绾朔吧 关注:16贴子:8,663

2022年25周岁的我开贴立志于讲解一下我所认为的道德经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江苏1楼2022-01-01 19:22回复
    其实吧,我一直都很想做道德学习感悟+笔记的东西,但是总是懒啊懒,去年都学到“持而盈之,不若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葆之。金玉盈室,莫之守也。贵富而骄,自遗咎也。功遂身退,天之道也。”这句了。
    结果还是没坚持下去,我觉得我不开个贴真的很难坚持下去,所以还是要开个学习打卡贴比较好。
    但其实我是一个非常懒惰、不自觉且学识浅薄的人,或许我解释的东西(我的意思是我自己的感悟)会非常片面且粗浅,但是没有关系。我的意思是能不能过了二十年,45岁、65岁、85岁的我再去解道德经。
    这样一看就非常有意义了,因为我觉得每一个阶段的自己都是不一样的,所受到的感悟、经历、心态,对待同一件事情的反应都是完全不同,甚至可以说是天差地别的。
    没有人会在二十年后还毫无长进毫无反思,毫无认知自己及这个世界的独有方式。
    我很菜很菜,千万别把我当一回事儿。就是随便那么一解释,笔记而已,会有别人的解释及自己的想法。
    如果是别人的解释,我这里会写摘抄:“XXXXX。”
    自己的我就没有这个了。
    嗯,开贴前要说的大概就是这么多了。


    IP属地:江苏2楼2022-01-01 19:42
    回复
      我这边用的版本是我自己认为对的版本,可能有帛书版本,也可能有竹简版本。
      只是我个人觉得对的顺序和版本,这只是一个笔记吼。反正我也觉得根本不可能有人能进我这个冷冷清清的贴吧看我这个枯燥无味的学习笔记。(此处应有菜的安详)


      IP属地:江苏3楼2022-01-01 19:46
      收起回复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1、道,如果它可以总结成一个经验,被传颂、远播,那么它就不是恒定不变的道理。
        2、道,我们可以按照它所说的去走,但是它不是固定不变的。
        这个大体一般解释为这两个意思,但是我偏向于赞同它这个第一个道和第二个道不是同一个道。
        一条道路,如果已经有人走过了并总结出了道理经验,可以为人说道了,那么我们可以去走这条道路,但是也需要去警惕,它不是唯一永恒的道路、道理。
        我的意思是,这句话它想表达的意思是,你要去做一件事情,已经有人走过了、说出了经验之谈 。但是不说说你再去走它就很稳妥,可以 走,不是不推荐走,但是它不是固定不变的。
        第一你需要警惕,需要有那种时时刻刻有危险来到的也不慌未雨绸缪。第二你大可以有去创新和另开一条路的勇气,但还是那句话“非恒道也”,不是你走了就能成功的。哪怕已经有人走过且“可道”的路都“非恒道”,你创新一条路它就是恒道了?
        不可能的,万事万物皆非恒道。
        没有永恒不变的道理,一句话是千古名句,过得几百年没有人记得了,纵然真的还有人记得名垂千古。地球爆炸了宇宙毁灭了,又是非恒道了。
        所以我的意思就是,这条道可以走大家都走的经验之谈的老路,也可以自己创新。甚至我认为可能老子更是偏于创新去开辟道路的,但是一定要顺应自然、时事的改变自己的策略方式,时时刻刻警惕变化的发生。


