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藤下吧 关注:8贴子:284
  • 1回复贴,共1
我走过云贵,
也去过漓江,
为求学我曾在
长安道上倘佯,
还居住过北上广。
这些地方很美,
美的有些绝唱,
但都比不上的是
家乡的四季风光。
不仅仅因为是故乡,
才把它歌唱;
不是的
完全不是这样。
是我曾把他,
和许多地方比较,
和许多地方曾仔细较量。
不对比就不知怎样,
一对比才发现故乡的美,
美的朴实,
美的自然,
没有装潢,
更不装样。
他美的锦秀,
却不誇张。
它宜景宜居,
宜居中伴你以丽亮。
开开窗就能看见,
牡丹灼灼开放,
玫瑰花永远地
笑脸相望,
你的心
也会跟着怒放。
诗人云:
“高楼喜见一花开,
便觉春光四面来。”
拿来形容故乡,
最为恰当。
中原的四季
几乎季季这样。
北方太冷,
难有此象。
南国太热,
花儿不敢轻易开放,
怕骄阳敛去它的芬芳。
中原的小村大乡,
无拘无束
错错落落,
自自然然,
随境摆放。
这些特点
这些强项
别的地方没有。
别的地方风景也很美,
美的有些绝唱;
但都比不了
中原的风光;
普普通通,
自自然然,
不曾着意培养。
如农家少男少女,
自自然然,
不卑不亢,
天生丽质,
在秀丽中蕴藏。
在朴实的生活里,
却赠你以妩媚和丽亮。


1楼2021-12-05 23:38回复
    《送客游蜀》 张藉
    行尽青山抵益州,
    锦城楼上二江流。
    杜家曾向此中住,
    为到浣花溪水头。
    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客人将要去的地方“蜀”地。“蜀”是个大范围,就是今天的川中平原,而友人要去的实质上是锦城,就是今天的成都。
    这首诗很特别的地方是,作者写诗的切入点很新鲜。作者不直接告诉客人你要去的地方怎么好,而是说你去的地方要翻很多很多的山,才能抵达,“行尽青山抵益州”,你可要有思想准备啊。
    作者的话一点不假,一点不错,一点没有誇大。去蜀的路确实是很长很难的。从当时的首都长安出发的话,走到宝鸡后,就要往南拐,进入秦岭山系,就是古时称为“蜀道”的山路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大致和今天的宝成铁路走向差不多。今天的火车从宝鸡车站出来后,只有十多分就开始爬坡攀登秦岭山系了。两个多小时才能爬上秦岭,到凤州车站,才是秦岭 的最高点,那么要人走的话,大们可以想见,该 是多么漫长而艰辛的路途啊。由此看来,古时的中原人去一趟锦城,该是多么的艰难不容易!
    接着,作者告诉友人:那个城市很特别,“锦城楼上二江流”,你在一座酒楼上,就能看到两条江水的流动。
    最后诗人才嘱咐说,去吧!那里是咱朝的大诗人杜甫生活创作的地方,要好好看看大诗人生活过的故居环境哟!
    仅仅二十八个字里,就向友人介绍,他的这一趟旅行将经历的三大内容。能写出这么大含量的内容,这真很了不起表现能力。我不知道是中国古典诗词的格式好,还是诗人的写作技巧高?竟有这么大的表现力。也许二都有。因为除了中文,世界上没有哪一国的文字能达如此大的内含量。


    2楼2021-12-07 21:2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