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皮出道仙吧 关注:297贴子:4,001
  • 2回复贴,共1

如何理解“行善”(个人心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我们不管是学佛或者修道也好,修行越久的人表现出来的“善”越明显!很多堂口的弟马很善良,一眼可见是一个不错的弟马,我们以往也总是会说,弟子身后的师父之所以能相中弟子,肯定绝大部分还是善良的,事实客观也是如此,很多的弟子不管能不能看事或者是否选择看事这一条路,与弟子以及身后师傅的志向有关,与能力和智慧以及品行并无直接联系!
在过去的文章中提了一下无善无恶心之体,行一切善内心不落善恶的观念,当下做当下了!很多人并不能真正的做到包括我自己在内,因为那种根深蒂固的思维模式非一朝一日可以扭转过来,所以才需要乘悟并消,同时进行,心里体会到了,在外的行为还要跟上心里的体会,做到事中有理,理中有事,事即是理,理即是事,也就是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甚至连体会也是有一些困难的,所以需要循序渐进,一步一步来,理虽顿悟,事需渐修,乘悟并消(理事同时)!所谓的体会我并不是懂了一个什么道理,我觉得这个懂第一还在理解层面,第二还在感性层面,就好像你现在身体健康吃喝拉撒都挺好,你听一个道理,你会觉得就是这么回事,太对了!但是当你遇到逆境的时候功夫提不起来,随着外面的人事物跑了,没有内修的功夫,只有感情层面的理解,还是不够的,真正的体会是在一定的层面通达了,从一楼到了二楼,大家共勉吧!
什么是行善或者说什么是善?我们一定要明白当下很多人你去问他你为什么去做一个好人,你为什么要去行善?每个人答案不一样,无外乎我是修行人,我是学佛的人,我是修道的人…大抵如此,所以客观来说,弹性不足,甚至有很多人演变成了“愤青”!眼睛里容不下沙子,一个人认知不到一定层面你不会体会什么叫水至清则无鱼,但是这句话其实非常有道理,这里并不是说水不能清,而是要内方外圆,内守原则外面灵动!用水喻人,水太清实际就是后面人至清,也实际水太清就是这个太死板,不懂得圆通,也就是不通达人情世故,我自己在这上面吃亏了几十年,就是太死板,但凡我早几年明白这个道理,我也不至于后面吃那么多亏,但是总得来说我觉得现在也不算晚!这些性格上的东西有的从出生就带来的,不能放任,要一点一点用智慧打通它,你今生打开心中的结使越多生活会越自在,所以水至清则无鱼是说人太死板不够圆通,最后鱼不敢进去,为什么?因为一眼望到底,这种人表面原则性很强,实际呢是对人事不够“圆通”!
所以什么是善,我们现在出现一个的非常不易察觉观念上的问题,那就是本末倒置,你为什么行善?因为你带缘分?因为你学佛修道?错了!一旦有这种观念,会出现社会上很多问题,也就是修行人攀比心里很严重,嫉妒比自己好的,嘴巴不说心里总归是有点的,比如一个人做了很多好事,结果怎么样?因为他是学佛人因为她是修行人,所以她这么去做的,这个说法并无问题,学佛修道带缘分当然要做个好人,但是这个善中夹杂了很多观念在里面!
人处天地之间,上要对得起天,下要对得起地,中间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天地语言,所以非人而能弘道!道在天地间,但是需要人去把道弘扬出来,所以人行善是为了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仅此而已!所以行善不是因为你学佛修道,而是因为你要凭良心做人做事,最后回向的都是你自己,并不是你因为什么而为善,那说明你的善是因为外在的有个东西约束你要么去做的,你这个善心乃至愿心都无法落实和坚持下去,如果你明白做一个好人与堂口无关,与信仰无关,只是因为天地良心本来如此,那么善只是人的本分,自然也无需他人的认可,也无需“添油加醋”!因为善只是你生而为人的本分而已,你也不会去攀比,亦不会嫉妒他人,你明白了善与他人无关,与自己的良心有关,你就不会觉得很难,因为你每时每刻都在凭良心做事,在尽一个人的本分,噢!你懂了,原来行善积德都是为了对的起自己的良心,然后当下做当下回向于你的良心,然后你懂了,原来行善与他人无关,这个时候你才会安分守己!不会闲谈人非!因为你所做的一切,最后没有一件事是为他人而做的,表面上好像你帮了这个帮了那个,实际呢?是在为自己而做,是在成就你自己的功德,是在成就你自己!
某音今天上了一个热门,说的很好:好事不说,坏事不错,顺其自然!这个人非常了不起!好事不说因为凭良心尽本分,坏事不做因为昧良心损道心,顺其自然就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这个人非常之了不起!这是真的,不管她是不是一个学佛修道的人,都值得我顶级膜拜!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1-11-24 17:12回复


    IP属地:内蒙古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1-12-02 19:51
    回复
      申请吧主需要打卡天数,和发帖数量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1-12-30 14:24
      回复