        IP属地:江苏4楼2022-01-01 20:03
        回复
          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这里“名”很重要,我找到了我觉得重要的几个解释
          1、姓名、名号
          2、名声、名望
          3、性命、生命
          4、说出、描述
          好了,现在就开始来连连看了,到底哪个是对的呢?其实我觉得可能都可以搭得上。
          1、一个东西如果可以被命名的,现在暂时可以这样这样命名,叫这个名号,但它并不是这个东西永恒不变的命名。
          可能以后世界毁灭了地球爆炸了,来命名它的人类都不存在了,语言文字全部都没有的时候,它也就再不能被冠以性命及名号了。
          2、你的名声、名望可以现在短暂的拥有,但这不是恒定不变的。
          让我想起了《老兽》里面曾经的大老板,最后在日复一日时光的折磨下变成了一个子女眼中的坏人,名声和别人的尊重连一斤羊肉都换不到。
          它不是说你现在拥有了你以后就可以永远靠它吃饭或认为这是引以为傲的事情,因为万事万物都是在变化的,不可捉摸,时光也不能够为你而停。
          如果你怡然自得骄傲自满,不去进步不努力,那么现实一定会给你打一个大巴掌。
          我曾经听过有声书不知道是谁解释说“圣人也是每天殚精竭虑、胆战心惊害怕自己做错事情的。”所以我们一定要保有那种谦虚、惴惴的危机感,不能够偏安一隅享受名声带给你的好处而不去思考“失去名声”或者说“名声随时间慢慢淡去”以后应该做什么。
          然后这里我还有一点子想法这里要加一下:
          如果在一开始,你有名声名望的时候,你运用自己手上的名声名望能运用的地方,去做一些好事情,那么或许可能在未来会种下善因。未来也可能结出善果。
          也就是说,你有了名声名望可以利己、可以稍微享受一下,但它不是恒定不变的。它可能会随时间慢慢变淡,当然这还是好的,如果再差一点可能有小人陷害泼脏水之类。
          这个是不可避免的,纵然你不去惹事情,事情会来惹你。
          但是如果说你一直保持你的初心,总是以善良、谦和的态度去对待这个世界,并且在不居功自傲的前提下,运用自己的名声去做公益、好事。
          那么误会总有一天会被解开,真相总有一天大白天下。
          因为万事万物它“非恒名”啊。你一个被泼脏水污了名的人,它这个脏水就没有被冲开、误会解除的那一天吗?
          不会,我们可以从有名变化至无名,也可以再从无名变化成有名。
          可以说,万事万物皆在变化。也皆可以变化,问题只在一个——你愿不愿意变化。
          如果你愿意变化,并且努力去做了,哪怕这件事情再怎么不能变化,它也可以破例而变化了。
          门走不通还可以开扇窗,实在不行把墙砸了。
          3、你现在成为一个人,一个生命,可以在当前享受你的人生,但这不是恒定不变的。
          这个好像从来没有人这么解释过噢,我试着用我自己的想法来解释一下这个很另辟蹊径的话。
          从人一生下来开始,就注定了死亡。你所过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死亡的倒计时,因为你有“名”,也就是生命,那么你的结局也注定是“无名”也就死亡。
          因为生命不可能是永无止境的。
          那么我觉得这个道理也可以冠在其他我解释的那两个词汇上面——
          ①你的名字从你一开始冠上的那一刻就注定了消亡、被遗忘。
          ②你从有名气的那一刻开始,你就注定了会失去名气、淡去名气,和上面一样也还是被遗忘。
          4、一个东西,从能够被你描述出被你说出让大家理解的那一刻开始,它就注定不是恒定不变的了。
          这个东西从被发现的那一刻开始,它就注定会变化,或会消亡。
          怎么理解,一块深埋于地下的珍贵化石,当被发现的那一刻开始,就注定可能会经历它所需要接受的变化。
          它可能被农民伯伯当成垫脚石,随便砸毁了。它可能在二手贩子买卖倒腾的过程中失落不知去向了。就算它进了博物馆被万人瞩目的看放着,也可能被偷盗、火灾、地震之类的事情而损毁、消亡。
          而如果它不被发现,因为“无名”,所以它才“恒名”。正因为它不被描述、不被发现、不被理解,所以它才会永恒的存在。(想了想,这句话不太对,具体还是看这个回复贴最后一句话比较正确)
          我不知道我解释的对不对,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我的意思总结来说就是——
          你一开始一开始就不要去想着有,纵然真的有了,那么也需要以“无”的姿态去面对“有”。不可以因为有,而认为自己一定能够永久把持、守卫好自己的“有”。
          我觉得总体来说还是老子要让我们谦虚,可以拥有“名”,可以去享受、使用它,但是它是在变化的。
          只有你自己的心不变化,不被你拥有的“名”而蒙蔽双眼、居功自傲最后自食其果的时候,你才能够更持久的拥有名。但是我觉得还是做不到“恒名”,只是说延长你所拥有的名而已。
          任何东西都不可能恒名。
          我认为“无”只是让你能够更长久的拥有名,而不是永恒的得到名。名也不属于你,因为它随时都在变化,只是暂时它在你这里,类似于被你保管,随时可能被收回一样。


