后衰退成为常态,35岁之后基本淡出一线。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2-01-11 08:29
        收起回复
          和老年人磨官子的棋。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2-01-11 11:37
          收起回复
            说明以前的棋手都是弱鸡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2-01-11 12:18
            收起回复
              人老了不单强项发挥不了,打勺还厉害。
              关键是有些棋手计算力滑坡特别严重,打勺打到想退役了。有些棋手七老八十还能赢崔精。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2-01-11 12:29
              回复
                六超得感谢木谷吴,特别是木谷,这么热心培养下一代,才有了他们的集体爆发。而他们自身并没有做好传帮带,导致后面出现断层,除了林海峰带出张栩,其他都没带出什么像样的徒弟。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2-01-11 12:30
                收起回复
                  以前没进入信息时代,信息传播尤其是围棋对局少传播慢。现在刚下完就被人研究什么招都被人研究透了。对局只能靠临场发挥这种年轻人长项,上了年纪自然就不行了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2-01-11 13:50
                  回复
                    围棋说到底,是比拼计算力的游戏。
                    由于AI的引入,年轻棋手都有了大量跟极高的高手对练提升的机会,就让没有追随AI能力的老棋手被甩下了。
                    韩国申,其实也是多练习得准AI风格,战绩才上来的。
                    中国棋手如果也跟韩国人一样刻苦,当然就可以取得比他们更好的战绩了。
                    只是,中国人太聪明,知道自己永远不会成为时代顶尖了,就普遍不太努力了。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2-01-11 14:19
                    回复
                      六超40多岁实力肯定打不过现在等级分100以内的。


                      IP属地:贵州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2-01-11 14:28
                      回复
                        楼主讲了很多,都有一定道理,我再说一个,
                        以前比赛时间长,节奏慢,思考时间多,对年纪大的选手比较有利。。
                        以前比赛通常每方4个小时,就是三个小时的比赛都很难有。。本子那边还有下三天的比赛。。
                        印象最深刻的比赛,第一届中日围棋擂台赛最后一盘。。老聂的棋是有问题的,他一开始没发现,藤泽秀行老先生也没发现。。。然后,他们几乎同时发现了这个棋有漏洞。。而这个时候正好该藤泽下。。藤泽老先生年纪大了一时没算清楚。。在读秒的催促声中下了步打将的棋(价值十多目哦),结果老聂不管不顾一秒都没用就把问题补上了,长出一口气。。
                        如果再给藤泽老先生几分钟的时间。。可能中国围棋的历史就要完全改写了。。
                        而那个时候,每方的用时就是4个小时--这对于年纪大的棋手依然不够用。。。。
                        现在呢?围甲联赛用时每方多少??比赛时间每方只有两个小时的比赛到处都是。。
                        节奏慢,下几天的棋更不可能存在。。
                        人类在30岁以后注意力的集中速度就要慢得多。。一旦进入复杂局面想要很快算清楚,对40岁以后的棋手来说太难。
                        但是要说,意境,说棋盘上的经验,老棋手还是很丰富的,如果时间充裕,慢慢下,老棋手和年轻人相比未必会差多少。。


                        IP属地:贵州12楼2022-01-11 15:10
                        收起回复
                          要比较当然找同一代选手比,和大李同期的常昊、王磊现在出来还是打不过李昌镐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22-01-11 15:34
                          回复
                            那时候水平都那样,现在AI时代还想这么猛?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2-01-11 19:14
                            回复
                              日韩老的超一流,年轻时钱挣够了,老了还在一线奋战,眼睁睁看着自己被后辈赶超,被岁月击倒,这是图啥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2-01-11 20:0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