          IP属地:江苏5楼2022-01-01 21:00
          回复
            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噭。
            这句话我尝试拆开来解释,然后我发现解释不了,效果很不好。我们联系上下文去解释就好解释很多了。
            另我想尝试用“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这样的断句去解,但是真的很难解,因为我的阅历有限,我觉得很难去抓这个有有无的真正含义和界限,所以25岁的我决定还是用好解释一点的“无名有名”来出发。
            当你没有给这个东西命名、做定义、下判断的时候,你可以从任何一个角度去开始你的思考,从而做判断下定义。
            而如果你给这个东西做定义了,那么任何东西都即将在你“有名”的温床上这个滋生、冒尖。
            就比如说古代人定义这个世界是“天圆地方”的,那么当有人告诉他“这个地球是圆的”这个理论的时候,他会觉得很荒谬,完全不能够相信你。
            那么为什么产生这样的反应呢?
            因为有人定义了这个世界是“天圆地方”的,并且几千年下来大家都是这么认为的。在你提出“世界是圆的”这个理论之前就有人提出并给人们深种了“天圆地方”这个概念。
            但是换一个思路来说,如果在你之前从来没有人定义世界是天圆地方的,并且没有深种这个概念,从来没人证实过。也可能会怀疑和不信,但是不会觉得荒谬。
            我的例子可能举得不太恰当,但是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一个东西没有被定义之前,可以有无数种思路、猜测、创造。
            但是一个东西一但被定义了,被人的固有思维所局限了,你就看不到、不愿意再去换一个角度和思路去看待一个问题了。
            解释完了这一句,那么下面那句就很好解释了。
            如果你没有欲望去看待一个事物一件事情,你就可以看到这个事物“无”的状态。也就是可以延展的创造性、多个猜测和可能性,可以看到这件事这个事物没有被命名的状态。也就是一个较为真实、清醒、理智、自然的状态。
            相反,如果你有欲望,带着自身的偏见、定义、自己认为固定的道理和眼光去看待这个事情,那么你所能够看到的东西是有边界的,是带着束缚和枷锁的。有些东西因为你自身的情绪、欲望、偏见,你是瞎的,你是会忽视而看不见的。你看到是有限而局部片面的。
            总结来说,这句话就是说,如果从“无名”的状态去看一件事情/事物,我们可以得到较为这件事情/事物较全面、多样性的可能、选择。看到了这件事情原本的清晰全面的状态。
            如果从“有名”也就是有欲望的状态去看,不仅是你的思维会被局限住有边界,并且会有很东西在你有欲望的前提状态下滋生出来。它是一个母床,它上面可以生出来一些好的东西,也可以生出来一些坏的东西。
            正是因为你有了欲望,才让原本没有的东西滋生了。
            当然我觉得不是说“有”就不好,有也好的,不是推崇无而打压有。而是我同意他们已经解释好的一个观念——
            “要洞悉它的初始状态,就要从旁观者的角度,保持对事物最原本的看法;如果要探究它的边界特性,就要从实验者的角度,保持对事物尽可能多的看法”。
            就是我们可以在“有”和“无”之间跳跃切换去看事物,有欲望、没欲望;旁观者、当事人;没情绪的、有情绪的……
            我们也不可以完全冷漠的一直用旁观者的角度理智的去看待事物,也不可以一直倾覆自己的感性带着无限的情绪和偏见去看待事物。
            我认为老子这句话意思再结合下面这句“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的意思和语气来讲,他的意思是这两个我们都不能轻视,不能厚此薄彼,都需要重视。这俩都重要。
            就相当于现在讲的在法律的公正下也要适当的考虑情理。
            它不是谁好谁坏的,而是平衡的。就像是学中医一样,阳气重阴气重都会得病,没有谁好谁坏之分。最好的是阴阳平衡,这样才能身体健康了。
            如果能够做到能够在这两个状态下切换自如,两者兼顾了,那么这个人做事情一定很成功。这才是最好的一个状态。


            IP属地:江苏6楼2022-01-01 22:22
            回复
              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
              有、无是从一个地方生出并有它自己的相关联的,只不过称谓不同。
              类似于一个理论的产生不论是主观还是客观都是基于该问题的母体产生的,它们可以相互产科并有自己的必然联系。
              下面这句话非常的关键,虽然非常简单的八个字,但是正像之前有理论提及“这是道德经的总结”。
              有和无是相辅相成、缠绕纠结而不可分的东西。丛无到有,从有到无,这是一个类似莫比乌斯圈一样是一个轮回。类似于说人的生命是从无到有,又是从有到无的。这是一个循环,是一个规律,而万事万物都是如此去变化运行的。
              而掌握了这个规律,你就相当于有了这把名叫做“玄”的钥匙,你就可以打开丰富的大千世界。
              换个说法,如果你不知道有和无是注定会发生的,那么你可能会迷失在自己的“有”里面,从而自得骄傲,而最后又变成“无”。而如果你不明白“无”其实也可以产生有,它可以被变化,那么可能你就郁郁寡欢、不求上进,那么命运之神也不会眷顾你,你最终就还是没有能得到你所想要的。
              如果你知晓了“有无依伴相生、随时变化、轮回交替”,那么你可以去做很多事情。因为一切皆有可能,没有固定的东西,因为玄之又玄,因为两股绳索相互交替相互翻转。
              如果你明白了这个“玄”的道理,又从“有无”的两个角度去看待问题,那么胜不骄,败不馁,永远有一个积极乐观善良的前进动力去为人处世,你说这个人的人生会不好吗?
              那不可能,因为你懂得这一切,所以你万事垫定胸中,顺应变化而变化,不管从无到有还是从有到无,都可以从容应对。
              这就是打开了众眇(这里通奥妙)之门的好处。


              IP属地:江苏7楼2022-01-02 14:55
              回复
                天下皆知美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
                1、天下人都知道它是对的东西,其实不一定是对的。所有人都知道是好的东西,其实不一定是好的。
                世界上不应该存在标准之说,所有人都有自己的定义,美丑善恶对错,只是大部分人如此定义,众人习以为常所以才说它对,说它善。
                但在某个角度来说,它是不对不好的,但是我们通过大肆去宣扬最后变成了大家都统一攻击它而再不存在这种情况。这种情况就杜绝了下一件好事的发生。
                类似于那个子贡赎奴隶而不要官府的报销钱,有人再去赎而被讥笑要钱,从而导致没有人再去赎奴隶。
                看事情不能因为大家都觉得它是好的事情就觉得它是好的,需要从多个角度思考分析,做判断后再做决策。需要想后果和从每个人的角度去出发思考。
                不能一概而论去定义一件事情的好坏,一件事/物都有正反面,需要全面、多角度的看,不要随大流思想去想事情。
                且要顺应自然规律,不要去打破规矩,可以思考为何一件事物以这样一种形态展示在世人面前,它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不要轻易定义美丑善恶对错,你想当然认为的可能往往就是相反的、错误的。
                2、天下人都知道对的东西,因为大家都赞成这个对的,就说明必然有错误的事情存在。而都知道好的东西,必然有不好的东西存在,那么在这个时代必然是不好的。
                必然是因为有了错,所以才会产生对这个概念。有了坏,才会产生好这个概念。所以在有对错、好坏这个概念的世界、时代说明这个时代已经不好了。
                当全天下都正确、善良的存在时,这个世界就不会有“错误”“坏恶”的定义了


                IP属地:江苏8楼2022-01-04 00:24
                回复
                  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
                  有、无是相生而成的,因为有,所以无显得有意义。因为无,所以才会有,有。
                  难易也是相辅相成的,比如一道题目A对比B来说A更难,但是C比A更难,那么反而A变成了容易的那方。
                  高下也是相互盈成丰满起来的,没有谁高谁低,类似于跷跷板,一会儿A高一会儿A低,沙漏互换般相互充盈。
                  音声之相和也,音是一声,声是多声,需要单音节和多音节相互组合才能够弹出有感情的音乐,只有音或只有声是无法做到的。
                  先后之相随,正是因为有后,所以才会有先,如果没有后跟随而来,那么先也是没有意义的。而如果没有先,就不会有后。这和其他的几个解法是一般无二的。
                  这些都是永恒不变的道理。
                  老子在这里告诉我们的意思,其实还是前面那句的意思,没有好坏之分,只不过是通过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比较去得出的结论,事实上这些并没有意义。
                  因为得到的好可能并不是好,得到的对也不是对,只是从某个角度来说它是对的、好的。只是从比较了那个坏的才才得出了它是好的、对的这个结论。
                  万事万物都有两面性,都有对错之分,我们不能轻易下结论去评判一个事物/事件对错好坏之分,需要从多个角度去思考。
                  不能不切身去考虑当事人的想法而一味去做决断,这是不妥当的。


                  IP属地:江苏9楼2022-01-04 20:27
                  回复
                    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所以圣人从不强迫去干预别人做某事,而是真正从当事人的角度出发去思考事情,也同时从理智大前提下去分辨事物。
                    想百姓所想,做百姓所做。以自身为榜样前提,身先士卒的去做,自然而然、顺应局势的去做。并且做了不说自己做过,是雁过无痕、流水无踪的将自己做的事情隐去。
                    唯有一切澄明在心,所有垫定心底,真心实意的确实明白一切从我做起,而不是去花费口舌试图说服他人、改变他人的圣人,才能够做到真正的无言之教。因为唯有改变自己,才能够让别人受你美好的品质的感染,从而从内心自发的想要同你看齐,也做成一个君子。


                    IP属地:江苏10楼2022-01-06 19:11
                    回复
                      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恃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似是天地,从古至今皆是如此循环往复的去运作,它做了很多事情,却不因此凭仗这些胡作非为、因为做了这些而自视清高炫耀摆弄。
                      它做成功了也不会居功自傲,不因此把所有的好处都揽在身上。它只是默默的做着这一切,恍若自己从来没有做过,甚至是“自己从来没有存在过”那么去做事情。无怨无悔、默默无闻,只是去做,而不夸耀,不自恃不自居。
                      正因为它这样的去做事情,所以才能长久的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不会消失不会泯灭的永远的活着。
                      正因为从来没有得到过,没有说过天地是它创造的,万物是属于它的,从来不将这功绩归于自己。正因为它没有得到过,所以它也同样不会失去。而它看似好像什么都没有,其实它却已经什么都有了。
                      反思一下我们自己人类的话,我们做事情也需要这样默默无闻,不要居功自傲炫耀摆弄。如果做一件事情是为了得到别人的夸耀得到名声利益去做,一开始初心就错了,那么恐怕不会做成功,或者成功了不会长久。
                      那么怎样做事情才会长久?
                      很简单,只需要“因为想要做好这件事情”而去做事情。大家不要去想做好做成功这件事情以后可以得到多少的利益名声之类的虚荣。不要去想,不要去在乎。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脑袋里唯有专一专注的去想“怎么做好这件事情”才能真正的做好、做长久、做成功这件事情。没有一件事情是可以用利益、虚荣去长久的将它们绑架在一起拖一辈子的。
                      唯有你是真正的想要做好,真的付出了感情时间精力汗水,专注的把心念只放在它身上,才能够长久的保持成功。


                      IP属地:江苏11楼2022-01-06 20:06
                      回复
                        不上贤,使民不争。
                        不要过分地去推崇贤士、贤名。因为若“妄贤”,则人们必然会看到“贤”背后所隐藏的无限利益,因为利益而去“贤”,已非为贤而贤。所以妄贤后的贤,必是不贤。
                        1、这会让人去追名逐利去追求贤士的“名”而丧失了真正做贤士的“贤”。当一件东西被推崇至“妄”的境地时,则会产生利益熏心的人通过打压拉踩污蔑贿赂等手段才获取“贤士”这个名声头。而不会静下心来真正的去做一个有能耐、有道德礼贤下士的贤人。
                        2、这使得职业被分了高低贵贱,贤士为贵,而如农民、货郎小贩等三教九流的职业成了下等人。当所有人都推崇贤士而去争做贤士时,再没有人会去做被分为下等的职业,从而使社会业态不平衡。而并不是人人都可以成为贤士的,或会一些人没有贤士的才能又白白在“贤士”这个虚名上搭上了宝贵的时间精力青春。反过来说如果不上贤,不将贤士划为“上”,贤不妄(过分推崇),则或许这些人可以安分守己做自己擅长能把控的事情,从而获得一定成果。
                        所以“使民不争”在这里也有两个意思,一个是不爬高踩低的去争名夺利,用不正当的手段去争抢夺取。另一个则是不去争先恐后的去做“贤士”,而忘记自己的本心、本能,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本职工作。
                        这里也不是说不可以推崇贤士,而是不妄贤,不要过分的去推崇贤士。真贤实则是不贤的,他是如上所说“弗恃弗居”的。实则贤可以有,但是不应当过妄。


                        IP属地:江苏12楼2022-01-06 21:07
                        收起回复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首先需要去思考一个问题——谁说它是难得之货?谁定义了这个难得之货?谁又最希望它成为难得之货?
                          是商家卖家,为了吹捧自己的货物独一无二、稀世珍宝而卖出高价而定义了“难得之货”。但它真的是“难得之货”吗?是,可能比如这颗钻石这颗宝珠它确实可能世间罕见,极为稀少,但是究之根本它也只是一块石头。如果我们将它丢弃在山顶洞人时代的原始社会,它还价值连城是难得之货吗?并不再是了。
                          但是东西没有变化,为什么不再是了?
                          因为那个时代没有人去定义它价值连城,不再有人欣赏它、在意它。没有人觉得它稀少珍贵可以卖大价钱,没有人看到了它背后无穷的利益所在。
                          这个宝石如果没有人去定义它珍贵,那它永远只是一块不起眼的石头,放在路边当垫脚石都有可能。而一块路边的垫脚石,又怎么会有人想去偷盗它呢?
                          所以如果我们不去过分地宣扬一个东西的价值,那么就不会被人惦记。历史上也多有发生“露了财物而被灭口夺宝”的事件。我们也可以拥有财物,但是不可以过分炫耀,一件珍贵的东西可以说它珍贵,但不可以漫天要价、得寸进尺,超过了它本身拥有的价值。
                          如果这个东西的价值超过了它本身的价值,上位者又大肆宣扬其“难得”“珍贵”,那么饥不择食的穷民将惦记上这宝物,从而为了不劳而获而去偷盗宝物。
                          究之原因还是德不配位,一块小小的石头凭什么比一个有血肉之躯、有温度有生命更尊贵?为什么拥有它就拥有了财富地位?可以吃香的喝辣的?
                          若不贵难得之物,不去大肆宣扬、追捧这件事情,贫民不产生这种不对等心理,不知其“贵”,那难得之货自然也不会被惦记,偷盗的行为也就不会发生。


                          IP属地:江苏13楼2022-01-06 21:54
                          回复
                            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
                            我个人认为解这句话突破口在这个“可”字上面,它的含义较为适合这句话的是“能够、可以。许可、同意”如果需要一个世界足够好,那么这个世界是见不到可以被驱使、被炫耀出来的过度的欲望的。
                            没有人去将过度的欲望展现出来,传播开来。这种欲望在圣人的治理下是不被认可、同意的,是大家都认为不应该展现出来的。大家都谦和、低调,不去分高低贵贱,都平等相待。也没有耍阴谋诡计的争强斗胜,而是自然而然的去发展,按照它们自己的规律和变化去发展。
                            这样老百姓不会去做因为“看到了欲望,为了满足欲望而开始胡作非为”的事情,他们会安定平稳的继续过他们的日子。
                            这话依旧不是说欲望是不好的,应该消灭它这件事情。欲望是可以有的,而且欲望是人类世界必须存在的东西,没有欲望人类不会有动力,也不会进步。
                            所以这里说的欲望仍是过了度的、超出了常规的、狂妄的欲望。如果这是在圣人治理的世界之下,是不会出现这种“妄欲”的。若不是这样,那么天下人皆以展示、实现自己“妄欲”为上等,这种风气被认可、同意后,天下人只会一个接一个为了欲望不择手段、不达目的不罢休。
                            这样以后的世界必然是混乱无度、肮脏不堪的。只有不见可欲=没有被许可的妄欲、不被赞同的妄欲,才可以达到平静宁和、自然发展的世界。


                            IP属地:江苏14楼2022-01-09 20:58
                            收起回复
                              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让老百姓达到温饱,让他们的心不肆意妄为的扩张。让他们的一些奸诈、想通过走捷径得到利益的念头消失。教化他们,让他们的身体强壮、勤奋劳作而不去想一些歪门邪道。让他们没有去追名逐利的心思,不知道过度的欲望是什么(因为没有人展示出来,大家都很低调谦虚),不敢是因为不知可以这样做,因为没有过度的欲望,这种欲望不被认可和传播。
                              大家都不知道有这种过妄欲望的欲望,这种欲望也不被肯定和传播(传播是指传播“行过妄事的人得到了极大的利益”)。纵然真的有些心怀不轨的人有此等心思,正因为没人做过、不被认可,所以不敢去做。或者因为知道后果不好而不敢去做,或是无人做过可能做过后大家都排斥他而不敢去做。
                              大家都没有行过妄事、卖乖弄俏的念头,这样没有什么不能治理好的了。“弗为而已”这里的意思还是“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领导者自己先做到,以身作则,自己没有贪念、没有妄为的欲求,只是达到一个求温饱则满足的“不被有心人惦记”的状态。
                              只有这样以身作则的去做事情,才会被大家所认可,百姓们也会上行下效去模仿你做事,没有贪求杂欲。这样去整治管理,则没有什么是治理不好的。


                              IP属地:江苏15楼2022-01-11 21: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